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报告第75期:中国城市化空间及其形成机制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项目中国发展报告2010---背景报告中国城市化空间及其形成机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顾朝林2010年1月《中国发展报告》是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组织研究和定期发布的大型研究报告,研究的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中国发展报告2010》的主题是“促进人的发展的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本文为该报告的背景报告之一。目录一中国城市化空间格局及其特征.......................................1(一)城市化已进入快速增长期....................................1(二)特大城市和中等城市人口占主体..............................2(三)分省区城市密度差异大......................................3(四)城镇人口向东南沿海地区集聚................................6(五)城市集中分布东部沿海地带..................................7(六)巨型城市区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地区..........................9(七)城市化发展的资源环境刚性约束明显.........................10二中国城市化空间影响因素及其形成机制..............................11(一)城市化空间主要影响因素...................................11(二)城市化空间形成机制.......................................24三中国城市化空间及其演化趋势......................................25(一)中国城市活力评价.........................................25(二)中国城市空间联系解析.....................................29(三)中国城市体系层域划分.....................................32(四)中国城市群空间结构.......................................35(五)沿海四大巨型区...........................................42(六)形成中的城市化空间.......................................44结论...............................................................50参考文献...........................................................52编者说明...........................................................55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也使我国城市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日益明显,目前我国工业产值和GDP总值的70%、税收的80%都来自城市,城市化空间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地区所在。本报告重点论述中国城市化空间格局和特征、中国城市化空间形成机制和中国城市化空间的演化趋势。一中国城市化空间格局及其特征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8年,全国城镇人口已达6.066亿,城镇化水平45.68%。总体上看,国家城市化呈现如下特点:(一)城市化已进入快速增长期中国是城市化相对落后的国家,1949年城市化水平仅10.6%,而到了2008年我国城镇化人口比重已达到45.68%(见下页图1)。在1949~1957年间,城市化进程开始起步,城市化水平从10.6%上升到15.39%。1958~1965年是中国城市化剧烈波动时期,与国民经济尤其是工业化的大起大落密切相关,城市化水平先从16.25%上升到1960年的19.75%,然后再下降到1965年的17.98%。在1966~1977年间,城市化几乎停滞不前,城市化水平反而下降了0.31个百分点。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化步入了正常的发展轨道,城市化水平也大幅度提升。在1978~1996年间,中国城市化水平由17.92%提高到30.48%,提高了12.56百分点,年均增长0.70个百分点,是前29年中国城市化速度的2.5倍,是世界同期城市化平均速度的2倍。1997~2008年,城市化水平年均增幅1.33%,是1978~1996年的2倍左右,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期①(表1)。表1不同时期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对比时期1949~19571958~19781979~19961997~2008城镇人口年均增长率(‰)70.5926.5356.4954.38城市化水平年均增长幅度(百分点)0.600.120.701.33注:因统计资料问题港澳台地区城市暂未列入分析,下同。资料来源:《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1949~2004》、《中国统计年鉴2006、2007、2008》。根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50%的中国人口居住在城市,2050年将有75%的中国人口在城市居住。中国城市化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每年城市化水平只要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有1000~12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中国城市化速度和规模还将继续加快。①按世界城市化发展的历程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达到30%左右时,城市化就进入了加速发展时期,按此推测以及实际进程,中国已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10510152025303540455019491952195519581961196419671970197319761979198219851988199119941997200020032006图1中国城市化水平(1952~2008年)②(二)特大城市和中等城市人口占主体经过60年的城市发展和建设,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次的城市体系(图2)。从城市数量的分布看,特大城市占8.85%,大城市12.52%、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各占35.42%和43.21%;从城市人口分布看,特大城市和中等城市约各占1/3,大城市和小城市共占1/3(表2)。表2中国城镇体系人口规模分布表(2007)设市城市数量城镇人口城镇非农业人口规模级个数(个)比重(%)规模(万人)比重(%)规模(万人)比重(%)平均规模(万人)100万588.8519090.5930.8214830.1246.93255.6950~100万8212.528581.6213.855601.5317.7368.3120~50万23235.4219270.4331.127410.0923.4531.94<20万28343.2114983.0224.193760.1211.9013.29合计65510061925.6610031601.86100.0048.25资料来源:住房和建设部城乡规划司:《2007年全国设市城市及其人口统计资料》。②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3年版,国家统计局;中国人口统计年鉴(1994),国家统计局人口与就业统计司。2图2中国城镇体系人口等级规模结构分布图(2008)(三)分省区城市密度差异大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和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可见自1990年至2000年,北京、天津、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山西、新疆等北方省区的城镇人口区位商在下降,尤以北京和天津的城镇人口区位商减少的幅度最大(-0.6)。宁夏、青海、甘肃、陕西等西部省区的区位商变化不大。而广东、海南、福建、浙江、江苏、重庆等东部和南方省区的城镇人口区位商在上升,特别是江苏和重庆的区位商增长显著,分别上升了0.34和0.25。从而,导致我国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1990年时的北高南低态势向2000年时东高西低的格局转变(图3)。图4显示了我国在2005年的城市化水平省际差异的空间格局。总体来看,城市化水平已经演化为东、中、西逐级递减的分布特征。上海、北京、天津三个直辖市仍列城市化水平的前三甲,已分别高达89.09%、83.62%、75.11%。全国城市化水平从高到低排序第四到第十的省域单元分别是广东、辽宁、浙江、黑龙江、吉林、江苏、福建,城市化分别是60.68%、58.7%、56.02%、53.1%、52.52%、50.11%、47.3%。这些省份均处于东北地区或东部沿海地带区域。与之鲜明对照的是城市化水平排列后十位的省域单元分别是江西、湖南、安徽、广西、四川、河南、甘肃、云南、贵州、西藏,城市化水平值分别是37%、37%、35.5%、33.62%、33%、30.65%、30.02%、29.5%、26.87%、26.65%,显然这些省份基本上都处于3中西部地区。其中,前十名省份城市化水平的直接平均值(不考虑各省份人口比重)达62.63%,后十名省份城市化水平的直接平均值为31.98%,仅为前者的1/2,城市化水平空间差异极为显著。图3中国人口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1990-2000图42005年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省际格局42006年底,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中,除京津沪外,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广东省,为63%,比全国平均水平(43.9%)高出近20%;最低的是贵州省,为27.46%,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2.5%(图5)。2006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城市化水平%0102030405060708090100上海北京天津广东辽宁浙江黑龙江吉林江苏内蒙古福建重庆山东海南湖北山西宁夏青海陕西湖南江西河北新疆安徽广西四川河南甘肃云南西藏贵州全国图52006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城市化水平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年表3中国大陆分省区城市密度统计表(2007)单位:城市/万平方公里省区名城市密度位序省区名城市密度位序河北1.6111湖南1.3814山西1.4713广东2.444内蒙古0.1824广西0.9117辽宁2.077海南2.356吉林1.5612四川0.6621黑龙江0.6720贵州0.7618江苏3.861云南0.4522浙江3.302西藏0.0227安徽1.6910陕西0.6819福建1.929甘肃0.3823江西1.3115青海0.0426山东3.203宁夏1.0616河南2.385新疆0.1425湖北2.008资料来源:住房和建设部城乡规划司:《2007年全国设市城市及其人口统计资料》。从2007年各省区城市密度看(表3),分省区城市密度差异大,例如江苏、浙江和山东的城市密度超过3.2个/万平方公里(其中江苏最高为3.86),广东、河南、海南、辽宁、湖北、福建等6省区城市密度则在1.9~2.5个/平方公里之间,安徽、河北(含北京、天津)、吉林、山西、湖南、江西、宁夏、广西等8省区城市密度5则在0.9~1.8个/平方公里之间,贵州、陕西、黑龙江、四川(含重庆)等8省区城市密度则在0.5~0.8个/平方公里之间,云南、甘肃、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6省区城市密度则低于0.5个/万平方公里,其中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4省区低于0.2个/万平方公里。(四)城镇人口向东南沿海地区集聚我国城镇人口增长过程五十年来可分三个大阶段。第一阶段上世纪五十年代,伴随国家工业化发展,前苏联支援156项大工业项目上马等,各省要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市、县也要建立地方工业,城镇人口迅速增加。1949年大陆城镇人口5765万人,到1960年增加到13073万人;设市城市人口从136个增加到199个;城镇人口比率从1952年的10.6%发展到1960年的19.7%,每年增加0.8百分点。第二阶段60~70年代,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国民经济整体停滞不前,城市人口增加仅限于人口的自然增长。大陆城镇人口从1960年的13073万人,1977年增加到16669万人,17年增加3596万人,年均增加211万人;城镇人口比率从1960年的19.75%下降到1977
本文标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报告第75期:中国城市化空间及其形成机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032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