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3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机构投资与运作管理•一、公司简介•二、公司治理运作•三、经典投资案例•四、投资理念付萍201312389陈栋201312388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HathawayCooperation)•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由沃伦·巴菲特(WarrenBuffett)创建于1956年,是一家主营保险业务,在其他许多领域也有商业活动的公司。其中最重要的业务是以直接的保险金和再保险金额为基础财产及灾害保险。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设有许多分公司,其中包括:GEICO公司,是美国第六大汽车保险公司;GeneralRe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四家再保险公司之一。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治理运作•1、董事会成员构成•“寻求那些十分正直、有商业头脑、以所有者为导向、并且真正对公司感兴趣的人。”•董事会成员之一,也是公司董事会副主席,查理·芒格,被外界称作巴菲特的“幕后智囊”以及“最后的秘密”,两人结识于1959年,并于1966年展开合作经营,在几十年的合作历程中,两人双剑合璧导演了一系列经典的投资案例,最终造就了伯克希尔的辉煌业绩。如今他也是伯克希尔的第二大股东,并且将自己超过90%的个人资产都投资到了伯克希尔的股票中。生活中,芒格历经贫困、离婚、丧子、巨额亏损、失明等众多苦难和不幸,但仍然屹立不倒,在取得辉煌事业的同时,还利用他的社会影响力推动了多次美国社会民主、经济改革。英雄般的品质为伯克希尔董事会增添了正直、果敢、和充满责任感的风气。有力的印证了巴菲特对于董事资质的要求。•由于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董事会几乎全是由重量级的人士担任,因此该董事会甚至被称作“明星董事会”。巴菲特也多次非常自豪的在公开场合宣布他们的董事会构成。以下为该明星团队中的部分代表。•比尔-盖茨,作为微软创始人以及全球首富,与巴菲特结识已经20多年了,是伯克希尔董事会的最新成员(2005年)。•唐纳德-奇奥(DonaldKeough):前可口可乐总裁。奇奥是巴菲特家庭的长期朋友。•苏珊-德克尔(SusanDecker):前雅虎高管,2007年进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董事会。•2、关于对经理人员的约束与激励问题。•首先巴菲特在选择经理人员时,对方必须满足“热爱公司、像所有者那样思考、廉洁奉公且才华横溢”这些条件。•巴菲特要求每一位经理人员要像在以下三种情况中运作那样来运作公司:(1)他们拥有公司100%的权益;(2)公司是他们和家人在世上拥有的,或将要拥有的唯一财产;(3)他们在至少一个世纪以内不能出售或兼并公司•小故事•对于管理人员品质的重视,在巴菲特早期的投资活动中便有迹可循。在他成功控股伯克希尔哈撒韦纺织公司之前,便与公司总裁西伯里·斯坦顿有过一定的接触,西伯里的自负、消沉且缺乏诚信令巴菲特十分不满,而通过与伯克希尔的副总裁肯·蔡斯进行了一定的交流和了解之后,蔡斯的自制、真诚、直率的态度给巴菲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他对于当时伯克希尔的掌管者斯坦顿家族的忠诚和责任感更令巴菲特相当敬佩。在获得伯克希尔的控制权之后,巴菲特果断解聘公司原总裁,并任命肯·蔡斯为公司新任总裁。•巴菲特不会参与子公司及各控股公司的日常管理,他需要做的仅仅是吸引并留住那些优秀的经理人员,与优秀的经理人员共事,对于子公司的监管和控制则不会耗费他太多的精力和时间,随后他就能继续开拓企业的业务领土。•因此在达成委托代理关系之后,他会给予各位经理人员足够的自由度,充分发挥他们的自身能力。•给予经理人员足够的自由当然不能代表巴菲特忽视对于经理人员的约束问题。他强调公司治理中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在CEO缺席的情况下对其业绩进行考评,考评经理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就是伯克希尔的长期经济目标——公司每股的企业内在价值的平均年增长率最大化。•对于经理人员的激励问题,巴菲特反对轻易地采用股权激励方式。•巴菲特报酬主管人员的方式是,单独评估主管人员职责范围内的表现,而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整体业绩或股价没有关系。并且资历与年龄这样的因素也不会影响激励报酬制度。•3、信息披露问题•对于各子公司,巴菲特希望获得其当前营运的所有重要事实,包括未计利息、税项、折旧以及摊销前收益等具体信息,以及CEO对公司长期经济特性的坦率看法,而不是过度乐观的估计,更不是随意预测公司的增长率。他反对含糊不清的会计方法,和有选择性的披露。•当然,完整的信息披露仅仅是针对企业经营状况的,而对于伯克希尔未来的投资计划,巴菲特绝对不会对外界透露,当然他很乐意与公众分享他的投资哲学。•复杂的控制权系统引起的信息披露麻烦•巴菲特本人及其家属,通过一系列错综复杂、连环相扣、层层叠叠的持股手法,掌握着伯克希尔和多元零售公司的控股权,且与芒格掌控的蓝筹点券公司一并,通过更为复杂的持股关系,牢牢控制着他们两人旗下数十家公司。•但巴菲特先前所推崇的这种控制权系统极易导致信息披露的混乱,而遭致麻烦。•蓝筹点券收购魏斯可公司•4、分红、纳税与捐赠问题•关于分红,巴菲特表示,如果留存了1美元的收益,则必须保证这样的留存收益能至少给股东带来超过1美元的市场价值,否则他会选择将这1美元派发给股东去自由支配。这一理念也进一步表明了他对股东权益的重视。•由于受到联邦税制的影响,伯克希尔每一次获取所投资的公司分红都需要缴纳高额的红利税,在美国大约是14%,如果收益被公司留存,则随后伯克希尔又以资本利得的形式获得,则需要缴纳更高的资本利得税,在35%至40%之间。这样的税制促使巴菲特更倾向于100%收购某个公司,将其作为自身的子公司,则当子公司向伯克希尔转移税后利润时,伯克希尔无需再额外支出资本利得税或者红利税,无疑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股东的财富。•对于伯克希尔的捐赠行为,巴菲特表示,公司所有的捐赠活动应给予所有者的期望,股东基于其所拥有的股权制定公司的捐赠对象,而不是由董事会或经理人员决定。•这样的行为不仅满足了股东作为企业所有者的慈善偏好,也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减轻了赋税,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可谓一举多得。•5、控制权继承问题•作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现年84岁的巴菲特早在2006年就开始着手考虑继承人的问题,坊间关于巴菲特继承人的传言数年来从未间断。•巴菲特设想自己退休以后,将分三个部分传承自己的职务。•董事长:长子霍华德·巴菲特•CEO:将接管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超过70%的经营业务,并且CEO将会兼任公司首席财务官(CFO)。预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旗下再保险业务主管阿吉特·杰恩、铁路运营主管玛特·罗斯、能源业务主管格雷格·阿贝尔。两名“替补”分别是GEICO首席执行官托尼·奈斯利和通用再保险集团主管蒙特罗斯。•投资主管:对冲基金经理多得·库姆斯•但是在致股东的信中,巴菲特表示他仍将继续执掌伯克希尔,至于继承人何时浮出水面还是个未知数,或许会是巴菲特身体条件实在欠佳甚至是过世的那天。对于巴菲特为何如此掩盖继承人的身份,笔者认为这与巴菲特生平的保守风格不无联系。巴菲特表示,这些候选人对于自己已经成为巴菲特的继承人一事还毫不知情。典型投资案例•案例一:巴菲特对富国银行的投资•巴菲特执掌的伯克希尔公司于1989年开始买入富国银行股票,此后多次加仓。截至2012年,富国银行是伯克希尔公司继可口可乐、IBM之后的第三大重仓股,其累计持股已达到3.84亿股,持股总值达到105.7亿美元,成为该行第一大股东。•那么是什么让巴菲特如此青睐富国银行,下面,我们通过对巴菲特在富国银行上投资言行的总结与梳理予以简要分析。•1993年10月18日,巴菲特在接受《福布斯》杂志采访时说:“我只是觉得富国银行是一家非常优秀的上市公司,拥有最好的管理模式,股票价格水平也比较合理。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投资一般可以获得更好的回报”。•(一)巴菲特眼中的富国银行•1、银行界最好的经理人•巴菲特在1990年致股东的信中说道:•“首先,我们在富国银行找到银行界最好的经理人卡尔·赖克哈德与保罗·汉森,这两个人加起来的力量都大于个别单打独斗;•其次,他们对于有才能的人从不吝啬,但也同时厌恶冗员过多;•第三,尽管公司获利再好,他们控制成本的努力不曾减小。”以上巴菲特所说的若干方面都属于管理范畴。•2、好的经营模式•巴菲特一直看好富国银行独特的经营模式,如他曾说:“我知道富国银行有一个好的经营模式,与其他银行相比,做得更接近于正确的方式,因此利润率更高一些”。这种盈利模式的核心在于高效的混业经营。•富国银行的普通零售客户通常会享受储蓄、信用卡、住房抵押贷款、汽车贷款等五种以上的金融服务,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正如巴菲特在对富国银行现任CEO柯瓦希维奇评价时指出:“富国银行拥有和其他银行完全不同的经营态度。这就是为什么现任富国银行总裁柯瓦希维奇总是把富国银行说成是零售商店,他甚至不喜欢‘银行’这词。他的思维模式更像是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而不是JP摩根。他是个零售商人,他不想拥有影响政府的能力,也不想成为呼风唤雨的大人物,他只是想每天能和数百万的人进行业务往来,然后从他们每个人身上都赚点小钱。”•即使规模扩张许多倍之后,富国银行仍然保持着这种独特经营模式。正如巴菲特所说,“很难想象一个企业做到这么庞大的规模还能具有独特性。你会认为,随着他们的规模扩张如此庞大,在经营上就会与其他银行没有什么差别。但并非如此,富国银行却继续坚持走自己的独特之路。当然这不代表他们做的决策都是对的,但他们从来不会强迫去做一些事情,只是因为其他银行都这么做,这就是为什么其他银行身陷泥沼的原因,因为他们总是说:别人都在这么做,我们为什么不呢?”•3、控制经营成本•富国银行在经营的各个方面坚持低成本运作,其成本收益比在全美银行中是最低的。管理层善于压缩成本,比如始终控制着银行经营中最大的一项非利息支出———职工人数,又如在公司过去的困难时期里,董事长卖掉了公司的飞机,并冻结了公司高管的工资。甚至当他发觉一个主管打算买一棵圣诞树放在办公室时,他告诉那位主管要用自己的钱,而不能用银行的钱。此外,富国银行的资金成本也很低。•“1.5%和2.5%的资金成本只相差1%,但对于1万亿的资金规模来说就是100亿的差别。对这一点如何强调都不过分。”•这种对优质管理的坚守使富国银行获取了巨大的回报,自该行成立以来,从来没有遭遇过亏损,它的利润率之高在全美国的大银行中名列前茅。它被穆迪评级机构评为美国唯一的AAA级别的银行,它的管理体系也被其他银行争相模仿。•(二)巴菲特买入富国银行的时机•虽然富国银行是公认的银行界里的翘楚,但巴菲特却并没有即刻买入,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银行业遭遇危机时巴菲特才出手。•20世纪80年代中期房地产泡沫破灭,银行业暴露在巨大的风险之前。人们纷纷卖出银行股,受此拖累,富国银行的股价也出现大幅下跌,其市盈率最低时仅为3.7倍。在市场一片哀鸿遍野时,巴菲特却逆势大举买进,用真金白银践行着“在别人恐惧时要贪婪”这句信条。•在情形最糟糕的时候,曼哈顿的一位朋友打电话“警告”巴菲特说富国银行可能会一蹶不振,巴菲特冷静地说“:那我们就等等看,看到底谁对谁错”。后来市场的发展证明了巴菲特的决策颇具远见卓识,富国银行的股价在不到四年时间里上涨了1倍多。•可以说,巴菲特买入的时机大部分都是在“大跌”、“恐慌”之时。正如巴菲特所说:“当一家优秀的公司突遇挫折时,请给予积极关注。”•案例二:康菲VS中国石油•2003年,巴菲特读了中石油2002与2003年年报后,决定投资5亿美元给中石油。•2008年岁末,在世界性金融危机蔓延、股市下滑的形势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通过不断增持顺利成为原油生产商康菲石油(ConocoPhillips)的最大股东。•一、康菲与中石油的基本情况对照•中国石油是上下游、内外贸、产销一体化特大型综合石油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油气生产商和供应商,是世界十大事业公司之一。可以说,在中国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国石油。中国石油是我国国有控股的最大的石油综合公司,拥有石油开发和销售的国家垄断性权利。•美国康菲公司是美国第三大石油公司,它成立于1875年,已经有130多年的历史了,最早拥有最精湛的钻井技术,
本文标题: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043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