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踏莎行》《苏幕遮》公开课教案
1《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观《苏幕遮》周邦彦【教学目标】1、通过本词的学习,进一步学会如何读懂诗词,基本知道诗词鉴赏的方向。2、能结合具体的语句,理解分析两首词表达的情感。3、在理解的基础上,了解词表达情感的方法,鉴赏词的艺术手法。4、培养学生热爱古典文学的兴趣,背诵两词。【教学重点、难点】1、能结合具体的语句,理解并体会两首词表达的情感。2、在理解的基础上,了解词表达情感的方法,鉴赏词的艺术手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对比法、讨论法、诵读法【教学步骤】: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宋词四首》我们已经学习了两首,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两首,看看词人在词中又抒发了什么情感以及词人是怎样抒发他们情感的。学生聆听把握学习方向,明确学习目标。《踏莎行》学习。读词作,体会情感视频示范朗读(前后对比,前一次缺少什么,突出感情)预习作业中已经让大家反复读了作品,现在请大家告诉我词中作者直接抒发情感的是哪一句?这恨为什么是无重数?到底由哪几重堆砌起来?请大家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作者情感。第二次视频播放,学生跟读,体会《踏莎行》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砌成此恨无重数学生讨论,交流。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句,回答。营造氛围,酝酿感情。词多有一中心情感,而其他所写都是为这一情感层层铺叙,找出这情感,对全词理解起到纲领之效。结合语句分析,2提示:直接抒情的动词间接抒情的意象教师归纳整理。再读,体会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适当点拨、纠正,对学生回答中的亮点进行延伸。一边点评学生的回答,一边板书:砌成此恨无重数(直接抒情)不满、怨愤(无法掌控人生方向)郴江郴山虚象征悲凉、无奈(亲友来信)梅花尺素实用典迷惘、困窘(理想受挫)雾月桃源虚互文愁苦、凄凉(羁旅他乡)旅舍杜鹃实苦闷、彷徨(贬谪之人)知人论世情景(间接抒情)学生散读诗歌,细细体会带出字、词的赏析,潜移默化中解决细碎知识点。《苏幕遮》学习。对比前一首,体会情感教师范读本词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思乡时心情怎样?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学生跟读。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稍慢低沉欢快音清脆情绪饱满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语势连贯中音中速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放慢速度慢速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喃喃自语缓慢而深情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思乡。怅然梦回荷塘虚从对方写来伤愁羁旅他乡风荷摇曳欣喜动静结合鸟雀呼情欢快拟人燎香消暑沉闷景(实)情老师范读,能够处理轻重缓急,为学生提供隐性欣信息。根据前几首词打下的基础,依样画瓢,体会本词的情感。再读诗歌,归纳手法两首词中作者情感是如何表达出来的?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归纳艺术手法。并比较两首词艺学生回答,教师注意点拨。同:借景抒情虚实相生异:《踏莎行》:用典、象征、对仗、互文;《苏幕遮》:动静结合、拟人、设问、白描、从对方写来补充:从对方写来:五月渔郎相忆否?艺术手法鉴赏历来也是考试的重点,手法的归纳在读懂诗歌,体会3术手法有何异同。教师归纳整理,补充不足。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从故乡的朋友(渔郎)对自己的想念来写思乡之情。以前我们学过柳永的《八声甘州》: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好处:自我思念对方,设想对方思念我,构成了多重空间结构,留给人想象空间。情感后应该是水到渠成的。总结两首词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异同?同有思乡,为什么最后情感却有那么大区别呢?这和什么因素有关?二、背诵:好,让我们在板书的提示下,走进作者内心,去感悟他们深沉的情感,让我们一起尝试背诵这两首词。都有思乡之情。但是《苏幕遮》是淡淡的惆怅;可是《踏莎行》却是因为遭受贬谪理想受挫无法掌控人生方向对现实不满的浓重的怨愤。人生际遇理想抱负时代背景审美情趣……邂逅一首好词,如同在、春之暮野,邂逅一个人,眼波流转,微笑蔓延,黯然心动。让我们多读诗词,读好诗词!作者每篇甚至所有作品都会有一定风格,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知人论世来读作品的原因。布置作业1、从《宋词四首》中选一首自己最喜欢的,从情与景(虚与实、动与静)等角度分析其情感的表达。2、再摘抄几首你喜欢的词作,并选择一首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分析作者的情感,课堂交流。学生课后完成作业巩固所学,拓展应用【练习举隅】1、两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有什么异同之处?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2、两首词表达情感的方法有什么异同之处,结合具体语句分析。3、从《宋词四首》中选一首自己最喜欢的,从情与景(虚与实、动与静)等角度分析其情感的表达。
本文标题:《踏莎行》《苏幕遮》公开课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057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