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男人也需要呵护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柴丽萍为什么男人也需要呵护•3月8日是妇女节,近年来新一代男性白领已经将8月3日定为自己的节日-“男人节”,过男人节已成为的潮流时尚,朋友们,“男人节”您是怎么过的?公司加班?在家陪着亲人?出门旅游?还是健身?请问在座的朋友有谁在这个节日里想过为您的健康去医院?朋友曾说,一个男人来到这个世界,是背负了沉重的使命的,他不光是为了他自己而活,也是为了家人、朋友、社会而活。是的,我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我从不否认女人需要关怀,但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事实:男人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却被给予较少的关怀。•“做人难,做男人更难”。传统意义上的男人形象都是孔武有力顶天立地,“男人有泪不轻弹”,“好汉打断牙和血吞”,而事实上,越来越快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使得现代男人不仅在体力上透支,感觉上疲惫不堪,更多的是在精神上承担着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但男人与生俱来的责任感让他们要时刻保持坚强、宽容,坚决不能退缩,无暇顾及人性本身脆弱的一面,男人脆弱的一面亦如秋风里的落叶。而关注男人身心健康的社会团体和组织寥寥无几。男人就一直扮演着强者的角色,大家想想我们作为妻子作为女儿是否能为我们的丈夫、父亲这些男人们多一些关爱?给他们一个可以依靠的胸膛,一个可以哭泣的肩膀,一个可以停歇的港湾,一个温馨而宁静的避风港!•我想问问大家,什么就叫健康?朋友们可以说健康就是身体好,健康就是心灵美,健康就是家庭和睦……,帕森斯在开拓性研究中提出:“健康可以解释为已社会化的个人完成角色和任务的能力处于最适当的状态”(转引自F•D•沃林斯基,1999)。有学者指出,“大健康”目标所追求的不仅是个人的全面健康,而是“健康的人、健康的社会、健康的自然生态及其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尹立,2001)。因此,现代健康学应是一项医药、社会、人口、心理、教育、经济、法律和伦理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国内外大量的社会调查与医学统计显示:越来越多的疾病正快步向男性走来,并不断地严重威胁到男性同志的身心健康。例如前列腺炎、性功能障碍、前列腺增生、高血压、糖尿病、疲劳综合症、肥胖综合症、脱发、秃顶等等。这一切看来,好似男性更加脆弱。事实也正是如此,全世界范围内男性的平均寿命要比女性要小上2-3岁。这些危害男性健康的现状早已引起国际卫生组织的高度重视。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了每年的10月28日为“世界男性健康日”,同时,还在每年的“世界男性健康日”到来之即,要求世界各国加大对男性健康的宣传力度,呼吁整个社会再多一点对男性健康的关注、呼吁每个家庭再多一点对男性健康的关爱。从2000年起,中国国家人口计生委办公厅每年发布通知,确定当年男性健康日活动主题,部署男性健康日宣传活动。中国历年主题•2010年主题:关注男性健康,促进家庭幸福2009年主题:关注男性健康,幸福你我同享2008年主题:男性健康要科学引导,和谐生活从健康开始2007年主题:关注男性健康树立大健康观念2006年主题:健康与幸福同在责任与和谐同行2005年主题:关注男性健康促进家庭和谐2004年主题:关注男性健康提高生活质量2003年主题:关心男性健康普及科学知识2002年主题:关注男性健康计划生育丈夫有责2001年主题:男性健康与文明家庭2000年主题:关注男性健康和男性参与计划生育社会在进步、社会在在发展,整个人类的生活节奏也都在不断的加快与加强,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与竞争也必然更加日益密切与激烈。尤其在中国,几千年来一直普遍把成年男性看成一个家庭的顶梁柱,这早已成为国人的传统习惯。所以,绝大多数的成年男性,无疑就成为了每个家庭间竞争与发展的主力军,每天都在承受着巨大的工作与精神双重压力,甚至于在不太影响工作的各种疾病早期,也要不顾健康与安危的前提下坚持顽强劳作,直至被高强度的工作量和不断加重的身心疾病所催垮方才醒悟事实上,男性更需要关怀。从惊人的数据看男性健康•7%至12%的男性一生中可能患一次以上的抑郁症•15%中国一项调查显示:约有15%的男子患中重度ED•10%中国只有10%的ED患者求助于医生的帮助•35%据统计35岁以上男性35%-40%患有慢性前列腺炎•50%吸烟致男性烟民在他们30岁-40岁间患ED的几率增加了50%•2.5酗酒者的死亡率比相同年龄非酗酒者要高2.5倍我国男性健康的现状如何?目前,我国男性健康状况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由于传统观念和社会责任,男性承担更多的压力,加之,作为男性角色和性格特点,对自身健康不够重视,因此,男性疾病谱正在发生显著变化。有过去单一男性功能障碍,发展到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睾丸肿瘤、男性性异常、性传播疾病、男性不育等多系统疾病,威胁着男性健康。•在中国有3亿多成年男性中,患性功能障碍约有近1亿人,其中40岁以上男性有52%受到勃起障碍的困扰;有近5000万男性患者有不育症;各类前列腺疾病加在一起总数已达1.5亿。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为主的三高症,困扰上亿中国男性;男性寿命普遍短于女性;15种主要死因男性多于女性;男性自杀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号称社会精英的男性白领,频频出现“过劳死”,英年早逝的知识阶层绝大多数为男性。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将会变成严重社会问题,因此,全社会都要关注男性,关注男性健康。男性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近年来,男性健康受到社会的关注,但大多仍局限于医药、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域,“男性健康日”和相关的健康调查所关注主要是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检出率及其卫生科普知识的宣传。其实,男性健康并非只是没有疾病更不应局限于没有性功能障碍、前列腺或性病。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1990年的健康定义是“一种完整的身体、心理和社会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伤残”。•由于缺乏相关的专题调查,加上一些学者和传媒对设立“男性健康日”初衷的误解,媒体常夸大男性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生存的弱势状态,诸如“男性心理负担重、社会压力大”,又缺乏维护男性权益的专门组织,“做女人难,做男人更难”、“男人比女人更需要关怀”或“男性不是强势群体”、“男性是一个是濒危物种”等说法屡见不鲜。而一些女性身心健康专题研究则显示,女性由于履行生育职能和承担主要的节育责任,生殖健康的风险更大,加上她们拥有的社会经济资源有限,或家务负担较重,女性尤其是农村女性的医疗保险、保健和预防性健康服务资源明显较少,在身心健康方面与男子相比处于劣势(Meadetal.,2001;姜秀花,2003;邵艾芳等,2003;徐安琪,2004)。•那么,中国男子的身心健康状况究竟如何?哪些人口特征、观念意识、家庭和社会资源、环境因素对男性健康起作用?•一、身心健康状况•首先,我们对研究对象的健康状况作一基本判断。调查结果表明,67%的被访男性自述健康状况良好,28%认为一般,仅5%述说较差或很差。同时,男性的健康状况略好于女性(女性认同自己健康状况较良好的占55%,F检验性别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相关分析还显示,农村和城市男性的健康状况无显著差异,但30岁及以下年轻人有85%自述健康状况良好,51岁及以上者仅占47%。•现代社会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在工作中更多地输出脑力并承受更多的压力,心理疲惫往往难以恢复,而且压力越大越难以入睡,不少心理疾病就是从失眠开始的。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紧张、焦虑成为现代人普遍的心理重负,并常引起头痛、乏力、失眠、工作效率下降等多种问题,亚健康人群日渐增多,有的甚至抑郁成疾。调查结果同时报告,在最近一月中,男性有过“失眠”、“身心疲惫”、“烦躁易怒”、“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感到很孤独”、“觉得自己没有用”等亚健康心理症状的比重分别占40%、50%、40%、8%、21%、18和10%。X2检验结果显示,有过上述症状的男性均明显少于女性,而农村男性的的亚健康状况似更差些。•男性自述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比女性略胜一筹,但其中不乏社会对两性气质不同期待的所致。由于社会对男子汉的要求是健壮、坚强和成功,一些人即使感觉体力不支、孤独无援也常硬挺着或在外人面前掩饰自己的疲惫、孤寂和病痛,因此,男性诉说或承认自己身心不适的会少一些。比如,表2显示“容易哭泣或想哭”的性别差异为最大,这主要是受“男儿有泪不轻弹”的社会暗示,男性常常抑制自己的喜怒哀乐,处处展现自己的自信、自强,而不愿公开承认自己的脆弱。因此,自述容易哭泣或想哭,以及身心健康欠佳的比实际感到郁闷、不适的可能更少些。•二、就医和体检情况•市场竞争的激烈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则使不少人因忙于工作或家务,或因对身心疾病缺乏重视,甚至因医疗制度改革后个人须承担部分医药费而不及时治疗疾病或按时体检。统计资料显示,在最近三年中有病拖着未及时治疗的男性为15%,低于女性的21%。城市男性、年纪大者未及时治疗的也较多些。•与城市相比,农村男性的医疗资源和保障严重缺乏。而随着医疗福利保障制度的改革,工作单位不提供公费医疗/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病假工资和带薪休假的日趋增多,年轻人难以享受相关医疗保障和福利的比重高于老年人。但他们自我保险的意识则并未随之增强,仅5%自费在保险公司购买了医疗保险,与中老年人无显著差异,而农村也仅有3%的男性购买了医疗保险(城市为9%)。•除了有病就医治疗外,被访者按时进行体检的意识也依然缺乏,调查显示,最近3年来未作健康检查的男女都占七成,其中城市男性为59%,农村高达81%。城市居民由于享受公费福利较多,按时体检的比重也明显较高;年轻人的自我保健意识更强,更多地全自费体检(20%),而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者(423%)更多地享受公费体检待遇,小学及以下者仅为4%。•三、营养和个人消费偏好•由于健康状况只是本研究的一个侧面,而且农村样本占相当比例,所以,关于营养方面的指标只有一个,即“如果想吃,每天是否能够吃到一个鸡蛋”。统计结果表明,84%的男性持肯定回答,与女性(83%)无显著差异。但农村男子的生活质量逊于城市,能实现每天吃一个鸡蛋愿望的仅占74%,明显低于城市的94%;青年男子(85%)的营养状况略好于老年男子(82%)。•从个人消费偏好看,男性用于抽烟、喝酒的比重最高,达56%,农村男子更甚(63%);其次是个人交往应酬,占49%;39%主要用于购买服装,买书报/学习的占22%,用于保健品和健身的消费仅占6%。而女性用于抽烟、喝酒等不乏有害消费的比重显然非常低,保健和健身消费则显著高于男性。•四、体育锻炼和休闲•十六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我国除了要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还要形成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这是发展文化事业和提高人的素质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增强全民健康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调查表明,约七成被访男性在最近两个月中未参加任何体育锻炼,几乎每天坚持锻炼的仅占12%,其中城市的(55%)和年轻男子(39%)参与体育锻炼的较多些,中年男性的双重负荷较大、运动意识也较差,31-50岁年龄段的男性仅26%参加过。•相关分析显示,在业的、低教育程度者参与体育锻炼明显较少,如不在业者最近两个月未参加体育锻炼的占60%,在业者为78%;小学及以下的男性高达90%,大学及以上仅占37%。•踏青、旅游被认为是一种减轻压力、放松心情的休闲活动,但96%的农村男性和82%的城市男性在最近两个月中无外出旅游度假的经历,女性更多些。而男性的日常休闲,如每天用于看电视、读小说、聊天和娱乐的时间共222分钟,明显多于女性的192分钟,农村和青年男性的休闲时间更少些•五、计划生育责任•贯彻计划生育国策是男女共同的责任,但从实际的避孕职责看,丈夫自述86%以妻子为主承担,城乡无显著差异。但遗憾的是30岁以下青年男性承担避孕责任的反而更少些,而大专以上教育程度的男性似乎更具“夫妻双方都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的平等意识,只是参与者也不到20%。分析男性将避孕责任推给女性的理由,只有2%的被访者不知道男性也可采取避孕措施,17%的男子承认怕影响自己健康,而大多数(78%)则以“一般都是女方采取,我们也这样”作解释,可见把避孕责任和节育风险“赋予”女性已成为社会共识和根深蒂固的习俗。•六、影响身心健康的因素
本文标题:男性健康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097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