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重组与整合:关于群文阅读材料组合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重组与整合:关于群文阅读材料组合的思考作者:王鲍军来源:《辽宁教育·教研版》2017年第10期摘要:当下,群文阅读作为一种崭新的阅读教学理念,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群文阅读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地组织阅读材料,提升群文阅读价值。阅读材料的重组与整合可以从主题、内容、作家、体裁等不同角度整合,整合时要坚持线索清晰、儿童视角、互文性强、简洁通透等原则。关键词:阅读材料;重组整合顾名思义,群文阅读就是把几个不同的文本“聚”在一起供学生阅读。群文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需要提炼。如果只是随意、机械地把几个文本放在一起,群文阅读就会群龙无首、杂乱无章。一、从两节群文阅读课说起案例一:在一次教研活动中,一教师上了主题为“让笔下的人物活起来”的群文阅读课。教师选用了人教版六年级三篇课文作为此次教学的对象——《詹天佑》《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明确三篇文章写的是谁,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人物,围绕人物写了哪些事。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将学习结果填写在课前分发的表格内,同时在“写作”一栏内填上自己的作文设想。教师还要求学生在三篇文章中去寻找直接、间接表达情感的相关语句,然后展示一组句子,让学生判断是属于直接表达还是间接表达,之后要求学生练写句子。在三个问题讨论结束后,时间所剩无几了,老师便匆匆忙忙将人物描写方法进行概括,并要求学生将本节课所讲方法运用在接下来的写作中。如果说这一节的教学目的是分析课文的写法,指导写作,我完全认同;但要将它与群文阅读挂钩,似乎有些离题万里。笔者觉得,群文阅读的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阅读量,提高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这一切目标的实现,都在于学生的读。所以群文阅读课重心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去鉴赏作品,而不是以作品为范文学习写作。案例二:另一位教师执教的是《生活的感悟》。教师从五年级第四单元的四篇文章着手,让学生在已有感知的基础上找出文中叙述作者感受的语句,读一读。然后出示同题材学生作文两篇,让学生比较优劣,并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接着,学生阅读课前分发的四篇课外文章,从中找出叙述作者感受的语句。于是,学生各找各的,找到哪说到哪,忙得不亦乐乎。龙源期刊网群文阅读是以教材为据,以课文同类文章为辅的活动。课内外的一系列文章在内容、类型上必定有相似之处。那么在阅读时,就不是简单的1+1=2,而应该是融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赏析。《生活的感悟》一课,从每一课出发去寻找主题,这些主题之间没有内在的联系,课结束之后,在学生的脑海中只是一盘散沙。我想,这断不是群文阅读所需要的结果。二、群文阅读材料的组合上述两个案例中,教师花大力气组织开展了“群文阅读”活动,然而从教学效果来看只能说是事倍功半。究其原因,笔者觉得还是与阅读材料的组织、实施不当有关。因此,群文阅读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把怎样的阅读材料放在一起,如何放在一起。(一)重组教材文本纵观小语教材,乍一看,一册或几册书中的课文似乎没有多大的联系。其实,不少课文是有联系的。这些教材或者都是同一作家写的,或者都是不同作家对某一季节、事物的歌咏,或者都是写某一人物的不同事件……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些特点重组教材,进行整合教学,就能沟通教材间的联系,架起新旧文本内容间联系的桥梁,收到的教学效果也是单篇阅读无法比的。1.以主题重组在教学中,我尝试着对现用教材中相同主题的教材进行整合,通过比较、阅读,进而加深对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如在教学《春雨的色彩》时,我把《春天的小雨滴滴滴》《春天来了》放在一起教学。通过阅读比较,让学生明白三篇课文都是围绕着“春的到来”抒发作者不同的感受。第一篇是语言优美、充满诗意的课文,讲的是春雨沙沙下,三只小鸟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多么恬美的意境!多么令人遐想联翩呀!学完这篇课文,孩子们沉浸在对春天的想象中,从他们的小嘴里迸发出许多优美的词句;第二篇描写春雨打在各种物体上发出的不同声音;第三篇是诗歌,描绘了春风、春水、小鸟、蝴蝶等。教师要在比较中让学生体会课文的表达特点,这样,对于课文的理解就有了全面而丰富的认识,并能使学生由此及彼、组合积累,实现类化、迁移。2.以内容重组古人说“诗词言志”,诗词是表达思想感情的,但同一种事物在不同作者的笔下会流淌出不同的情感。就拿“梅”来说,毛泽东笔下的“梅”展示的是一种宽广的胸怀,“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而陆游在皇帝不信任他、投降派排挤他的情况下,通过“梅”来抒发他永远不变的爱国情怀,“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而王冕为水墨画“梅花”题的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则表达了自己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为此,可围绕“梅”这一切入点,将这三篇课文内容重组整合。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爱梅的情感,还能让学生享受到积累诗词、运用诗词的乐趣,学生的情感、知识、能力也在整合中得到了发展。3.以作家重组龙源期刊网如将古代诗人李白、杜甫,现代作家冰心、老舍等的作品,进行集中学习,可以更全面、深刻地与“大家”启动心灵的对话和情感的交流。如教学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时,为突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可与其前期的作品《春望》进行整合比读。这两首诗一喜一忧,一首喜极而泣,一首忧极而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学生以强烈的情感冲击。教师结合资料“安史之乱”的介绍,让学生谈感受,与诗人同欢喜,共伤悲。4.以体裁重组如在《送别组诗》的教学中,可以设计把四首唐代送别类的诗歌李白的《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高适的《别董大》以及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串联起来,让学生在一节课中进行阅读。对于诗意的教学,只需轻描淡写,抓住重点或难点让学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而在体会诗人与友人深厚情意的环节,则要浓墨重彩,采用说典故、配乐、范读、引导质疑和讨论,让学生展开想象等多种手段,引领他们走进每一位诗人的内心世界,真正感受那份依依惜别之情。5.以表达形式重组阅读教学除了充实精神生活、提升人生境界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标,那就是对文本形式、结构、写作方法等方面的审美体验,从而激发写作热情,提高写作能力。如教学六年级课文苏联斯克列比茨基的《跑进家来的松鼠》,我们不妨跟五年级布丰的《松鼠》进行比较,明了两篇课文都是写“松鼠”,都以生动有趣的语言和细致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虽为相同的题材,却呈现了截然不同的风格:《松鼠》以散文的形式描写了松鼠的可爱,注重写松鼠的特点,以及松鼠的生活习性;《跑进家来的松鼠》则主要是写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故事,而松鼠习性、特点等就略写了,刚好契合本单元“写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的感人事迹”的主旨。如此设计,能让学生领略各具特点的文章风格和神韵。《落花生》《白杨》《桃花心木》几篇文章在表达上都采用了借物喻人的方法。教学中,可以把它们组合一起进行群文阅读。以《落花生》一文为重点,让学生一边读一边画出描写事物特点和表现人物品格的句子,并思考:作者借什么物喻什么人。物与人之间有什么相通的地方。给予学生阅读此类文章有效的学法指导。然后由扶到放,引导学生阅读《白杨》《桃花心木》,通过阅读、思考、小组探究等,使学生在一组文章的阅读中真切地感悟到“借物喻人”这种表达方式的特点。6.以情感重组如教学《别了,我爱的中国》《一夜的工作》等文章时,发现学生对祖国、对老一辈革命家的感情越来越淡漠。我们便推荐学生阅读《詹天佑》《刻骨铭心的国耻》《军礼》等文章,加深他们的情感体悟。龙源期刊网事实证明,重组课内文本,既凭借教材,又不应囿于教材;既要充分利用教材,又要在文本建设中超越教材,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的开放。这样,用一篇课文作为例子,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去体会、去感悟,从而获得个性化的理解,并运用于自己的阅读和习作实践。(二)整合课外文本一群完全独立的文本,为何要整合在一起?又按怎样的线索整合在一起呢?笔者觉得,整合的意图一定要明显:有的是为了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有的是为了强化学生的某一种认识,有的是为了丰富学生的多元理解,有的是要让学生领会读某类文本的方法。1.基于课内拓展的文本整合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单元选编了一篇略读课文,到了五、六年级,每个单元选编了两篇略读课文。《教师教学用书》中再三强调略读课文“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大意”“主要靠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为了更好地体现略读课文的编写意图,我们可以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教略读课文。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略读课文《刷子李》,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读课文,再泛读《俗人奇事》一书中的《张大力》《苏七块》《泥人张》等多篇文章,在大量阅读中充分感受冯骥才笔下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描写的方法,以一篇带多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基于综合训练的文本整合为了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五年级开始,每册教材安排了一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并提供了多篇“阅读材料”。如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选编了《诗经·采薇(节选)》《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太阳的话》《白桦》等“阅读材料”。这些“阅读材料”与课文不一样,不能一篇一篇地教。我们可以运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多首诗歌的比较阅读中发现诗歌描写内容、古诗与现代诗表达方式、不同诗人的不同表达风格等方面的异同,充分感受诗歌的魅力,为学生接下去开展确定主题、搜集诗歌、整理诗歌、编小诗集等实践活动打开思路。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外书屋”,提示学生课外阅读我国著名作家沈石溪的《狼王梦》《第七条猎狗》、加拿大作家西顿的《小战马》《红脖子》、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荒野的呼唤》《海狼》等作品,就可以在学生自主选择书籍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讨论,深入感受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丰富的情感。3.基于多元探究的文本整合龙源期刊网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只有倡导多元化的主题探究,才能让学生拥有独特的感悟,迸发多彩的灵性,唤醒潜在的生命意识,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笔者所实践的《创世神话》群文阅读,选用了7个不同地区的创世神话,就是要学生在比较性阅读中主动去发现和思考,因为这一组文章“相似处”和“不同点”都显而易见,尤其“相似处”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创世神话都把远古的世界想象成一个蛋?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创世神话都有一个不畏艰险、法力无边的大神?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创世神话到最后都是神的身体化成了万事万物?为了找到这7个神话,我费尽周折;但是这种“费尽周折”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经历、体验了较高水平的研究性阅读。再如后面“群诗阅读”的案例,五首诗虽然都是讲“友情”的,但分别叙述了友情的不同方面,包含了朋友的生离死别以及争执,多角度地提供学生去探讨“什么是朋友”,从而丰富了学生对友情的理解。这五首诗歌也是精挑细选的,其意义在于,学生在有限的阅读中经历、体验了较高水平的思考性阅读。4.基于丰富文体的文本整合为了让学生获得比较准确、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现行教材从语言的表达形式,到篇章的布局结构,都过分注重模仿性和迁移性。如写景的文章常常以方位为序,说明文则用总分结构。这样编写的好处是便于学生从读到写模仿,却抹杀了文章的表达个性,容易使学生产生阅读倦怠和审美疲劳。因此,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组织群文阅读的材料,这样不仅能丰富文本的多样性,而且也使学生的语言和认知得到发散和升华。如“春天的儿童诗”“描写晚霞的美文”“老舍笔下的小动物”“我的老师”、“千姿百态的荷花”“故事中的狐狸”等群文阅读,是以文章内容角度来整合的;“尊重生命”“生命的价值”“名人成长小故事”“难忘的童年生活”“人与动
本文标题:重组与整合:关于群文阅读材料组合的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119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