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给排水/暖通与智能化 > 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
第1页共62页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第2页共62页目录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施工准备1第三章围堰2第四章基坑6第五章水池9第六章泵房26第七章地下取水构筑物31第八章地表取水构筑物34第九章水塔45第十章工程验收53附录一水池满水试验54附录二消化池气密性试验55第3页共62页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给水排水构筑物在施工中加强管理,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生产,节约材料。提高经济效益,特制订本规范。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和工业给水排水构筑物的施工及验收,不适用于工业中具有特殊要求的给水排水构筑物。第1.0.3条给水排水构筑物必须按设计要求和施工图纸施工,变更设计必须经过设计单位同意。第1.0.4条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必须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劳动保护、防火、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定。第1.0.5条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第二章施工准备第2.0.1条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前应由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当施工单位发现施工图有错误时,应及时向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提出变更设计的要求。第2.0.2条施工前应根据施工需要,进行调查研究,充分掌握下列情况和资料:一、现场地形及现有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情况;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资料;三、气象资料;四、工程用地、交通运输及排水条件;五、施工供水、供电条件;六、工程材料和施工机械供应条件;七、在地表水水体中或岸边施工时,应掌握地表水的水文资料、航运资料,在寒冷地区施工时应掌握地表水、冰凌的资料;八、结合工程特点和现场条件的其它情况和资料。第2.0.3条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主要应包括工程概况、施工部署、施工方法、施工技术组织措施、施工计划及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等。对主要施工方法应分别编制施工设计。第2.0.4条施工技术组织措施应包括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工期、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并应根据施工特点,采取下列特殊措施:第4页共62页一、对地下、半地下构筑物应采取防止地表水流进基坑和地下水排水中断的措施。必要时应对构筑物采取抗浮的应急措施;二、在寒冷地区冬期施工时,应采取防冻措施;三、在地表水水体内或岸边施工时,应采取防汛、防冲刷、防漂浮物、防冰凌的措施以及对防洪堤的保护措施;四、对沉井和基坑施工排水,应对其影响范围内的原有建筑物、构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必要时采取防护措施。第2.0.5条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时,应按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的顺序施工,并应防止各构筑物交叉施工时相互干扰。对建在地表水水体中、岸边及地下水位以下的构筑物,其主体结构宜在枯水期施工;对抗渗混凝土宜避开低温及高温季节施工。第2.0.6条施工临时设施应根据工程特点合理设置,并作出总体布置。对不宜中途间断施工的项目,应有备用动力和设备。第2.0.7条施工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施工前建设单位应组织有关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现场交桩;二、施工设置的临时水准点及轴线控制桩必须设在稳固地段和便于观测的位置,并采取保护措施。临时水准点的数量不得少于两个;三、施工设置的临时水准点、轴线桩及构筑物施工的定位桩、高程桩,必须经过复核,方可使用,并应经常校核;四、已建构筑物与本工程衔接的平面位置及高程,开工前必须校测。第2.0.8条施工测量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0.8的规定。施工测量允许偏差表2.0.8项目允许偏差水准线路测量高程闭合差平地±20(mm)山地±6(mm)导线测量方位角闭合差±40(″)导线测量相对闭合差1/3000直接丈量测距两次较差1/5000注:L为水准测量闭合线路的长度(km)。n为水准或导线测量的测站数。第5页共62页第三章围堰第一节一般规定第3.1.1条围堰应编制施工设计,其构造应简单,符合强度、稳定、防冲和抗渗要求,并应便于施工、维修和拆除。第3.1.2条围堰的施工设计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围堰平面布置图;二、河道缩窄后过水断面的壅水和波浪高度;三、围堰的强度和稳定性计算;四、围堰断面施工图;五、板桩加工图;六、围堰施工方法、施工材料和机具;七、围堰拆除方法与要求;八、安全措施。第3.1.3条围堰类型的选择应根据河道的水文、地形、地质及地方材料、施工技术和装备等因素,经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并应符合表3.1.3的规定。围堰类型适用条件最大水深(m)最大流速(m/s)上围堰草捆土围堰草(麻)袋围堰钢板桩围堰253.5—05323注:土、草捆土、草(麻)袋围堰适用于土质透水性较小的河床。第3.1.4条土、草(麻)袋、钢板桩围堰的顶面高程,宜高出施工期间的最高水位0.5~0.7m;草捆土围堰顶面高程宜高出施工期间的最高水位1.0~1.5m。第3.1.5条围堰施工和拆除,不得影响航运和污染临近取水水源的水质。第二节土、草捆土、草(麻)袋围堰第3.2.1条土、草捆土、草(麻)袋围堰填筑前,应清除堰底处河床上的树根、石块、表面淤泥及杂物等。第3.2.2条土、草捆土、草(麻)袋围堰应采用松散的粘性土,不得含有石块、垃圾、木料等杂第6页共62页物,冬期施工时不应使用冻土。第3.2.3条土、草捆土、草(麻)袋围堰施工过程中,对堰体应随时进行观察、测量,如发生滑坡、渗漏、淘刷等现象时,应分析原因,及时采取加固措施。第3.2.4条土围堰堰顶宽度当不行驶机动车辆时不应小于1.5m。堰内边坡坡度不宜陡于1:1;堰外边越越度不宜陡于1:2。当流速较大时,外坡面宜用草皮、柴排(树枝),毛石或装土草袋等加以防护。第3.2.5条草捆土围堰应采用未经碾压的新鲜稻草或麦秸,其长度不应小于50cm。第3.2.6条草捆土围堰堰底宽度宜为水深的2.5~3倍。堰体的草与土应铺筑平整,厚度均匀。第3.2.7条草捆土围堰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每个草捆长度宜为150~180cm;直径宜为40~50cm,迎水面和转弯处草捆应用麻绳捆扎,其它部位宜采用草捆扎。二、草捆拉绳应采用麻绳。直径宜为2cm,长度可按草捆预计下沉位置确定,宜为水深的三倍。三、草捆铺设应与堰体的轴线平行。草捆与草捆之间的横向应靠紧,纵向搭接应呈阶梯状,其搭接长度可按该层草捆所处水深确定。当水深等于或小于3m时,其搭接长度应为草捆长度的1/2;当水深大于3m时,其搭接长度应为草捆长度的2/3。四、草捆层上面宜用散草先将草捆间的凹处填平,再垂直于草捆铺设散草,其厚度宜为20cm。五、散草层上面的铺土,应将散草全部覆盖,其厚度宜为30~40cm。六、堰体下沉过程中,应随下沉速度放松拉绳,保持草捆下沉位置。沉底后应将拉绳固定在堰体上。第3.2.8条土、草捆土围堰填筑出水面后,或干筑土围堰时,填土应分层压实。第3.2.9条草(麻)袋围堰的施工应条例下列规定:一、堰顶宽宜为1~2m,堰外边坡坡度视水深及流速确定,宜为1:0.5~1:1.0;堰内边坡坡度宜为1:0.2~1:0.5。二、草(麻)袋装土量宜为草(麻)袋容量的2/3,袋口应缝合,不得漏土。第7页共62页三、土袋堆码时应平整密实,相互错缝。四、草(麻)袋围堰可用粘土填心防渗。在流速较大处,堰外坡(袋内可填装粗砂或砾石,以防冲刷。第3.2.10条土、草捆土、草(麻)袋围堰填筑时,应由上游开始至下游合拢。拆除时应由下游开始,由堰顶至堰底,背水面至迎水面,逐步拆除。如采用爆破法拆除时,应采取安全措施。第三节钢板桩围堰第3.3.1条新钢板桩材质和外型尺寸应符合国家有关现行标准的规定,并有出厂合格证,当有怀疑时应进行抽检。旧钢板桩经整修或焊接后,应采用2~3m长度同类型钢板桩作锁口通过试验。第3.3.2条钢板桩顶端应设吊孔,并用钢板补强加固。钢板桩搬运起吊时,应防止锁口损坏和由于自重导致变形。在堆存期间应防止变形及锁口内积水。第3.3.3条接长的钢板桩应以同规格、等强度的材料焊接。焊接时应用夹具夹紧。先焊钢板桩接头,后焊连接钢板。第3.3.4条当起吊设备允许时,钢板桩可由2~3块拼成组合桩,每隔3~6m用夹具夹紧,夹具应与围堰形式相符。组拼时应在锁口内填充防水混合料。夹具夹紧后,应采用油灰和棉絮捻塞拼接缝。第3.3.5条插打钢板桩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插打前,在锁口内应涂抹防水混合料。二、吊装钢板桩,当起重设备高度不够需要改变吊点位置时,吊点位置不得低于桩顶以下1/3桩长。三、钢板桩可采用锤击、震动或辅以射水等方法下沉。但在粘土中,不宜采用射水。锤击时应设桩帽。四、插打时,必须有可靠的导向设备。宜先将全部钢板桩逐根或逐组插打稳定,然后依次打到设计高程;当能保证钢板桩插打垂直时,可将每根或每组钢板桩一次锤打到设计高程。五、最初插打的钢板桩,应详细检查其平面位置和垂直度,当发现倾斜时,应即予纠正。六、接长的钢板桩,其相邻两钢板桩的接头位置,应上下错开,不得小于2m。七、在同一围堰内采用不同类型的钢板时桩,应将两种不同类型的钢板桩的各一半拼接成异型钢板桩。八、钢板桩因倾斜无法合拢时,应采用特制的楔形钢板桩,楔形的上下宽度之差不得超过桩长的2%。第3.3.6条插打钢板桩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3.6的规定。插打钢板桩允许偏差表3.3.6项目允许偏差(mm)第8页共62页轴线位置陆上打桩水上打桩100200顶部高程陆上打桩水上打桩±100±200垂直度L/100,且不在于100注:L为桩长(mm)。第3.3.7条拔出钢板桩前,应向堰内灌水,使堰内外水位相等。拔桩应由下游开始第四章基坑第一节施工排水(1)一般规定第4.1.1条施工排水应编制施工设计并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排水量的计算;二、施工排水的方法选定;三、排水系统的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以及抽水机械的选型和数量;四、排水井的构造,井点系统的构造,排放管渠的构造,断面和坡度;五、电渗排水所采用的设施及电极。第4.1.2条施工排水系统排出的水,应输送至抽水影响半径范围以外,且不得破坏道路、河坡及其它构筑物,不得损害农田和影响交通。第4.1.3条在施工排水过程中不得间断排水,并应对排水系统加强检查和维护。当构筑物未具备抗浮条件时,严禁停止排水。第4.1.4条施工排水终止抽水后,排水井及拔除井点管所留的孔洞,应立即用砂、石等填实;地下静水位以上部分,可用粘土填实。第4.1.5条冬期施工时,排水系统的管路应采取防冻措施;停止抽水后必须立即将泵体及进出水管内的存水放空。(2)明排水第4.1.6条采取明排水施工时,应保证基坑边坡的稳定和地基不被扰动。排水井宜布置在构筑物基础范围以外,且不得影响基坑的开挖及构筑物施工。当基坑面积较大或基坑底部呈倒锥形时,可在基础范围内设置,但应采取使集水井筒与基础紧密连结,并在终止排水时便于封堵的措施。第4.1.7条排水井应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土方开挖以前建成。第4.1.8条排水井的井壁宜加支护;当土层稳定、井深不大于1.2m时,可不加支护。第4.1.9条排水井处于细砂、粉砂或轻亚粘土等土层时,应采取过滤或封闭措施,封底后的井底高程,应低于基坑底,且不宜小于1.2m。第4.1.10条配合基坑的开挖,排水沟应及时开挖及降低深度。排水沟的深第9页共62页度不宜小于0.3m。第4.1.11条基坑开挖至设计高程后排水沟的处理,宜符合下列规定:一、渗水量较少时,宜采用盲沟排水;二、渗水量较大、盲沟排水不能满足要求时,宜在排水沟内埋设直径150~200mm的排水管、排水管接口处留缝或排水管留滤水孔,管两侧各上部应采用卵石或碎石回填。第4.1.12条排水管、盲沟及排水井的结构布置及排水情况,应作施工记录。其格式应符合本规范附录三附表3.1的规定。(3)井点降水第4.1.13条井点降水应使地下水位降至基坑底面以下不小于0.5m;对软土地基的水位降低深度宜适当加大。第4.1.14条井点孔的直径应为井点管外径加2倍管外滤层厚度,滤层厚度宜为10~15cm。井点孔应垂直,其深度可略大于井点管所需深度,超深部分可用滤料回填。第4.1.15条井点管的安装应居中,并保持垂直。填滤料时,应对井点管口临时封堵。滤料应沿井点管四周均匀灌入;灌填高度应高了地下静水位。第4.1.16条井点管安装后,可
本文标题: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128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