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小学科学“问题——探究”教学方法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科学“问题—探究”教学方法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问题——探究”就是以问题探究为中心,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参与和体验对知识技能由未知到已知,或由未掌握到掌握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问题——探究”在其外在形态上,突出体现为以问题作为驱动教学过程的核心要求,每一堂课或每一次学习活动都借助问题来展开或完成。该课题是在临沂市小学科学“探究——体验”式教学策略的基础上提出,经本人之调研该课题可为“探究——体验”式教学策略的子课题来研究。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提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亲密的伙伴。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基于此,学生对问题的提出是第一位的,然后再去解决这一问题即探究,学生怎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成为教学中难点、热点问题,本人通过几年来的亲历,对学生的问题意识及探索能力有了一定的见解,为更好地解决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所以提出“问题——探究”教学的研究。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理论,其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要素是:1因学定教即,强调课堂教学设计要从过去的“学跟教走”转变到现在的“教”因“学”而定。这一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基本内涵:(1)教是为学生的“学”而服务的。在活动建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研究自己如何教,更要研究学生怎样学。换言之,教师的教必须要服从于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必须要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必须要为学生科学高效地达成学习目标而服务。(2)学生的认知前提和情景前提是课堂教学的真正起点。(3)要科学地把握新课程目标的内涵,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各种教学资源,尤其是要切实关注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目标。(4)要全面研究课程标准和和各种教学资源,尤其要切实关注和完善课堂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全面关注学生的个人生活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特别重视课堂教学”创新支点“的研究和设计,等等。2、生活重建为了走出学生智慧发展的困境,活动建构教学理论强调,应当重建课堂生活,促进学生个性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其基本要以为:(1)教师要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2)教师要促进课本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3)教师要促进学生可能生活的合理建构,等等。3、多维互动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垄断性的独占课堂,学生则基本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教师由此几乎成了课堂教学中惟一的课堂信息源。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活动建构教学主张:应当建立起一种“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体系,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提供或从中生成丰富的、动态的、有价值的教学信息资源,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4、活动建构即主张让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走进课堂,以代替过去那种单一化的、完全被动式的教学活动形态。它包括下列基本内涵:(1)学生的发展应当是在自主活动中实现的,如是,“活动建构“就应当是学生发展的基本形式。所谓”活动建构“,也就是强调师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活动“在学生知识掌握与一般发展中的作用,把”活动“看做是学生建构知识与能力发展的基础。(2)”活动建构“实际上可以看做是师生共同进行的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3)”活动建构“实质上就是一种主体性教学活动;同时,它实际上还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活动。5、动态生成在这里,所谓“动态“,是指师生共同开展的开放性教学活动过程;所谓”生成“,则是指学生在动态发展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主要包括以下基本内涵:(1)强调过程性教学。在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丰富的、动态的和多变的教学过程,也就不可能会有”教学活动的生成“。(2)强调教学活动的非预定性。对此,著名学者叶澜教授曾指出:”‘动态生成性’是对教育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它是对过去强调教育过程的预先设定性、计划性、规定性的一个重要的补充和修改。“在这里,我们所说的”非预定性“,包括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两个方面。(3)强调学生的主动建构。教学不是一个学生完全被动接受的过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应当是学生主动建构的结果。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研究,让教师知道什么是问题情境以及如何创设问题情境。2、通过研究,利用“问题——探究”教学方法对小学科学生命专题进行研究。3、通过对“问题——探究”教学方法研究,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教师真正做到“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本课题组将根据“问题——探究”教学,对问题的创设情境及如何对问题进行探究做一系列的研究,具体研究的内容包括:(一)“问题——探究”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及对所生成问题的探究:1、何谓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从教材内容入手设置的具有启发性、探索性,能够尤其小时候起学生好奇、期待、积极思考、“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认知冲突等心理状态的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是通过引起学生的好奇、期待等心态和认知冲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进而掌握应该的教学内容。2、2、创设问题情境的种类①全课问题情境。②阶段问题情境。③阶梯式问题情境。④辐射式问题情境。⑤激疑性问题情境。⑥“中介”性问题情境。⑦运用性问题情境。3、探究的方法(1)观察(2)分类(3)应用数字(4)测量(5)应用空间与时间关系(6)交流(7)预测(8)推理(9)下定义(10)形成假设(11)解释数据(12)控制变量(13)实验。(二)、根据“问题——探究”教学方法对以下三个科学专题进行研究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五、课题研究的方法1、观察法。与日常的观察相比,具有自觉性、主动性和选择性。要避免偶然性,可以进行必要的重复观察。2、文献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密切关注教改动态,积极搜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教学资料、信息,研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等,使课题实施建立在扎实的理论支撑基础上。3、经验总结法。注意搜集积累和总结课题研究中多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进行整理分析,找出规律。4、比较法。对有关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六、研究结果的测量与评价1、实验前对教师的理论学习笔记、反思记录等进行研究,找出优点和不足,对不足处进行指导,让其知道何为问题、探究及“问题——探究”之间的联系。2、在实验过程中,每学期对教师进行一次调研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症结,研究“问题——探究”在科学科教学中的作用。七、课题研究的步骤1、本课题的实验教师为中心小学的青年教师。实验班级为五年级二班,对比班级为五年级一班。2、课题实验的总体规划本课题实验周期为一年半(2009年11月-2011年6月)具体划分为: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2月)成立课题领导小组(1)、依据课题制定实验方案(2)、选配实验教师,确立实验班与对比班(3)、培训实验教师,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第二阶段:具体实验阶段(2010年3月——2011年2月)(1)召开经验交流会或专题研究会,深化课题研究。(2)据其“问题-探究”,研究教学方法。(3)依据方法进行新的课改。第三阶段:完善验收阶段(2011年3月——6月)(1)、总结实验成果,进一步深化实验;(2)、写出有价值的实验报告或论文;(3)、请有关专家对课题实验进行鉴定评估,力求在市级以上范围推广实验成果。八、预期成果形式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由论文、若干篇相关文章、中期汇报、研究报告等组成。2010年3月9日
本文标题:小学科学“问题——探究”教学方法研究开题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133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