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学习贯彻习近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讲话优秀传统文化为治国理政提供丰厚思想营养从治国理政的角度来考察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党的传统。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这一传统,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将其发扬光大。这主要体现在他全面深入地阐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家治理中的资源意义。第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及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习近平强调要努力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二,在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中,习近平注重借鉴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精神和历史经验。第三,在对外交往中,习近平注重运用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他充分借鉴了古人的智慧,将这些智慧向世人传播。第四,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习近平强调借鉴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宝贵遗产。在充分深入地挖掘传统文化在今天治国理政中的意义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对待传统文化的辩证态度。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的国家战略。“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习近平总书记近来的一系列讲话,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经济发展,以及与世界互动的时代启示意义。“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习近平主席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讨论生态文明问题,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面对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严峻形势,必须要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建设中,实现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思想,是东西方文化融合再创新的产物,既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又贯穿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维。中国梦的精神滋养和文化追求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对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不仅反映了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而且彰显了其以文化复兴助推民族复兴的坚定决心。无论从中国梦的实现动力还是从中国梦的重要目标而言,它都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中国梦意味着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实现中国梦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取精神滋养。二、中国梦也是文化复兴之梦,实现中国梦必须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虽然意蕴深刻,但是表现出某些不确定性、模糊性,系统性和逻辑性似显不足,其中的许多经典命题亟待做出“创造型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时不待我,但非一日之功,亟待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自觉、责任担当。光大生长于中华文化沃土的道德光辉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对待中华传统文化道德价值观方面,我们不能有“懒汉思维”。没有创造性转化,传统就是传统,永远不会变成现实;没有创新性发展,历史就是历史,永远不会走向未来。今日中国社会的文化、价值、道德需要在“再中国化”的过程中,从“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中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过去完成时,尽管我们可以不断对之做出新的理解与阐释,但其内涵毕竟是既定的;而中华文化则是涵盖过去现在未来的一个动态概念。对于今日中国社会固然要讲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内容传承下来,更要大讲特讲中华文化的“现在进行时”,让中华文化作为一个整体赶上时代引领未来,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崇德修身: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诉求中华民族历来有崇德重德、尚德倡德的传统。这一传统,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滋养了惊天启迪的伟大民族精神,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因而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营养和强大动力。常言说,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说的就是崇德修身无论对个人还是对整个国家、整个民族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对于立身做人、成就事业非常重要。人格魅力说到底就是“德”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在全社会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尤其应当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上下功夫、用气力、见成效。明大德,铸牢精神支柱,坚定理想信念。守公德,强化文明意识,校正人生坐标。严私德,锤炼意志品质,恪守做人准则。始终坚持慎独慎微慎初,时刻从小事微处着手,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基石面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飞速发展,世界为之惊叹,中国何以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走过西方发达国家一、二百年的里程,这又被称之为新的李约瑟难题,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对此,习近平同志在今年初访问欧洲的时候,简要地给予了回答,那就是中国幅员辽阔,人民勤劳勇敢和具有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家底,是中国崛起和发展的坚强基石。习近平同志说:“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有了这三个自信,站在五千年优秀文化的坚实基础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实现。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强国的历史支撑在文化强国方面,我们首先要重视亿万人民群众的文化实践创造,其次要重视吸收世界上的先进文化,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则是文明的源泉,是宝贵的历史遗产,是世界上少有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实现文化强国的历史支撑。传统文化的历史支撑,首先是给中华儿女以自信。传统文化有很多精华,给人类作出过重要贡献。传统文化的历史支撑,其次表现在理性、智慧、力量的传承上。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不竭的源泉,是建设现代化大厦的雄厚根基,是不断攀登人类文明高峰的丰厚积淀。我们应该熟悉民族的传统文化,研究民族的传统文化,尊重民族的传统文化,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往开来,综合创新,使中华文明在新的千年放射出新的光彩,走在人类文明的前列。习近平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论思想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怎样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如何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认真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论思想,对于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上述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首先,辩证地继承。其次,创造性转化。第三,创新性发展。最后,既要反对教条主义,又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这种思潮把中华民族的“民族性”“传统性”贬得一无是处,把中国传统文化视为“沉重的包袱”、“历史的惰力”,主张“要反传统”,彻底“摆脱中国文化的传统形态”,“根本改变和彻底重建中国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中国传统文化是实现三个自信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他号召全国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如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三个自信”,不仅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败,还是检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历史复兴的试金石!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内在支撑。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底色。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实现“三个自信”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底色!习总书记的文化观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深厚沃土,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借鉴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为国家治理注入了新的内涵。
本文标题:传统文化党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138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