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中医儿科学--咳嗽(精)
第四章肺系病证第二节咳嗽【概述】定义:咳嗽是指因感受外邪或脏腑功能失调,影响了肺的正常宣肃功能,造成肺气上逆作咳,咯吐痰涎的一种肺系病证。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免疫功能低下、特异性体质、营养障碍、佝偻病和支气管局部结构异常为本病的危险因素。【概述】急性支气管炎为支气管粘膜的炎症,常与气管同时受累,又称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返回【概述】•发病情况:•1、发病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冬春季节发病最多。•2、发病年龄:各年龄组均可发病,而以婴幼儿居多。【概述】•3、特点:外感咳嗽多于内伤咳嗽•痰热咳嗽多于痰湿咳嗽•4、预后:•一般来说,本病证预后大多良好。但体虚、失治、误治易传为肺炎喘嗽。几种特殊类型的咳嗽肺痨(肺结核)、肺痈(肺脓肿或支气管扩张)、肺炎喘嗽(肺炎)、顿咳(百日咳)、哮喘(支气管哮喘或喘息样支气管炎)等,则不属于本节讨论范围。哮喘性支气管炎(asthmaticbronchitis)•哮喘性支气管炎并不等于哮喘。我们知道婴幼儿的气管、支气管和毛细支气管比较狭窄,它的周围弹力纤维发育不完善。•一旦受到病毒或细菌的感染,粘膜便充血和肿胀,导致细支气管和毛细支气管的痉挛。哮喘性支气管炎正是在感染的基础上出现的哮喘,它的临床特点为:•1.常见于3岁以下的虚胖小孩。•2.往往有湿疹或其他过敏史。•3.大多数在上呼吸道感染2—3天后出现呼气性的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和鼻翼搧动,严重时可出现三凹症,即胸骨上窝、肋间隙和锁骨上凹。•4.两肺听诊以哮鸣音为主,呼气延长,常伴中等湿罗音。•5.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大部分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机体抵抗力的增强,发病次数会逐渐减少,直至痊愈。过敏性咳嗽毛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为RSV感染所致,多见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临床表现持续性干咳及阵发性呼吸困难,中低度发热,喘憋发作时,患儿烦躁,双肺叩鼓音,呼吸音降低或高调喘鸣音。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慢性干咳或晨咳少许黏痰,痰嗜酸粒细胞(Eos)0.03,肺功能正常,无气道高反应性(AHR)的证据,最大呼气流量(PEF)变异率正常,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良好。大约占慢性咳嗽的10%一20%。•给予布地奈德干粉剂200—400ug,每天2次,吸人4周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此病的临床表现为躺下或睡觉时突然发作,剧烈性呛咳久不停息,并伴气急气喘。•该病常见于体质较差的中老年人、嗜酒、吸烟及气郁不舒伴胃部不适者。•引起胃性呛咳的原因在于胃内压力过高,导致胃内酸性消化液倒流入食管下段,刺激呼吸道迷走神经,引起平滑肌痉挛发生气喘不止。•应调整生活习惯,如避免吃刺激性食物,增强体质,拒绝烟酒;•在躺下或入睡前不宜吃得太多,尤其要控制流质饮食;•在睡觉时要抬高床头或把枕头垫高20厘米,呈身高脚低的睡姿;•饭后适当服点小苏打、健胃片等碱性药物以中和胃酸;•反复发作者可服西米替丁、吗丁啉,以促进胃蠕动;保持大便通畅亦是必要的防治措施。•对于此类病人的治疗现在可在胃镜下缝合松弛的食管括约肌,使松弛的食管括约肌收紧,从而阻止胃内容物反流,有效地改善反酸、烧心、胸痛、咳嗽等不适。•中药治疗胃性呛咳的方法也很多,一般情况可对症治疗:取陈皮、半夏、茯苓、白术、紫苏、枇杷叶、竹茹各15克,生姜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反流发作频繁者加•代赭石30克;•气郁不舒者加•柴胡、枳壳各10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由于鼻部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鼻后和咽喉部,甚至反流入声门或气管,导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呼吸道疾病,引起鼻分泌物后流和咳嗽受体炎症刺激,从而刺激迷走神经,传达到咳嗽中枢,运动神经然后引起咳嗽反应。•(1)主要表现:慢性咳嗽(时间常超过8周),咯吐或回吞黏痰;喉部发痒,觉有液体从后鼻部流入咽喉;咽中异物感,有频繁清嗓现象。可伴有鼻塞、流涕等。•(2)检查:咽部可见咽后壁有黏液样物附着甚至见其滴流;或见咽后壁滤泡明显增生呈鹅卵石样改变。肺部听诊病理性体征不明显,胸部X线摄片无异常,血常规化验基本正常。•(3)经五官科相关检查诊断为各类型鼻炎、鼻窦炎、咽喉炎等。病因病机•病因:•病机:总之,咳嗽病证多由以外感风邪为主的六淫之邪侵犯肺脏,涉及于脾而引起。病理机制为肺失宣肃。病位主要在肺脾,病因病机咳嗽--诊断【诊断要点】1、病史2、临床表现(症状+体征)症状:呼吸道症状主要有咳嗽,有时可发热,部分患儿可出现胸痛、喘息、呼吸急促;婴幼儿可出现呕吐、腹泻、腹痛。体征:呼吸次数稍增快,咽部充血,肺部呼吸音粗糙,或有干、湿罗音。3、实验室检查血象:病原学:X线:1、百日咳(顿咳):以阵发性咳嗽伴吸气性鸡鸣样吼声为典型症状,属于时行疾病,具有传染性。2、肺炎喘嗽:以高热、咳嗽、气促、鼻煽等为典型症状,肺部可闻及细小水泡音。从西医角度讲,支气管炎重症和支气管肺炎轻症,临床表现上很难截然分开,必要时可做X线检查。在中医诊断上,轻症肺炎可以认为属于咳嗽范畴。3、原发性肺结核:以低热,咳嗽,盗汗为主症。多有结核病接触史,结核菌素试验(+),胸片显示原发性肺结核改变。咳嗽--鉴别诊断辨证论治•咳嗽的性质干性咳嗽湿性咳嗽单声咳阵咳•咳嗽出现的时间和节律•痰的性质和痰量咳嗽--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八纲辨证1、辨外感内伤:外感咳嗽,起病急,病程较短,咳声清扬,有表证。(实证)内伤咳嗽,起病缓,多由外感咳嗽迁延而来,理论上也有他脏波及者,病程较长,咳声低沉(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2、辨寒证热证:从痰(色与质)、咽、舌、苔四方面看。治疗:1、一般治疗:婴儿需经常更换体位,使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排出。2、对症治疗:止咳祛痰:一般不用止咳药,以免抑制自然排痰,应多喂开水使痰液稀薄易于排出。a、氨茶碱:2—4mg/kgb、激素:强地松1mg/kg口服;地塞米松0.1~0.25mg/kg静滴;止喘:对喘息症状重者可用中医治疗原则:外感咳嗽--疏散表邪,宣通肺气。(散寒/清热)内伤咳嗽--辨别病位、病性,分别治疗。(痰湿、痰热、气虚、阴虚)久咳:敛肺纳气咳嗽--辨证论治三、分证论治1、外感咳嗽(1)风寒咳嗽临床表现:起病急+咳嗽频繁声重,痰白清稀+发热、恶寒、无汗、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咽痒不红+舌质淡或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数,指纹浮红。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方药:金沸草散。说明:此证临床少见。咳嗽--辨证论治(2)风热咳嗽临床表现:咳嗽不爽,痰黄粘稠+发热、恶风、微汗、头痛、鼻流浊涕、咽红+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治法:疏风解热,宣肺止咳。方药:桑菊饮。说明:此证临床常见,治疗与肺炎风热证基本相同,多用银翘散+麻杏甘石汤加减。咳嗽--辨证论治2、内伤咳嗽(1)痰热咳嗽临床表现:咳嗽痰多,色黄稠粘难咯+发热、面红目赤、烦躁、口渴、鼻出血、大便干、尿黄+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指纹紫。治法:清肺化痰止咳。方药:清金化痰汤。说明:临床也常用麻杏甘石汤加减。咳引胸胁痛者,加黛蛤散。咳嗽--辨证论治(2)痰湿咳嗽临床表现:咳嗽痰壅,色白而稀+胸闷纳呆、神乏困倦+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滑而软。治法:燥湿化痰止咳。方药:三拗汤合二陈汤加减。说明:也可以选三子养亲汤,或加苍术、厚朴、杏仁、枳壳、瓜蒌等燥湿、行气、健脾、止咳之品。此证临床上单见者少。咳嗽--辨证论治(3)气虚咳嗽临床表现:咳而无力,痰白清稀+面色恍白、气短懒言、语声低微、体虚多汗+舌质淡嫩,脉细无力。(肺脾气虚)治法:健脾补肺,益气化痰。方药:六君子汤加减。说明:本病多为久咳,尤多见于痰湿咳嗽转化而来。咳嗽--辨证论治(4)阴虚咳嗽临床表现: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喉痒声嘶+口渴咽干、手足心热+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治法:养阴润肺,兼清余热。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说明:可以选加川贝、炙杷叶、茅根等润肺止咳之品。此证属于气阴两虚、偏于阴虚,余邪留恋者。咳嗽--其他疗法四、其他疗法1、中成药清肺丸+化痰散、复方甘草合剂。2、外治法雾化吸入。五、预防与调摄由于不属于传染病,因此主要是基础预防。居室环境、锻炼、卫生、感冒后及时治疗等。调摄与感冒基本相同。•CVA以夜间及晨起于咳为主,部分患者有胸闷感,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及峰流速日变异率有助于提高确诊率。•GERC(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以日间咳嗽为主,伴有胸骨前烧灼感、反酸、呃气,进食后咳嗽加重对诊断有一定意义。•UACS(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有鼻后滴流感、鼻炎症状及咽部不适感,咽后壁鹅卵石样改变常对诊断有一定帮助。•EB(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患者主要是慢性刺激性咳嗽,无明显其余症状。气道激发试验阴性及肺功能正常,需行痰诱导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
本文标题:中医儿科学--咳嗽(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148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