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名词解释1.微生物:一大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一般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2.微生物学microbiology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原核:真细菌,古生菌真核:真菌(酵母菌,霉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1.培养物culture:在人为规定的条件下培养、繁殖得到的微生物群体。2.纯培养物pureculture:只有一种微生物的培养物3.混合培养物:含有多种微生物的培养物。4.菌落:单个(或聚集在一起的一团)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5.无菌技术: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其被其他微生物污染,其自身也不污染环境的技术。6.培养基culturemedium:培养微生物的营养物质人工配制、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7.二元培养物:培养物中只含有二种微生物,而且是有意识的保持二者之间的特定关系的培养物。8.分辨率:能辨别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9.古生菌:在分类地位上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列为第三域,并且在进化谱上更接近真核生物;没有核膜、核仁,在细胞构造上与真细菌较为接近,同属原核生物;多生活于一些团结十分恶劣的极端环境中,如高温、高盐、高酸等。(与细菌具有类似的个体形态,多生活于一些生存条件十分恶劣的极端环境中,如高盐、高温、高酸。)10.霉菌:一些丝状真菌的统称,不是分类学上的名词,霉菌菌体均由分支或不分支的菌丝构成,许多菌丝交织在一起,称为菌丝体。11.菌丝(Hypha)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12.由许多分枝菌丝相互交织而成的一个菌丝集团,称为菌丝体菌丝体(Mycelium)13.酵母菌:一群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无分类学意义的普通名称,通常以芽殖或裂殖来进行无性繁殖的单细胞真菌,以与霉菌分开。极少数种可产生子囊孢子进行有性繁殖。14.原核微生物:一大类细胞微小、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有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15.原生质体:在人工条件下用溶的菌酶处理或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而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而形成的仅由一层细胞包裹的圆球形,对渗透压变化敏感的细胞,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形成。16.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递性极强休眠体。17.核区: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结构、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18.荚膜: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一层厚度不定。层次厚薄间分为荚膜微荚膜、粘液层。19.鞭毛:某些细菌细胞表面着生的一至数十条长丝状、螺旋形的蛋白质附属物,具有推动细菌运动功能,为细菌的“运动器官”。20.菌毛:长在细菌体表的一种纤细、中空、短直、数量较多的蛋白附属性,革兰氏阴性细菌中较常见的能使细菌牢固蛋白质附属物。革兰氏阴性致病菌居多。21.性毛:又称性菌毛。构造和成分与菌毛不同,但比菌毛长,数量仅一或少数。一般见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的雄性菌株(即供体菌)F,其功能是向雌性菌株(即受体菌),传递遗传物质,有的性毛还是DNA噬菌体。22.光能无机自养型:电子供体为H2、H2S、S、H2O,碳源为CO2,能源为光能,如着色细菌、蓝细菌、藻类。(以CO₂为主要唯一碳源,进行光合作用获取所需能量,以无机物H₂、H₂S、S等作为供氢体或电子供体,使CO₂还原为细胞物质。)23.光能有机异养型:电子供体为有机物,碳源为有机物,能源为光能,如红螺细菌。(不能以CO₂为主要或唯一碳源,以有机物为供氢体,利用光能将CO₂还原为细胞物质,生长时大多需外源生长因子。)24.化能无机自养型:电子供体为H2、H2S、Fe2+、NH3、NO2-,碳源为CO2,能源为化学能(无机物氧化),如氢细菌、硫杆菌、亚硝化单胞菌属、硝化杆菌属。(能量来自于无机物氧化过程中放出的化学能,以CO₂或碳酸盐作为主要或唯一碳源进行生长,利用H₂、H₂S、S、Fe2⁺、NH₃或NO2-作为电子供体,使CO₂还原为细胞物质。)25.化能有机异养型:电子供体为有机物,碳源为有机物,能源为化学能(有机物氧化),如假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乳酸菌属真菌、原生动物。(能量均来自于有机物氧化过程中放出的化学能,碳源主要是一些有机化合物。如,淀粉、糖类、纤维素、有机酸等。)26.水活度:在天然环境中,微生物可实际作用的自由水或游离水的含量。在同温同压下,某溶液的蒸汽压(P)与纯水蒸压(P0)之比,因此,aw也等于该溶液的百分相对湿度(ERH)。27.培养基(culturemedium):是人工配制、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28.基础培养基:在一定条件下含有某种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也称基本培养基。29.加富培养基:也称营养培养基。在普通培养基(如肉汤蛋白胨培养)中加入某些特殊营养物质制成一类营养丰富的培养基,这些特殊营养物质包括血液、血清、酵母菌、动植物组织等。用来培养营养要求比较的异养型微生物,如培养百日咳、博德氏菌(Bordetellapertussis)需要含有血液的加富培养(目的微生物在这种培养基中较其他微生物生长速度快,并逐渐富集占优势。)30.鉴别培养基:用于鉴别不同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特定的化学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变化。根据这种特征变化,可将这种微生物与其他微生物区别开来。31.选择培养基:用于将某种盛某类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的培养基。根据不同种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需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功能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从而提高筛选效果。32.扩散:营养物质通过原生质膜(半透膜)上的小孔,由高浓度的胞外(内)环境向低浓度的胞内(外)进行扩散。33.促进扩散:是一种被动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靠膜内外的浓度差作为物质运输的动力,需要借助载体的作用进入细胞,这一过程消耗能量、被运输物质、身分子结构不发生变化。(营养物质借助细胞膜上的载体,由高浓度的胞外(内)环境向低浓度的胞内(外)进行扩散。)34.主动运输:物质运输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需载体蛋白的参与,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是广泛存在于微生物中的一种主要的物质运输方式。有一个复杂的运输系统来完成物质的运输。(物质逆浓度梯度,在载体的协助下,在能量的作用下运进或运出细胞膜的过程。)35.膜泡运输: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被运输时并不直接穿过细胞膜,都是由膜包围形成膜泡,通过一系列膜囊泡的形成和融合来完成转运的过程。36.发酵: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给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代谢产物。37.有氧呼吸: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无氧呼吸:以氧化型化合物为最终电子受体。【呼吸作用与发酵作用的区别:】电子载体不是将电子直接传递给底物降解的中间产物,而是交给电子传递系统逐步释放出能量后再交给最终电子受体。38.无氧呼吸:某些厌氧和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最终电子受体不是氧,而是NO3-,NO2-,SO42-,S2O32-,CO2等无机物或延胡索酶等有机物。硝酸盐呼吸:也称为硝酸盐的异化作用,以硝酸盐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生物学过程。39.连续培养(Continousculture)在微生物的整个培养期间,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微生物能以恒定的比生长速率生长并能持续生长下去的一种培养方法。40.恒化培养: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通过保持培养基中某种营养物质的浓度基本恒定的方式,使细菌的比生长速率恒定,生长“不断”进行。41.恒浊培养:通过连续培养装置中的光电系统保持培养中菌体浓度恒定,使细菌生长连续进行的一种培养方式。42.同步培养:使群体中的细胞处于比较一致的,生长发育均处于同一阶段上,即大多数细胞能同时进行生长或分裂的培养方法。43.芽殖:酵母菌的主要方式。成熟细胞长出一个小芽,到一定程度后脱离母体长成新个体。44.专性好氧菌:必须在有分子氧的条件下才能生长,有完整的呼吸链,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细胞含SOD和过氧化氢酶。45.兼性厌氧菌: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生长,但有氧情况下生长更好;在有氧时靠呼吸产能,无氧时借发酵或无氧呼吸产能,细胞含SOD和过氧化氢酶。46.厌氧菌:必须在无游离氧或其浓度极低的条件下才能生长,细胞内缺乏SOD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大多数还缺乏过氧化氢酶,通过发酵、无氧呼吸等提供能量来源。47.抗微生物剂(Antimicrobialagent)一类能够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化学物质48.消毒disinfection:利用某种方法杀死或灭活物质或物体中所有病原微生物的一种措施,可以起到防止感染或传播的作用。49.灭菌sterilization:利用某种方法杀死物体中包括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的一种措施。50.病毒virus:由一个或数个RNA或DNA分子构成的感染性因子,通常覆盖有由一种或数种蛋白质构成的外壳,这些因子能将其核酸从一个宿主细胞传递给另一个宿主细胞,利用宿主的酶系统进行细胞内的复制,有些将其基因组整合入宿主细胞DNA,导致持续性感染发生,或是导致细胞转化,肿瘤形成。(一类比较原始的、有生命特征的、能够自我复制和严格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生物,以病毒颗粒形式存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传染性,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51.一步生长曲线:用噬菌体的稀释感染高浓度的宿主cell,数分钟后,加入抗噬菌体的抗血清(中和未吸附的噬菌休),将上述混合物大量稀释,终止抗血清的作用和防止新释放的噬菌体染其它cell,保温培养并定期检测培养物的噬菌体的效价(对噬菌体含量进行计算),以感染时间为横坐标,病毒的感染效价为纵坐标,绘制出病毒特征性的繁殖曲线,即一步生长曲线。52.温和噬菌体/溶源性噬菌体:能够导致噬菌体基因组长期存在于宿主细胞内,没有成熟噬菌体产生的噬菌体。53.卫星病毒:含不具侵染性的RNA组分,依赖辅助病毒提供复制酶进行复制,并且都编码有壳体蛋白。多与植物病毒有关,也有与动物有关,如腺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一类基因组缺损、需要依赖辅助病毒,基因才能复制和表达,才能完成增殖的亚病毒,不单独存在,常伴随着其他病毒一起出现。如大肠杆菌噬菌体P4,需辅助病毒大肠杆菌噬菌体P2同时感染。丁型肝炎病毒(HDV)必须利用乙型肝炎病毒的包膜蛋白才能完成复制周期,常见的卫星病毒还有腺联病毒(AAV)、卫星烟草花叶病毒(STMV)、卫星玉米白线花叶病毒(SMWLMV)、卫星稷子花叶病毒(SPMV)等。)54.朊病毒: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的疏水蛋白质,又称为蛋白质侵染因子。具传染性的蛋白质致病因子。无免疫原性;对紫外线辐射、非离子去污剂,蛋白酶等能使Virus灭活的理化因子有较强的抗性:高温、核酸酶、核酸变性剂都不能破坏其感染性,SDS、尿毒酶、苯酶等蛋白质变性剂都能使之失活。55.类病毒:当今所知的最小,只含RNA一种成分,专性cell内寄生的分子生物。56.基因组:存在于细胞或病毒中的所有基因。通常指全部一套基因。57.质粒:一种独立于染色体外,能进行自主复制的细胞质遗传因子,主要存在于各种微生物细胞中。58.转座因子:位于染色体或质粒上的一段能改变自身位置的DNA序列,广泛分布于原核和真核细胞中。59.操纵子:功能相关的序列常串连在一起,由共同的调控元件调控,可指导多种蛋白质的合成,这种结构称。60.基因突变:是指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突然发生可遗传的变化。61.水平基因转移(horizontalgenetransfer,HGT),又称横向基因转移不同于常规的由亲代到子代的垂直基因传递跨越种间隔离,在亲缘关系或远或近的生物有机体间进行的遗传信息转移,并通过基因的重新组合以适应随时改变的环境以求生存。62.准性生殖:不经过减数分裂就能导致基因重组的生殖过程。(不产生有性孢子的丝状真菌特有的遗传现象。过程:异核体的形成、二倍体的形成、体细胞交换和单元化)P.23963.菌株strain: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的任何一种微生物的纯培养物都可以称为微生物的一个菌株;用实验方法所获得的某一菌株的变异型也可以称为一个新的菌株。64.F-菌株:
本文标题: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154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