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一专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理论成果
第一专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理论成果教学目的(1)使学生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历史的必然;(2)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3)使学生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4)要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主要内容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二、为什么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形成条件及主要内容。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七、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历程的启示教学重点(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与历史过程;(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3)要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二、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在1927年前,陈独秀、李大钊、李达、蔡和森、张闻天、邓中夏等曾提出过马克思主义运用于实践中去的思想。其中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这个思想的是李大钊。毛泽东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作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1、为什么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有自己的文化,却要相信马克思主义,而且还要中国化?2、再说,马克思主义从其产生到现在也已经过去160多年了,我们为何还要相信它?3、上个世纪,相信马克思主义的苏联东欧却解体或发生了剧变,不就说明马克思主义不行了吗,我们为何现在还要相信它?世纪之交欧洲“千年思想家”、“最伟大的哲学家”评选活动。1999年第一次英国广播公司评选:马克思高居榜首,得票率高于分别名列第二、第三和第四的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万有引力的发现者牛顿和进化论的提出者达尔文。1999年第二次英国路透社评选:马克思仅以一分之差名列第二,名列第一的是爱因斯坦。与马克思并列第二的是印度的国父“圣雄”甘地,牛顿和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并列第四。2005年第三次英国广播公司评选最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荣登榜首。居于第二位的休谟得票率为12.6%,远远落在其后。柏拉图、康德、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等更是望尘莫及,黑格尔甚至没进前20名。2005年第四次德国评选最伟大人物:在德国《图片报》和国家第二电视台携手主办的评选中,马克思被评为“德国最伟大人物”。马克思的“幽灵”在世界各地徘徊。可以说,近年来,“马克思热”遍布全欧洲。从1995年到1998年,千人以上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开过四次。它们是:1995年为纪念恩格斯逝世100周年在巴黎举行的、有1500多位学者参加的第一届“国际马克思大会”;1996年在美国纽约召开的、有1500多名学者参加的“世界社会主义者大会”;1996年在伦敦召开的、有6000多人参加的、盛况空前的“96伦敦马克思大会”;1998年为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在巴黎召开的、有1500多人参加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讨论会。此外,1998年在巴黎还召开了有500多人参加的第二届“国际马克思大会”,以及在莫斯科举行的每年一度的国际社会主义研讨会,至于小型的国际学术讨论会更是不讲其数。这是为什么?:*这些评选结果,发生在苏联东欧出现历史巨变十年后。一种预言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的学说,却得到资本主义国家公众的广泛认可;一种被它的敌人攻击、挖苦、甚至宣告灭亡的学说,却能如此深刻、长久、生动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社会的发展进程!西方人自己的答案:*评选栏目主持人布拉格说:马克思似乎对全世界的主要问题都给出了答案。*马克思当选为最伟大哲学家有诸多因素,但是能够解释一切的理论是他夺冠的最重要原因。*路透社说:“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对过去一个多世纪全球的政治和经济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英国公众认为,今天世界各处发生的一切并不能否定马克思,只能证实他写的内容。上述答案引起的思考是:*说明西方人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说明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本质的揭露和批判是正确的。*说明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理论。*说明马克思主义是能够征服人心的,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是永葆青春活力的!*说明当今时代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理论本身的要求)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而又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一是“时间”意义上的与时俱进。即由于时代和历史阶段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反映新时代的新内容,从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二是“空间”意义上的与时俱进。即由于国度和历史条件的不同,马克思主义者在实践中不断充实不同国家的新经验,由此而形成新的理论成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列宁主义的形成。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是中国特殊国情的客观要求。(实际的需要)(1)从历史上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需要。总的来说,从近代中国的国情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情况: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解放探索救国救民道路。B、中国近代革命斗争实践证明全盘向西方学习中国行不通。C、新文化运动使思想解放,工人阶级不断壮大。D、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2)从中国现实需要看,马克思主义也必须中国化。中国的改革开放如何深入进行、如何实现祖国的统一、如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巩固和完善我国的政党制度等等一系列理论与现实问题,在马克思的本本中是无法找到现成的答案的,我们只能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产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中国的实践。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实践的证明)党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说明,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就能取得胜利;而什么时候照搬照抄,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就会遭受失败。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共一大召开)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两党合作。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1927年:北伐胜利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四一二政变)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三湾改编1928年:井冈山会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1930-1933年:五次反围剿1934年10月:长征开始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吴起镇会师“一二九运动”1936年:会宁会师长征胜利“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国抗战开始)“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抗战胜利(8月15日)国共签定“双十协定”1946年:6月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国共内战爆发)1948年:辽沈战役(48年9月-48年11月)平津战役(48年11月-49年1月)淮海战役(48年9月-49年1月)1949年:平津、淮海战役结束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国民党政府垮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届三中全会召开1950年--1952年: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肃清国民党残余势力及土匪等。1950.10.25--1953.7:抗美援朝1951:西藏和平解放1953--1957:“一五计划”1953--1956:三大改造1956:中共八大1958:提出“多快好省,力争上游,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大跃进。1959--1961:三年自然灾害1956--1966:探索社会道路时期1966--1976:文化大革命1977.10:恢复高考1978.5:真理标准问题讨论1978.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0--1982:平反冤假错案1980: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2:中共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84:海南特区建立1985:国有企业改革1987: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路线,经济建设三步走)1992:中共十四大(邓小平理论党的指导地位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1997: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1997.7.1:香港回归1999.12.20:澳门回归2002年,党的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07年,党的十七大,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08:中国将举办29届奥运会从党的历史过程中,我们看到,我们党是在对党内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倾向而斗争的历史背景下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是在总结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层含义(1)它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具体化)(2)它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创造化)(3)它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民族化)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注意含义中的2个词语的使用:一是“基本原理”与普遍真理的不同;二是“实际”与实践的不同。原理比真理更根本。实际比实践范围更宽,包括“动的”和“静的”“实际”包括中国的国情(民族性)、优秀传统文化、革命实践经验三个方面。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四段历史,两次飞跃,四个成果”,这就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总的历史进程的简单概括。“四段历史”:从整个党的历史(时间)来看,通常都是说这样四段:A、新民主主义革命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一段,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到十三届四中全会一段,C、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D、党的十六大到现在。“两次飞跃”(党的思想政策的变化看):相应地,在第一段新民主主义革命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时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在第二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到现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四个成果”:在第一次历史飞跃和其延伸时期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在第二次历史飞跃时期产生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战略思想。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理论、第一次飞跃——毛泽东思想。(1)产生形成条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与第一次飞跃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形成的过程。一是时代背景:20世纪前期和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二是实践的需要:(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的发展需要;三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四是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2)科学体系或主要内容一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二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三是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四是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五是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六是关于党的建设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邓小平理论(1)形成条件:一是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二是实践需要: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需要;三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有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
本文标题:第一专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理论成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154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