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作者: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作者: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但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韩侂胄当政时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上片:郁孤台下奔腾的赣江水,流淌着多少逃避战乱难民的眼泪。向西北方向遥望故都汴京,可惜又被群山遮住了视线。读懂词意•下片:青山虽然挡住了人民的视线,却挡不住东流的江水,江水最终冲破了青山的重重包围,一直奔流向东去。黄昏的江边,我正愁绪满怀,却从山的深处传来鹧鸪鸟如同“行不得也哥哥”的叫声。本篇是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作者在赣州任江西提点刑狱(主管司法与监察并兼管农桑)时所写。作者路过皂口,见景生情,由郁孤台下的江水联想到当年逃难人民的血泪,想到沦陷的中原,禁不住产生了江山易主却无法收复的悲痛。写作背景•建炎三年(1129),西路金兵穷追隆祐,东路金兵则渡江陷建康、临安,高宗被迫浮舟海上。此诚南宋政权出存亡危急之秋。故当作者身临造口,怀想隆祐被追至此,“因此感兴”,题词于壁。写作背景“中间多少行人泪。”有什么含义,表达词人怎样的情感?•以水喻泪,直点造口当年事。感情:悲愤,愤金兵之猖狂,控诉金兵南下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品味词句“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有什么含义,表达词人怎样的情感?•故都不在,中原沦陷,感叹国家之难。感情:用典“望长安”表达了作者怀念中原故土之情;而重山阻隔,表达了故园难回的义愤之情,忠愤之情。品味词句上片:由怀古到叹今,借山水写出了几十年来“金兵南下,国土沦丧”的惨痛历史和自己的无限悲愤。“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结合背景说说这两句的比喻义。品味词句江水比喻词人和广大爱国志士收复中原的坚定意志。它像江水一样,能冲破一切阻碍,坚定不移地实现自己东归的愿望。青山比喻压制爱国者抗金收复中原的反动势力,主要指主和派(投降派)。“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请分析“鹧鸪”这一意象所寄寓的感情。寄寓着词人对主和派阻挠恢复大业的不满和无法收复中原的悲痛之情。“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两句以下,是登台所望所感,一波三折,请具体分析是如何一波三折的。品味词句“西北望长安”两句,写心系故园,而故园阻隔,充满忠愤。“青山遮不住”两句,写爱国志士恢复意志坚定,是任何阻碍也阻隔不住的,充满坚定的信心。“江晚正愁余”两句写现实中,因主和派的阻碍,恢复大业无法实现的愤慨与愁苦之情。忠愤→自信→愁苦,一波三折。下片:表达军民收复失地的决心。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词中寓情于景,控诉了金兵的入侵,表达了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思。1.词中暗寓作者的苦闷的句子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词中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对中原的怀念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忧国忧民之感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本文标题: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173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