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铁道部运输局铁路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运装技验〔2005〕182号关于发布《铁路机务信息化规划》的通知各铁路局,青藏铁路公司,铁科院,中国南、北车集团公司,西南交大、北京交大,铁道第一、二、三、四勘察设计院:依据铁道部《关于发布〈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的通知》(铁信息〔2005〕4号),部运输局和信息办组织部信息技术中心等单位编制了《铁路机务信息化规划》,并经部科技司、信息办和运输召开会议审查通过,现予发布,请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二○○五年五月二十三日—1——2—铁路机务信息化规划铁道部运输局铁道部信息办二○○五年四月—3—1前言铁路信息化是铁路行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和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机务信息化是机务运行安全、提高效率和改善管理的保障,是进行机务生产力布局调整、推进机车修程修制改革、推动机车装备现代化,实现铁路机务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列车监控记录装置普及使用和机车运用安全微机管理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推动了机务信息技术的发展。部分铁路局和机务段、供电段、水电段、行车公寓陆续应用了机车调度、机车运用安全、机车检修质量、牵引供电、水电、行车公寓等管理信息系统,一些主要机务基层段实现了与铁路专用网的连接,在机车、地面建设了相关信息源设施和设备,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但是,机务信息化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没有进行系统的总体规划;二是各应用系统分散独立,资源共享差,难以实现综合利用;三是各应用系统技术不规范、标准不统一,地域水平差异大。《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铁信息[2005]4号,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明确了铁路信息化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总体目标、体系结构和实施策略。为适应机务跨越式发展,提高机务作业效率,保障行车安全,提升机务系统运输能力和管理水平,在《总体规划》指导下,铁道部运输局和铁道部信息办组织编制了《铁路机务信息化规划》。机务信息化按照《总体规划》部署和规定的体系结构进行专项规划。本规划适用于国家铁路以及与国家铁路联网运营的合资铁路、地方铁路机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4—2发展战略2.1规划期限2005年~2020年2.2规划依据(1)“关于发布《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的通知”铁信息[2005]4号(2)《铁路信息化十五发展计划》铁计[2001]134号(3)《铁路主要技术政策》铁科技[2004]78号(4)《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发改交运[2004]159号(5)《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道部令[1999]20号(6)《铁路机车运用管理规程》铁运[2000]7号(7)《机务行车安全管理规则》铁运[2002]13号(8)《铁路行车事故救援规则》铁运[1999]118号(9)《机车行车安全装备管理规则》铁运[2000]64号(10)各型机车段修、大修规程(11)《内燃、电力机车检修工作要求及检查办法》机检[1996]13号(12)《供电、水电调度规则》运装设水[2002]113号(13)《牵引变电所安全工作规程》铁运[1999]101号(14)《牵引变电所运行检修规程》铁运[1999]101号—5—(15)《铁路电力管理规则》铁运[1999]103号(16)《铁路电力安全管理规程》铁运[1999]103号(17)《铁路给水管理规则》铁运[1999]104号(18)《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1999]102号(19)《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1999]102号(20)《铁路机车验收规程》铁运[1999]90号(21)《机车重要件管理办法》铁运[2003]93号(22)《铁路机车统计规则》铁统计[2003]129号(23)《铁路机车燃料管理办法》铁运[1999]173号(24)《车号自动识别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办法》铁科教[2001]62号2.3指导思想机务信息化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和《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原则、体系结构,围绕运输生产现代化主题,紧密结合机务专业工作的实际需要。通过加快信息化进程,提升机务运用安全、装备维修质量和能耗、物资、供电、给水、行车公寓的管理水平,强化机务对运输安全和运输效率的保障能力,适应生产力布局调整和机车运用、检修、牵引供电的改革发展,提高机务综合经济效益和效率,实现机务经营管理和技术装备水平现代化。—6—2.4建设原则(1)严格遵守《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原则;(2)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中机务生产力布局调整和机车运用、检修、牵引供电改革发展的要求;(3)注重融合和体现现代管理理念,适应生产关系的变革;(4)注重对已有系统成果的利用、优化和完善;(5)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优先推进运输繁忙的东部地区和六大铁路干线的机务生产调度指挥、行车安全监控、运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6)充分利用已有资源,注重信息资源管理,形成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发挥信息化整体效益。2.5总体目标以机务的生产调度、行车安全、机车维修、供电运行、能耗、物资、行车公寓管理为信息化建设重点,加强基础建设,整合既有资源。经过2~3年的努力,在东部繁忙地区和六大干线优先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铁路机务信息化系统,至2020年在全路建成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管理科学、经济适用、安全可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铁路机务智能信息化系统,实现《总体规划》确定的机务专业的相关信息化目标。(1)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机务生产调度指挥系统;(2)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机务行车安全监控体系,实现对机车、动车、接触网和列车运行状态的全面监测、预警及安全管理;—7—(3)建立科学、高效、现代化的机务运力资源管理体系,提高机务对运输安全和运输效率的保障能力,为机务生产力布局调整提供技术支撑与保障;(4)建立完善的机务信息化体系和信息共享平台,完成应用系统的优化整合,全面实现信息共享与综合利用;(5)建立科学、规范的机车车载信息网络平台;(6)建立机务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实现个性化、专题化、智能化的决策支持;(7)建立完善的、与铁路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保障机制配套的机务信息系统维护保障体系。3机务信息化体系结构3.1机务信息化体系框架3.1.1机务信息化体系示意图机务信息化体系如图3-1所示。—8—图3-1机务信息化体系示意图机务信息化体系结构完全符合《总体规划》体系结构的要求。运输组织领域的信息系统,主要服务于机务运行调度指挥、列车运行控制、安全监控和生产组织的作业部门和人员,以提高机务生产效率和保障行车安全为目标。经营管理领域的信息系统,主要服务于机务运力资源、机务经营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的部门和人员,以保障机务运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降低机务生产成本为目标。公共基础平台是机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通信网络基础平台和信息安全保障平台完全依托铁路公共基础平台,在铁路信息共享平台和公用基础信息平台上建立机务专业的共享信息和公用基础信息。3.1.2机务信息化体系结构图机务信息化体系结构如图3-2所示。—9—铁路通用信息安全保障平台机务公用基础信息平台机务经营管理机务运输组织机务信息共享平台铁路通用通信网络基础平台图3-2机务信息化体系结构图虚线框内为业务应用层,是机务信息化主要涉及的应用领域实现层。每个应用领域包含若干主要方面,每个主要方面由多个相关的信息系统支撑,信息系统下面包含各业务应用模块。信息系统、应用模块可以根据发展的需要进行重组和扩充。虚线框外的部分是铁路信息化机务公共基础信息平台,为机务系统提供公用的基础环境。机务公共基础信息平台包括:(1)铁路通用通信网络基础平台:依托《总体规划》规定的通信网络基础平台,逐步建设安全可靠的机务通信网络,满足机务应用系统互连互通的需要;(2)机务信息共享平台:作为铁路信息共享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统一的机务信息系统业务数据交换要求和信息共享规范,建立机务信息系统的信息传输交换及共享机制,实现机务应用系统间信息共享;—10—(3)机务公用基础信息平台:作为铁路公用基础信息平台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机务专业基础信息(包含机务专业基础数据字典,空间信息等)的统一维护,它是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收集、存储和维护机务专业所涉及到的公用相关属性数据;(4)铁路通用信息安全保障平台:依托《总体规划》规定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为机务应用子系统间数据交换提供保障信息安全的标准服务。3.2机务信息化应用体系3.2.1层次结构机务信息化应涵盖机务部门各主要业务环节。机务信息化应用体系层次结构如图3-3所示。—11—图3-3机务信息化应用体系层次结构图—12—3.2.2应用系统与主要功能主要方面系统名称模块名称主要功能机车调度建成覆盖全路的网络化、智能化铁道部、铁路局和机务段三级机车调度指挥系统。按权限实现计划、实际机车周转图的查询、编制、发布功能;自动生成机车调度统计指标;统计分析各类机车运用指标,邻局间相关信息交互;机务段接收铁路局下达的周转图和调度命令。牵引供电调度建立铁道部、铁路局、供电段三级供电调度指挥系统;根据管辖区域的不同,实现与各供电调度台、行车调度台以及三级供电调度之间的实时数据交换;实现供电调度日常业务管理自动化;实现各级牵引供电设备运行状态的动态监控。燃料调度建立机务燃油计划、调拨、管理与控制系统;实现柴油年、季、月供应计划,在途油罐车查询,计划调拨,到达核销,验收入库,结算业务,发放核销,库存分析及盘点业务;实现铁道部、铁路局、机务基层段燃油能耗预测、能耗分析、供应能力控制分析。运输调度指挥(机务业务)计划调度管理系统水电调度在水电段监控电力、给水系统的运行,实现水电生产指挥的计算机管理。基本机车周转图管理实现基本机车周转图的智能化编制和管理,与列车运行图信息共享并同时编制,自动计算有关指标数据,绘制有关图表。机车维修计划管理根据机车修程要求、走行公里、检修能力、运输需求、劳动力组织等相关情况,自动生成机车检修进度计划,并可进行人工干预。行车组织策划系统牵引供电天窗管理适应综合天窗管理,实现铁道部、铁路局、供电段、领工区、工区五级天窗管理电子化、智能化。运输生产组织(机务业务)车号自动识别系统车号识别自动采集机车运行区域信息,逐级上传,在铁道部、铁路局实现管辖范围内的机车追踪,为运输组织提供基础数据源;在机务段自动采集机车出入库信息,为机车生产组织提供支持。列车运行控制(机务业务)列车超速防护系统列车运行监控记录系统根据运输需求,进行相应等级的CTCS系统配置,实现列车运行控制;实现对列车运行监控记录系统设备、控制模式、技术质量的网络化、智能化管理。机车运行安全监控在机车车载信息网络平台上,自动采集机车、电网、线路等状态监测信息及各种运行安全信息,实现铁道部、铁路局、机务段在各自的范围内的集中监控、预警,提供安全信息综合分析及决策支持。牵引供电生产指挥及安全监控供电段实现对变电设备、接触网重点部位的安全监控、自动分析与报警;通过与电调信息、弓网检测数据、气象数据的智能关联,实现铁道部、铁路局、供电段在各自的范围内实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缺陷情况、气象信息,下达检修任务,为减少网故提供支持。行车安全监控(机务业务)行车安全监控系统水电运行安全监控对水电运行状态信息自动采集、传输和分析,铁道部、铁路局、水电段在各自的范围内实现水电安全信息的集中监控、预警。—13—主要方面系统名称模块名称主要功能机车救援辅助利用各种通信手段,综合各类信息资源,为铁道部、铁路局、机务段在各自的范围内快速反应、科学管理、综合指挥提供决策支持;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的联合救援行动。牵引供电抢修辅助为铁道部、铁路局、供电段各级抢修指挥人员提供事故区段的设备情况及事故现场状况;实现抢修机具及作业人员的合理安排,为快速抢修提供决策支持。救援指挥系统水电抢修辅助为铁道部、铁路局、水电段各级抢修指挥人员提供事故区段的设备情况及事故现场状况;实现抢修机具及作业人员的合理安排,为快速抢修提供决策支持。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综合管理实现机务工作票管理及安全教育、检查、评比信息的电子化、网络化;建立铁道部、铁路局、基层段各级事故档案库、事故分析模型,实现计算机辅助分析,为安全分析、评估提供技术支持。机车运用管理实现机车、乘务员等管理的电
本文标题:铁路机务信息化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1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