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从人类航天科技发展的角度思索人与自然的关系
1从人类航天科技的发展,思索人与自然的关系摘要:航天科技的发展,人类认识宇宙的方式也越来越直接,使得我们对于外太空的研究更加丰富,也解开了人类很多未知之谜。本文将从哲学的角度来探讨从航天科技的发展来思索人与自然的关系。关键字:航天科技,太空能源,太空垃圾,人与自然一航天科技发展简史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一划时代的成功是人类航天事业发展的一个重大突破,从此人类的航天科技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告诉发展的新时期。在随后的几十年中发生了一次有一次人类探索宇宙的重大事件。1961年4月12日10时55分,在环绕地球一圈之后,“东方”号宇宙飞船安全降落在前苏联萨拉托夫州的一块田野里。在1962年2月20日,美国进行了第一次载人轨道飞行,宇航员格林乘坐“水星-6”号宇宙飞船绕地球飞行了三圈,美国的加入促进了世界航天科技的竞争与发展。1969年7月20日22时56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表面首次留下了人类的脚印,7月21日13时15分,登月舱从月面起飞,飞离月球,7月24日13时48分落进太平洋夏威夷西南海面,完成人类的首次登月旅程。1970年04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中国也加入到了航天科技大国的行列,从此世界航天科技进入了大踏步发展的时期。二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它包括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和人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这两层含义。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从自然界有了人类以后,人类便成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并参与整个自然界的发展,“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和动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人不是“站在自然界之外”的存在物,相反,“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马克思指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的同时,又指出人与纯粹的自然存在物(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之间的本质区别,不在于人是不是自然存在物,而在于人是有意识的“能动的自然存在物”。人的这种“能动性”、“意识性”主要体现在劳动和实践中,正是因为人的劳动和实践,“自在自然”才变为“人化自然”。2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不可分离的,没有孤立的与自然界相脱离的人,同样,“被抽象地孤立地理解的,被固定为人与分离的自然界,对人来说也是无”。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主要体现在“自然界作用于人”,“人也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一方面,人依赖于自然界又作用于自然界。“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同时,人类的活动也必然改变自然界的面貌,在自然界打下自己的印记,即所谓“人再产生整个自然界”。人处于自然中,对于自然的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女娲补天,并抟土造人的传说,到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从天圆地方和地心说的想象,到哥白尼的日心说;从嫦娥奔月的传说,到人类亲临月球;从遥望星汉灿烂,到现代高科技的望远镜近观星系,甚至是发射探测机器到遥远的星球上进行实地探测。这也体现了人是有意识的“能动的自然存在物”,人类会利用自己的智慧不断地去认知我所处的自然。“人靠自然界生活”,人类不断地开发并利用自然进行人类自身的发展进步。煤炭的大量开采和使用把人类拉进了蒸汽时代,也就是工业社会。英国正是凭借其丰富的煤炭资源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首个工业国,也是当时世界最发达最强大的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钢铁的产量是衡量工业社会经济发展的另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普法战争后,德国从法国手中夺取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丰富的煤铁资源,从此建立起强大的钢铁工业以及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著称于世的机械制造业和军工工业。之所以德国有能力发动两次世界大战,被誉为德国工业心脏的鲁尔区的钢铁生产起了关键性的作用。19世纪末,石油开始被人们开采,并广泛运用于工业生产。而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丰富的中东地区成为了世界各大国争夺的焦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和日本都因为没能控制该地区,使自身能源的补给受制于人而失败。与之相反的是美国和苏联都得益于它们自身丰富的石油产量。美国的墨西哥湾沿岸,苏联的里海沿岸都是世界著名的石油产区。海湾地区的一些小国也因为控制了工业发展的“血液”而跨入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列。人的活动也要受到自然条件和自然规律的制约。自然界为人类社会生产提供物质资料,“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人们就没有生活资料,“没有劳动加工的对象,劳动就不存在”,人们“就什么也不能创造”。日本权威专家对地球资源的测算,石油的储量为10195亿桶,可供开采43年,高成本油田可供开采240年;天然气埋藏量为144万亿立方米,可开采63年,高成本气田可供开采452年;煤炭埋藏量10316亿吨,可开采231年;铀的储量436万吨,3可供72年使用。这一切都表明我们在不断发展自己也在不断向我们所处的自然进行索取。那么有朝一日地球资源不足以支持我们的发展时怎么办呢?航天科技的发展给我们找到了新的出路。探索新能源成为人类生存的根本。太空中蕴藏着丰富能源和资源财富,地球资源的有限性使得太空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出路。比如有“超黄金”之称的氦3,只要核聚变技术发展成熟,100吨氦3提供的能源就够全世界用一年,而氦3在月球上的储量高达300万吨。据悉,俄罗斯的一家大型能源公司已提出,他们准备10年内在月球上建立基地,大规模开采氦3。由此,航天技术的发展使得太空资源的利用成为可能,而拥有这样一种能力将成为突破地球极限、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砝码。科学家已证实,向太空要能源不仅在理论与技术上是正确的,在实施上也是完全可行的。太空发电站,是将太阳能电池板的直流电转化为微波,然后通过“输电天线”,用无线输电方式将微波送向地球。地球表面再用“受电天线”,接受来自太空的输电微波,并将微波转化为直流电。由于在接受太空太阳能时将不受黑夜、大气层、云层、阴雨天的影响,因此,发电量将是地球太阳能发电效率的10倍以上。太空发电将不分昼夜,24小时全天候进行。不仅如此,太空太阳能发电还具有环保、高度的灵活性与机动性两个特殊优势。21世纪,在太空建成太阳能发电站将会成为现实。航天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生活体验,比如太空旅游,标新立异,妙趣横生,给人以十足的刺激,包括低太空的短暂旅游和进入空间站等所谓太空旅馆的旅游。太空旅游,既可以体会太空里的衣、食、住、行与地球迥异的乐趣,又能够在太空旅馆进行太空观景,在月球度假,或者到火星甚至更远的星球,还可以在太空漫步欣赏太空中的日出日落,体验太空棒球、舱内高尔夫、太空蹦极等特殊休闲游戏。航天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考验,正当人们雄心勃勃进军太空,一次又一次庆祝征服太空的辉煌胜利,盘点着从空间获取的巨大利益的时候,忽然发现一个严重的疏忽——不知不觉间太空垃圾已经对空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太空垃圾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用现代雷达能够监视和跟踪的比较大的物体,主要有各种卫星、卫星保护罩、火箭推进器等,这类垃圾目前可能有近万个;第二类是体积小的物体,如发动机等在空间爆炸时产生的碎片,其数量估计至少有几百万颗;第三类是核动力卫星及其产生的放射性碎片,根据资料显示,到现在,这类卫星在地球轨道上产生的碎片估计有3吨。现在,绕地飞行的10万多个、尺寸超过10厘米的各种空间客体都处在这样系统的监控之下。它们当中约有8000个列入官方数据,其中仅有约500个是正在工作的空间仪器,占1/16,其余的大多数是耗尽动力的卫星、末级火箭及发射产生的各种碎片等。有资料显示,人类在把目光投向宇宙空间的近几十年里4已经向太空发射了2万多个客体,总重量超过3000吨。太空垃圾和地球上的垃圾最大不同之处,就是它在以大约10千米/秒的速度飞行,如此快速运动的垃圾会给人类航天活的造成致命的打击。太空垃圾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很遥远的词,现在已经对人类的航天活的造成了不小的威胁。2004年3月,设在德国达尔姆斯达特的欧洲卫星测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处于极度紧张状态。计算机计算结果显示,欧洲雷达卫星ERS-2正与俄罗斯10年前发射的火箭残骸接近,相距大约可近到160米,很可能发生碰撞。为此,测控中心马上采取措施,操纵卫星改变飞行轨道,避开了残骸,相距仅有300米。2005年1月17日世界时2点14分,在南极上空东经306.8°、南纬80.6°的885千米高空发生了一起“宇宙交通事故”:我国一块长征四号火箭的碎片与美国雷神-博纳火箭的末级相撞,撞击的结果是雷神-博纳火箭被撞出两块地面可跟踪的碎片。马克思在强调人与自然的区别时,又指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的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和自然界是相互依存、和谐统一的“非对抗性”的关系,而不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关系。现代系统论已证明,地球是人与其依赖于生存的自然界构成的一个巨系统,离开系统的任何一方,系统就要失衡。自然界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衣、食、住、行,人也应为自然界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条件,人与自然的关系应当是人类“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马克思要人们不仅应“明确认识到人和大自然的和谐统一”,而且要认识和把握这种统一的本质,即“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人的人道主义”。马克思把人与自然的统一落实到人类社会,这说明了只有在人类社会中,人才能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统一,是相互依存的、和谐的统一。人类在认知开发自然时,同时也要尊重自然,不能破坏自然,自然界为人类社会生产提供物质资料,“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人们就没有生活资料,“没有劳动加工的对象,劳动就不存在”,人们“就什么也不能创造”。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只有是在正确认识自然的规律,人类发展自身的同时兼顾自然环境的保护,人类和自然的发展和谐统一,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健康快速地发展进步。人类总是在宣称要征服自然,把自然看作是一个被征服的对象,这却是一个永远无法达到的梦想,对待自然,人类应该敬畏、爱护。人与自然相比,论历史,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论关系,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一部分”;论智慧,自然智慧是大海“人类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恩格斯说过“我5们必须时刻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都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我们今天所面临的生态危机,不正是人们违背自然规律,过度地开发和不适当地改造自然造成的恶果吗?自然界是人类的“无机身体”,因此,毁灭自然,就等于毁灭人类自己。三总结与展望航天科技的发展是人类认知自然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使得人类对于外太空的认识更加充分,使得我们从外太空获取资源成为可能。只有我们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个部分,认知开发自然要遵循自然发展的规律,人类和自然的发展要和谐统一的道理,人类才可能健康快速发展。日益严重的太空污染问题已经引起各航天大国专家乃至政府的重视,他们正在加大保证空间安全、保护地外空间环境的力度。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对太空环保的重视,总有一天,太空污染问题会被彻底解决,到那时,人类将重新获得一个皎洁无瑕的太空,可以毫无忧虑地欣赏繁星点点的夜空,可以做无尽的遐想……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第2版.[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4]《
本文标题:从人类航天科技发展的角度思索人与自然的关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206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