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关于编制课程标准的原则性意见
课程标准编制的原则性意见各系(部):课程标准是执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确定教学要求和评价要求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是编选教材、组织教学、评价课程教学质量和进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为进一步推进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做好专业课程标准编制工作,特制订本意见。一、编制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2010-2020)》为指针,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准确把握课程定位,科学制定课程标准,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升专业技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二、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一)系统性原则。制定课程标准要注意体现专业整体优化的思想,要根据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目标、岗位需求以及前后续课程的衔接,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并进行系统化设计,同时,认真处理好各种类型课程的关系,处理好实训课与理论课的比例与衔接。(二)发展性原则。制定课程标准应注重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把握好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关系,把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并注意引进与本课程有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成为既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多种专业技能,又有转岗和继续学习基础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三)实用性原则。制定课程标准必须以能力本位,做到实训教学体系明确,体现课程教学以能力本位的基本要求。要选择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熟悉教学规律的教师,以及在专业技术方面具有丰富实践经历的企业人员共同承担课程标准的制定工作,确保课程标准的能力本位与可操作性。专业课程要特别重视实训教学(校内外实训、实习)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三、编制课程标准的依据(一)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的性质、定位和目标要求。(二)依据职业分析与教学要求,以职业能力提升为出发点,找准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确定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评价要求。(三)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教学的基本要求,实行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评价办法。(四)参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一体化教学改革相关专业课程标准。四、编制课程标准的程序(一)专题调研。根据本专业所覆盖的职业岗位群,选择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开展行业企业岗位工种、工序、项目技术所需的职业素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等调研,形成课程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资料。(二)编写初稿。在研读教学文件资料和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的基础上,构建课程结构的框架,把职业分析和教学任务分析转化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内容,编写课程标准初稿。(三)专题研讨。邀请行业企业人员和有关专业教师对课程标准初稿进行讨论、修改,形成课程标准送审稿。(四)专家审定。学院专业指导委员会邀请有关专家对课程标准送审稿进行审定,确定为试行性课程标准。(五)组织实施。按照试行性课程标准,配置教学资源,组织课程实施,系(部)要建立课程标准教学台帐,及时收集、整理实施过程中的相关资料。(六)修订完善。根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试行课程标准进行滚动修订,不断提高课程标准质量及实施成效。五、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可包括课程概述、培养目标、与前后课程的联系、课程内容标准、教学实施建议(主要包含:建议教材、建议教学参考资料、教师业务素质要求、教学场地及设施要求、考核方式与标准、学习情景设计)及其它等六部分。(一)课程概述。主要阐述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性质要叙述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以及课程类型等内容。课程基本理念主要阐述课程教学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明确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课程设计思路应将教学基本理念与课程框架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实施有机结合起来,阐述课程总体设计原则、课程设置依据、课程内容结构、理论与实践比例、课时安排说明与考核评价方法等内容,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先进性和创新点。(二)课程培养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课程培养目标是对学生课程学习预期结果的综合概括,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本课程的具体体现。课程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明确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可从素质、知识与能力等方面进行具体说明。(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描述与前续、后续课程的联系。(四)课程内容标准。主要阐述学生在学习领域、专题或目标要素等方面应实现的具体学习目标,在编写中既要考虑课程各部分内容的相对独立,又要形成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应尽可能用清晰的、便于理解及可操作的行为动词,(如工作任务教学用“了解”、“理解”、“能”、“会”等,理论教学用“了解”、“理解”、“掌握”等)进行描述。编制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项目课程标准,要注意所选项目的大小和数量要适中,不宜过大、过多,项目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完整性和覆盖面。项目的内容应包括工作任务、教学目标、相关知识(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考核评价等。(五)教学实施建议。主要阐述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考核方式与标准、教材教参选取及推荐、教师素质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实训设备配置等建议。教学建议要体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采用以实习实训场所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融“教、学、做”为一体。考核方式与标准应体现多元化要求,重视教学过程评价,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等,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关注学生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创新实践。教材选用建议明确教材选用应符合本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优先选用省部级以上规划教材。实训设备配置建议要根据课程内容和要求,提出对实训室及功能、设备配置、课程资源、仿真软件等方面的要求。(六)其它。对以上不能涵添盖的内容作必要的说明,如对课程标准中有关专业术语作解释,对课程有关参考资料目录和教学案例作说明等。六、有关要求(一)规范性要求。文字表达准确,简明扼要,层次清晰,逻辑严密,名词术语规范,结构合理,文本内容符合课程目标,文本格式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要求。(二)排版要求。页面纸型:A4,纵向;页边距:上、下、左、右边距各2.5厘米;行距:固定值20磅;页码:页脚,居中。题目为“二号宋体加粗”,文中标题为“小四号黑体”,内容为“五号仿宋”。(三)时间要求。课程标准送审稿编制与修订工作于每年12月开始,于次年4月底前完成,并交教务处。5~6月组织审定完善,经教学院长审批后执行。七、课程标准参考模板(附后)附:1.理论课课程标准(模板)2.实训课课程标准(模板)
本文标题:关于编制课程标准的原则性意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214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