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诗歌散文 > 2019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专题--表达技巧诗词之魅力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最快的船——最害羞的人——最多的愁——最消瘦的人——最憔悴的人——最忧愁的人——眼力最差的人——最深的情——最高的楼——最大的瀑布——架子最大的人——填诗词小练习同王徵君湘中有怀张谓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书帙(zhì):书卷的外套偏宜:只应当;最宜;特别合适1、诗歌的颔联在写法上很有特色,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主要运用了虚实相结合的手法,时空交织对仗工整。(2分)“万里梦”点空间,魂飞万里,极言家乡之遥远,此为虚写;(1分)“五更愁”点时间,整夜为愁思所缠绕,极言客居他乡时乡愁之深,此为实写。(1分)这样,将诗人对故乡的满腔思念之情表达得生动形象感人。(1分)鉴赏表达技巧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修辞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步骤一: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步骤二:结合诗句阐释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步骤三:结合此手法的作用回答出怎样有效描写出意象或意境的什么特征,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古诗词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对偶夸张借代排比对比互文设问反问反复用典顶真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描写类(写作技法修辞)抒情类间接抒情3.修辞方法白描,细节描写,动静,虚实,点面,渲染、侧面烘托,想象联想,赋比兴,以乐景写哀情、哀景写哀情,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象征情景交融叙事抒情4.构思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伏笔照应、欲扬先抑、画龙点睛、卒章显志等提醒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表现手法、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惑。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描写手法1.四个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动写静、以静写动)、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2.三个角度:观察的角度:远近高低俯仰,感知的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或通感,描绘的角度:绘形绘声绘色绘势。3.四种技法:白描、工笔、渲染、列锦(名词意象叠加)。4.六种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正衬或烘托、反衬)、双关等修辞手法。动静结合•(1)何谓动静:•静止与活动、安静与声响•(2)动静手法的几大细类:•①动静结合:•在写景时既描写动态景物业描写静态景物,动态与静态相映成趣。•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②以动衬静即通过描写、渲染动态,反衬、突出静态,也属于反衬。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③化静为动就是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静态事物在运动时的形态和神态。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④化动为静就是把运动的事物当作静止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动态事物在静止时的形态和神态。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特别是在一些山水诗中,往往有静景,如山、月等;动景,如水流、风摇等等。据侧重点的不同,作者有时只写动景或静景,有时动静景兼写,有时为写静景而以动景来衬托,有时为写动景而以写静景来衬托。分析:前两句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洁,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虚实结合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梦游天姥吟留别》b、已逝之景之境。《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c、设想的未来之境。《雨霖铃》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景。赠花卿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度。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注:杜鹃:又名子规。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三、四两联运用什么手法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想象(虚写)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鹧鸪天•送廓之秋试[宋]辛弃疾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注】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白苎新袍入嫩凉”是实写,点明时令和环境;“春蚕食叶响回廊”“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像考试时情景及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用比喻的手法实写廓之携书佩剑登程的情景,实中有虚,以虚喻实,,喻体“鹏北海,凤朝阳”意境豪迈雄壮,充满对廓之的鼓励。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点面结合以简练的笔调勾勒出阔大的背景,再着意写出该画面中的一个细节,或与画面相比显得细小的形象。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正侧结合•指诗歌在写人写景时,既从正面描写,也从侧面描摹,两者结合起来以突出人或物的特点。•正面描写———白描细节描写渲染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结合观察角度变化•侧面描写———衬托烘托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陌上桑》汉乐府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对秦罗敷的描写,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后八句是侧面描写。前四句夸张地写罗敷的服饰之美,是为了衬托人物的高贵和美好。至于罗敷具体怎么美呢?这是很难描绘的。于是作者笔势一荡,不直接写罗敷本身,而去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通过侧面描写,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你自己想她怎么美,她就怎么美。白描白描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后用于文学创作,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全诗纯用白描手法,语言朴实无华,格调清雅淡静,却具有悠远的意境与无穷的韵味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白描要求运用极简省的语言,描摹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①写人: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翁》)②写事:不求细致,只求简明。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劚zhú,用砍刀、斧等工具砍削或锄一类的农具)③写景:不尚华丽,不事雕琢,务求朴实、真实。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细节描写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细节可以更加生动具体地反映人或物的外在特征、内在本质,增强感染力。往往从人物形象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描摹。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的乡思。描写的角度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色:香:形:声:味: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视角变化指诗歌在写景时,远近、高低、俯仰、五感结合在一起,对景物进行多角度描写。①远近高低俯仰:由远到近、由近及远;从高到低;俯视与仰视相结合。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②五感结合: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结合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色彩渲染通过景物色彩的渲染、对照来突出景物特点,构建画面,营造意境。有冷暖、明暗之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意象叠加不使用连接词而将几组意象并列,形成意象的并置堆叠,从而构建画面、营造意境、表达情感。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渲染、烘托、衬托(正衬、反衬)①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渲染气氛。②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景、人、事,来烘托另一事物的特点或人物的心绪情感。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被烘托之物不写)古代诗歌中,渲染和烘托往往成对出现。既渲染气氛,又烘托人物。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渲染、烘托)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渲染、烘托)渲染、烘托、衬托(正衬、反衬)③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两物皆写,以次衬主)正衬:用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动,以静衬静,以乐衬乐,以哀衬哀。反衬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静,以乐衬哀,以丑衬美。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正衬)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反衬)渲染早寒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湘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预有问,平海夕漫漫。这首诗写寒秋时节诗人漫游长江下游时所产生的思乡的悲哀和对前途的迷惘。首联“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写出深秋时节的景象。木叶渐脱,北雁南飞,北风呼啸,渲染出秋天寒冷,凄飒的气氛。诗人抓住最有代表性的事物从正面极力描写秋寒,这是渲染的手法。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手法,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诗歌则往往用来对环境、景物等进行正面描写,以突出形象。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首联从大处落笔,写深秋的萧杀凄凉景象,颔联写天上地下
本文标题:2019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221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