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试卷一、语言基础知识(18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赂秦(lù)暴霜雪(bào)洎(jì)尚飨(xiǎnɡ)B.仇雠(chóu)沾襟(zhān)子嗣(sì)怙恶不悛(hù)C.万乘(chénɡ)筼筜(yúndānɡ)蜩蝮(tiáo)反间计(jiàn)D.桎梏(kù)主谳者(yàn)日晷(ɡuǐ)缣素(jiān)2.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痼疾告罄颠覆以衲报裘B.坟茔誊写沉溺兔起鹘落C.逸豫凯旋锦囊革灭歹尽D.贿赂弥繁俳优报薪救火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暴秦之欲无厌厌:满足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速:招致C.而临事忽焉丧之丧:死亡D.而读书者与之与:许可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B.敛不凭其棺C.虽万乘之公相D.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5.比较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汝殁以六月二日②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③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④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6.下列对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苏洵字明允,眉山人,南宋时期散文家。他和儿子苏轼、苏辙被后人合称“三苏”,并列“唐宋八大家”中。B.《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是苏轼回忆悼念亲友的文章,记叙了他和文与可的深厚情谊。C.《祭十二郎文》作者韩愈,唐朝散文家,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死后谥“文”,称韩文公。D.张岱,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人,自称蜀人。他的文章多寄托着故国之思。《陶庵梦忆》是张岱在明亡之后写的一部书。二、阅读课内文言文选段,完成7-11题(15分)。㈠.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7.对下面句中的“颠覆”和“固”二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灭亡肯定B.倾覆本来C.倾覆肯定D.灭亡本来8.下面句中“而”字与例句“战胜而得者”的“而”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B.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9.下列句子中,最能说明“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的原因的一项是()A.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B.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D.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㈡.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10.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与“忧劳可以兴国”相同的一组是()A.虽大风浪不能鸣也B.事不目见耳闻C.盖失强援,不能独完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11.与“智勇多困于所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古之人不余欺也B.石之铿然有声者C.身死国灭,为天下笑D.赵尝五战于秦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2-19题(共34分)。㈠六国论(节选)苏辙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⑴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⑵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李桢: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国也。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⑶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咎:过失B.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摈:摈弃C.未可专以罪秦国也罪秦:有罪的秦国D.兵连祸结,曾无虚岁曾:竟然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同现代汉语的意思基本相同的一组是()(3分)①以攻山西千里之秦②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③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④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⑤而四国休息于内A.①④B.②④C.②⑤D.②③14.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B.彼秦者将何为哉?/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C.未可专以罪秦国也/不赂者以赂者丧D.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子孙视之不甚惜1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A.苏辙认为“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的条件是“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B.李桢认为六国在“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等方面与秦国是没有什么区别的。C.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不知佐韩、魏以摈秦,“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D.李桢认为六国灭亡是由于未占据有利地势,又未得天助,否则,其中的任何一个也可以像秦国一样一统天下。1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⑴(3分)⑵(2分)⑶(4分)㈡文同,字与可,蜀人,与苏子瞻为中表兄弟,相厚。为人靖深,超然不撄世故。善画墨竹,作诗骚亦过人。熙宁初,⑴时论既不一,士大夫好恶纷然,同在馆阁,未尝有所向背。时子瞻数上书论天下事,⑵退而与宾客言,亦多以时事为讥诮,同极以为不然,每苦口力戒之,子瞻不能听也。出为杭州通判,同送行诗有“北客若来休问事,西湖虽好莫吟诗”之句。及黄州之谪,正坐杭州诗语,人以为知言。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为人靖深,超然不撄世故撄:纠缠B.时子瞻数上书论天下事数:多次C.同极以为不然然:这样D.每苦口力戒之每:经常1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⑴⑵19.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文与可和苏轼不同的处世态度,试分别加以概括。文与可:苏轼:四、诗歌鉴赏(17分)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20.对杜诗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前两联对仗工整,由远及近,由下及上,描绘了一幅旅夜孤舟夜泊江上广阔的月夜画面。B.此诗写了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景的雄浑阔大衬出了诗人的孤苦怜仃。C.后两联含蓄地写出诗人的不幸与当时的处境,吐露出诗人不得志的牢骚与失意悲凉之情。D.尾联,诗人用设问的方式引出自己的处境:像天地间的一只沙鸥,四处漂泊。21.请你说说杜诗首联和颔联在写景角度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所写景物具体分析。(4分)2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两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无垠的星空,平旷的原野,浩渺的月光,奔流的江水,看上去雄浑阔大,让人心旷神怡,有人认为这两句诗是“开襟阔远”,甚至有人认为是写出了作者“喜”的感情。你是否赞成这样的观点,谈谈你的理解。(4分)23.“诗言志”,请你结合诗中的名句谈谈杜诗和李诗在抒发感情上有何不同之处?(6分)五、语言综合运用(10分)24.把下列句子连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6分)①总觉得这里面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荒诞感②又倒映在昆明湖如镜的水面上③站在昆明湖边,我看着天,看着云,看着这一幅园林美景④皇家园林在这秋阳照耀下显得既庄严灿烂又典雅秀丽⑤天高日朗,缕缕白云飘在蓝天⑥真是一幅“云淡风清两无心”的悠闲画图25.下面这首小诗借“梅”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请仿照下列句式选择另一事物表达你对另一话题的思考。(4分)例:《梅》:一片玉瓣,是一滴生命;剥落了生命,你召来了燕语和莺啼。六、名句默写(6分)26.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27.歌台暖响,;舞殿冷袖,。28.,,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29.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答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模块第五单元试卷答案一、语言基础知识(每题3分,18分)。1.B(A暴pùC乘shénɡD梏ɡù)2.是C(歹—殆)3.C(丧:亡失)4.C(A“当”通“倘”B“敛”通“殓”D“少”通“稍”)5.C(①在②用来③被④成为)6.下列对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朝代为北宋)二、阅读课内文言文选段,完成7-11题(每题3分,15分)。㈠.7.D8.A(例句:表顺承)A(顺承)B(助词,无义)C(递进)D(修饰)9.B㈡.10.A(A使动B名词做状语C形容词做动词D为动用法)11.C(A宾语前置B定语后置C被动句D状语后置)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2-19题(共34分)。㈠12.D(A.咎:归咎,怪罪B.摈:抵挡C.罪秦:归罪于秦国)(3分)13.D(①崤山以西④挺身而出⑤休养生息)(3分)14.A(A都表转折B做/成为C拿、用/因为D用于主谓间,取消独立性/代词,它)(3分)15.A(条件和结果颠倒了)(3分)16.⑴由韩、魏两国对付秦国,而齐、楚、燕、赵四国在境内休养生息。(3分)⑵那秦国将有什么作为呢?(2分)⑶正因为他们最终不能做成秦国所做的事情,所以到最后自己的力量逐步削弱而走向灭亡(4分)㈡文同,字与可,蜀人,与苏子瞻为中表兄弟,相厚。为人靖深,超然不撄世故。善画墨竹,作诗骚亦过人。熙宁初,⑴时论既不一,士大夫好恶纷然,同在馆阁,未尝有所向背。时子瞻数上书论天下事,⑵退而与宾客言,亦多以时事为讥诮,同极以为不然,每苦口力戒之,子瞻不能听也。出为杭州通判,同送行诗有“北客若来休问事,西湖虽好莫吟诗”之句。及黄州之谪,正坐杭州诗语,人以为知言。17.C(正确)(3分)18.(每句3分,共6分)⑴当时的政论已经很不统一,士大夫们的倾向也各不相同,文同在馆舍中,从未表达出自己赞同或否定的意见。⑵(苏轼)退朝回来与宾客们谈论,也经常把时政当作话题来谈论讽刺,文同认为(他这样做)是不对的。19.(每句2分,共4分)文与可:明哲保身,远离时事纷扰,不与之纠缠。苏轼:关心时政,积极参与,勇于表达自己的政见。四、诗歌鉴赏(17分)20.A(由近及远)21.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象江岸细草一样渺小,象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22.例:岸上平野茫茫,群星遥挂如垂;舟前江涛滚滚.月影流动如涌。这两句气魄雄大,境界宏阔,是历来传诵的名句。大笔勾勒,写得真切细腻,创造出一种阔大雄浑但又寂寞空旷的境界,从而再反衬诗人的孤独,景中见情,景与情融。23.杜诗:此诗写于作者漂泊途中。通过旅夜所见星变、月涌的壮阔景象的描写,抒发了作者自己身世不遇、漂泊无定的感情,孤独凄凉的苦闷心情。杜甫以高高的船为来比喻自己的孤独,并以那星空、明月、和江流的宽广及磅礴的气势来反衬人类之渺小,而那视野的辽阔却抒发出自己内心的感叹。全诗充满着一种孤寂又凄凉的情绪,让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230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