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化学课前如何预习更能体现预习的新要求
化学实验课前如何预习更能体现实验预习的新要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丰富学生的知识和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创新人才离不开化学实验。化学实验课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开动大脑思维的一种手段。它能为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化学知识,培养科学素质。因此作为学生必须以科学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次实验。目前中学阶段的实验仍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主要是运用实验成果,扩大学生的认知领域和缩短认识的过程。因此,为了避免应付式地为实验而实验,进入实验室走过场的形式,课前应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实验准备,特别要做好实验前的预习,使我们的实验教学变为从实验中找实验,从而提高实验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实验课前的预习呢?一、预习实验原理、明确实验目的、在实验中应用和学习化学知识实验原理是实验设计的理论依据,实验时要遵循实验原理而进行。我们有些同学进入实验室后并不知道实验原理而急于动手做实验,象这样做出来的实验是不能称为成功的实验的。实验成功的关键主要决定于实验准备工作是否周到细致,而实验预习是学生进入实验室前必须要完成的一项实验准备工作。让学生在实验前预习实验原理,明确实验目的,才能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现象。也只有明确实验目的,观察时注意力才会集中,感知现象才更深夜刻,学生的思维才会更积极。因为化学实验原理是将化学实验目的与实验设计二者联系起来的中间环节,而化学实验目的的确定是实验主客体的相互作用的实践全过程,最后对象化于实验活动的结果中,因此化学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原理,明确实验目的。其次化学实验目的作为化学实验活动的一个内在因素,贯穿渗透于化学实验的全过程和化学实验结果之中,成为推动化学实验主体进行实验活动的内部动因。通过预习实验原理把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做到在实验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同时又在实验过程中学习一些新的知识。实验是在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反过来,实验又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通过实验证实了实验现象与理论知识的一致性,从而达到领会并掌握所学的化学知识的目的。二、预习实验步骤,认真细致地进行实验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同学没有预习好实验步骤就开始做实验,结果出现有的同学把实验顺序颠倒了、有的则闹出了笑话,如做过滤操作实验时,有一位同学把折叠好的滤纸中间剪了一个小孔是为了过滤时溶液能流出来。化学实验必须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因为按照实验方案设计的实验步骤是科学的、严谨的。只有预习好实验步骤,作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实验过程中做到认真细致。多数化学实验必须按设计好的实验步骤进行,不能颠倒,否则容易发生危险,如对浓硫酸的稀释一定要将浓硫酸慢慢地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再比如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才装药品,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应先移导管后移洒精灯,给玻璃仪器加热时应先均匀加热然后才固定加热等等。通过预习熟悉了实验的步骤,在实验时,对每一步实验能做到心中有数,在实验过程中能掌握应在哪一步观察实验现象,哪一步应记录实验数据都有充分的准备,因为化学实验的现象往往是很快的,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往往观察不到实验现象和记录不到实验数据。因此,在实验前应认真预习好实验步骤,才能在实验中做到有条不紊。三、预习实验的注意事项,合理、科学、大胆地进行化学实验有些同学进入实验室之后迟迟不敢动手做实验,原因是怕化学实验中的有毒、有害及易燃、易爆等化学药品具有的危险性,甚至有的同学产生一种“闻毒色变”的心理,带着很重的心理负担进入实验室,不敢大胆地实验。如果在课前同学们能从正面了解物质的性质和正确的使用方法,正确地面对,科学地实验,大胆地动手就可以消除这些不应有的心理负担,让学生轻松地进入实验室愉快地做实验,圆满完成实验任务。四、大胆尝试实验创新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实验创新,尤其是验证性实验,因为这类实验方案不唯一。鼓励学生在预习实验时,如果对实验过程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尤其是和老师给的实验方案不太一致时,最好也设计成预习报告,实验前和教师一起交流讨论,征求老师的意见,在确保实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实验加以验证。实验时若遇到问题可以和同学或老师讨论,这样更能发挥实验预习的效果。常时间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化学实验课前重视实验的预习是实验成功的保障。做好充分的实验准备,让学生充满自信地进入实验室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实际教学中有这几点体会,供大家参考:1.课堂实验让给学生来做。一些难度不大的探究实验,放手给学生来演示,既可以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又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常用的做法是,学生学习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后,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让给学生轮流来做。这就促使学生在课前要认真预习教材中的实验内容,在实验过程中,全班同学都在进行监督,并随时指出其中的错误操作,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2.安排学生课外做实验,留影供上课时使用。一些不适宜在课内做的实验,可以安排学生代表在课外做,并录下实验片断,供上课时使用。例如,在讲《我们周围的塑料》一课之前,让学生事先做了各种塑料燃烧的实验,并用数码相机录像,上课时边播放录像边让学生解说。这样,既避免了污染环境,节约了教学时间,又让学生身临其境般体验到实验的过程。3.难做的实验由实验录像来帮忙一些较复杂或者现象不太明显的实验通过播放录像来实现。例如,水的蒸馏装置、明矾净水实验、氧化汞的分解、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等。关于水的蒸馏实验,必须在实验室才能完成,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看不清冷凝管的结构,很难理解冷凝的过程是怎么回事。为此,可以拍下冷凝管的特写照片,通过投影放大,再录一段视频,不用解释就很容易让学生明白。4.安排学生在课后分组完成一些实验。例如,对于“用pH试纸测定食醋、肥皂水、矿泉水、鲜牛奶、石灰水、雨水、洗发剂和护发剂等液体的pH,判断各种液体的酸碱性。”这一实验,在课堂上演示,学生看不清楚现象。通过发放一些pH试纸让学生回家测定常见液体的酸碱度,学生不但体会到书本知识的学有所用,更能体验到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得出结论而产生的愉悦感觉,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5.开放化学实验室,提供探究的平台。鼓励学生自己提出实验方案,经过审查后,开放实验室给个别学生完成自己设计的实验。这主要是为了鼓励个别对化学极有兴趣的同学而设的。实践证明,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尖子生的培养有重大作用。6.不要忽略“小实验”一些看似简单的小实验,比如水的沸腾、蜡烛燃烧等,教师往往认为学生比较熟悉,上课时常常省略。有时布置学生做的家庭小实验,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真正去动手做。例如,蜡烛燃烧的现象,课堂提问时,很少学生能答出来。在课堂上演示了如何检验蜡烛燃烧后的生成物之后,单元测验时出现这类题目,答题情况明显比没有做这个实验的班要好得多
本文标题:化学课前如何预习更能体现预习的新要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233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