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陕西省“十一五”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1)
陕西省“十一五”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信息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十一五”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也是信息化发展进入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的新阶段。为了充分发挥信息化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领域的重要作用,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可持续发展轨道,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特制定本专项规划。一、“十五”信息化发展现状“十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全面部署,着力抓统一认识,抓规划制定,抓干部培训,积极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电子政务建设、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重点工作,全省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省内骨干传输网形成了以光缆为主体,卫星和数字微波为辅的多功能立体网络体系。全省光缆线路总长14.5万公里,干、支线带宽容量分别为5G、2.5G。覆盖全省所有县及1500个乡镇,人口覆盖率达到80%以上。全省电话用户达1797万户,普及率为48.6%。“村村通”工程成效显著,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2.6%、93.7%。电子政务建设稳步推进。电子政务骨干传输网已连接到省委、省政府所有省级党政部门及所有市县以上党委和政府。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两个大院园区网和中心机房工程,为构建我省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奠定了基础。省级部门局域网已建成运行的22家,在建的18家。有48个政府部门在省政府公众信息网上建立了网站或主页,月访问量达15万人次,成为国内外了解陕西的重要窗口。机要、政法、统计、水利、卫生等专网陆续建成。西安、汉中、延安、咸阳市基本完成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任务,西安、渭南市政府无纸化办公已投入试运行。信息技术推广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国家有关部委统筹规划、统一建设的金卡、金关、金税(不含地税)等工程,已经投入使用。国家和地方共同建设的金盾工程开通了四级网络,我省自筹资金建设的社保、农业、财政、地税、教育、卫生、工商、水利等信息化系统运行良好。随着全省统一的养老保险资源数据库的建立,100多万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业务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建成现代远程中心109个,703所中小学建有校园网,卫星数字收视点已达2000多个。企业信息化推进成效显著。138户示范企业实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有些实现了计算机辅助制造,骨干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明显提高。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服务业较快发展。我省信息产业连续多年以20%的速度增长,软件业已成为信息产业新的增长点。2005年信息产品制造业(含软件业)完成销售收入355亿元,工业增加值109亿元,比“九五”末增长137%。其中软件业完成销售收入155亿元,增加值55亿元。电信服务业完成收入122.8亿元,广电网络实现收入4.6亿元。信息化发展环境有了改善。全省约10万名干部职工接受过计算机专业技能培训,471名地厅级和1560名县处级干部参加了信息化基础知识培训。省政府及有关部门陆续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加强互联网管理、加快推进电子商务、数字认证与管理等规范性文件。省政府建立了省信息化专家咨询顾问委员会、省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省数字认证中心、省信息化知识培训中心等咨询协调机构,全省初步形成了推进信息化的技术支撑和工作保障体系。当前我省信息化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全社会对推进信息化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二是信息化管理体制不完善,机构不健全,工作协调力度需要加大;三是融资方式单一,资金投入不足,重点项目、重要业务系统、数据库建设进展缓慢;四是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共享程度偏低;五是信息化法制建设、标准规范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十一五”时期,我省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信息化发展的体制环境不断改善。加快推进信息化的经济基础、社会环境、产业规模、网络设施等基础条件已经初步具备,信息化建设进入全面普及应用的时机基本成熟。我省的信息化在西部地区起步较早,特别是拥有众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有近百万科技人才,科技综合实力较强,加快信息化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国家多年来的大量投入使我省军工、冶金、石化、纺织、煤炭、机械和电子等行业形成固定资产近1700亿元,应用信息技术的领域广、市场大、任务重,发展的空间广阔。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又为信息化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只要我们善于抓住机遇,发挥优势,不断更新发展思路,协调一致,破解难题,就一定能促进我省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我省信息化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坚持自主创新,充分发挥信息化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政治文明建设、繁荣先进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等领域的作用,突出重点,小步快走,总体跟进,不断提高全省信息化水平。我省“十一五”信息化发展必须坚持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电子政务建设为重点,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依托,积极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大力推进领域、行业、区域和企业信息化,努力培育支撑信息化发展的新型产业,逐步完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高度重视信息安全保障,不断完善制度环境和改革体制。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需求主导、普及深化,优配资源、协同共享,立足创新、保障安全的基本原则。——统筹规划,协调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现跨越式发展为目标,综合平衡区域、城乡、行业间的信息化发展,协调处理好各种问题和矛盾,发挥政府在政策引导、制度保障等方面的作用,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信息化建设。——需求主导,普及深化。从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入手,从政府、企业和公众对信息服务的迫切需要出发,尊重规律,分清轻重缓急,形成合理的信息化发展布局。不断普及、深化信息技术应用,缩小数字鸿沟,建设广大人民群众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提高信息技术对行业、产业发展的贡献度,走低成本、高效益的信息化发展道路。——优配资源,协同共享。整合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防止盲目跟风,避免重复建设,加强资金管理,使投入发挥最大效益;促进网络融合、互联互通,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的长效机制,推动技术、产业、网络、应用互动,实现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立足创新,保障安全。坚持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并重,立足省内、国内市场,培育和创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组织产学研结合攻关,确立信息安全保障在信息化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积极防御,综合防范,以发展促安全,以安全保发展。(二)主要目标“十一五”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初步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化,使我省信息化总体水平在西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西安成为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信息聚集地和网络交互中心。——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通过信息技术应用有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产品市场繁荣、增加农民收入,提升信息化为“三农”服务的水平,农业信息“进村入户”率达到85%以上。工业信息化总体水平显著提高,装备制造、能源化工、医药食品、有色金属和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应用信息技术能力明显增强,中小企业在产品信息技术含量、设计生产过程、企业管理和供应链客户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水平大幅度提高,信息化应用成本显著降低。重点建设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带动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推进社会公共服务事业蓬勃发展。基本建成业务协同、资源共享的全省电子政务统一平台,构建省、市、县三级广域网总体框架,优化政务流程,降低行政成本。依法开放政务信息资源,有序开发公益信息资源,健康利用市场信息资源,数字信息资源比重明显增加。教育、科技、医疗、社会保障、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加工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政务信息资源公众开放率达到80%以上,政府行政许可项目提供网上审批率超过50%。——提高信息技术研发水平,增强信息产业竞争能力。突破集成电路、关键电子元器件、电子专用设备、仪器及软件等基础产业的发展瓶颈,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软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信息安全产业较快发展,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大幅增加,加快发展和形成一批产权清晰、主业突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信息企业。不断扩大各行业信息内容服务需求,促进信息内容服务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产业年销售额达到900亿元,工业增加值250亿元,年均递增20%;软件产业年销售收入400亿元,年均递增21%;信息服务业年收入总额达到240亿元。——改善信息化发展基础环境,提高普及应用水平。持续推进高速宽带网络设施发展,扩充广电信息平台功能,扩大普遍服务业务范围,积极开展下一代网络相关技术研究,促进三网融合。综合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大幅提升,全省通信光缆线路总长达到18万公里,新增6.2万公里;广播电视传输网光缆线路总长达到5万公里,新增2.5万公里,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5.5%、97.5%。地方性法规和标准体系不断健全,政策引导调控力度进一步增强,信息安全防御保障能力明显提升,组织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公众信息化素养普遍提高,高端信息化人才明显增加。电话、手机普及率达到60%,互联网上网人数突破500万人。三、信息化发展的主要任务“十一五”期间,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一)全面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1、推动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相融合农业。全面实施“金农工程”,建立完善农业信息网络基础平台,完成乡级“五个一”农业信息综合服务站建设,综合利用电话、电视、广播、网络多种终端,实现面向“三农”的信息咨询和科技、市场服务。推动各类涉农信息资源的集成与整合,培育集信息采集、分析、预测、发布为一体的涉农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实现全省135个农产品批发市场综合信息上网发布,促进粮食、果业、畜牧业产品网上交易和科技、市场信息的网上查询。积极发展公益性和市场化的中介服务,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企业、种养殖经营大户作用,推动农业信息服务社会化。加快陕南绿色产业基地、渭北果业基地信息化建设。装备制造业。积极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提升飞机制造、航天设备、军工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大型高压输变电设备、数控机床及刀具、工程机械和各类专用设备制造业,提高企业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的信息化水平,大力发展数控装备和智能生产设备、工具,推进生产装备数字化。推动高能耗、高物耗和高污染企业的信息技术改造。能源化工业。推进电力系统发电、输电、供配电监控信息系统建设,提高电力安全生产和综合应急反应能力。加强煤炭、石油、化工、天然气安全生产监控信息化,加快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事故隐患预警报告信息系统和事故处置指挥决策系统建设,提高煤油气化等企业在勘探、生产、储备、运输全流程的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陕北能源化工基地信息化建设。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提高航空航天、现代农业、转基因、现代中药等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在新材料、生物工程、光电子、先进制造、环保等领域形成一批信息技术含量高的规模产业。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加快建设全省交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路况监控、收费、养护、运输稽查、航运管理、紧急救援等信息采集和监管信息化。整合公路、水运、铁道、民航、邮政、仓储等交通和物流信息资源,搭建物流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公路、航运的一体化管理,推动第三方物流服务,加快交通和物流信息化建设。旅游业。依托省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建设网上预订、投诉受理、旅游企业信息发布、导游导购、电子邮局等业务信息系统,加快旅游管理、景点介绍、风土人情、宾馆饭店、精品线路、航班车次、特色小吃、旅行社管理等信息资源开发,建立跨区域旅游信息服务、交流和宣传营销系统,为游客提供及时、准确、权威、实用的信息服务。金融业。完善金融信息基础设施,推进新型金融服务体系和信用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加强金融综合信息监管,保障金融信息安全,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推进
本文标题:陕西省“十一五”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2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