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章文字要求:1.汉字的性质;2.汉字的形体;3.汉字的四种造字方法;4.汉字的简化办法;5.部件分类;6.汉字标准化的内容。第一节汉字概说一、文字的性质1.文字的定义广义:人们用来传递信息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都可以称为文字。狭义: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是用一定的符号标记一定的语词,符号有形体,语词的音义,所以,任何文字都是形、音、义的统一体。二、汉字的产生1.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体系,是我们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几千年来一直相沿袭应用。汉字是世界上现存的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2.文字的作用:一是使语言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了语言的交际范围。二是能传承文化、知识,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三是更好地对语言进行加工,促进了语言的发展,使语言更加精密丰富。2.汉字产生的年代汉字究竟产生于何时,目前还难以作出确切的论断。根据考古资料,至少在原始社会晚期已经有了汉字的萌芽。1975年前后,在距今六千年左右的半坡、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许多陶器上的记号。这些符号虽然难以确认为文字,但它们都刻于陶器的同一部位,这就可能不是任意的刻划,而是代表一定意义的符号,因此,它们同汉字便有着一定的联系。诸如此类的刻划符号之外,1974年在大汶口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均有发现。3.陶符(文)的分类:第一种是仰韶文化时期的多为几何形的抽象陶器刻划符号。(距今约7000-5000多年)第二种是大汶口文化晚期的象形性的刻划符号。(距今约4500多年)第三种是龙山文化时期组词成句的刻划符号。(距今约4900-4000年)4.对陶符(文)的几种观点:对第一种的观点:(1)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是中国文字的起源。(郭沫若等)(2)不是文字,是有意义的符号或记号。(高明等)(3)与汉字无关,但是是西北少数民族使用的一种表意记号。(饶宗颐等)对第二种的观点:多数学者认为就是早期文字。(包括唐兰、李学勤、裘锡圭、高明、饶宗颐等大家,认为距今6000年,后裘锡圭先生改变观点)对第三种的观点:一组早期文字。(李学勤、饶宗颐、严文明等)但也有认为是原始文字,但无法判定和古汉字的关系。甚至有人认为陶器是赝品(后经饶宗颐证实不是)。5.汉字的性质世界上的文字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是记录音素、音节的,表意文字是记录语素、词的。汉字是表意文字,字形本身不能显示读音,而重视字形和字义之间的联系,所以汉字不能拼读,只能一个一个死记。“语”和“文”脱节。6.汉字的特点(1)记录语素。(2)形声字居多,有少量记号字。(3)具有一定的超时空性,文化不易断层。(4)分化同音词。(5)不分词连写,汉字是方块结构等。第二节汉字的形体一、现行汉字的前身现代汉字是从古代汉字演变而来的。历史上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五种正式字体,以及草书、行书等辅助字体。二、汉字的形体(一)甲骨文甲骨文是指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内容大多是殷代统治者的占卜纪录,所以也称为“卜辞”、“殷墟卜辞”。到目前为止,出土的有字甲骨已有十多万片,单字共有四千五百多个,其中已认识的只有一千左右,剩下的多数是人名、地名、族名。甲骨文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能够完整地记录语言。在甲骨文里应用了“六书”的各种造字方法。其中假借字很常见,形声字已出现不少,而最多的是象形字和会意字,在形体上还保留着比较强的图象性。甲骨文的字体结构还没有定型,字形也会随结构繁简而大小不一,异体字多,笔画以方折居多,线条纤细直挺,字形瘦长。(二)金文金文是错刻于青铜器上的文字。古代称铜为“金”,所以叫“金文”。而铜器中以钟和鼎最为常见,也最具代表性,因此,旧时也称“钟鼎文”。金文最早出现在殷商时期,西周青铜器盛行,铭文增多,所以,通常以金文作为西周时期的文字代表。金文但图象性已开始减弱。形体结构虽仍不够定型,但异体字相对减少,金文中有些字的结构简化了。笔画丰满粗壮,屈曲圆转,字形长圆,行款也趋于固定。(三)篆书大篆和小篆通常合称为篆书。大篆是通行于春秋战国时代秦国的一种字体,以石鼓文等为代表。石鼓文是刻在鼓形石上而得名。大篆比金文笔画均匀,字体整齐。小篆是秦王朝推行的标准字体。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书同文字”,由丞相李斯等人对大篆进行整理改造,从而形成了小篆。小篆的字体以秦朝的泰山刻石为代表。小篆的字体比大篆更加匀称,笔画也更流畅,同时也更加简化。异体字也基本废除了。小篆通行的时间不长,到汉代就被隶书取代了,但两千年来一直保存在篆刻艺术中。(四)隶书隶书始于秦朝,但那时还没有取得合法地位,小篆是标准的正体,隶书是辅佐篆书的俗体,所以又称“左(佐)书”。到了汉代,隶书才逐渐取代小篆成为通用字体。根据时代先后,隶书分为秦隶(又称“古隶”)和汉隶(又称“今隶”)。秦隶只把小篆圆转曲折的笔画改为方折、平直。汉隶在秦隶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波势挑法”,即在一些横、撇、捺等笔画上挑起来表现出波折、笔势舒展,字体呈扁方形。总之,隶书的产生,打破了古文字象形的传统,奠定了今文字的基础,是古代文字的分水岭。(五)楷书楷书最初通指可以作为楷模的字体,唐代以后才专指现在的楷书。楷书萌牙于西汉宣帝时,汉末渐趋成熟,魏晋南北朝时开始盛行,一直使用到今天。楷书是由隶书发展起来的,也称为“真书”、“正书”。楷书的结构与隶书基本相同,它继承了隶书笔画平直,结构方正的特点,字形也改扁平为竖长方形。这样,就成了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汉字形体至此最终定型。在此后的字体有了手写体和印刷体之分。(六)草书、行书1.草书:章草-今草-狂草章草是隶书的草写体,因流行于东汉章帝时而得名。今草是楷书的快写体。书写时笔笔相连,一笔到底,但字形省改,难以辨认。到了唐代,张旭、怀素等人,变本加厉,书写诡奇疾速,任意减省笔画,恣意连写,发展成“狂草”,除了在书法艺术上的独特价值之外,实用意义不大。2.行书产生于东汉末年,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基本上保持了楷书的笔画结构,只是作了一些适当的减省,笔势连贯,写起来比楷书简便、迅速,又不象草书那样面目全非,不易辨认,因而实用性很强。从上述汉字形体演变的情况可以看出,汉字的形体是朝着简单易写的方向发展的,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从图画性的象形文字逐步变成不象形的书写符号;第二,笔形从类似绘画的线条,逐步变成横、竖、撇、点、折的笔画,书写更方便了;第三,许多字的结构和笔画逐步简化;第四,甲骨文、金文都异体繁多,小篆、隶书、楷书的异体字减少了。第三节汉字的结构一、现代汉字的造字法现代汉字中,大部分是从古代汉字演变而来的传承字,小部分是现代新造的字和经过简化的字。分析古汉字的造字方法,总离不开“六书”。“六书”是我国古代分析汉字造宇法归纳出来的理论。“六书”,即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实际上,转注和假借一般认为只是“用字之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才是造字之法”。1.象形象形是用线条描画客观事物形状的造字方法,由这种方法造的字就是象形字。象形字脱胎于图画,具有很强的图像性,但它与图画有本质的区别。象形字表示语音中的词,有特定的语音,图画不表示语言中的词,没有固定的形音义。象形是一种最古老、最原始的造字方法,许多民族在造字之初都采用过。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却有很大的局限性,复杂的事物难以象形,抽象的概念无法象形。所以象形字在汉字是占有比例不大,总共才300来个,但它们是汉字的基础字,大部分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是以象形字为构字部件组成的。2.指事指事是用象征性的符号或象形字为基础增加标指性符号来构成字形,用这种方法造出的字就是指事字。指事字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用特定的符号构成的纯指事字。这种方法太抽象,人们难以理解,所以造的字极少。另一类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指事符号。如“木”下加短横,表示“本”字,指树根。指事字虽然比象形字进了一步,但是局限性也较大,因为许多事物不是用简单的指事性符号能表示出来,所造的字也就满足不了日益发展的社会需要。3.会意会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成一个新字,新字的意义是由这几个字的意义会合而成的。用这种方法造的字就是会意字,例如:“伐”。是通过两个独体字的形象的会合表示新义。其偏旁组合则不是表现为形象,而只在于意念。从构件的异同看分异体会意和同体会意。会意比象形、指事前进了一步,能表示较复杂抽象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文字,但它所创造的字仍然有限。4.形声形声字也是由两个或几个字组成的合体字,其中一部分表示字的意义类属,称为形旁或意符;另一部分标明字的续音,称为声旁或声符。例如“闷”、佛、姥、斧等。一般地说,形声字的形旁只能表明字义的大致类别,而不能确切地表示字义,声旁单纯用来标音,而与字义无关。但是,也有一些声旁兼有表义作用。如“娶”以“取”为声旁,兼用“取”的意义。形声字形旁声旁的位置关系;形旁、声旁的作用与局限性(略)二、结构单位现行汉字的结构单位有两级:一是部件,一是笔画。部件又叫偏旁或构件,也是由笔画构成。只有合体字是由部件组合构成的,独体字在组字时只充当一个部件。(一)笔画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连笔单位。1.汉字基本笔画1965年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规定的五种基本笔形是“横、竖、撇、点、折”。2.现行汉字的笔画情况据《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统计,7000个现行汉字的平均笔画是10.75,最多的是36画(齉)。有人统计了11834个汉字的平均笔画是11.55画,12画的字最多10.19%,而8-13画的汉字最多占58%。3.笔画的关系汉字笔画的组合有三种方式(1)相离:二、三、川、八、小、儿、心(2)相接:人、入、几、乃、刀、工、上、山(3)相交:十、七、九、力、丰、井、车但是,多数汉字是用上述两种或三种方式构成的。(二)部件1.部件: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2.部件的分类:(1)按现在能否单独成字:成字部件和非成字部件。如“岩、盆、晴”非成字部件如:亻、冫、宀等等。(2)按能否再切分成小的部件:单一部件和复合部件。前者如“仍”分为“亻”和“乃”,后者如“湖”分为“氵”和“胡”,“胡”可以再分为“古”和“月”,所以“胡”是复合部件。(3)按部件切分出的先后:一级部件、二级部件、三级部件等。如“湖”分为“氵”和“胡”(一级),“胡”可以再分为“古”和“月”(二级),“古”分为“十”和“口”(三级)。3.根据部件的数量,汉字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独体字只有一个部件,合体字有多个部件。4.部件的组合方式:(1)左右组合:助(2)上下组合:字(3)包围组合:区、国(4)框架组合:巫、噩(5)品字组合:晶、众5.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部件。如“山”“艹”“扌”等。大部分部首是汉字的部件,但有的部首是单一部件中的一个笔画,如“乃”,有的部首可以分成几个部件,如“音”部。采用部首给汉字归类,始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不过各辞书部首的数量并不相同。《辞海》214部,《新华字典》189部,《汉语大词典》200部。三、笔顺(略)第四节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一、汉字改革问题汉字改革包括汉字制度的改革和汉字本身的整理简化两个方面内容。五十年代中期,制定了积极而稳固的进行汉字改革的方针,确定了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为当时文字改革的三项任务。1986年1月,国家教委和国家语委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制定了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研究和整理现行汉字,制定各项有关标准,研究汉字信息处理问题,促进汉字规范化、标准化等,是当前汉字工作的主要任务。二、汉字的整理汉字整理包括的内容:简化笔画、精简字数和其他方面的整理。(一)简化笔画1956年1月,国务院通过并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1964年,根据方案推行的实际情况,整理编制了《简化字总表》,1986年10月,重新公布时又对个别字作了调整,简化字的总数增加到2235个。(1)类推简化:简化部件,可以类推简化一系列繁体字。这是最有效的方法。简化声旁、简化形旁、简化会意字部件。声旁:優→
本文标题:现代汉语(三)文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241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