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创业/孵化 >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小学教育学2.课程类别:必修3.适用专业:师范类小学教育专业4.课程地位:专业基础课5.总学时:140学时(其中理论120学时,实践20学时)6.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二、课程目标小学教育学是研究探索教育现象与问题,揭示小学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学科,是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想做好教育教学及其教育管理工作,都必须认真学习与掌握该门学科,因此,它在师范专业乃至整个教育科学领域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综合运用中外教育史、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一般原理及其教育新成果,研究小学教育的特点与规律。根据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理念,我们从三维目标的角度来对课程目标进行阐释和说明:(一)知识与技能的目标通过教学,学生能比较系统地了解小学教育学这门课程的性质、任务、研究范围、发展轨迹、研究方法及发展趋向;懂得一名合格小学教师应具备基本素养;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学生观等,在头脑中构建有关小学教育学的完整、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二)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这些知识和理论的有关结论的表述上,而应该深入到这些知识和理论的内部,揭示获得这些知识和理论的思维过程,亲历、体验和感受这些思维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优化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发展智力,增强教育教学能力、研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等。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集合。同时,在学习小学教育学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还应该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学生初步形成运用教育基本理论独立地分析教育问题与解决教育问题的基本技能,并能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加以运用。(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在学习教育学的过程中,能够产生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同时,在学习小学教育学基本理论的知识的基础上,建立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和热爱教师这一职业的深厚的情感。三、课程内容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绪论主要阐明什么是教育学、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和如何学习教育学这三个问题。通过学习,让学习者了解教育学在师范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教育基本理论素养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第一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概述二、我国当代教育学发展的趋势和任务第二节教育学在师范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一、教育学的地位二、教育学的作用第三节怎样学习教育学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二、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三、坚持学习与研究相结合四、注意教育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第一章教育[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通过教学阐明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概念、功能、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使师范生了解小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以提高师范生从事小学教育的信心和责任感。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起源二、教育的发展历程三、教育的功能第二节现代教育一、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二、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方针第三节小学教育一、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二、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三、小学教育的启蒙作用第二章学校[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通过教学使师范生了解学校的性质、特点及其开展活动的方式。第一节学校概述一、学校及学制的产生二、学校的公益性特点第二节学校文化一、什么是学校文化二、学校物质文化三、学校制度文化第三节学校管理一、学校管理概述二、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三、学校绩效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四、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五、国家对小学的管理和监督第四节学校与家庭和社会一、学校、家庭、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相互配合第三章学生[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师范生可以了解正确的儿童发展观和儿童发展的规律,进一步明确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应有的地位,初步吧树立科学的儿童发展观。(本章的“儿童”主要指的是“学生”)。第一节历史上不同的儿童发展观一、遗传决定论二、环境决定论三、辐合论第二节儿童的发展与教育一、儿童发展的内涵二、儿童发展的特点三、教育与儿童的发展第四章教师[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通过探讨教师的地位、作用、素质、师生关系、教师资格与进修等问题。使师范生懂得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实施者,其素质的高低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第一节教师的社会地位、作用与劳动特点一、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作用二、教师劳动的特点第二节教师素质一、文化素质二、教育素质三、职业道德素质第三节师生关系一、师生关系的历史概况二、我国社会主义学校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三、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第四节教师资格与教师进修一、教师资格二、教师进修第五章教育目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让师范生了解教育目的概念与意义、不同教育理论对教育目的不同主张、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以及由此决定的我国的教育目的等。第一节教育目的及其确定一、教育目的概述二、不同的教育目的论三、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第二节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二、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一、建国后教育目的表述的历史回顾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三、我国教育目的的落实第六章教育的组成部分[教学目的与要求]:德、智、体、美是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学使师范生了解各育的任务、内容,了解诸育的关系:相互渗透的不可分割性。第一节德育一、德育与社会、人生二、小学德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三、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第二节智育一、智育及其功能二、小学智育的任务、内容与实施第三节体育一、体育与身体素质的提高二、小学体育的任务与实施三、小学生的卫生保健第四节美育一、美育的含义二、美育的功能三、美育的任务四、美育的类型第七章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师范生了解课程的概念,课程的理论基础以及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课程的基本范畴,课程设计和编制的主要目标、方法,课程与教学的关系。能够应用所学理论解释现实中的课程现象和课程问题。第一节课程概述一、课程与课程论二、课程的理论基础三、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第二节课程的基本范畴一、课程的目标二、课程的内容和结构第三节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一、课程设计的层次与模式二、课程的实施第八章教学[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教学的概念,了解教学的意义,以及教学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教学活动的本质及特点,了解关于教学活动本质的不同看法,了解教学模式的不同种类;掌握教学原则的概念,了解教学原则的依据及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掌握班级授课制的概念及其根本特征,了解小组教学、分层教学、个别化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了解讲授法的概念及其根本特征,了解其他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活动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学会运用有关理论分析、说明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第一节教学的意义与任务一、教学的意义二、教学的任务第二节教学活动的本质与模式一、教学活动的本质二、教学模式第三节教学原则一、教学原则的概念及意义二、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第四节教学组织形式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及意义二、班级授课制及其意义三、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四、复式教学第五节教学方法一、教学方法的概念及意义二、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三、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第六节教学手段一、教学手段的概念及其发展二、计算机的发展及其作为教学手段的意义第七节小学教学工作的实施一、教学工作实施的一般过程二、小学教学实施的不同过程第九章课外活动[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课外活动的概念、课外活动的特点及其教育作用,进而理解课外活动对于完善学校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必要性,学会针对学生全面发展需求去设计和组织学生的课外活动。第一节课外活动的意义与作用一、课外活动的概念二、课外活动的特点及教育作用第二节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一、课外活动的内容二、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第三节课外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一、课外活动的设计二、课外活动的指导原则第十章班主任与少先队工作[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本章,理解班队工作的重要性,认识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的任务及责任,掌握开展班队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培养担任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的荣誉感,初步具备担任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的素质,为将来做好班队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第一节班主任工作一、班级、班主任和班集体二、班主任的职责和任务二、班主任的职责和任务三、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第二节少先队工作一、少先队的历史、性质、任务与组织机构二、少先队活动及辅导三、少先队辅导员的职责与基本条件第十一章学校咨询与辅导[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学校咨询与辅导的基本知识,包括学校咨询与辅导的基本任务、专业的学校咨询与辅导人员的主要工作、一般教师如何在学校咨询与辅导中发挥作用,以及开展咨询与辅导工作的主要原则与方法;初步掌握对小学生进行咨询帮助及课程辅导的技能;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第一节学校咨询与辅导概述一、学校咨询与辅导的发展概况二、学校咨询与辅导的基本任务三、学校咨询与辅导的主要工作第二节咨询一、咨询的目标和原则二、咨询会谈的一般过程三、主要咨询方法介绍第三节心理健康辅导一、心理健康辅导的目标与原则二、开展心理健康铺导的过程三、心理健康辅导的主要领域第十二章教育测验与评价[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教育测验与评价的一些基本概念,小学教育测验与评价的特点以及一些具体的方法和程序。了解目前教育测验与评价还存在什么问题,如何克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评价观。第一节教育测验一、小学教育测验概述二、测验的类型三、良好测验的标准四、测验的编制和实施第二节教育评价一、教育评价概述二、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三、小学教育评价的内容四、小学教育评价的基本步骤五、目前教育评价的问题与发展第十三章教育法[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认识教育与法律的关系,掌握法律的基本特征和功能,了解我国的法律制度以及教育法的基本规定,特别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基本法律规范,在教育工作中遵守法律,并学会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第一节教育与法律一、法律的产生及其功能二、教育的国家化和教育法的产生三、国外教育法发展的历史及其特点四、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现状与前瞻第二节学校中的法律关系一、学校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二、学校的法律地位及其权利与义务三、教师的法律地位及其权利与义务四、学生的法律地位及其权利与义务第三节法律责任与法律救济一、教育法规定的法律责任分类二、法律救济第十四章教育研究方法[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不仅可以提高他们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可以促使其整体职业水平的发展。第一节教育研究概述一、教育研究的性质二、教育研究对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意义三、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四、如何从小学教育实践中寻找课题第二节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一、观察法二、问卷调查法三、访谈法四、实验方法五、行动研究法第三节资料的分析与报告一、定性资料的分析方法二、定量数据的分析方法四、课时分配及教学建议(一)课时分配1、本课程开课1学年,总学时为140学时(周课时4节、每学年教学35周)),其中课堂讲授120学时,实践教学(含见习与实习)为20学时,2、课堂理论讲授课时的具体分配为:绪论(4学时)第一章教育(8学时)第二章学校(8学时)第三章学生(8学时)第四章教师(8学时)第五章教育目的(6学时)第六章教育的组成部分(8学时)第七章课程(8学时)第八章教学(14学时)第九章课外活动(6学时)第十章班主任和少先队工作(8学时)第十一章学校咨询与辅导(8学时)第十二章教育测验与评价(8学时)第十三章教育法(8学时)第十四章教育科研方法(10学时)(二)教学建议1、教学应努力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克服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2、教学应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3、应当在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4、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在确保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压缩理论学时增加实践学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内容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建议使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影视教学,写调研报告、小论文,模拟教
本文标题:《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250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