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论意识形态的党性和人民性统一及其实践路径
论意识形态的党性和人民性统一及其实践路径——兼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实践导向作者:邹绍清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年7期摘要:党性和人民性统一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在规定和本质要求,把握这一本质要求是牢牢掌握我国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权、主导权和话语权的根本要求,对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深刻理解党性和人民性统一的本质规定和丰富内涵,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从整体、实践和独特性上把握党性和人民性统一的关系原理;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思想基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意识形态的党性和人民性统一。党性和人民性统一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在规定和本质要求,把握这一本质要求是牢牢掌握我国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权、主导权和话语权的根本要求,对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因此,牢固树立阵地意识,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论对当前存在的把党性和人民性相割裂的错误倾向加以理论廓清与批判,凝聚社会共识,引领社会思潮,推动承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导向作用。一、意识形态的党性和人民性统一的本质规定“意识形态是国家权力的组成要素,即‘思想的上层建筑’,其功能是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1]从本质上说,意识形态是国家和阶级意志的思想表达,具有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演变的合理性和变动性。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重要一环,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其意识形态具有历史的合法性和先导性。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探索逐步形成的,代表着广大人民的诉求和社会共识,其本质是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所谓党性和人民性统一,是指党性和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属性与要求,在本质上具有紧密联系、相互交织、密不可分的内在规定性,因此,任何割裂都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规定。党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无产阶级政党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其最终目标就是消灭阶级,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1872年,马克思恩格斯《在海牙举行的全协会代表大会的决议》中指出:“工人阶级这样组织成为政党是必要的,为的是要保证社会革命获得胜利和实现这一革命的最终目标——消灭阶级。”[2]列宁指出:“消灭阶级,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而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无情揭露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关于自由和平等的偏见,同这些偏见作无情的斗争。”[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建立了新中国,并为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做出了长期而艰辛的探索。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政治方向和要求。《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4]。意识形态党性的核心就是要依据党的性质和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地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不动摇,这也是讲政治、讲导向的灵魂所在。所谓意识形态的人民性是指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也是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具体而言,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立场和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中,各个阶级的意识形态都是反映着某一特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表现着一定的阶级关系和阶级矛盾,每个阶级的意识形态都是为本阶级的利益或某些政治集团服务的。恩格斯指出:“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但是到了18世纪,资产阶级已经强大得足以建立他们自己的、同他们的阶级地位相适应的意识形态了。”[5]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总是极力为资产阶级辩护,大力鼓吹“宪政民主”、“告别革命”等虚假的政治意识,宣扬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秩序以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马克思指出:“一旦资产阶级占领了地盘,一方面自己掌握国家,一方面又同以前掌握国家的人妥协,一旦资产阶级把意识形态阶层看做自己的亲骨肉,到处按照自己的本性把他们改造成为自己的伙计……一旦连精神劳动本身也越来越为资产阶级服务,为资本主义生产服务;——一旦发生了这些情况,事情就反过来了。这时资产阶级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力求‘在经济学上’证明它从前批判过的东西是合理的。”[6]资产阶级力图把特殊利益说成是普遍利益,把资产阶级价值观说成“普世价值”。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尖锐地批判道:“每一个力图取得统治的阶级,即使它的统治要求消灭整个旧的社会形式和一切统治,就像无产阶级那样,都必须首先夺取政权,以便把自己的利益又说成是普遍的利益,而这是它在初期不得不如此做的。”[6]这实际上揭示了意识形态的本质,“即它是价值判断(表达的是利益关系)和理论因素(需要‘论说’)的混合物,其根本特性,即是‘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普遍的利益’”[7]。只是资产阶级不敢承认这一点而已;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则以马克思主义对于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为理论基础,始终坚持唯物辩证法,透过复杂浑浊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揭示意识形态的本质,提高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反映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并为其服务的思想文化,维护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国家政权,同时批判资本主义、批判封建主义,是由其本质决定的基本功能和职责。”[9]因此,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合理内核,且与党性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则,它无须任何遮遮掩掩地找借口,而是旗帜鲜明地既要坚持党的政治方向,又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和以民为本。从本质上说,党性和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一体两面。即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也就是坚持党性;党性始终寓于人民性之中,不可能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不可能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如果离开党性谈人民性,就将否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容易把人民虚化为“单个的人”或“空洞的集合体”,进而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如果离开人民性谈党性,就将否定党的执政之基,造成群众基础的丧失和政治方向的迷失。所以,二者不能任意割裂,任何离开党性讲人民性,或离开人民性讲党性在理论上都是错误的,在实践上也是十分有害的,需要正确把握。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把握意识形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意识形态的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需要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基础上来认识,才能真正透彻地理解和把握。正如马克思所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0]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批判和揭露形形色色的割裂党性和人民性统一的错误观点,是正确把握党性和人民性统一的理论利器和有力法宝。1.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从整体上把握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人民不是杂乱的大多数,而是由先进阶级引领的,“劳动人民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因此,一定历史条件下先进阶级的要求,集中体现了人民的意志,而党性作为这一要求的表达,无疑是人民性和阶级性的统一。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它不是简单的各种利益集团的代表,其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列宁指出:“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来,否认或不了解领导权思想的阶级就不是阶级,或者还不是阶级,而是行会,或者是各种行会的总和。”[11]从根本上说,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根基是现代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所造就的无产阶级,它是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世界观和阶级意识;当下承认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和阶级分析方法,既是坚持党性,也是坚持真理性的具体表现,如果抛弃了这一原则,所谓的讲政治、讲党的领导、讲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作用无疑是空谈。在我国,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决定了它的根本利益同社会历史发展方向是完全一致的,因而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人民性与坚持客观真理的党性原则是一致的,坚持人民性,就是要追求真理,敢于批判,揭露谬误。当前,特别要坚决消除“否定党的领导和历史”的历史虚无主义和宪政民主等错误倾向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历史虚无主义者“否定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否定马克思主义史学已有正确定论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企图把人们的头脑‘弄乱’,瓦解我们党执政的群众基础”[12]。这种企图严重背离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其实质是企图通过否定党的领导,否定党的历史和新中国的历史,妖魔化毛泽东,诋毁毛泽东思想,其用意是在意识形态领域通过否定党性从而否定人民性,并质疑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合法性,让人们丧失辨别历史方位的理性判断和怀疑党的执政根基,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探索的经验,不仅为中华民族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光辉历程所验证,也为带领中国人民走上独立自主、改革开放和人民幸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验证;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始终坚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高度出发,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并把人民是否真正得到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改善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尺;党的宗旨、奋斗目标和一切工作重心都是人民的利益,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一切工作的中心和出发点。可见,人民性是党性的终极价值追求和根本特质,二者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政党观的高度统一。事实上,在意识形态领域,任何否定党的领导、取消人民民主专政的言论都是背离党性和人民性统一原则的。一些人打着“维护宪法”、“依法治国”旗号,鼓吹西方的“宪政民主”,有的公然攻击我国是“党大于法”、“共产党一党执政不具有合法性”、“有宪法,无宪政”等,这分明是把党的领导同宪法的实施对立起来,用西方宪政民主来否定党的领导,取消人民民主专政,改变社会主义制度,制造所谓“再造共和”,建立所谓“名副其实的宪政民主国家”,其实质是蛊惑人心,抢占话语权,背离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为此,在意识形态领域必须敢于亮剑,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敢于揭露企图改变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新自由主义、西方宪政民主的蛊惑,敢于揭露把西方价值观说成超历史、超民族和超国家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谬误,坚决打破敌对势力颠覆我国意识形态的党性和人民性原则、以实现把西方价值体系植入我国社会的幻想。所以,在意识形态领域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不仅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指导思想先进性的要求,也是抵制和揭露各种错误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有力思想武器。2.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出发,把握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马克思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都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13]无产阶级的实践是人类社会实践的最高形式。理解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方法论,反对一切神秘主义的“虚幻”和直观的“分解”。一方面,人民性中的人民是一个集合概念,而非特指某些人;换言之,意识形态人民性中的“人民”讲的是整体的人。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不是抽象地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14]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人民就是代表中国绝大多数的广大工人、农民、学生、知识分子等社会阶层,是一个集合概念,是全体中国人民及其社会关系的总和。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5]有的人说“党员人数少于人民群众”,这样简单地以人数的多少来区分所谓“人民性大于党性”的观点从根本上说是错误的,其错误的根源在于没有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
本文标题:论意识形态的党性和人民性统一及其实践路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252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