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低年级科学课教学体会点滴
低年级科学课教学体会点滴六圩镇凌霄小学韦杜社科学课上,我们经常要进行各种探究活动。但实际上,这些探究活动往往都流于形式:学生的动手、观察、思考、交流、倾听等均不到位。这样不仅完不成教学目标,而且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本学期三年级探究的重点在于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教学要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就拿“植物的生长变化”和“动物的生命周期”两个单元来说,需要学生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记录的习惯和能力,并学习用流程图、循环图等方法记录观察结果。观察是人们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所以,教会学生观察是科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无论是对某种事物变化的长期观察,还是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做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看清事物的真实面目、看清实验现象。在观察时,我们要给足学生观察的时间,引导学生发现平时没有看清或没有看到的现象。这样,学生才会获得真实的感受、真实的信息、真实的数据,通过分析和整理,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学生还能从中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在本学期,对于植物(以凤仙花为主)和动物(以蚕为例)的生命周期的观察和研究的活动,长达数月,而且,这些重要的学习活动大部分只能在课外学生独立进行,缺少教师的指导和直接监控。学生们也许可以做到仔细观察短暂的实验现象,但在没有教师的监督下完成长期的观察对孩子们来说无疑是比较困难的。如何激发学生栽培管理植物和饲养蚕的兴趣,如何保持学生长期观察记录的热情,这也许就要靠教师积极的评价了。一、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科学课上,有问题学生才会去观察解决,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要学会提问题。在进行科学探究时,需要依靠问题不断推动,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研究,才能有更多收获。实际上,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学习科学、获取知识的基本能力。我们教师的职责就是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他们提问题的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在《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中学习“种子发芽了”一课时,学生就提出了“种子发芽是先长根还是先长芽?”“种子发芽时需要的营养从那里来?”“种子发芽大概需要多长时间?”等问题。正是由于学生自己提出了这些问题,才激发了他们观察探究的兴趣。提问意识的培养不仅要在课堂探究中进行,在课外的探究活动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养成敏锐的问题意识。例如在学生去郊游时,就要学会提出问题:“这是什么草?”等,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学会自己查找资料,寻找答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热爱科学的兴趣。教师要呵护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时刻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长此以往,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能得到提高。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此基础上,还应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同时学会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二、学会观察三年级学生在科学课上着重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训练他们的观察方法,这对于提升他们的探究能力非常重要。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科学观察要做到有明确的观察任务或目的;观察时要做到全面、细致,及时客观地记录事物的具体特征;有计划、有耐心的长期观察;对观察到的信息能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和总结。科学课上,我们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发现,逐步养成科学观察的意识和习惯。观察前,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要达到什么目的。比如在学习《观察蚂蚁》一课时,我请同学们先根据自己的印象画一画蚂蚁,孩子们画的蚂蚁身体结构千差万别,有的把胸部和腹部画成了一个部分,有的把足的分布和数量画错,有的身体比例画得很不合适,有的甚至画成了卡通蚂蚁。经过展示和同学们的初步评价后,学生再次带着纠错的目的去观察蚂蚁的身体结构,并借助放大镜进行仔细地观察,经过一番目标明确的观察活动,学生发现了许多不曾留意的东西。三、在观察中提升探究能力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强烈的好奇心会使他们产生观察的欲望,但是由于年龄和心里的影响,小学生的观察往往比较随意、笼统,而且受情绪影响较大。比如:在观察小动物和各种各样的植物时,毫无顺序,一般是看到哪儿说到哪儿,观察顺序和记录比较混乱。所以,在科学课上,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是科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三年级学生初步接触到科学的观察,首先要学会的就是有序观察。如:在他们接触第一课科学课时,就学习到了观察一棵大树,这时,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按照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的顺序进行观察;而在观察植物时,指导学生按照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的顺序进行观察;观察植物的种子时,指导学生按照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观察;观察蜗牛、蚂蚁、蚕等动物的外形特征时,则可以指导学生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观察。另外,本学期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和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则要指导学生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观察。比如在了解蚕的一生时,就要根据蚕从卵孵出蚁蚕、到蚕结茧、成蛾,再到产卵的顺序逐一仔细观察,在各个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对观察方法进行指导,学生学会详细记录蚕一生各个时期的主要特征。尽管学生现在对于观察的方法掌握和运用的还不是很好,但比较之前的毫无章法的观察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相信在今后的探究中,他们会逐步养成科学观察的意识和习惯。四、学会在“做中学”在学习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之前,学生对我国养蚕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他们中大部分知道我国有“丝绸之国”之称,茧子是由蚕吐丝结成的。但他们没有亲眼看到过蚕卵,没有亲自养过蚕,对于“蚕为什么要蜕皮?”“茧子里有什么?”“飞蛾从哪来?”等问题更是一无所知。本单元的教学中,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亲自去实践,亲自去观察、测量、记录、交流。饲养过程不仅是能让学生获得养蚕和蚕变态等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发展他们研究兴趣和能力的过程。以达到《课程标准》中制定的“珍爱小动物,主动接近小动物,不伤害小动物。”“能够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达,交流关于蚁蚕的观察结果。”“充分体验养蚕所带来的乐趣。”等目标。(一)在教学内容方面,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都是引领式“问题”的出现,这真正体现《课程标准》中“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的基本理念。纵观整单元教材,我们把内容分成了三大部分组成:1.引导学生提出想知道的问题:(1)蚕卵是什么样的;(蚕卵是蚕生命的开始。)(2)蚁蚕是什么样的(从卵里面出来的小生命)。2.可爱的蚕宝宝(爱换新衣的蚕宝宝,身肥体壮的蚕宝宝,自己盖新房的蚕宝宝)。3.蚕宝宝变了新模样。教材没有对这三块内容进行详细地描述,而是把它们作为学生探究的提纲,空间完全是开放的。一改以往《养蚕》教材主要以展示蚕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为内容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教材的设计意图是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讨论、交流,认识蚕的生活习性,知道蚕的生长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养蚕乐趣,开展科学探究的乐趣。教材期望:通过课外延伸的养蚕活动,使学生不仅能养好蚕,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做中学”,以达到让学生亲身体验,亲身经历蚕的生长过程,使学生懂得珍爱生命;同时将长时间对蚕的观察结果以写或画、拍照等方式记录下来,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毅力,培养负责任的科学态度和勇气,培养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在材料设计方面,教师需要准备放大镜、蚕卵、黑色的蚁蚕、白色或黄色的茧子,还有自己拍摄的蚕生长变化的照片或录像资料。总之,学生需要的材料我们要尽量满足,这才能真正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三)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本单元的课型特点,将讨论、观察、交流、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我们把这单元教学设计成两大块:1.观察认知性探究活动:课内,通过讨论、观察认识蚕卵、蚕卵中的小生命,爱换新衣的蚕宝宝,身肥体壮的蚕宝宝,自己盖新房的蚕宝宝;2.实践体验性探究活动:课外,学生养蚕、观察蚕的生长变化,获得养蚕的乐趣。这样的设计能激起学生对养蚕的兴趣,调动起学生参与养蚕的欲望。而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营造出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于在活动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满足了学生的探究心理。教师在课后还要经常了解学生养蚕的情况,及时给学生以帮助,一定要想办法使学生坚持养到底,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科学探究精神。小学生对动物有着天生的研究兴趣,在本单元教学中,“做中学”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按照科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来学习,让学生们亲自观察,亲自动手,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通过他们的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对小动物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在活动中锻炼了交往和语言能力,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个个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做到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蚕的行为特征,活动过程中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课后很多学生在饲养中都体验到照顾小蚕、观察小蚕的生长是十分有趣的事。在实践活动中,我真实感受到:1.千万不能小看学生。整个活动,学生是主人,我是一名组织者、服务者。他们的问题,他们的知识面之宽出乎我的意料。许多学生从网上下载的资料,学习怎样才能更好地养蚕。有的学生为了照料生病的蚕,晚上还经常起来,其关心程度让我吃惊。这不是科学探究精神的真实写照吗?2.让学生在“做”中获得体验。“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会。”这也是对“做中学”的一种理解。学生在养蚕活动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其中有一个学生养的蚕死了一条,他跑来问我。当时我并没有告诉他们,而是先让他们找原因。最后,他们确定问题出在桑叶上。经过调查,昨天给蚕吃的桑叶是冰冻过,而没有经过处理的。为了证明这一切,我建议他们重新做个实验。作为科学教师,我们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后来他们做了实验,证明蚕的死因确实在桑叶上。3.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我个人认为,这一单元不注重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而重在:在活动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从自己的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养蚕活动结束后,我的个人体会是:运用“做中学”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学”的行为,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也改变了教师“教”的行为,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这就是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把师生带入了一种全新的境界。2016年3月
本文标题:低年级科学课教学体会点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263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