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县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初步探究
龙源期刊网县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初步探究作者:韩东旭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4年第17期摘要:诚实守信是中国社会经济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重点所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由于信用体系制度缺位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所以,我们迫切需要构建社会主义信用体系。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信用体系建设是处在初期阶段。县域信用体系是中央和省市信用体系的最基础载体,也是规范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针对县域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本文简要的提出县域信用体系的构建思路。关键词:信用体系紧迫性县域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培育和践行以诚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党和国家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很深刻,意识到失信对我国造成的巨大损害。一、当前,诚信缺失问题存在于我国社会经济各个领域(一)在经济领域,制假售假、虚假广告、非法集资、合同欺诈、恶意透支、偷欠账款、偷逃骗税等问题屡禁不止据有关部门调查,中国企业每年因为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人民币6000亿元,排名首位的失信现象是拖欠款。其中,由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1800亿元,合同欺诈造成的约55亿元,产品质量低劣和制假售假造成的至少2000亿元。这些冷冰冰的数字的表明,信用缺失已经给国民经济、市场秩序带来了严重损害,信用建设势在必然,只有加强信用建设,才可以提高市场经济运行效率,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二)在社会领域,虚报冒领、骗保诈捐、过度医疗等问题层出不穷在医疗上,“天价医疗费”、人员操作不规范医疗事故频发等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纠纷频发;例如,中国红十字会对善款使用不透明等失信问题,造成公众对红十字会的不信任,产生一系列的严重后果。社会主体之间的互不信任,邻里之间纠纷不断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三)在政务领域,一些公职人员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时有发生龙源期刊网地方政府出于地方保护主义而对假冒伪劣商品包庇和纵容;一些地方政府由于领导换届,下届领导班子往往将上届领导班子制定的政策推倒重来,导致政府的政策缺乏连续性。政务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政府的失信行为使政府的公信力下降,严重损害政府形象,这种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四)在司法领域,滥用自由裁量权、徇私枉法等屡见不鲜一些司法工作人员权令智昏,枉法裁判,严重损害法律的公正与权威。司法腐败最容易引起民愤,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群众对法律的不信任,建设法治国家就无从谈起。当群众的合理诉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必然会采用其他手段来实现,甚至于使用过激手段。司法公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保障,司法腐败严重侵蚀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二、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现实意义(一)社会信用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制度安排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没有信用就没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秩序。社会信用体系作为一种信息共享机制和有效的社会机制,通过对失信行为的记录、揭露、信息传播和预警,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信用信息不对称的矛盾,从而惩罚和警戒失信行为,褒扬和奖励诚实守信,促进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整个社会对信用信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很大,必须站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机遇期的高度,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政策精神,突出重点环节,加快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信用体系(二)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当前,恶意拖欠和逃废银行债务、逃骗偷税、商业欺诈、制假售假、非法集资等现象屡禁不止,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稳定和发展,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保护群众权益,推进政府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三)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政府创新社会管理模式良好选择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是政府目前一项重要的课题。如何有效的管理社会,防范化解风险,更好的履行职责,提高公信力,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毋庸置疑成为最好的方法。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完善政务信用规章制度,能够有效遏制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提高政府在人民群众的形象,社会信用体系将是维护政府公信力的最后一堵墙。(四)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改变当前信用秩序紊乱状况的需要龙源期刊网发展市场经济必须要形成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信用文化,使信用不仅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实际的管理手段,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的入学、工作、生活等直接挂钩,让守信者获益,让失信者遭到市场的淘汰。三、当前县域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一)组织机构不健全,部门单位对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刻在县域层面,信用建设组织机构基本上分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信用信息征集中心。在信用体系建设初期,大部分地区,往往没有设立信用建设组织机构、没有专职人员。即便是有信用建设组织机构,全职人员很少多为兼职,况且部门也不专业,不能有效的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在信用信息征集过程中,大部分成员单位对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刻或出于部门利益,往往采取拒绝提供、少报信息等方式,对县域信用体系初期建设造成很大的阻力(二)信用信息征集机构法律地位不明晰,权责不明确在设立机构的时候,首先要明确它的法律地位,只有明确了法律地位,才能赋予权限和履行职责。县域信用信息征集机构在设立的时候忽略了对其法律地位的确认,造成了权责不明确,致使机构本身应当拥有的行政权限却没有得到。信用信息征集机构在信用信息征集活动中,因缺少行政权作支撑,大部分工作不能有效开展。(三)规章制度不完善,实质性政策少之又少县域信用信息征集机构制定的规章制度大部分比较单一,不能形成推进合力,并且制定的规章制度往往很少。在实质性政策的制定上与各单位协调力度有限,出台的实质性政策几乎没有,难以在全社会形成“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氛围。(四)信用体系建设宣传力度有限,难以形成有效的氛围有条件的县域已经初步建立了诚信网站,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宣传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并且在部分领域开展了信用评级活动。但是从总体来看,信用体系建设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方式单一,不能形成有足够影响力的氛围。(五)信用信息征集工作大多流于形式,实质性工作开展不多由于信用体系建设处于初期阶段,部分县域对信用体系认识不深刻或由于工作环境欠佳,再加上各方面政策不到位,致使信用信息征集工作大多流于形式。四、县域信用体系建设思路龙源期刊网县域信用体系建设是中央和省、市信用体系的最基础载体,也是规范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针对县域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简要的提出县域信用体系的构建思路。(一)信用体系建设发展路径在信用体系建设的初期阶段,应选择“政府搭台、市场唱戏”的模式,应本着“先易后难,重点突破”原则,可选择以企业信用建设为切入点,待信用体系建设逐步成熟,政府应由主导者逐步转变为监管者。(二)强化组织领导,理顺领导体制成立县(市)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县(市)信用信息主管部门、县(市)信用信息征集中心,作为县域信用体系建设的领导及办事机构。同时,在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行使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及公共服务单位应当设立信用信息责任部门,指定专职人员,负责本行业本系统信用体系建设,采集、整理、保存、加工履行职责过程中形成的信用信息,履行向本级信用信息征集机构提供信用信息的义务。(三)明确法律地位,赋予行政权限设立一个机构,首先要明确它的法律地位,只有这个机构的法律地位明晰了,才能合法的、合理的、有效的行使自己的权利和承担自己的义务。同时要给予信用体系建设领导机构一定的行政职权,使之能够发挥管理、监督、指导、协调作用。在信用体系建设的现阶段,县域信用体系建设的领导机构在法律地位上应是管理者、指挥者、协调者。(四)掌握信用数据,开展“一网三库”建设掌握数据是进行信用评价的基础和前提,首先建成“县(市)诚信网”作为县域信用体系建设的网络宣传阵地,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其次做好数据库的建设,信用信息征集中心从政府各职能部门征集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资料,对征集的企业、个人的信用信息数据资料进行整合,依托县(市)信用信息征集中心的网络平台,建立覆盖全县(市)范围的信用信息征集系统,形成企业数据库、个人数据库、成员单位共享数据库,做到县域信用数据资源互联互通。(五)培育信用市场,催生信用产品鼓励社会力量有条件的创办经营性的市场信用服务机构,大力培育具有信用知识背景的专业性人才,加工制作各类信用产品,如企业信用报告、企业信用评级、企业主资信报告、雇主报告等信用产品,形成信用市场。(六)政府部门在行政管理事项中推行信用报告龙源期刊网政务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政府部门要带头推动,突出应用导向,在政府采购、重点建设工程、政府投资补助或贴息项目选择、公共项目招投标、评级选优等行政管理事项中,推行信用报告,作为企业参与这一领域的重要凭据。(七)完善规章制度信用体系建设所走的每一步,都要有规章制度作为支持;否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运用信用制度本身的内在机制对失信者予以惩戒,通过经济约束,使失信者丧失其经济生命。失信惩戒机制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即市场惩戒、行政惩戒和司法惩戒。在信用体系建设初期,采取行政惩戒与市场惩戒双管齐下的方式,随后逐步转向以市场惩戒为重点,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制约;处处守信、事事方便”的良好氛围。参考文献:[1]胡大武.征信立法几个重大问题分析—以地方立法为考察对象[J].上海金融,2011(1):94-100[2]李恩,刘立新.小微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J].征信,2013(168):67-70[3]王光武.寻甸县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J].企业论坛,2008(36):57-58[4]杨云光.郁南信用体系建设考察报告[J].时代金融,2012(486):133-134[5]阮德信.县域信用体系建设的现实探讨[N].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130-133[6]魏世梅.论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与环境优化[N].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07-111[7]李志宏.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经济学分析[N].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51-54[8]厉以宁.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N].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2[9]睢宁县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试行办法[EB/OL].(2009-10-22)[2010-07-08].http://?ArticleID=2709.[10]关于郁南县征信中心建设方案[EB/OL].(2009-37)[2010-01-19].http://龙源期刊网[11]吴晶妹.现代信用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353.[9]林钧跃,吴晶妹.城市信用体系设计[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26.[12]杨丽媛.构建我国个人征信权益保护体系的探讨[J].河北金融(改革探索),(2013)01:52-54.[13]张若鹏、姜天怡、李连凯.征信活动中的个人权益保护:制度构想及环节再现[J].征信,2010(4):30-33[14]叶文辉.个人征信中维权机制亟待建立[J].金融纵横,2011(6)
本文标题:县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初步探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268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