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史复习[先秦时期上课1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史世界史通史与断代史相对,指记述由远古到现代各时代历史的史书,以时间为主线,连贯地叙述各个时代的一种记史方式。包括该时代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多方面内容。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通史复习复习说明•主题:以时间为线索,以时代特征为中心,串联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基本特征及重要事件。•要求:同学按照计划事先做好相关基础知识的课前准备,课后及时巩固。•资料:教材、教辅资料。•目标:建立“时间廊”概念,准确理解阶段特征。中国古代史断限一、按社会形态划分:原始社会:170万年前——公元前2071年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二、按朝代划分1、先秦时期(原始社会、三代、春秋战国):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2、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4、隋唐时期:581年——960年5、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960——1368年6、明清时期:1368年——1840年鸦战前秦汉时期前221年春秋战国夏商西周原始社会先秦时期先秦时期,起于远古人类产生时期,止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期间经历了原始时代、夏商西周时期,以及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年前21世纪课程链接•必修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三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选修《商鞅变法》考纲对应知识点政治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商鞅变法分封制;宗法制;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特点和作用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古代手工业的发展3.中国古代的商业铁犁牛耕;井田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小农经济;重农抑商政策。手工业形态;冶金业;陶瓷业。西周工商食官制度;春秋战国的商业。文化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字的起源与书画的发展3.中国古代的文学百家争鸣的背景、主要流派和意义;儒家思想的创立与发展。甲骨文、金文和篆文。《诗经》;屈原和《楚辞》。复习目标•第一阶段:原始社会:(公元前21世纪以前)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一)政治:禅让制(二)经济:原始农业农业的起源(1)原始农业的出现采集经济——植经济(2)种植结构:南稻、北粟(3)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4)土地制度:氏族公社公有制【阶段特征】1.政治上:国家产生,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确立,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经济上:奠定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3.思想文化上: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为中国文化奠定基础。关键词:奠基时期•第二阶段:奴隶社会:夏、商、西周(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朝代更替:夏:公元前21C--17C,起于启,亡于桀。商:公元前17C--11C年,起于汤,亡于纣。前14C,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西周:公元前11C--8C,起于武王,止于幽王。都城设于镐京(今陕西)。1、经济:(1)农业:①土地制度:土地制度:井田制(土地国有制)②生产方式:集体耕作(千耦其耘)③生产工具:耒耜(松土)耕作,石器为主,金(少)石并用;④生产技术:除草培土、施肥、治虫灭害;(精耕细作)⑤水利工程:(大禹治水),发展了以灌溉为主的水利工程。(2)手工业:①商周青铜冶铸繁荣,司母戊鼎最为著名;冶铜。②商代养蚕缫丝,出现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西周妇工。③商朝发明原始瓷器。(3)商业:商代商业有了初步发展—流通骨贝、铜贝,西周实行工商食官制度。2、政治:形成了以王权为核心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1)内容: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2)特点: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的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3、文化:①夏历,服务于农业生产②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商代甲骨文和金文;③礼乐制度(周代统治阶级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④舞蹈:夏商时期,产生了宫廷舞。王位世袭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是私有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因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进步)西周的分封制•含义目的对象内容影响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受封的对象鲁、燕、卫、晋、吴齐(姜)、秦(嬴),不过秦是西周灭亡才受封为诸侯。楚(颛顼之后)、宋(商汤之后)从《西周分封示意图》中能看出哪些问题?(1)分封对象有:王族、功臣和先代帝王的后代;同姓子弟是分封的主体,大多被分封到重要地区。(2)地缘政治:同姓与异姓诸侯的封国交错在一起,用同姓诸侯来控制异姓诸侯,达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之目的。(3)分封的诸侯国名成为今天的地名。如山东省称“齐鲁”或“鲁”,山西省简称“晋”等(1)分封对象有:王族、功臣和先代帝王的后代;同姓子弟是分封的主体,大多被分封到重要地区。(2)地缘政治:同姓与异姓诸侯的封国交错在一起,用同姓诸侯来控制异姓诸侯,达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之目的。(3)分封的诸侯国名成为今天的地名。如山东省称“齐鲁”或“鲁”,山西省简称“晋”等。从《西周分封示意图》中能看出哪些问题?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和政权的结合尚未形成中央集权资料相关内容强调:影响和演变加强、扩大、扩散、形成、不足⑴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2).宗法制:⑵特点:①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度。②嫡长子(大宗)与庶子(小宗)的关系,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⑶实质: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世卿世禄)(家国一体)资料上图示(4)影响积极:①有利于强化王权,保障贵族“世卿世禄”特权;②有利于家庭建设,凝聚宗族;③有利于社会安定,凝聚民族;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消极: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划分远近尊卑;个体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社会的平等和法制意识相违背。1.(2017全国卷一.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今北京)。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A2、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现和理解。结合分封制的概况可知晋国、燕国、鲁国是姬姓封国。【答案】C3、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解析:本题考查西周分封的主要诸侯国。西周分封的主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山东和山西的简称分别是鲁、晋,两者均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答案:C(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解析:“雅言”是周王室使用的语言,而西周的统治中心镐京在今陕西省境内,故本题选择C项。3.礼乐制度⑴周礼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⑵乐,就是音乐。①周礼维护了西周政治的安定,保证了社会的和谐;礼制的形成也是中国早期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夏商两代往往宣称王即是神,用迷信来维护王权,而西周以周礼治国,神秘色彩减弱,人文主义萌芽,是一种进步,周礼也是儒家思想的源头。)②礼、乐的使用,限定在一定的社会范围之中,成为维护等级制度的工具。⑶影响:4.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度的关系•互为表里BC1046BC771BC476BC475BC221西周春秋战国东周(BC770-BC256)周平王洛邑春秋——因鲁史《春秋》而得名;战国——因诸侯争霸连年不断的阶段特征而得名,也因西汉刘向作史书《战国策》而得名。•第三阶段: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春秋战国(东周约公元前8C—3C)1、时间线索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封建社会的逐渐形成时期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奴隶社会的逐渐瓦解时期东周进入战国时期(标志:三家分晋,田氏代齐)。•2、春秋战国区别:•春秋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原则遭到破坏,为争夺土地、人口和霸权,各诸侯之间进行争霸,“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出现春秋五霸:齐桓公(管仲改革,“尊王攘夷”)、晋文公(城濮大战)、楚庄王(问鼎中原)、吴王阖闾(孙武)、越王勾践(勾践尝胆)。但此时战争规模不大,旧观念有一定的约束力。•要区分改革属于那个时期的资料上内容•战国兼并战争,战争规模变大,动荡剧烈、变革加快,旧观念完全丧失约束力,诸侯纷纷称王,“礼乐征伐自大夫出”。1、政治:(1)分封制崩溃(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大夫出);(2)诸侯争霸,大国兼并战争加快了统一的步伐;(3)各诸侯国的变法: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变动●经济:土地公有(井田制)→土地私有●政治格局:诸侯分封→争霸·兼并●行政权力:宗法世袭→礼崩乐坏●社会关系:世袭→流动●文化学术:贵族→民间战国的变法运动变法的目的一些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开始对本国的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或变法,力图通过兼并战争来统一天下。主要诸侯国的变法公元前445年,魏国魏文侯即位。任命李悝为相,主持变法。主要内容包括:实行“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生产;制定《法经》,加强法制。在楚国,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商鞅在秦国变法。③秦国变法的背景秦国偏居关中,比中原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都要落后。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那时,各国诸侯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秦孝公发愤图强,力求实现富国强兵。商鞅原名公孙殃,热衷于法家学说。此时,秦孝公到处招揽人才。卫殃投奔秦国,向秦孝公提出治国的主张,建议秦孝公进行变法改革,富国强兵。从公元前356年开始,卫殃两次在秦国全面推行变法。④秦国变法的措施第一,为增强经济实力,商鞅变法采用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措施:①“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维护了新型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他们发展农业的积极性。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鼓励农民努力耕织,生产栗帛多的,可以免除徭役;限制工商业,凡从事工商业或者因懒惰而陷入贫穷的,全家大小都要投入官府充当奴婢。③统一度量衡。颁布标准的度量衡器。第二,奖励军功、加强集权: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是在富国的基础上实现强兵,在当时激烈的兼并战争中占据主动,取得优势。①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规定按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巨爵的人中选用。人们按照爵位的高低占有不同数量的田宅、奴婢。禁止和处罚私斗者②废除“世卿世禄制”。商鞅规定,贵族没有立军功者,要剥夺其贵族身份。③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规定居民要登记户籍,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一什,什伍之内,各家相互纠察。奖励告密,实行连坐法,一家犯法,其它各家都得举报,否则要受同样的惩罚,依此强化统治。普遍推行县制。秦国在春秋时已经设县。商鞅分全国为31县,由君主直接委派县令进行管理,加强中央集权。④“燔诗书而明法令”。烧毁儒家思想。⑤此外,商鞅还在社会风尚习俗等领域进行了改革。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行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⑤秦国变法的影响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日益强大,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终于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战国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逐渐用郡县制替代了分封制。……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有两个重要意义:一是在国家制度中由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使早期的部族国家转化为疆域国家;二是国家管理人员
本文标题: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史复习[先秦时期上课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270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