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我爱这土地--习题精选
我爱这土地习题精选1、诗歌中渗透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形象称称之为意象,你能以《我爱这土地》、《乡愁》中找出“意象”吗?2、国难当头,爱国受到心痛,《我爱这土地》“痛”在何处?诗人的“痛”你如何读出来?3、《我爱这土地》一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这只“鸟”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对此应如何理解?4、《我爱这土地》一诗中,诗人写到“假如我是一只鸟”,“鸟”的形象与作者要歌颂的“土地”有什么联系?5.第二行“嘶哑的”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如果用“嘹亮”好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象征(1)第三行中的“这”和第四行、第五行中的“这”所代表哪两种不同的情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六行中的“温柔的黎明”指代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的“土地”喻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4)鸟?(5)作用?7.第六行中的省略号、第七行中的破折号、第十行中的省略号各代表什么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蕴涵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9.鸟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我爱这土地》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11.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抒写的?12.本诗出现了许多“的”字,这样会不会拖泥带水,冲谈了诗味,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2略。3、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实际上寄寓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4、诗人在借一只饱受磨难的“鸟”的形象表现自己的忧患意识,和他对多灾我难的祖国的博大深沉的爱。5.不可以去掉;因为用“嘶哑的”更能表现出“我”对“土地”的深爱的程度,去掉了会影响表达效果。“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斗争的几多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如果用“嘹亮”,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减弱了对大地挚诚感情的表达。因此,用“嘶哑”比用“嘹亮”好。6.(1)第三行中的“这”代表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第四行、第五行中的“这”代表广大人民的反抗。(2)3.指代即将到来的胜利与解放。(3)指的是祖国。(4)作者自喻。(5)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这种寓情于形象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避免空吟无有依。7.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示转折;表示语意未尽。8.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念,为祖国献身的愿望和对土地、对祖国油然而生的深沉的爱。9.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10.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去掉第二节,诗意则得不到提炼和强化。11.全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12。我们知道,写诗多半是忌用或少用“的”字的,那些民歌体作品不必谈了,就是自由诗创作,也有不少人害怕“的”字多,拖泥带水,冲淡了诗味。艾青则不然,他敢于用由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来抒发缠绵而深沉的感情,喜欢在所描写的对象前面加上大量的形容词和修饰语,以展现对象的神采风貌,形成一种特殊的立体感和雕塑感,这也正是艾青诗作不同于其他诗作的一个重要特色。一、双基积累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sī()哑的喉咙歌唱。(2)这永远xiōnɡ()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3)这无止息地吹ɡuā()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4)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2.选出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A.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B.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3.文学常识填空。本文作者,原名,浙江金华人,我国现代著名,代表作有等。4.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的喉咙,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而执着的爱。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书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诗人自己。5.综合性学习。《我爱这土地》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对人民、对土地的那种深深的爱。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班上将出一期主题为展示65年来祖国建设取得的各项成绩、展现我国人民的精神风貌、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的黑板报,请你参与完成以下工作。(1)同学们搜集了三则材料,预备从其中选两则放在同一个栏目中,你认为应该选哪两则?为什么?请你再结合自己所选两则材料的内容,用两个四字词语(或短语)为这个栏目拟个合适的名称。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初,因为自然灾害等原因,连续三年粮食大幅度减产,国民经济极度困难,同时苏联的单方面毁约,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面对困境,我国科技人员不靠外援,自力更生,自主研制,终于在1964年研制成功中国第一枚原子弹,原子弹的成功爆炸,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材料二美国研制原子弹用了近18年的时间;中国仅用10年时间。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氢弹研制成功,美国用了7年零3个月,苏联用了4年,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中国只用了两年多时间!材料三1965年,在各种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译牛胰岛素基因后,成功地人工合成了该胰岛素。诺贝尔奖金委员会主席蒂斯利尤斯对此评价说:“比核能力更有说服力的是胰岛素。因为,人们可以从书本中学到制造原子弹,但不能从书本上学习制造胰岛素……”答:选择第则和第则材料原因:栏目名称:(2)请你为本期黑板报写几句寄语,号召同学们“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用上“自强不息”“义不容辞”两个词语)寄语:二、课内阅读阅读《我爱这土地》一诗,回答6~9题。6.诗中“鸟”的形象与作者要歌颂的“土地”有什么联系?答:7.对诗中“鸟”的形象分析把握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只是把自己假设成一只鸟,但这鸟正是诗人自己,假设是为了更好地抒情。B.我是一只鸟,我要歌唱,一直到死。C.这只鸟死得可怜,目的是唤起人们的同情。D.鸟死了也要把自己腐烂在土地里,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献给土地。表达热爱祖国的执着深情。8.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答:9.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答:三、美文品析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土地大地亿万年的静止,此刻在眼里连绵起伏,波涛汹涌祖辈们和树木花草一起扎根草木春茂冬枯人在一代接一代繁衍父母,是一段枯老的树干我就是那横出的新枝站在父母的肩上以向上的姿势飞翔风,从远古吹来我用嫩叶为帆远航漂得再远,根都在父母身上土地的深处10.第一节中“静止”与“连绵起伏,波涛汹涌”是否自相矛盾?为什么?答:11.从第一、二节中,可以看出“大地”是什么样子的?答:12.诗歌第三节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13.从全诗的内容分析,诗人赋予了大地怎样的象征意义?“父母”还可以象征什么?答:四、写作练笔14.【写法借鉴】诗歌以“假如”开头,显得新奇,富有独创性,便于化人为鸟,把诗境推向虚拟的艺术境界。【片段仿写】假如你是一只鸟,联系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你会唱些什么呢?仿照诗歌第1节,以“假如我是一只鸟”开头,写出你心中的歌。答案解析1.答案:(1)嘶(2)汹(3)刮lí(4)fǔ2.【解析】选D。正确的朗读节奏应为: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3.答案:艾青蒋海澄诗人《大堰河——我的保姆》《黎明的通知》4.【解析】选D。这两句诗中的“我”,仍然喻指诗人自己。5.(1)答案:示例一:选材料一和材料三,因为这两则材料的内容都是:我国科技领域克服困难、不靠外援,独立研究并取得辉煌成绩。栏目名称:自力更生(或自强不息),铸就辉煌示例二:选材料一和材料二,因为这两则材料的内容都是:在核武器研究中,我国科技人员克服困难、不靠外援,成功研制出核武器并且在速度上超过世界大国。栏目名称:自力更生(或自强不息),赶超大国(2)答案(示例):65个春夏秋冬,祖国人民在各种困难面前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终于使我们的祖国屹立在世界之林,我们以祖国的辉煌成绩而骄傲!作为炎黄子孙,报效祖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会用我们的刻苦勤奋,创造智慧,使祖国的明天更加光辉灿烂!6.【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意象之间的关系。注意“鸟”“土地”的象征意义,再从本诗主旨方面考虑。答案:诗人在借一只饱受磨难的“鸟”的形象表现自己的忧患意识,以及他对多灾多难的祖国的博大深沉的爱。7.【解析】选C。因为这只鸟怀着一颗爱心歌唱祖国人民,抒发对祖国至死不渝的情怀。而不是可怜、让人同情。8.【解析】本题考查诗节内容对主题表达的作用。联系两节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围绕对主题的突出表达来分析。答案: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去掉第二节,诗意则得不到提炼和升华。9.【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诗人把自己比作“鸟”,没用“珠圆玉润”“婉转”等词,而是用“嘶哑”来形容鸟的歌喉,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答案:嘶哑的喉咙里融入了诗人坎坷的经历以及他对这片土地的深沉执着的爱。10.【解析】此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从“静止”和“连绵起伏,波涛汹涌”的词性、意义,结合所修饰的对象分析。答案:不矛盾。“静止”说明大地在自然界中存在的状态;而“连绵起伏,波涛汹涌”则描写了大地的外在形式。11.【解析】此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概括。第一节概括出大地的外形,第二节概括出大地的作用。答案:大地有着连绵起伏的外形,繁衍着生生不息的人类。12.【解析】此题考查对修辞手法及作用的把握。根据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判断,表达效果要从修辞手法对表现主题所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答案:比喻。把“父母”比喻成“枯老的树干”,形象地刻画出父母辛苦过后老去的容颜,蕴含着儿女对父母深深的爱;把“我”比喻成“新枝”,表现出“我”作为新生力量的蓬勃生机。13.【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象征意义的理解。根据诗歌中的意象,理解“大地”与“根”“父母”“土地”的关系,再结合本诗的思想内容判断象征意义。答案:大地象征着祖国;“父母”不仅可以是生养自己的父母,也可看作是故乡的象征。14.答案(示例):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要欢快地歌唱:这个养育中华儿女的家园,
本文标题:我爱这土地--习题精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284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