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胃的运动胃的运动暂时贮存、消化食物、泵胃的运动依靠于胃壁的平滑肌头区:胃底和胃体的上1/3,主要是储存食物尾区:胃体的下2/3和胃窦,主要是磨碎食物形成食糜后胃将食糜逐步排入十二指肠(泵的功能)一、胃的运动形式1.紧张性收缩2.容受性扩张3.蠕动1.紧张性收缩(空腹时已存在,充盈后逐渐加强)定义:胃壁平滑肌经常处于一定程度的缓慢且持续收缩状态称为紧张性收缩(Toniccontraction)。意义:1.使胃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位置,不致出现胃下垂。2.使得胃腔内具有一定的压力,有助于胃液渗入食物内部。3.是其他运动形式的基础。4.进食后,头区的紧张性收缩加强,可将食物推向幽门。2.容受性扩张(进食时)定义:进食时食物刺激口腔、咽、食管等处的感受器,可反射性引起胃底和胃体(为头区为主)舒张,称为容受性舒张(receptiverelaxation)。调节:通过迷走-迷走反射实现,抑制性纤维,释放某些肽类物质,如血管活性肠肽(VIP)或NO。对消化道的括约肌起抑制作用。意义:1.适应大量食物的暂时储存,同时保持胃内压基本不变。2.防止食糜过早排入小肠,有利于食物在胃内的充分消化。3.蠕动(食物进入胃约5分钟,每分钟3次)定义:胃壁内的环行肌和纵行肌相互协调的连续性收缩和舒张运动即形成蠕动(peristalsis)。蠕动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意义:有利于食物与消化液混合,也对块状食物起碾磨粉碎作用,形成食糜。并将食糜少量多次地推入十二指肠。胃慢波电位:胃蠕动的频率受胃平滑肌慢波节律的控制,起自胃大弯上部,沿纵行肌向幽门方向传播。胃肌的收缩通常发生在慢波后6~9秒后。时程:2~3秒形状类似于心室肌动作电位时相电流1相内向钙离子电流上升相2相内钙=外钾电流平台相3相外向钾离子电流下降相二、胃排空及其控制胃排空: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gastricemptying)。排空速度与食物的物理性状及化学组成有关:液体固体,小颗粒大颗粒,等渗非等渗三大营养物质的排空顺序:糖类最快,蛋白质次之,脂肪最慢。混合食物需要4~6小时完全排空。•胃排空的控制1.胃内促进胃排空的因素:促进胃排空胃内容物增多、体积增大迷走-迷走、壁内神经丛兴奋胃平滑肌收缩→产生和增高胃内压→胃和十二指肠存在压力差→促进胃排空2.十二指肠内抑制胃排空的因素:抑制胃排空1)肠-胃反射,抑制胃的运动2)食糜中的酸和脂肪刺激小肠黏膜,释放肠抑胃素。如,抑胃肽、促胰液素、缩胆囊素•胃排空:促进与抑制共同控制三、消化期间胃的运动消化期间移行性复合运动MMC胃在空腹状态下除存在紧张性收缩外,也出现以间歇性强力收缩伴有较长时间的静息期为特点的周期性运动。始于胃体上部,并向肠道方向传播。意义:1.使胃肠保持断续的运动。2.“清道夫”作用——功能性消化不良及肠道内细菌过度繁殖MMC——周期性胃运动始于胃体上1/3,并以一定速度向回肠末端传播。周期90~120分钟,分为4个时相。时相电位胃的运动时间Ⅰ相慢波点位不出现胃肠收缩45~60分钟Ⅱ相不规律锋电位不规则的蠕动30~45分钟Ⅲ相成簇的锋电位有规律的高振幅收缩5~10分钟Ⅳ相短暂过渡期收缩停止约5分钟四、呕吐定义:呕吐(vomiting)是将胃内容物,有时有肠内容物从口腔强力驱出的动作。呕吐是延髓呕吐中枢参与下的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表现:呕吐前:恶心、流涎、呼吸急促、心跳加速而不规则等表现意义:防御性反射,将胃肠中的有害物质排出,具有保护意义。但持续的呕吐会导致水、电解质失衡和酸碱紊乱。
本文标题:胃的运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286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