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离散数学课堂PPT(左孝凌版)
第一章命题逻辑1-1命题及其表示法1.什么是命题命题: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命题的值叫它的真值。真值:“真”:表示判断正确。记作True,用T表示。“假”:表示判断错误。记作False,用F表示。例1判断下列句子中哪些是命题?(1)2是素数。(2)雪是黑色的。(3)2+3=5(4)明年10月1日是晴天。(5)3能被2整除。(6)这朵花真好看呀!(7)明天下午有会吗?(8)请关上门!(9)X+Y5(10)地球外的星球上也有人。(11)我正在说谎。2.命题的符号化表示命题的符号化就是用符号表示命题。简单命题(或原子命题):简单陈述句表示的命题。用P,Q,R,…,Pi,Qi,Ri,…表示。例P:2是偶数。Q:雪是黑色的。命题常量(或命题常元):简单命题。命题变项(或命题变元):真值可以变化的简单陈述句。不是命题。例:x+y5命题变项也用P,Q,R,…,Pi,Qi,Ri,…表示。复合命题:由简单命题用联结词联结而成的命题。例2将下列命题符号化。(1)3不是偶数。(2)2是素数和偶数。(3)林芳学过英语或日语。(4)如果角A和角B是对顶角,则角A等于角B。解:(1)设P:3是偶数。ᄀP(ᄀ:表示并非)(2)设P:2是素数;Q:2是偶数。P∧Q(∧:表示和)(3)设P:林芳学过英语;Q:林芳学过日语。P∨Q(∨:表示或)(4)设P:角A和角B是对顶角;Q:角A等于角B。P→Q(→个表示如果……则……)1-2.联结词定义1-2.1设P为任一命题,P的否定是一个新的命题,称为P的否定式,记作ᄀP。ᄀ为否定联结词。PᄀPTFFT例p:3是偶数。ᄀp:3不是偶数。定义1-2.2设P、Q为两命题,复合命题“P并且Q”(或“P和Q”)称为P与Q的合取式,记作P∧Q,∧为合取联结词。∧表示自然语言中的“既……又……”,“不仅……而且……”,“虽然……但是”PQP∧QTTTTFFFTFFFF例3将下列命题符号化。(1)李平既聪明又用功。(2)李平虽然聪明,但不用功。(3)李平不但聪明,而且用功。(3)李平不是不聪明,而是不用功。解:设P:李平聪明;Q:李平用功。(1)P∧Q(2)P∧ᄀQ(3)P∧Q(4)ᄀ(ᄀP)∧ᄀQ注意:不是见到“和”、“与”就用∧。例:“李文和李武是兄弟”,“王芳和陈兰是好朋友”是简单命题。定义1-2.3设P、Q为两命题,复合命题“P或Q”称为P与Q的析取式,记作P∨Q,∨为析取联结词。PQP∨QTTTTFTFTTFFF析取式P∨Q表示的是一种相容性或,即允许P和Q同时为真。例:“王燕学过英语或日语”P∨Q自然语言中的“或”具有二义性,有时表示不相容的或。例:“派小王或小李中的一人去开会”。为排斥性的或。P:派小王去开会;Q:派小李去开会。(P∧ᄀQ)∨(ᄀP∧Q),(P∨Q)∧ᄀ(P∧Q)定义1-2.4设P、Q为两命题,复合命题“如果P,则Q”称作P与Q的蕴涵式,记作P→Q,→为蕴涵联结词。PQP→QTTTTFFFTTFFT在P→Q中,Q是P的必要条件,P是Q的充分条件。表示自然语言“只要P就Q”,“P仅当Q”,“只有Q,才P”注意:1.在自然语言中,“如果P,则Q”中的P与Q往往有某种内在的联系,但在数理逻辑中,P→Q中的P与Q不一定有内在的联系。2.在数学中,“如果P,则Q”表示P为真,Q为真的逻辑关系,但在数理逻辑中,当P为假时P→Q为真。例4将下列命题符号化。(1)只要不下雨,我就骑自行车上班。(2)只有不下雨,我才骑自行车上班。(3)若2+2=4,则太阳从东方升起。(3)若2+2≠4,则太阳从东方升起。(4)若2+2=4,则太阳从西方升起。(5)若2+2≠4,则太阳从西方升起。解:在(1)、(2)中,设P:天下雨;Q:我骑自行车上班。(1)ᄀP→Q(2)Q→ᄀP在(3)-(6)中,设P:2+2=4;Q:太阳从东方升起;R:太阳从西方升起。(1)P→Q,真值为T(2)ᄀP→Q,真值为T(3)P→R,真值为F(4)ᄀP→R真值为T定义1-2.5设P、Q为两命题,复合命题“P当且仅当Q”称作P与Q的等价式,记作P⇄Q,⇄为等价联结词。P⇄Q表示P与Q互为充分必要条件。PQP⇄QTTTTFFFTFFFT例5将下列命题符号化。(1)2+2=4,当且仅当3是奇数。(2)2+2=4,当且仅当3不是奇数。(3)2+2≠4,当且仅当3是奇数。(4)2+2≠4,当且仅当3不是奇数。(5)两圆的面积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半径相同。(6)两角相等当且仅当它们是对顶角。解:(1)-(4)设P:2+2=4;Q:3是奇数。(1)P⇄Q真命题(2)P⇄ᄀQ假命题(3)ᄀP⇄Q假命题(4)ᄀP⇄ᄀQ真命题(5)设P:两圆的面积相等;Q:两圆的面积相同。P⇄Q真命题(6)设P:两角相等;Q:它们是对顶角。P⇄Q假命题4.5种联结词的优先级顺序:ᄀ,∧,∨,→,⇄1-3命题公式与翻译1.命题公式命题公式:由命题常量、命题变元、联结词、括号等组成的符号串。命题公式中的命题变元称作命题公式的分量。定义1-3.1(1)单个命题常量或命题变元,Q,R,…,Pi,Qi,Ri,…,F,T是合式公式。(2)如果A是合式公式,则(ᄀA)也是合式公式。(3)如果A、B是合式公式,则(A∧B)、(A∨B)、(A→B)、(A⇄B)也是合式公式。(4)只有有限次地应用(1)-(3)组成的符号串才是合式公式。例:P,ᄀP,(ᄀP)),(0∧P),P→(P→Q),((P∨Q)→R)→(ᄀR)是公式;PQ→R,,ᄀ(P→),ᄀP→Q)不是公式。2.翻译翻译就是把自然语言中的有些句子符号化。复合命题符号化的基本步骤:(1)分析出各简单命题,将它们符号化。(2)使用合适的联结词,把简单命题逐个联结起来,组成复合命题的符号化表示。例将下列命题符号化。(1)小王是游泳冠军或是百米冠军。P∨Q(2)小王现在在宿舍或在图书馆。P∨Q(排斥性或,不可能同时为真)(3)选小王或小李中的一人当班长。(P∧ᄀQ)∨(ᄀP∧Q)或ᄀ(P⇄Q)(排斥性或,可能同时为真)PQ原命题P⇄Qᄀ(P⇄Q)TTFTFTFTFTFTTFTFFFTF(4)如果我上街,我就去书店看看,除非我很累。ᄀR→(P→Q)或(ᄀR∧P)→Q(除非:如果不)(5)王一乐是计算机系的学生,他生于1968年或1969年,他是三好学生。P∧(Q∨R)∧S(6)我们要做到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为祖国四化建设而奋斗。A:我们要做到身体好B:我们要做到学习好C:我们要做到工作好P:我们要为祖国四化建设面奋斗。命题符号化形式为:(A∧B∧C)⇄P1-4真值表与等价公式1.真值表定义1-4.1含n个(n≥1)个命题变元(分量)的命题公式,共有2n组真值指派。将命题公式A在所有真值指派之下取值的情况列成表,称为A的真值表。构造真值表的步骤:(1)找出命题公式中所含的所有命题变元P1,P2,…,Pn。列出所有可能的真值指派。(2)对应每种真值指派,计算命题公式的各层次的值,直到最后计算出命题公式的值。例1构造求ᄀP∨Q的真值表。PQᄀPᄀP∨QTTFTTFFFFTTTFFTT例2给出(P∧Q)∧ᄀP的真值表。PQP∧QᄀP(P∧Q)∧ᄀPTTTFFTFFFFFTFTFFFFTF例3给出(P∧Q)∨(ᄀP∧ᄀQ)的真值表。PQᄀPᄀQP∧QᄀP∧ᄀQ(P∧Q)∨(ᄀP∧ᄀQ)TTFFTFTTFFTFFFFTTFFFFFFTTFTT例4给出ᄀ(P∧Q)⇄(ᄀP∨ᄀQ)的真值表。PQP∧Qᄀ(P∧Q)ᄀPᄀQᄀP∨ᄀQᄀ(P∧Q)⇄(ᄀP∨ᄀQ)TTTFFFFTTFFTFTTTFTFTTFTTFFFTTTTT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有一类命题公式不论各命题变元作何种批派,其值永为真(假),我们把这类公式记为T(F)。如例4和例22.等价公式从真值表中可以看到,有些命题公式在分量的各种指派下,其对应的真值都完全相同,如ᄀP∨Q与P→Q的对应真值相同。PQᄀPᄀP∨QP→QTTFTTTFFFFFTTTTFFTTT(P∧Q)∨(ᄀP∧ᄀQ)与P⇄Q对应的真值相同。定义1-4.2给定两个命题公式A和B,设P1,P2,…,Pn为所有出现于A和B中的原子变元,若给P1,P2,…,Pn任一组真值指派,A和B的真值都相同,则称A和B是等价的或逻辑相等。记作A⇔B。例5证明P⇄Q⇔(P→Q)∧(Q→P)证明列出真值表PQP→QQ→P(P→Q)∧(Q→P)P⇄QTTTTTTTFFTFFFTTFFFFFTTTT24个重要的等价式P⇔ᄀᄀP双重否定律P⇔P∨P等幂律P⇔P∧PP∨Q⇔Q∨P交换律P∧Q⇔Q∧P(P∨Q)∨R⇔P∨(Q∨R)结合律(P∧Q)∧R⇔P∧(Q∧R)P∨(Q∧R)⇔(P∨Q)∧(P∨R)分配律P∧(Q∨R)⇔(P∧Q)∨(P∧R)ᄀ(P∨Q)⇔ᄀP∧ᄀQ德·摩根律ᄀ(P∧Q)⇔ᄀP∨ᄀQP∨(P∧Q)⇔P吸收律P∧(P∨Q)⇔PP∨T⇔T零律P∧F⇔FP∨F⇔P同一律P∧T⇔PP∨ᄀP⇔T排中律P∧ᄀP⇔F矛盾律P→Q⇔ᄀP∨Q蕴涵等价式P⇄Q⇔(P→Q)∧(Q→P)等价等价式P→Q⇔ᄀQ→ᄀP假言易位P⇄Q⇔ᄀP⇄ᄀQ等价否定等价式(P→Q)∧(P→ᄀQ)⇔ᄀP归谬论其中P、Q和R代表任意的命题公式。例6验证吸收律P∨(P∧Q)⇔P和P∧(P∨Q)⇔PPQP∧QP∨(P∧Q)P∨QP∧(P∨Q)TTTTTTTFFTTTFTFFTFFFFFFF定义1-4.3如果X是合式公式A的一部分,且X本身也是一个合式公式,则称X为公式A的子公式。定理1-4.1如果X是合式公式A的子公式,若X⇔Y,如果将A中的X用Y来置换,所得到公式B与公式A等价,即A⇔B。证明因为在相应变元的任一种指派下,X与Y的真值相同,故以Y取代X后,公式B与公式A在相应的指派下,其真值必相同,故A⇔B。满足定理1-4.1的置换称为等价置换(等价代换)例7证明P→Q⇔ᄀ(P∧ᄀQ)证明P→Q⇔ᄀP∨Q,(根据蕴涵等价式)ᄀP∨Q⇔ᄀ(P∧ᄀq),(德·摩根律)即P→q⇔ᄀ(P∧ᄀq)例8证明P→(Q→R)⇔(P∧Q)→R证明P→(Q→R)⇔ᄀP∨(Q→R)(蕴涵等价式)⇔ᄀP∨(ᄀQ∨R)(蕴涵等价式)⇔(ᄀP∨ᄀQ)∨R(结合律)⇔ᄀ(P∧Q)∨R(德·摩根律)⇔(P∧Q)→R(蕴涵等价式)例9证明P⇔(P∧Q)∨(P∧ᄀQ)证明P⇔P∧1(同一律)⇔P∧(Q∨ᄀQ)(排中律)⇔(P∧Q)∨(P∧ᄀQ)(分配律)练习1.证明Q∨ᄀ((ᄀP∨Q)∧P)⇔T;2.证明(P∨ᄀP)→((Q∧ᄀQ)∧R)⇔F3.证明(P→Q)∧ᄀP⇔ᄀP1,证明Q∨ᄀ((ᄀP∨Q)∧P)⇔Q∨ᄀ((ᄀP∧P)∨(P∧Q))(分配律)⇔Q∨ᄀ(F∨(P∧Q))(矛盾律)⇔Q∨ᄀ(P∧Q)(同一律)⇔Q∨(ᄀP∨ᄀQ)(德·摩根律)⇔(Q∨ᄀQ)∨ᄀP(结合律)⇔T∨ᄀP(排中律)⇔T(零律)2.证明(P∨ᄀP)→((Q∧ᄀQ)∧R)⇔T→((Q∧ᄀQ)∧R)(排中律)⇔T→(F∧R)(矛盾律)⇔T→F(零律)⇔ᄀT∨F(蕴涵等值式)⇔F∨F⇔F(等幂律)3.证明(P→Q)∧ᄀP⇔(ᄀP∨Q)∧ᄀP(蕴涵等价值式)⇔ᄀP(吸收律)1-5重言式与蕴涵式定义1-5.1给定一命题公式,若无论对分量作什么样的指派,其对应的真值永为T,则称该命题公式为重言式或永真式。定义1-5.2给定一命题公式,若无论对分量作什么样的指派,其对应的真值永为F,则称该命题公式为矛盾式或永假式。定理1-5.1任何两个重言式的合取或析取,仍然是一个重言式。定理1-5.2一个重言式,对同一分量,都用任何合式公式置换,其结果仍为一重言式。证明由于重言式的真值与分量的指派无关,帮对同一分量以任何合式公式置换后,重言式的真值仍永为真。对于矛盾式也有类似于定理1-5.1和定理5-1.2的结果。例1证明((P∨S)∧R)∨ᄀ((P∨S)∧R)为重言式。证明因为P∨ᄀP⇔T,用((P∨S)∧R)置换P得((P∨S)∧R)∨ᄀ((P∨S)∧R)⇔T定理1-5.3设A、B为两命题公式A⇔B,当且仅当A⇄B为一个重言式。证明若A⇔B,则A、B有相同的真值,即有A⇄
本文标题:离散数学课堂PPT(左孝凌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317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