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 2施蛰存《梅雨之夕》
梅雨之夕施蛰存施蛰存施蛰存(1905—2003),浙江杭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学者,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原名施青萍,笔名青萍、安华、薛蕙、李万鹤、陈蔚、舍之、北山等。“新感觉派”的主要作家。小说注重心理分析,着重描写人物的意识流。新感觉派崛起于20世纪20年代日本文坛的现代主义流派。以横光利一、川端康成为首的几个青年作家接受欧洲现代派文学的影响,举起了现代主义的旗帜。不再单纯地描写外部现实,力图把主观的感觉印象投注到客体中,以新奇的感觉来创造由智力构成的“新现实”。中国的新感觉派小说是在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响下,在30年代发展起来的。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等青年为了填补自己精神的空虚,追求新的刺激,因而欣赏现代派小说的“新、奇、怪”的表现手法,把“心理分析、意识流、蒙太奇等各种新兴的创作方法,纳入了现实主义的轨道”,因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感觉派”小说。思考:“雨”对于中国文人意义何在?思遐思;相思;哲思。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鹧鸪天(宋)贺铸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虞美人·听雨(南宋)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梅雨之夕》梅雨季节的傍晚,我下班回家;办公室离家近,我常带着伞走路回家;许多人挤电车回家,穿着雨衣;满街灯火的雨夜却看不见电车和人力车;突然,一辆电车到站停下,下来几个妇女;最后下车的是位姑娘,没有伞和雨衣;她在雨夜里独自走在街上,美丽而端庄;她在木器店底屋檐下等车,我也跟到屋檐下;我想象着姑娘的心思;十分钟后,我将伞移近了这少女;小姐,假如不妨碍,让我来送一送罢;她凝视着我半微笑着,估量我的动机;她对我点了点头,“谢谢你”,柔软的苏州音我俩并排走在街上,旁人怎样看我们?她像我初恋的那个少女,七年未见面了;——小姐是苏州人么?——是的;我想象初恋少女如今的样子;--小姐贵姓?--刘;我想象着少女对我的感觉;我把她当作了初恋对象,埋怨她改姓了;我记起叫《夜雨宫诣美人图》的日本画;我想到古人有“担簦亲送绮罗人”的诗;我妻的嘴唇却与画里的少女的嘴唇相似;我嫌厌她的嘴唇太厚,不是初恋的女伴;——谢谢你,不必送了,雨已经停了;——不要紧,假使没有妨碍,让我送到了罢;——不敢当呀,我一个人可以走了;——谢谢你,请回转罢,再会;我站在中路,看她旋即消失在黄昏里;一个人力车夫向我兜揽生意,我坐上车;下了车,我叩开家门;为什么妻的脸上找不出那个女子的幻影;妻问我何故归家这样的迟;我说遇到了朋友,在沙利文吃了些小点为了要证实我这谎话,夜饭吃得很少。艺术特色1,心理分析手法。本我:储存本能的地方;自我:它是协调本能需求与社会要求之间的平衡机能;超我:在良心、道德、理想等因素的作用下形成,把本能力量转移到实现理想、创造等方面。2,以人物心理变化为线索展开叙述我行走在梅雨中的平静心理;我看见下车美少女无伞的不平静心理;我想送少女回家的犹豫不决的心理;与少女并肩走在街上的紧张心理;与少女分别时的茫然若失的心理;回家后对妻撒谎的心理;3,意识流手法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流行的一种西方现代派小说。乔伊斯《尤丽西斯》,伍尔芙《墙上的斑点》,福克纳《喧哗与骚动》。她扭过脸去避对面吹来的风,有些娇媚。我记起叫《夜雨宫诣美人图》的日本画;我想到古人有“担簦亲送绮罗人”的诗;我妻的嘴唇却与画里的少女的嘴唇相似……4,象征手法伞:伞外的世界有风有雨,伞下的世界是温暖的。伞守护了你。没有了伞,你将与风雨一体,被黑暗吞噬。“在近来的连日的大雨里,我依然早上撑着伞上公司去,下午撑着伞回家,每天都是如此。”电车:既象征城市生活的现代化,又象征现代人的异化。
本文标题:2施蛰存《梅雨之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328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