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八单元(6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二战后美国推行的对外政策中最能体现此言论的是()A.实施马歇尔计划B.进行反苏反共的宣传C.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提出了杜鲁门主义【解析】选A。二战后,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既控制了西欧,又遏制了苏联势力向西欧的扩张。马歇尔计划属于经济援助计划,是“面包”而不是“子弹”,但其威力却远胜于“子弹”。2.关于“马歇尔计划”的说法,错误的是()A.用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B.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C.是“杜鲁门主义”一次大规模的运用D.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完成了经济封锁【解析】选D。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通过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以扶持并控制西欧国家,而非直接对社会主义阵营进行经济封锁。3.(2010·梅州模拟)某同学对美苏“冷战”的历史有浓厚的兴趣。他可阅读与此相关的文献资料是()①《四月提纲》②《杜鲁门回忆录》③《战争与和平》④《柏林墙的故事》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选D。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开始的标志;柏林墙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四月提纲》属于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内容;《战争与和平》属于文学作品,展示了19世纪初俄国的历史面貌,因此①③与题意不符。4.右图是某纪念馆的标识,下列选项最适合入选该馆的是()A.雅尔塔会议决议B.“9·11”事件的录像C.勃列日涅夫手稿D.《欧洲联盟条约》原件【解析】选C。“THECOLDWAR”是“冷战”的意思,此外从图中的美国国旗和苏联国旗也可作判断。“冷战”自1947年开始,结束于1991年苏联解体。只有C项在这一时间范畴内。5.柏林墙修起来后,肯尼迪总统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堵不是防范外敌,而是防范自己人民的墙。”柏林墙归根结底应视为()A.“柏林危机”的产物B.“冷战”时代的产物C.两德对峙的产物D.东德封闭边界的产物【解析】选B。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战后由于美苏的争夺,德国分裂,成立了东德和西德,因此柏林墙的修建是“冷战”时代的产物。6.(2010·广州模拟)它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这里的“它”是指()A.布雷顿森林体系B.马歇尔计划C.关贸总协定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解析】选B。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提出了马歇尔计划,即通过援助西欧恢复欧洲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对西欧的控制,这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领域的表现。7.(2010·中山模拟)来自世界115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或代表,以及15个观察员国、31个特约国和23个国际组织代表出席了第14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古巴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在开幕式上致辞说,不结盟国家应当进一步加强团结,维护国家发展的权利。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反映了()A.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影响力日益扩大B.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起平坐C.西方国家放弃了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控制D.发展中国家放弃了彼此间的合作【解析】选A。不结盟运动主要是亚非拉新兴独立国家,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反对美苏霸权政策,反映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扩大。8.法国和德国是两个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以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这种“政治智慧”是()A.认识到自己的人民是永不放弃、永不屈服的人B.自力更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一定要不断完善民主和法制D.法德和解,开始欧洲一体化的探索【解析】选D。本题揭示了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历史原因,即在法德和解的基础上,吸取历史教训,避免战争悲剧重演。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A.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B.二战后欧洲经济凋敝、政治危机、社会动乱C.二战后来自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渗透D.欧洲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进程【解析】选C。近代以来的战争给欧洲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尤其是二战,使欧洲失去了国际中心的地位,政治经济实力大大下降,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进行“冷战”对峙,极大地威胁了欧洲各国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10.学者们评论某一时期的欧洲,使用了“欧洲的末日审判”、“欧洲的政治崩溃”、“欧洲时代的消失”等标题。据此判断,欧洲的这一时期开始于()A.20世纪30年代初B.20世纪40年代中期C.20世纪70年代初D.20世纪80年代末【解析】选B。二战使欧洲失去了传统的世界中心的地位,欧洲受到美国控制以及来自苏联的威胁,“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11.2009年11月19日欧盟27国领导人在布鲁塞尔特别首脑会议上推举出了欧盟历史上的首位“总统”和“外长”。回首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这条道路虽铺满了荆棘,但却对欧洲乃至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欧洲走向联合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A.使欧洲国家完全摆脱了美国的控制B.使西欧国家经济实力超过了美国C.影响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D.引发了20世纪7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欧共体及后来欧盟成立产生的影响的分析理解能力。它成立之后,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成为世界多极化中重要的一极。12.在不结盟运动兴起时,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攻击“不结盟”是“一种不道德的近视的概念”;苏联也预言这个运动“像走钢丝一样长不了”,这些现象说明()A.不结盟运动是一个与美苏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C.不结盟运动兴起后日益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是美苏“冷战”加速瓦解的根本原因【解析】选C。不结盟运动兴起后,美苏对它进行攻击与仇视,从反面说明了不结盟运动挑战了美苏霸权和两极格局,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13.(2010·阳江模拟)2009年8月底,鸠山由纪夫当选为新任日本首相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声明“期待和日本新首相就广泛的全球、地区和双边问题展开紧密合作”。而据美国解禁外交文件显示,1972年夏天,美国人在得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即将访华促成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计划后,使用了对日本人的蔑称“小日本”一词,破口大骂日本是“最坏的叛徒”。这最能说明()A.日本的做法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的原则B.日本在政治上从属于美国C.美日在国际关系上既合作又存在矛盾斗争D.日本与中国建交导致美日关系恶化【解析】选C。材料反映出美日在国际关系上既合作又存在矛盾和分歧,一切以自己国家利益为重。A、B、D三项说法错误。14.1992年,邓小平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上述谈话的国际背景是()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B.美苏“冷战”逐步升级C.多极化格局形成D.第三世界迅速崛起【解析】选A。从材料中“1992年”“暂时复辟”等信息可以看出,谈话的背景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它们使国际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15.普京曾在《访谈录》中谈到“柏林墙的倒塌”时说:“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我还是为苏联阵地在欧洲的丧失感到惋惜。”下列对普京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苏联不具备与美国长期对抗的实力B.苏联丧失东欧阵地是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C.普京有称雄世界的野心D.柏林墙的倒塌使苏联丧失了东欧阵地【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透过材料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从普京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他认为柏林墙的倒塌是必然的,这主要是由苏联实力削弱导致的。16.(2010·珠海模拟)20世纪90年代,有人评论国际局势时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则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A.当今世界是日本、俄罗斯、欧盟、中国和美国共同主导下的五极世界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正式形成C.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出多极化趋势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形成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解析】选D。苏联解体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得以加强,但远未到最终定型的时刻。从材料中的“独脚”、“生病”、“萎缩”及“潜在”等形容词上可看出多极化格局将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17.美国前国务卿贝克曾说:“苏联的崩溃产生了一个世纪才有一次的机会在全世界推行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念。”这反映出()A.苏联的解体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B.苏联的利益和价值观念曾击溃了美国C.美国企图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D.当今世界不得不赞成美国领导下的世界单极格局【解析】选C。题目中的“机会”、“推行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念”等信息揭示了美国视苏联解体为构建以自身为主导的单极世界的绝佳良机,暴露了美国企图独霸世界的野心。18.2010年3月8日,位于巴基斯坦东部城市拉合尔的巴联邦调查局大楼遭到自杀式炸弹袭击,造成至少11人死亡、60人受伤。国际社会对此纷纷表示谴责。这不能说明()A.当今世界的反恐任务严峻B.恐怖主义严重威胁世界和平C.恐怖主义活动不得人心D.恐怖主义导致世界动荡不安【解析】选D。本题考查迁移理解能力。“冷战”结束后,国际恐怖主义呈现泛滥趋势,对世界和平和地区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这也说明当今世界反恐任务依然严峻。从国际社会纷纷表示谴责可以得出恐怖主义不得人心的结论。D项所说夸大了其影响。19.下列有关对二战后至今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过程,最准确的解释是()A.从两大阵营对立到美苏争霸B.由两大阵营到“三个世界”C.由两极格局到多极格局D.由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加强【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演变历程的整体归纳概括能力。关于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可参看示意图:20.(2010·皖南八校模拟)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11月14日在与日本天皇、皇后会面时来了一个几乎呈九十度角的深鞠躬(据日本共同社,右图),美国福克斯电视台批评奥巴马身为美国总统“不该向外国要人低头”。下列是拟定好的新闻报道的标题,合适的是()A.违背1787年宪法的奥巴马举动B.进一步发展的世界多极化趋势C.完全赞同日本风俗习惯的奥巴马D.金融危机下美国超级大国地位丧失【解析】选B。A、C、D三项中“违背”、“完全赞同”、“丧失”的表述存在错误,作为新闻报道的标题显然不合适;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深鞠躬”明显是世界多极化进一步发展的表现。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1题20分,第22题20分,共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启蒙时代,中国形象变为了启蒙思想家手中的一件武器。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许明龙《18世纪法国思想家论中国的道德》材料二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与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鸦片的国家。——周宁《鸦片帝国》材料三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尊敬时期(18世纪),轻视时期(1840~1905年),乐善好施时期(1905~1937年),赞赏时期(1937~1944年),清醒时期(1944~1949年),敌对时期(1949~)。——袁明《略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结合法国当时的情况,说明启蒙思想家将“中国形象”作为武器的目的。(4分)(2)材料二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形成这种形象的原因是什么?(6分)(3)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的“赞赏时期”和“敌对时期”两个阶段“中国形象”形
本文标题:单元质量评估(八)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32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