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关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
关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何其芳,四川万县人,生于1912年,1977年7月24日逝世。是我国著名的诗人、作家、文艺理论家。主要著作有:诗集《夜歌》、《夜歌和白天的歌》、《何其芳诗稿》等;散文集《画梦录》、《还乡杂记》等;小说戏剧集《刻意集》;杂文集《星火集》等;论文集《论红楼梦》、《文学艺术的春天》等。一、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目的和意义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意义,至少有两点可说。第一,为了发展中国的新文学。这不是唯一的条件,但却是必要的条件之一。第二,为了对一般读文学作品的人进行思想教育,特别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我们这样说,是根据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里所说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而来的。为什么说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是发展中国的新文学的必要条件呢?苏联在“十月革命”以后,有一派人强调文学的独立性。他们认为,可以脱离古代的文化来关门创造出新的文学。他们还认为,欧洲的封建社会的文学是宣传宗教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学是宣传个人主义的。这种说法,对当时的苏联文坛曾经起过很坏的影响。列宁对这种说法进行了批判。他在《青年团的任务》一文中再三强调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具体地说,新的文学应有它的历史的传统,它不是凭空产生的。历史上的实例告诉我们,越是伟大的科学家,他所继承的文学遗产也越是丰富。为什么要搞古典文学呢?当然,今人的文学也可以学;但,假如仅仅止于此,那我们的水平是不会提高的。这关系到文学的民族形式问题,关系到文学与广大人民群众结合的问题。片面地只学外国的文学或现代的文学,是不够的。这一方面可以说是有思想、立场的问题;另一方面,外国的东西不完全适合中国的情况,容易造成过分欧化的倾向,风格就会不一样,尤其表现在语法、词汇上。凡属伟大的文学作品,它的形式上的特点就在于,它是民族形式的。我们的文学需要中国气派和中国作风。中国的封建社会特别长,其中产生了不少的文学家,我们应该特别予以重视。有人认为,中国文学应从鲁迅开始研究。这是不对的。中国的古典文学是很伟大的。试举一个例子来说。我认为,今天的新诗都比不上古代第二流诗人如孟浩然、王维等人的诗①。杜甫的《赠韦八处士》这首诗,我十三岁的时候就读过,可是到了五六十岁还要读,足见这首诗的艺术性是很高的。而今天的许多新诗,却不一定能作到这样。按理说,文学应当是有魅力的。现代的作品,有些却不是这样的。为什么说搞古典文学可以进行思想教育呢?这有两个原因。第一,这样可以使大家对我们的民族产生一种历史的感情,使大家觉得它是伟大的,因而增加对它的热爱。爱祖国不应是抽象的。只有感性的东西才能动人。如果你从北京动身到广州去,这边在下雪,那边却在开红花。这样,你就更能体会到祖国的伟大和可爱了。如果只谈一些抽象的东西,以及“五千年文化”云云,并不能启发爱国的感情。要启发爱国的感情,只有去了解具体的作家和作品。第二,旧爱国主义的作品,有些内容,例如抵抗异族的入侵,歌颂历史人物,歌颂祖国山川的美丽,对我们仍然有着教育意义。古代的东西,除去艺术形式外,在思想内容上是否应当学习呢?古代的作品在思想内容上也是有优点的,其中有的对今天仍然有益。列宁曾经说过:“一般说,不时在《真理报》回忆、引证并解释谢德林及‘旧时的’民粹民主派的其他作家的作品;是很好的。对《真理报》的25,000名读者说来,这是恰当的、有意义的;而且可以从另一个方面、用另一种口吻阐明工人民主派的许多当前问题。”这就是说,要拿另外一种说法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例如,我们现在宣传婚姻法,有时就可以利用《白蛇传》、《西厢记》这些作品来进行。今天的问题,古代作家可能曾在某一个方面说明过,虽然他不一定说明得很完全,但对今天仍是非常有益的。单单依靠马克思主义,广大人民群众还是不能够得到启发的,必须要用各种各样的辅助形式、宣传资料来教育他们。我们如果把婚姻法从头到尾地念一遍,那还是不解决问题的。而现代作家的有些作品,水平不高,甚至可能曲解了马克思主义,反而不及古代作家有些艺术性高的作品来得适合。二、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态度和方法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应采取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毛泽东同志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科学,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科学的也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的态度应是分析的,不应是笼统的肯定或否定。我们要对古典文学作品作出基本的分析。古典文学,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要特别注意其中的人民性。要象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所提出的,“对于具体的事物作具体的分析”。在研究工作中,要实事求是。我们反对盲目的否定。在“五四”时代,有些人对古典文学有一种极端的看法。例如,对《聊斋志异》就有过火的否定;又如,钱玄同对《三国志演义》持否定的态度。陈独秀则认为,古典文学作品是不细致的,而且是不客观的。同时,我们也反对盲目的肯定。现在有人称范成大为“人民诗人”、“人民歌手”,这是不对的。写民间疾苦的不一定是人民诗人。再如白居易,他是有发展的,是有两面性的。在他进士及第时,比较激进,说“胸中多是非”。而到了晚年,就“无是非”了,什么都感到满足,升官免官都无所谓了,这反映了他的社会地位的变化。那时,他置了地,有仆役一百余人,还赐邑三百户。今天笼统地称他为人民诗人,是不妥当的。避免谈到他的后期的变化,是不对的。当然,今天我们提倡的应当是他那肯定的一方面。②科学的方法,这在前面其实已经谈过了,现在再从侧面来说。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说:“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这对我们的古典文学研究工作也是有指导意义的。第一,“所谓主观性,就是不知道客观地看问题,也就是不知道用唯物的观点去看问题。”我们应从客观事实引出本来有的结论。要研究情况,从事实中得出结论。要认识到:客观事物是曲折复杂的,是不容易认识的。要细心,要充分研究,不要粗枝大叶地做出简单的结论。第二,“所谓片面性,就是不知道全面地看问题。”我们应尽可能做全面的研究。要多看材料,对思想内容和艺术都作分析。白居易的讽谕诗,有些内容固然很好,但也有流于概念化的。我们不但要看他的优点,而且要看他的缺点;不但要看他的一个时期,而且要看他的各个时期。我们在研究古代作家、作品时,要全面地研究来源、影响、和同时代的文学的关系、当时的社会情况等等。第三,“表面性,是对矛盾总体和矛盾各方的特点都不去看,否认深入事物里面精细地研究矛盾特点的必要,仅仅站在那里远远地望一望,粗枝大叶地看到一点矛盾的形相,就想动手去解决矛盾(答复问题、解决纠纷、处理工作、指挥战争)。”我们应看事物的本质,要抓住主要矛盾的所在。在阶级社会中,思想上主要的应是阶级性,艺术上主要的则是现实主义。我们要详细占有材料,这包括作品以及一切有关的材料。过去的考据是没有目的的,或是不分轻重的。胡适曾认为,发现古书上的一个错字,和发现一个恒星同等重要。过去的人,搞不出硬要搞,明明不能解决的却去牵强附会。这些都是我们所要反对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我们需要有新的文学理论的武装。三、对《窦娥冤》和《赵氏孤儿》的分析《窦娥冤》的主题是什么呢?它写一个普通妇女含冤,冤气之大,使自然界都为之发生了变化。因此,它的反抗性是强烈的,应当给予肯定。它反映出,在中国封建社会里,长期有无数的人屈死,因此才有这种传说产生。这部作品有人民性、民主性和革命性。《汉书》里面有这个传说。“六月飞霜”则为另外一个故事。但,这部戏剧作品把这二者集合在一起了。剧中的第三折是个高潮。对天地加以呵骂,这在封建社会中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在过去不能随便说天地的坏话。《窦娥冤》思想内容上的缺点在于,窦娥这个人物形象有封建思想。她的封建思想主要表现为贞操观念和孝顺婆婆。但从全剧主要的方面来看,第一,作品不是在宣传这些东西;第二,那个时代的人有这种封建思想是合理的,不足为怪。在艺术上,《窦娥冤》也有缺点。窦娥对守寡不满,可是她却又有贞操观念。这是矛盾的。窦娥这个人物有个性,有坚强的意志,能独立行动,例如她婆婆的加嘲。在这部戏剧中出现鬼魂,对内容并没有损害。因为那时的命运思想是不足为怪的,而且人物也并没有屈服于命运。何况那时也受着历史条件的限制。鬼魂的出现,在艺术上,也是有帮助的。拿纸一场,加强气氛不少。后来的《金锁记》补救了这部戏剧作品情节上的缺点。例如对毒死婆母的原因的处理。但结果反抗性却因窦娥之死而减弱了。至于粉饰王法,那是难免的。果戈理的《钦差大臣》也是这样。这只能算是一般的缺点。《赵氏孤儿》的题材是过去的传说,《史记》、《左传》等书里都有。在旧的传说里,封建性的东西较多。程婴和公孙杵臼都是赵府的门客,因此要为主殉难。有立后的宗法思想。也有侠义思想。侠义思想有积极的一面,即忠于人之所托,也有消极的一面。在这个传说里,,它属于前一种。但《赵氏孤儿》和过去的传说有所不同,具有新的意义。《赵氏孤儿》的全名叫《赵氏孤儿大报仇》。它的主题就是“大报仇”。它反复强调大报仇,也强调忠于人之所托。它写出了忠奸斗争。这些都是人民性的表现。报仇观念有人民的色彩。封建统治阶级是不提倡报仇的。写忠奸斗争,有积极的一面,能激发人们的正义感;也有消极的一面,用“忠”来代表人民,这是模糊的。人民性不能单看题材,要看观点和角度,但也并不是和题材完全无关。而且不能单看形式,应由内容决定。《赵氏孤儿》在艺术上是完整的。故事曲折而紧张。结构周密。人物形象有个性,程婴精细机警,公孙杵臼慷慨勇敢,都很突出。第一折,程婴和韩厥互相同情,但彼此不知道。第二折,程婴亲生的儿子被杀,但不敢落泪。戏剧性很强。〔附记〕何其芳同志一九五三年三月十五日应邀为北京大学中文系三年级同学作了一次关于研究古典文学的报告。当时,同学们对为什么要研究古典文学、怎样研究古典文学等一系列问题还缺乏正确的深入的认识。于是,趁《元明清戏曲小说选》课开展课堂讨论的机会,邀请何其芳同志和大家见面,谈谈他的一些看法。何其芳同志当时担任北京大学党委委员和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前身)副所长。他平易近人,一点儿也没有架子。他慨然应允同学们的请求。几天之后,就在大课堂上跟大家见面了。何其芳同志根据同学们所出的题目,讲了三个问题。他的报告,不枝不蔓,没有多余的辞令,又是那样的深入浅出,一切就象他的为人一样,单纯,朴实,坦率,诚恳,热情……。听讲时,我曾作了笔记。经历了二十八年的变迁,我的这个笔记本仍旧好好地保存着。今天翻了出来,又读了几遍,觉得对大学中文系的同学,对社会上爱好古典文学的青年同志,也许还有一些帮助,就清缮一过,交《文史知识》发表。需要申明的是:关于这篇记录稿,在内容上,我没有作任何的增添、删弃和改动。刘世德一九八一年七月二十四日何其芳同志逝世四周年纪念日①这两段话,是针对建国初期的情况说的。后来,新诗和当代创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我所知,何其芳同志对它们的评价也相应地有了改变。②对白居易和范成大的评论,是针对当时古典文学研究界的具体情况而说的
本文标题:关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335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