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建筑环境心理学》课件第6讲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第6讲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研究空间与行为之间关系的领域称为“空间行为”。研究人使用空间的固有方式,并通过研究揭示人使用空间时的心理需要,已成为环境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其中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等概念相互联系但又有区别,是这一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个人空间(personalspace)私密性(privacy)领域性(territoriality)一、个人空间(Personalspace)人与人之间总保持着一定距离,人好似被包围在一个气泡之中。这个神秘的气泡随身体的移动而移动,当这个气泡受到侵犯或干扰时,人们会显得焦虑和不安。这个气泡是心理上个人所需要的最小的空间范围,Sommer把这个气泡称为个人空间。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与他人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人们用它来调整与他人交往的程度。个人空间并不是固定的,在环境中它会收缩或伸展,它是能动的,是一种变化着的界限调整现象。个人空间三维模型个人空间就像一个围绕人体的看不见的气泡,腰部以上为圆柱体,腰部以下逐渐变细,为圆锥形。个人空间的作用:个人空间是一个针对来自情绪和身体两方面潜在危险的缓冲圈,起到自我保护作用:1.避免接受过多刺激2.防止应激造成的过度唤醒3.弥补私密性的不足4.防止身体受到他人的攻击对侵犯个人空间的反应:被入侵者的反应:1.入侵者的个人特征影响着被入侵者的反应2.男性入侵者比女性入侵者引起更多动作反应3.入侵者年龄对反应也起一定的影响入侵者的反应:1.侵犯别人的人自己的空间也同时被别人侵犯2.群体的大小也影响着个人入侵的倾向3.被侵犯群体的地位越高,被侵犯的几率越少近体学(Proxemics)人类学家Hall于1966年出版了个人空间研究领域里最重要的著作之一—《隐匿的维度》(Thehiddendimension),该书系统地揭示了在人与人交往中空间所起的作用。Hall的理论有两个中心点:其一是北美人在日常交往中有规律地使用四种人际距离,即: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公共距离。第二,Hall认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他们的个人空间也不一样。亲密距离包括0到15厘米的近段和15到45厘米的远段。在亲密距离内,视觉、声音、气味、体热和呼吸的感觉,合并产生了一种与另一人真切的关系。在此距离内所发生的活动主要是安慰、保护、抚爱、角斗和耳语等。亲密距离只使用于关系亲密的人,如密友、情人或配偶和亲人等。个人距离包括45到75厘米的近段和75到120厘米的远段。在近段里活动的人大都熟识且关系融洽,好朋友常常在这个距离内交谈。个人距离的远段所允许的人范围极广,从比较亲密到比较正式的交谈都可以。这是人们在公开场合普遍使用的距离。社交距离包括120到200厘米的近段和200到360厘米的远段。这个距离通常用于商业和社交接触,如隔着桌子相对而坐的面谈。公共距离包括360到750厘米的近段和750厘米以上的远段。这个距离通常出现在较正式的场合,如讲演、谈判等。影响个人空间的因素1.情绪由于个人空间从情绪和身体两个方面对个人起着保护作用,因而它也随个人情绪的变化而变化。焦虑的、或感到社会情境对自己有威胁的人需要比一般人更大的个人空间。2.人格人格反映了个人看待世界和事件因果关系的方式。影响个人空间的一个人格变量是内在性——外在性。内在人格者认为事件的因果在自身的控制之下;而外在人格者则认为事件结果受外因的控制,与陌生人处在近距离时感觉安全受到威胁,比内在人格者需要与陌生人保持更大的距离。自尊心强的人所需要的个人空间比自尊心弱的人要小,因为自尊的人对自己采取肯定和信任的态度,对别人也容易采取同样的态度;对自己不肯定不信任,对别人也不易信任。合群的人比不合群的人与人保持更近的距离。3.年龄个人空间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4.性别男性和女性对所喜欢和不喜欢的人显示出不同的个人空间:女性以较近距离接触所喜欢的人;而男性的空间行为不随吸引而改变。5.环境因素人们感到便于疏散时有较强的控制感,因而满足于较小的个人空间。个人空间与环境设计1、舒适距离据实验人坐着时可以舒适地交谈的空间范围是95~105厘米,在此距离内人们愿意相对而坐,小于此距离,人们更多选择并排而坐。交往情况与坐位之间的距离以及相互之间的角度也有很大关系。2、桌椅布置方式椅子的功用是让人坐下来,但它的设计和布置足以影响人们的行为。鼓励社会交往的环境称为社会向心环境(Sociopetal),反之则称为社会离心环境(Sociofugal)。最常见的社会向心布置是圆形餐桌,而机场候机楼里成排固定的椅子很难舒服地谈话。在公共空间设计中,应尽量使桌椅的布置有灵活性,背靠背或面对面是较常用的方式,曲线型的坐位或成直角布置的坐位也是一种较理想的布置方式。家具布置与交往行为家具布置与交流3、坐位的选择在空间提供足够选择余地的情况下,人们倾向于选择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的坐位(图书馆、影剧院)。坐位本身代表一定的身份地位(条形桌的短边,方位如宾主之分),在强调平等民主的情形下,圆桌是理想的选择(尤其是国际谈判)。多元化的阅读座椅边界效应沿建筑空间边缘的桌椅更受欢迎,因为人们倾向于在环境中的细微之处寻找支持物。社会学家Jonge在研究中发现,在餐厅和咖啡厅中,有靠背或靠墙的坐位,以及能纵观全局的坐位比别的更受欢迎,尤其靠窗的坐位。丹麦建筑学家Gehl发现,人们在驻足时会很细心地选择在凹处、转角、入口,或是靠近柱子、树木、街灯和招牌之类可依靠的物体边上。这类空间即可以为人们提供防护,又不使人们处于众目睽睽之下,并有良好的视野。朝向和视野对坐位的选择也有重要的影响。(季节变化对日照要求也不同)。人们偏爱的休息停留位置二、领域性(Territoriality)阿尔托曼(Altman)对领域性的定义:领域性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拥有或占用一个场所或区域,并对其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人的领域性不仅包含生物性一面,还包含社会性一面。根据个人需求层次的不同,领域的特征和范围也不同,对领域的控制程度也明显不同。领域性行为在社区和个人的各个层次上都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织因素。领域性行为起着促进社会过程的作用,预测他人的行为、参与不间断的活动和安全感领域这一概念不同于个人空间,后者是一个随身体移动的看不见的气泡,前者无论大小都是一个静止的可见的物质空间。领域的组织Altman区别了空间领域的三种类型:(1)主要领域(primaryterritories)包括由个人或小群体所有,相对永久性的日常生活中心,可限制别人的进入,如家、房间及其他私用空间。(2)次要领域(secondaryterritories)比起主要领域不那么具有中心感与排他性,属于一群人常去之地,如私人俱乐部、邻里中的酒吧茶馆等。(3)公共领域(publicterritories)即个人与小群体对这些地点没有任何管辖权,只是暂时占有,如公园、公共交通等,属社会共有的空间。领域性行为(1)个人化和做标记。个性化即是自我认同,也是为使其同类明白他占有领域的范围。需要明确的标记来明示或暗示其领域的归属,划定边界(如宅前的栅栏、围墙,国界界标)。个人化常发生在主要领域和次要领域,而在公共领域常用做标记的方式(在座位上放一些个人物品)。(2)领域的防卫。当领域遭到侵犯时常会发生保卫行为。对领域的防卫分为预防和反应两种行为。防卫的程度视领域的重要性、原因等因素而有所区别。(3)占用和使用。领域的控制常常用标记和其他标志品表示所有权。公共场所的某些地点反复被一定的人群占用,该地点的领域使用特权就可能被人们所默认。设计工作室内空间领域的建立领域性与环境设计增进领域感领域感即个人或群体控制某个场所或物体的能力与感觉。在实质环境方面就是通过建立领域标志来达成,包括保持户外环境的整洁、美化院落、种植花草和树木、做围墙和篱笆。领域标志品除了能帮助进行更为明确的空间限定、提供居民控制空间的能力和方法外,领域感和社区的认同感紧密相连。领域感较强烈的社区,居民间的社会交往也较积极,社会合作也较多,在社会层面上,它意味着居民对场所的责任感和对社区的非正式社会控制,所以财产受侵害的可能性也较小。空间围合形成领域可防卫空间(DefensibleSpace)美国建筑师纽曼(O.Newman)自1968年开始研究美国城市住宅区的犯罪问题,发现高犯罪率住宅区在规划布局与设计上具有户数多、层数高、区内可自由穿行、缺乏组团划分、公共空间缺乏监视等特点。他提出了“可防卫空间”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形成易于被感知并有助于防卫的领域划分居住区领域的前提是把住宅的户内外空间都看成是居民的活动场所,并具有明确的活动内容。户内外空间除私秘性—公共性领域层次外,应设有半公共领域,扩大居民占有的空间与活动范围,增加居民对周围环境的关心,从而加强居民对环境的控制。在领域划分中,每幢建筑物的单元数、每个组团的建筑物数量不宜过多,以便居民相互熟识与交往,增强共同维护环境的责任。(2)、自然的监视通过建筑物布局和门窗位置,使居民可以从室内自然地监视户外活动,犹如环境长着眼睛,从而对犯罪分子具有心理上的威慑作用。三、私密性(Privacy)Altman对私密性提出以下定义:对接近自己或自己所在群体的选择性控制。私密性可以概括为行为倾向和心理状态两个方面:退缩(withdrawal)和信息控制(controlofinformation)。退缩包括个人独处(solitude),即一个人呆一会儿且远离别人的视线;亲密(intimacy)指的是两个人以上小团体的私密性,如情侣间亲密相处,或隔绝来自环境的视觉和听觉干扰。信息控制包括匿名(anonymity)指的是在公开场合不被人认出或被人监视的需要,即不愿别人对自己有任何了解;保留(reserve),即个人对某些事实加以隐瞒,如人们常说的隐私权;不愿多交往,尤其不欢迎不速之客。私密性概念的关键是从动态和辨证的方式去理解环境与行为的关系。独处是人的需要,交往也是人的需要,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表达这些需要,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独处还是交往,和什么人在一起,以什么方式交往,这要取决于人格、年龄、角色、心境、场合等多种因素。当个人需要与他人接触的程度和实际达到的接触程度相匹配时,就达到了最优私密水平。个人空间或领域行为是用来获得私密性的手段,拥挤是私密性的各个机制未能发挥作用的一种状态。私密性的功能1.私密性有助于个人建立自我认同感。自我认同是一个人或一个群体从认识上、心理上和感情上明确自己的存在,包含认识一个人的能力与局限、实力与弱点、情感和认识、信念和怀疑等。儿童变为成人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能力,这是一个自我定义和自我再认的过程,这一过程取决于调节自己与他人社会交往方式与性质的能力。2.私密性有助于个人建立和保持自律,从而增强独立性和选择意识,失去自律也就失去了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控制感。个人信息的过分暴露,尤其是视觉暴露,会使人感到私密性遭受侵犯,产生失去控制的消极心理状态。3.私密性的另一重要功能是保证情感得以渲泄,即“前台行为”与“后台行为”。私密性的影响因素随着实质环境和社会氛围的不同,不同的人对私密性的行为、信念和喜爱度方面都有很大差异。文化环境的不同、个性的不同、社会经历的差异会使某些人对私密性的要求比别人更强。1、个体因素:(1)性别,男性与女性在私密性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通过对大学生公寓和护理环境的研究表明,在同样情形下,女性对高密度情境有更有效的私密性调节机制,更适应那些身心受到限制的环境。(2)年龄,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私密性的要求逐渐增强。(3)个性,自尊感低、性格内向、精力无法集中的人有更强的私密性要求。2、情境因素:(1)社会情境,包括与谁在一起、在做什么、当时的心情如何等。(2)实质环境,空间容量与需求,适应水平理论。“柔性空间”更容易拉近人与人的距离(舒适的环境、温柔的色彩、柔和的灯光,如咖啡店、茶室)私密性与环境设计建筑场所的各组成部分通常具有不同程度的私密性:某些场所容易使人独处,某些场所使人即能独处又能在需要时与他人进行适当
本文标题:《建筑环境心理学》课件第6讲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358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