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绝招》预习教学设计执教:铜仁市第七小学田丽华2016年4月7日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3、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教学重点:从文中明白题目“绝招”的含义。教学准备:课文插图教学过程:一、理解课题,导入新课1、“绝招”的意思。(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讨论理解题意)2、通过课题,你还理解了什么。二、检测字词师:昨天你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来检测一下生字的预习情况你会读下面的生词吗?挺着腮帮子瞪着拇指蔫蔫攥饺子炕上尴尬咧开握拳竖起唯独1、同桌互读,读得好的在书上画上一面红旗2、挑生读、齐读三、检测课文1、朗读小测试要求:(1)、把课文读通读顺。(2)、读书过程中做到不添字,不掉字,把读音读准确。(3)、在读流利的基础,能有感情的朗读。(4)、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用醒目的符号圈出来。2、生自由选读展示预习成果。3、挑生评价。四、根据阅读提示,再读课文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小组讨论:(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几个孩子都比赛了哪些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五、全班讨论交流围绕上面提出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讨论。1、引导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2、重点引导想象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学生可各抒己见,想象他在练的过程中是怎样克服困难,虚心求教,持之以恒的,想象他在取得成功后的喜悦。3、通过两次比绝招的阅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中有很多处描写了人物的动作和对话,要通过这些动作和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和感情,并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出来。七、扩展延伸说说自己有哪些绝招,平时有过像课文描写的那样的比赛吗?有兴趣可以写一写。板书设计:16绝招三胖憋气时间长先天禀赋二福武术刻苦训练、坚持不懈小柱子乘法努力学习、刻苦求知勤学出“绝招”教学反思:《绝招》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描写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趣事。这篇课文富有童心童趣,文中刻画的小柱子这个人物形象生动。可以说,他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典型代表,很多学生都可以从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自尊,好强,不服输。课堂中我让学生重点内容精读,次要内容略读,这是略读课文主要的教学方法。根据本课“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读书时先想一想课文中讲了几个小伙伴,讲了哪几种绝招。让学生动笔在文中画出来,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故事很简单,学生一读就可以读懂。在说最佩服谁的绝招的时候,学生们各抒己见,喜欢谁的都有,当然,更多的学生说喜欢小柱子,这是很正常的。教学中如果能引导学生想象,小柱子是怎样练习绝招的,说说小柱子是怎样勤学苦练,这样学生更能体会绝招是可以苦练出来的,从中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我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对学生还是扶得多,放得太少,不放心学生,老师自己说得多。我们今天的课堂,应该以学生会学、掌握方法、获得人生体验作为目的的课堂。这方面有所欠缺,需要努力!说课稿一、说教材《绝招》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围绕儿童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这一专题展开。这篇课文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农村孩子有趣的生活,讲述了主人公小柱子和小伙伴比绝招,没能取得好成绩,觉得丢脸,经奶奶的点拔认识到绝招是可以练的,他终于下苦功夫练出了一手绝招:口算乘数。小伙伴对小柱子十分佩服,约定暑假再比绝招。这篇课文富有童心童趣,文中细致刻画的小柱子的形象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典型代表,孩子们可以从他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自尊,好强,不服输。课文中还蕴含着丰富的道理: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这是对科学知识、对刻苦求知的一种价值认同,这也是本单元组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二、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学生实际,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3、抓住“小柱子始终没有忘记大树下的尴尬,暗暗在练自己的绝招”这一语文训练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想像并练笔小柱子是怎样暗暗练绝招的,从中感悟道理,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刻苦求知的愿望。本课教学重点:体会小柱子两次比绝招的前后不同,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难点:激发学生刻苦求知的愿望。三、说教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我选择的教学方法有:1、朗读法,通过朗读,将孩子们从声音世界过渡到文字世界,这是使孩子们喜欢上阅读的一条重要途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运用自读、小组讨论读、自主选择读、扮演角色读,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2、讨论探究法,以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3、读写结合法,注重读写结合,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对课文做东进行想像写作训练,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蕴含哲理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4、以多媒体为教学手段的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和感悟。四、说学法基于教法,学生的学法是:1、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2、抓重点词句,品读感悟,积累和丰富语言,运用语言。五、说教学过程下面,我说说本课的教学程序: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感受其中人物的本领高超,说说他们的本领是怎么来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小结并指出:孩子们,这都是他们的绝招。你知道什么是绝招吗?这节课,我们就去看看几个小伙伴的绝招。【如此导入,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都被调动起来,激发了学生学文的兴趣。】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赶快打开课文,看看他们都有些什么绝招,自由朗读,注意要把课文中的生字读正确,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再出示本课难读词语:孩子们读的真认真,这里有几个词语很难读,谁来试试?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这次你可以快速的浏览。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快速度读了课文后,我问,你能用“尴尬”和“羡慕”这两个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并及时表扬学生真了不起,这么长的文章竟然读成一句话。【三年级,虽然向阅读教学过渡,但字词教学还是占主要成分。以课件展示难读词语,帮助学生读准字词,读通课文。阅读包含学生和文本的对话的过程,在这里,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和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3、研读赏析,品味语言这一环节有两个模块:模块一:感受第一次比绝招的“趣”。第一次比绝招时,小柱子为什么觉得尴尬?请同学们小声读1-5自然段,从中找找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学生很快就会找出小伙伴们分别是怎么比绝招的经过的句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关键词,如“唯独、鼻尖出了汗、想了想、不料、立刻、还”等词语,联系生活体验,感受其中的“趣”,知道三胖的绝招是(板书:憋气时间长),二福的绝招是有(板书:武术专长),体会小柱子尴尬的原因,即小柱子认为自己没有绝招太丢脸了,自己已经使出浑身解数了,没想到二福是技高一畴,真是太没意思了。再出示课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的绝招练习朗读。并让学生夸夸自己喜欢的人物,进行说话练习。(设计意图:抓住文本中的重点词语,让学生浮现出一幅幅画面是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能读出画面是学生和文本之间有效对话的结果。)模块二:体会第二次比绝招的“韧”太丢人了,小柱子蔫蔫地回了家?发生了什么呢?我们一起合作读读吧。课件出示小柱子和奶奶对话的相关课文内容填空,让学生在小组内朗读课文自然段,并讨论完成。知道小柱子听了奶奶的话,明白了原来三胖的绝招是先天拥有的,二福的绝招是他勤学苦练的成果。(板书:先天拥有、勤学苦练)再引读课文12自然段。(设计意图:通过填空的方式,训练学生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第二次比绝招时,小柱子却得到了小伙伴们的羡慕。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13-17自然段。课件出示小柱子的话,谁来角色扮演小柱子,读出他自信的样子。这么难的绝招,小柱子是怎样练成的呢?引导学生想像,幻灯出示填空,进行课文的补白练笔。如:“清晨,当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的时候,小柱子——夜深人静,只有星星在眨着眼睛时,小柱子——每当别的小朋友在尽情玩耍嬉戏时,小柱子——当他练绝招遇到困难时,小柱子——”(设计意图:课文补白练习,训练学生的扩散性思维,又加深了学生对小柱子自尊、好强、不服输个性的体验,同时利用说话练习,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感受,体会主人公为此付出的努力,即勤学苦练。)教师小结:正是这份努力与坚持,小柱子才练就了令人羡慕的绝招。谁来夸夸小柱子?以激发学生的将文本情感转化为自身的情感。4、深入生活,情感升华孩子们,小柱子因为自己的努力,一扫第一次的尴尬,练成人人羡慕的绝招。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人也经过勤学苦练,练成了绝招,获得了成功。(教师出示刘翔、千手观音图片,深情讲述他们成功的秘诀,运用陶冶教育法,使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熏陶与升华)师小结:绝招,除了个别是天生的以外,大部分,还是靠坚持不懈、刻苦努力地练出来的。我们也是一群普普通通的平凡人,只要我们肯努力,坚持不懈,就一定能练成自己的绝招!(完成板书:勤学苦练出绝招)5、课外延伸,布置作业(1)、说说自己的拿手本领是什么?你是怎样才有这个本领的?你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怎样把这个本领更上层楼?(2)、想一想他们后来再次比试绝招会是怎样呢,请你展开自己的想象续写《绝招》板书设计:16绝招三胖憋气时间长先天禀赋二福武术刻苦训练、坚持不懈小柱子乘法努力学习、刻苦求知勤学出“绝招”
本文标题:绝招预习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413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