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四章教育目的练习题2一、单项选择题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A.理论联系实际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C.知识分之与工农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答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3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答案:C.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4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人的身心发展规律B.人的自然发展学说C.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观D.马克思关于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答案:D.马克思关于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答案:C.教育目的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答案: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6体育是以()为目标的教育活动。A.提升教育对象智慧B.健全品德素养C.发展体能,锻炼体魄D.追求人生情趣和理想境界答案:C.发展体能,锻炼体魄下列哪一观点是正确的()A.智育等于教学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C.进行美育即实施素质教育D.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答案: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7德育要赋予每个个体以科学的价值观、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这体现了德育个体性功能的()。A.文化功能B.生存功能C.发展功能D.享用功能答案:C.发展功能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20世纪末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典型的是()。A.教育实验的热潮B.教育改革的实践C.素质教育运动D.教育的国际化走势答案:C.素质教育运动8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是()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B.城市与农村想结合D.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答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答案: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9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A.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学前教育B.正规教育,业余教育C.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D.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答案:C.德、智、体、美和劳五育教育的最高理想通过()体现出来。A.课程目标B.教育目的C.教育目标D.培养目标答案:C.教育目标10“真正有效的教育目的必须是内在于教育或通过教育过程去实现的目的,”并且教育无“过程之外”的目的。这一观点属于()。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D.教育无目的论答案:D.教育无目的论11与一般身体锻炼相比,学校体育更具有()A.随意性B.娱乐性C.自觉性D.系统性答案:D.系统性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A.涂尔干B.卢梭C.赞科夫D.福禄倍尔答案:A.涂尔干下列哪个选项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归宿()A.教育方针B.教育目的C.德育D.智育答案:B.教育目的12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素质教育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C.应试教育D.著名学者的学说答案: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A.评价作用B.选拔作用C.决定作用D.主导作用答案:A.评价作用13()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答案:C.教育目的培养劳动者是()。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C.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答案: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14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叫做()。A.教学目标B.教育要求C.教育目的D.培养目标答案:D.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是()。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答案:A.德育15马克思主义认为真正的人的全面发展在什么时期能够实现?()A.封建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答案:D.共产主义社会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A.促进学生全面发展B.培养创新精神C.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D.面向全体学生答案:B.培养创新精神16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A.德育B.劳动技术教育C.体育D.智育答案:A.德育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是()。A.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B.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C.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D.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答案:B.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17()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A.胡锦涛B.邓小平C.江泽民D.温家宝答案:C.江泽民体育是以()为目标的教育活动。A.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B.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C.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D.发展体能,锻炼体魄D.发展体能,锻炼体魄18二、多项选择题教育目的的制定要考虑到哪些客观条件?()A.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B.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制度C.制定者的哲学观念、理想人格D.社会历史发展进程E.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答案:A、B、C、D、E19智育的任务为()。A.传授知识B.发展智力C.形成技能D.有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E.培养自主和创造性答案:A、B、C、E20中小学体育的主要任务有()。A.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正常发育B.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C.参加各种体育竞赛,选拔运动人才D.增强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贡E.养成运动习惯,培养健康的体育观念答案:A、B、D、E21普通中学在德育方面的要求是()。A.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B.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C.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D.养成不断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开放心态和应变能力E.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答案:A、B、C、D、E22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通过发挥以下哪些作用实现的?()A.强制功能B.示范功能C.导向功能D.评价功能E.激励功能答案:C、D、E素质教育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素质教育应包括()。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E.劳动技术教育答案:A、B、C、D、E23三、填空题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答案:儿童是权利的主体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答案: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24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_____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答案:创新能力学习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_______。答案:素质教育25教育目的有三个层次,即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答案:教师的教学目标义务教育是国家以形式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答案:法律26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接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答案:总的要求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组成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答案:德、智、体、美、劳决定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并成为教育活动归宿的是。答案:教育目的27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可包括,,。答案: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的关系答案:普遍与特殊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的关系。答案:具体与抽象28能不能培养学生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的根本区别。答案: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根本途径)。答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9义务教育依据“法律规定”,具有___性、免费性、__性:答案:强迫、普及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和总的,是各级各类学校工作遵循的总方针。答案:质量标准、规格要求30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答案:社会性、阶级性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发展他们、创造美的能力。答案:审美观、鉴赏美《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答案:全体学生31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答案: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饺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重视的培养:答案:创新能力32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和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答案:个体性、社会性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的关系。答案:一般与个别或整体与局部33四、简答题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即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34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1)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2)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35教育目的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个体本位论,其代表人物有中国的孟子,西方有卢梭和裴思泰洛齐;二是社会本位论,其代表人物有中国的荀子,西方有柏拉图和康德。1957年,毛泽东同志再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我国提出的第一个教育方针。36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要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这就是“四有、两爱、两精神”。37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德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第一次在党的报告中全面、完整、系统地表述教育方针。381997年10月29日,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了《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素质教育“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地教育”。39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普通中学在德育方面的要求是:1、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2、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3、建立民主和法制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
本文标题:04章_教育目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414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