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课件骆黎明
兖州市第一中学骆黎明说课环节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2教学目标的分析与定位1教学过程的安排与意图3教学目标的分析与定位《念奴娇赤壁怀古》出自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该单元学习宋词,课文编排为婉约词和豪放词相互交错。单元学习目标要求:1、“反复吟咏,体会其声律之美”;2、“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的分析与定位高一年级上学期,学生通过《赤壁赋》的学习,对苏轼及其生活经历和思想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上单元又通过对柳永词的学习,已掌握了词的基本鉴赏方法,感受了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本课就在学生感知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学情分析知识目标掌握豪放词的基本特点理解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教学重点对“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探究与理解教学难点情感目标学习作者从容旷达豪迈的胸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愫。技能目标学习一些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品味诗歌语言,领悟情景交融的意境。教学目标的分析与定位学法指导名家范读,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学方法1、诵读法2、多媒体演示法3、提问法4、点拨法设计理念1、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独特感受和情感体验。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品读鉴赏(32’)课堂小结(3’)布置作业(2’)走进作者(5’)导入新课(3’)教学过程的安排与意图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他始终卷在政治旋涡中,却始终超脱于政治之上。没有心计,没有目标,他一路唱歌、作文、评论,只是想表达心中的感受,不计本身的一切后果。……”——林语堂《苏东坡传》环节一: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介绍了作者,为下面的“知人论世”鉴赏方法做铺垫。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北宋眉州眉山人。文学家,书画家,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开北宋豪放词风。一生才气纵横,诗、词、文、书法都有很高造诣。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词:开创豪放词风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文:“唐宋八大家”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书法四大家”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知人论世是理解诗歌的前提——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苏轼的资料以及本词的写作背景,课堂上采取提问的方法,由学生自行解决。环节二:走进作者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元丰二年(1079)遭遇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后死于常州。自题金山画像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环节二:走进作者人生虽然无常,但不应该放弃努力;事物虽多具有偶然性,但不应该放弃对必然性的寻求。深究人生底蕴,乐观向上的人生观。诵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途径。由浅入深的知识传授,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诵读为主线,从内容——技巧——情感入手,引导学生完成理解——鉴赏——评价的能力提升环节三:品读鉴赏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听读——自由朗读聆听名家诵读,可以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成形象的语音信号,使学生更形象、生动的理解文章,在自己的脑海里生成一幅幅图画,引发学生与作品的共鸣。环节三:品读鉴赏※学生自由诵读带着问题去朗读,增强学生学习目的性。老师设疑:本词的上下两片分别重点写什么内容?注意语音、语调、断句环节三:品读鉴赏提问:本词哪句话有写景过渡到怀古?追问:本文又是如何描摹“如画”江山的呢?再读课文,思考本文的格调和刚学完的柳永词有什么不同?追问:既然是豪放词,那么本文的豪放体现在那些方面?(提示:从写景、怀古、抒情三方面与婉约派的不同思考)通过三个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从内容理解转向语句赏析。环节三:品读鉴赏本文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环节三:品读鉴赏关键语句:大江东去时间悠久乱石穿空气势雄伟惊涛拍岸磅礴卷起千堆雪为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的出场作了绝好的铺垫。鉴赏: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山)(立)(波)环节三:品读鉴赏词中又写了什么人?小乔初嫁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镇定自若装束儒雅风度翩翩年轻有为苏轼眼中的周瑜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环节三:品读鉴赏周瑜【过渡提问】赤壁之战中有如此多的英雄人物,苏轼游赤壁为什么单想起周瑜?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讨论词中两句“多情应笑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深刻内涵。由对语言的鉴赏转为对诗人思想的探究。环节三:品读鉴赏多情应笑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问题一:作者“神游故国”,为何“多情”?多的是什么“情”?问题二:“笑”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何要“笑”?问题三:“梦”有什么特点?“人生如梦”历来看法不一,有人认为积极,有人认为消极,你怎么看?问题四:结合《赤壁赋》中关于“江月”议论,理解苏轼的思想感情。环节三:品读鉴赏讨论周瑜苏轼年龄:3447婚姻:美女相伴屡遭不幸外表:英俊儒雅早生华发职位:东吴都督团练副使际遇:功成名就功业未就对英雄的仰慕对建功立业的渴望“笑”自嘲“多情”“梦”消极悲观不是人生的真谛,超脱飞扬才是生命的壮歌。环节三:品读鉴赏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shì)。”——苏轼《赤壁赋》表现了苏轼洒脱的宇宙观和人生观,身处逆境中也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设计依据: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一方面温故而知新,另一方面,可以更容易的理解苏轼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感情。环节三:品读鉴赏一尊还酹江月环节三:品读鉴赏齐读本文要求:读出气势感情充沛《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本词上阕通过诗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写了赤壁的壮阔景色,下阕追忆了赤壁之战中的英雄周瑜,表达了作者对古代英雄的仰慕之情以及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在理想不能实现的现实条件下,苏轼又表现出了旷达洒脱的胸襟。完成填空通过对学生的填空提问,可以让学生对本首诗歌和本节课有一个总体的回顾,能够加深理解,巩固记忆。环节四:课堂小结作业一:背诵默写这首词作业二:阅读余秋雨的散文《东坡突围》,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读后感。背诵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在课堂上没有解决,让学生课下去完成。语文的外延是大的,绝对不能仅仅限于课本,因此,课后让学生完成名作的阅读,一方面加深对苏轼思想的理解,另外,让学生受到散文优美语言和深刻思想的熏陶,并通过写读后感思索自己的人生,提升自己的境界。如此,达到语文教学人文教育的目的。环节五:布置作业
本文标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课件骆黎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428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