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部崛起高三二轮专题复习命题趋向中国区域地理内容在高考中常作为命题的基础和背景,以中国重点工程和时政热点的区域地图为载体,或以数据、图表为媒介,考查综合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学以1.以某区域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为背景,分析其成因的分布规律,评价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2.3.区域内资源的配置,人类生产和生活与区域环境的协调发展。优势与不足灾害及防御区域综合开发与治理自然特征区域地理人文特征区域地理分析的一般方法中部地带环境问题及措施位置特征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工业、交通、城市、人口、商贸……西部12省市区大开发已取得明显成效振兴东北已初见成效东部快速提升与国际接轨西部开发大有成效振兴东北开端良好东部加速国际接轨中部崛起相形见拙省界河流、水利枢纽1月0℃等温线图例城市P下图是我国某省地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桐柏山淮河黄河(1)分析该省地理位置的特征。三门峡小浪底一、位置特点一、明确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热量条件、气候类型、自然带分布、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农产品种类)降水的分布、气候的大陆性和海洋性表现、自然带的过渡、沿海的洋流状况、交通(海运)区域的空间(相互)关系。涉及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移、贸易、地缘政治关系、军事地理,这些关系因交通和通信的飞速发展而改变相对位置地理位置区域地理学习方法(2)描述该省地形特征并说明判断依据。二、自然地理特征省界河流、水利枢纽1月0℃等温线图例城市PA甲哪些信息可以反映出地形、地势特点?1、等高线2、等温线3、河流流向4、设色5、植被类型6、景观特色7、人类活动:农业分布、人口城镇分布、水利设施建设等(3)简要概括该省南部气候特点。省界河流、水利枢纽1月0℃等温线图例城市PA甲(4)据图描述A河的典型水系特征及造成的主要影响和治理措施。北岸支流长而多,南岸支流短而少易发生洪涝灾害上游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在各大支流修建水库,调蓄径流;中游利用洼地修筑蓄洪工程;下游开挖入海新河,分散水流;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加强预报、监测,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省界河流、水利枢纽1月0℃等温线图例城市PA甲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光照、水热季节组合等)降水总量、雨季长短、季节变化、空间变化等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地势高低起伏、海拔高低地势特征年特点、季节变化、温差(日较差、年较差)常见的自然地理特征描述模式◆水文特征(流量、水位、汛期、含沙量、结冰期)◆水系特征(支流、流域、流程、流向、曲直、落差)◆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生物)◆等值线特征描述:分布、弯曲、走向、数值递变规律等影响气候因素:1.纬度位置太阳辐射)2.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3.海陆位置—海洋性.大陆性4.地形--地势高低、坡向5.洋流6.人类活动气压带.风带①河流的补给形式主要有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其中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变化一般较大,以湖泊水、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变化一般较小。②淮河主要以雨水补给为主,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淮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常形成旱涝灾灾。“退耕还湖”“封山育林”可以利用湖泊的蓄水功能和森林的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少雨水补给的比例,增加淮河径流量的湖泊水和地下水补给的比例,从而减小淮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以利防洪抗旱。5)A河下游的洪泽湖由于泥沙淤积,已成为“地上河”,成为此次淮河防洪的重要地段之一。根据河流的补给形式,分析淮河流域“退田还湖”“封山植树”等措施在防洪上的重要作用。(6)列举一月0℃等温线所在地理界线的重要意义。省界河流、水利枢纽1月0℃等温线图例城市PA甲中国主要地理界线的意义地区/项目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纬度位置32°N~34°N以北32°N~34°N以南主要地形以平原为主以丘陵为主气候一月平均气温0℃以下0℃以上温度带暖温带亚热带年降水量400mm~800mm之间雨季短,降水少,集中于夏季800mm以上,雨季长,降水多,降水季节变化较小。干湿状况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河流流量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流量丰富,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含沙量多含沙量少汛期汛期短汛期长结冰期冬季结冰冬季不结冰水系黄河水系(渭河)长江水系(汉水)1、秦岭——淮河地区/项目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农业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以水田为主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以水稻为主油料作物以花生为主以油菜为主糖料作物以甜菜为主以甘蔗为主耕作制度二年三熟至一年两熟一年二熟至一年三熟(2)大兴安岭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③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④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的界线⑤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⑥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通过的地方⑦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通过的地方。(3)长城①我国古代牧业文化与农业文化分界线②冬小麦与春小麦分界线③暖温带与中温带分界线④年降水量400mm线⑤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⑥森林与草原分界线⑦年积温3500℃线(7)判断水利枢纽P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说出解决该问题的根本对策。三、人文地理特点省界河流、水利枢纽1月0℃等温线图例城市P甲A主要问题:淤积严重。根本对策:黄土高原(黄河中游)的水土保持。水利枢纽建设的利弊分析省界河流、水利枢纽1月0℃等温线图例城市P甲A利: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弊:泥沙淤积、库区移民、生态环境破坏、文物古迹及村镇农田淹没、水生生物生存环境改变等省界河流、水利枢纽1月0℃等温线图例城市P甲A(8)该省是我国重要的冬小麦和商品棉生产基地,是粮食生产和加工的强省。分析该省发展粮食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并评价影响该省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条件。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光照充足;平原面积广,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有利条件:技术的改进(或加大投入)(2分)和国家政策扶持(2分);(兴修水利)不利条件:多旱涝(2分)。(水资源不足、春旱)(9)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省适宜发展哪些工业部门,其发展粮食加工的主要优势条件是什么?省界河流、水利枢纽1月0℃等温线图例城市P甲A粮食加工的主要区位优势:接近原料地(2分),交通便利(2分),劳力丰富(2分)。(粮食产量高、市场广阔)(10)写出经过甲城市的铁路干线名称。并说明影响铁路走向的主要自然因素。京广线、陇海线地形与河流省界河流、水利枢纽1月0℃等温线图例城市P甲A三、抓区域特征1.综合与分析【问题1】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地区共性归纳【问题2】中亚自然地理环境的核心要素是什么?你能建立哪些关联?2.对比【问题3】比较中南半岛和阿拉伯半岛的气候异同点。【问题4】比较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的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的差异。【问题5】比较南海和北海在气候、资源和环境问题方面的差异。3.知识的迁移和活用【问题6】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问题7】干旱地区的环境问题、水资源利用。【问题8】季风气候区的气象灾害如何防御?4.拓展思考【问题9】小农经济的出路何在?【问题10】美国和澳大利亚农业发展方面的异同点。【问题11】全球环境变化与区域的关联。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工农业及交通区位因素对比工业区位农业区位交通区位(11)2006年末,该省人口出生率为11.59‰,死亡率为6.27‰,全年净增52万。“人口问题是该省发展必须长期面临的首要问题”,简述你对该观点的看法并说明理由。世界主要人口问题的分布及影响。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总量过多带来的问题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及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正确(1分),该省人口数量过多(2分),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2分)。人文地理特征农业工业交通城市人口……资源区位条件有利不利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分析模式:(12)结合下图,分别简述该省1——9月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遭遇了哪些自然灾害,并说明理由。夏季该省农业遭受洪涝灾害理由:6——9月份降水量远超过常年春季,该省出现明显春旱现象理由:该省3、4月份气温高于常年,而降水量远低于常年,蒸发量大,降水量小,土壤失墒快,麦田旱象发展明显该地区在小麦越冬期间出现了冻害理由:该地区2月气温远低于常年四、主要自然灾害及防御(13)南方地区今年发生了严重的暴雪冻雨现象,试结合图示资料和所学知识综合分析湖南省冻雨最为严重主要成因和防御措施。材料图“2008年1月资料图”。甲图表示1月份全国平均气温距平分布,乙图表示1月份全国降水量分布,丙图表示1月大气活动情况丁图表示该地区地形分布趋势,雪灾冻雨100-15050-10020-5010-201-100毫米-5-3-442-2-3-10012-1-2甲乙丙单位:(℃)图丁丙①②③⑤④AB①有丰富的铜、锑、铅锌、钨等有色金属矿产;②有丰富的水能资源;③交通便利;④临近消费市场。1、④⑤两市所在的省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基地,试分析该地区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及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五、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酸雨、大气污染、水污染等①②③⑤④AB2、中部地区的商品粮基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分析中部地区商品粮基地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有利条件:地势平坦,热量丰富,降水充足,土壤肥沃,灌溉条件好,劳动力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不利条件:旱涝灾害频繁,易受寒潮影响。①②③⑤④AB3、该城市也是我国重要的商业中心,试分析其形成的条件。①该市及周边地区工农业生产发达,有比较稳定商品来源;②该地区人口稠密,市场广阔。③水陆交通便利。①②③⑤④AB4、左图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之一,请具体分析图中A、B两地区水土流失所造成的不同危害。A地区为低山丘陵,水土流失使山坡土层变薄,土壤肥力降低,严重的会造成岩石裸露地表,土地难以利用;山麓地带水冲沙压,旱涝严重。B地区为平原,水土流失会造成河湖淤塞,河流水流不畅,湖泊调洪能力降低,使洪涝、干旱灾害加剧。①②③⑤④AB长江中游湿地50年的变迁(1)湖北省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请根据材料一两幅湿地图,描述长江中游湿地50年的变化_____。湿地的总面积减少,大的湖泊面积变小,小的湖泊被围垦消失。长江中游湿地50年的变迁(2)河流湿地(包括湖泊)有哪些生态作用?①调蓄洪水②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③补充地下水④降解污水和贮存营养物⑤促进碳循环和碳积累,减弱或缓解“温室效应”。中部六省的基本状况@国土面积为102.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0.7%;@2000年人口35147万人,占全国的27.8%;@国内生产总值1.98万亿元,占全国的22.2%;@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和其它许多农产品的商品生产基地;@是我国主要的能源基地和主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位于我国中原腹地,不沿边、不靠海;三、中部六省的发展条件★重要的交通中枢地位有京九、京广、北同蒲—太焦—焦柳线贯通南北有陇海、浙赣—湘黔线和长江横穿东西1、优势: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有黄淮、江汉、洞庭湖、鄱阳湖肥沃的平原;●有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季的良好气候;●有淮河、长江干支流丰富的灌溉水源;●有煤、铁、有色金属、水能等多种资源;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山西的云岗石窟和平遥古城等河南的龙门石窟、中岳嵩山、少林寺等湖北的武当山、神农架、黄鹤楼等湖南的张家界、南岳衡山、岳阳楼等安徽的黄山、九华山、皖南民居等江西的庐山、井冈山、藤王阁等工农业生产有良好基础山西为煤炭大省河南为人口、粮食大省湖北为水电大省湘、赣为有色金属大省葛洲坝隔河岩黄淮平原的小麦、棉花等;江汉、洞庭湖、鄱阳湖平原的水稻、油菜等;众多河流、湖泊的淡水养殖。丘陵低山的茶叶、毛竹、杉树等经济林和用材林。◎◎◎◎◎◎◎◎◎大同煤矿平朔煤矿武汉轧钢洛阳化工十堰汽车马钢冶炼郑州纺织株洲车辆贵溪炼铜2、中部地带发展的不足一、“三农”问题仍很突出二、制约工业发展的“瓶颈”尚未突破三、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四、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五
本文标题:中部崛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448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