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林黛玉人物形象浅析论文
【内容提要】林黛玉是美的化身,她在贾宝玉眼中美如神仙似的,但要知道她的美是捧西仙子的病态美。她尖酸刻薄,同时又坦率纯真。她用自己全部的生命去爱宝玉,一生只为爱、为还泪而来。林黛玉虽寄人篱下,但孤高气傲,敢爱敢恨,从不掩饰自己对宝玉的一片痴情;同时黛玉还有着非凡的才情,博览群书,琴棋书画无不精通,尤在诗词方面,更为超群,一首《葬华吟》,真可谓生命铸成的绝唱。尽管黛玉最终泪尽而去,但她与宝玉纯美的爱情,却是永恒的、不朽的篇章。本文将从外貌、个性、才华、爱情等四个方面分析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学校意见:林黛玉人物形象浅析【内容提要】:林黛玉是美的化身,她在贾宝玉眼中美如神仙似的,但要知道她的美是捧西仙子的病态美。她尖酸刻薄,同时又坦率纯真。她用自己全部的生命去爱宝玉,一生只为爱、为还泪而来。林黛玉虽寄人篱下,但孤高气傲,敢爱敢恨,从不掩饰自己对宝玉的一片痴情;同时黛玉还有着非凡的才情,博览群书,琴棋书画无不精通,尤在诗词方面,更为超群,一首《葬华吟》,真可谓生命铸成的绝唱。尽管黛玉最终泪尽而去,但她与宝玉纯美的爱情,却是永恒的、不朽的篇章。本文将从外貌、个性、才华、爱情等四个方面分析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关键词:病态美,个性,才华,爱情前言《红楼梦》代表着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据史载曹雪芹写这部书用了二十年的时间,他先后按阅十载,增删五次,耗尽了毕生的精力。林黛玉是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中精心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之一,曹雪芹在塑造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时,花费了大量的笔墨,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寄托着自己独特的富有叛逆精神的人生观和爱情观。因此,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丰满而成功。读小说原著时,你时时会感到它独特的风格和气质呼之欲出,跃然纸上。一、捧心西子病态美在通篇《红楼梦》中,作者对林黛玉的外在美描写并未花费太多笔墨。然而就是那着墨不多的描写却给人留下了极其美丽形象。我们可从开篇的“降珠仙草”得“受天地之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换得人形”,这些句中体会到“仙草化身”一种超凡脱俗,得天地精华的清秀非凡之美。一切自然造化都是美的,一草一木俱是,更何况是一株得受天地精华,甘露滋养的“仙草”了!此时作者虽然尚未直接描述黛玉之美,但在读者心里,早已对这株“仙草修成的女体”心仪已久了。到此作者已经成功塑造了黛玉一种“清秀灵幻”的美丽形象。黛玉初进贾府,作者也未直接着墨来描写她的外在美,而是巧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看出林黛玉的美。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这话虽未直接写出黛玉的美丽,却给读者在心里留下了一个“绝美”的形象。我们再从宝玉的眼来看看黛玉的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竟称她为“神仙似的妹妹”。笔至此处,一个活生生的“绝美”黛玉已跃然纸上。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美”。然而她的“外在美”是“娇袭一身之病”“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病态的美,就像是个“捧心西子”。二、尖酸刻薄冷外表黛玉的身世,决定了她是个敏感而多愁善感的人,她说的话,常常向刀子一样刺向别人,自己却浑然不觉。她的刀子主要刺向两种人:一种是威胁到她和宝玉关系的人,一种是让她觉得受到旁人歧视与踩压的人。威胁到宝黛关系的人:宝钗,湘云,张道士的提亲等等,黛玉的枪口不好直接对准目标,宝玉就成了替罪羊,她的话大部分都是刺向宝玉的,看看黛玉都是怎么说的吧!第二十二回,宝钗念了只《寄生草》,宝玉听了,喜的拍膝画圈,称赏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知,林黛玉道:“安静看戏罢,还没唱《山门》,你倒《妆疯》了。”说的湘云也笑了.——黛玉又在醋宝钗了,当然倒霉的总是宝玉。当着众人的面讥讽宝玉,却没考虑宝玉的面子与感受。当真是有什么说什么,一点也不会伪装啊。第二十九回,宝钗记得湘云有个金麒麟,探春笑道:“宝姐姐有心,不管什么他都记得。”林黛玉冷笑道:“他在别的上还有限,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宝钗听说,便回头装没听见.——这话是很刻薄刺耳的,不得不赞一下宝钗的涵养。第三十四回,黛玉见宝钗无精打采的去了,又见眼上有哭泣之状,大非往日可比,便在后面笑道:“姐姐也自保重些儿.就是哭出两缸眼泪来,也医不好棒疮。”宝钗分明听见林黛玉刻薄他,因记挂着母亲哥哥,并不回头,一径去了。——这话真够刻薄的!让黛玉觉得受到歧视的人:周瑞家的,比戏子一节。在送宫花一章节,周瑞家的因顺路,最后到了黛玉处,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周瑞家的听出黛玉是多心了,所以不说话,但心里会怎么想?至少也觉得这女孩子事多,不容易相处,心里会设防的。黛玉的这张嘴,真是得罪人啊。第二十二回,湘云说唱戏的女孩子象黛玉。宝玉前来陪不是,林黛玉冷笑道:“问的我倒好,我也不知为什么原故.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取笑.宝玉道:“我并没有比你,我并没笑,为什么恼我呢?黛玉道:“你还要比?你还要笑?你不比不笑,比人比了笑了的还利害呢!宝玉听说,无可分辩,不则一声.三、坦率纯真显本质林黛玉的尖刻只是表现在语言上的。其实她对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她对待紫鹃,亲如姐妹,情同骨肉,诚挚的友情感人至深。香菱学诗,宝钗讥她“得陇望蜀”,极为厌烦;香菱向黛玉请教,黛玉却热诚相接,并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纯真透明如一泓清泉。她给香菱讲解诗的作法和要求,还把自己的诗集珍本借给香菱,并圈定阅读篇目,批改她的习作,堪称“诲人不倦”。她待人很宽厚,与人不存介蒂。史湘云因把她比作戏子伤了她的自尊,她有点不忿,可一会儿便携了宝玉的“寄生草”回房,便又“与湘云同看”。在对待宝钗的态度上,尤见出其天真笃实。本为情敌,无嫌犹猜。但在薛宝钗对她略表关怀,予以“训导”之后,她便开诚布公,肝胆相照,向薛宝钗掏出心窝子的话,并引咎自责:“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竞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此后她待宝钗如亲姐姐一般,连宝玉也感到惊奇。林黛玉也并非一味“孤标傲世,目无下尘”。其实她也很谦和。她对“下人”从来没有耍过威风,没有说过一句恶言恶语。宝玉说,她对晴雯是极好的;佳葱说,她去潇湘馆送茶叶,黛玉正给丫头们分钱,就抓了两把给了她。每次赛诗,她总是推崇别人写的好,从不计较高低;与湘云凹晶馆联句,每当湘云说出佳句,她总是“起身叫妙”,甚至说:“我竟要搁笔了!”林黛玉冰心玉壶,晶莹剔透;纯如赤子,一往情真。四、过人之才情有人说黛玉是“诗魂”,的确如此,她浑身上下无不闪耀着诗的光辉。“在《红楼梦》中写诗最多是林黛玉,仅长歌就有三首,还有联句两篇。”除此之外,黛玉还有律诗、绝句和词,整部《红楼梦》里,没有第二个人的诗在数量和质量上能超过她。林黛玉初露才华是在贾元春省亲时。当众姐妹奉元春之命题诗题匾时,黛玉本想大展其才,不想元春只命一匾一咏,便不好违谕多作,只胡乱作了一首五言律诗应命罢了。当时众人所题之匾如下:迎春──旷性怡情;探春──文采风流;惜春──文章造化;李纨──万象争辉;宝钗──凝晖钟瑞。这些题匾大都充满了歌功颂德之意,更不必说诗歌自身了,而黛玉诗中虽然也有一些颂圣之语,但全诗字句较为清新。而且林黛玉帮宝玉写的那首诗也获得了很高的评价。“海棠社诸芳作咏,黛玉的风流别致,宝钗的含蓄浑厚,湘云的清新洒脱,都各有个性。”再来看看第二十七回中的《葬花吟》。此诗共五十一句,可以说自首至尾,字字精警,句句动人: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诗黛玉诗中的压卷之作,是她用生命铸成的绝唱。它深深地打动多少读者的心,更引出多少多情多感的女儿泪。诗中的背景是漫天飞舞的桃花,生之华丽,死之惨烈,当然会让人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的感受,黛玉不仅表达此意,也有对自身不幸命运的哀怨,更难能可贵地表达了对严酷外界的控诉,对污浊环境的拒斥。读完让人觉得凄楚感慨,真的是黛玉得血和泪的结晶。那个孤高自许,洁身自爱的女子身影便宛在纸上眼前。而黛玉在中秋夜在凹晶馆与湘云联诗,虽是用了“十三元”的韵,但她对上湘云的“寒塘渡鹤影”的那句“冷月葬花魂”真是让人称奇。五、纯美之爱情在《红楼梦》里,最感人的是黛玉对宝玉的纯洁凄美的爱情了。宝黛的爱情是贯穿全书的主要线索,并围绕二者的爱情展开,通篇《红楼梦》无处不迸发宝黛爱情的动人火花。在第一回,作者用别具匠心的想象,浪漫夸张的笔调,创造了“还泪”之说,也是宝玉念念不忘的木石前盟,以此说明宝玉、黛玉的爱情是前世注定的,是有前缘的,而他们来到俗世是为了续前缘。把宝玉、黛玉的爱情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也因此更真实、深刻、感人。当二人第一次见面,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地有了这样的场面:“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象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这正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绝佳注解。从此,他们“一桌吃,一床睡”,一起看“杂书”,一起听戏曲《牡丹亭》,而且还一起“埋香冢”。他们往往同哭同笑,彼此都倾注了包括生命在内的一切可能的东西。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相互理解,思想一致,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的,而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有着同样的叛逆性格。从书中的描写可见,宝钗的美,绝不在黛玉之下,甚至“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但是宝玉还是没有爱上她,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生活道路和社会理想。只有黛玉是完全理解他,与他一致的。也就是说,黛玉除了美貌和才华,更重要的是具备与贾宝玉一样的共同志趣,而宝钗则是宝玉是不同的,所以渐行渐远,所以贾宝玉认为只有林黛玉才是他的生死知己,我们来看看他们的爱情发展过程:第二十八回中,黛玉提到“金玉”二字,宝玉便说自己心里除了老太太、老爷、太太这三个人,第四个便是妹妹了。这时他们处于互相试探阶段。第二十九回中,二人都在试探,彼此心中都萌发了爱慕,但他们没有相互表白。第三十二回时,宝、黛的爱情才明朗化,黛玉因听到宝玉在众人面前夸她从不劝他走“仕途经济”的道路,并把她引为知己,林黛玉心中“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的还觉亲切”。而第三十四回中,宝玉挨打之后,他们的彼此劝慰,林黛玉说得,半日在抽抽噎噎的说的一句话“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她看似妥协的言辞,其实是心疼和深深的担忧。再后来他们的爱情便越来越刻骨铭心了。第五十七回,当紫鹃告诉宝玉,黛玉要离开贾府是,宝玉“呆呆的,一头热汗,满脸紫胀。”后来便“痴”了;黛玉听到袭人来说李妈妈说宝玉不中用了时,哇的一声,将腹中之药一概呛出,抖肠搜肺,炽胃扇肝的痛声大嗽了几阵,一时面红发乱,目肿筋浮,喘的抬不起头来.紫鹃忙上来捶背,黛玉伏枕喘息半晌,推紫鹃道:“你不用捶,你竟拿绳子来勒死我是正经!”由此可见,二人都是用自己的命来爱的。但最后“木石前盟”终于还是成了空,黛玉的生命以还泪的结束而烟消灰退。她的泪也流尽了,她去的那么
本文标题:林黛玉人物形象浅析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451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