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合肥药交会论坛合集(丁香园下载整理)
1合肥药交会论坛合集(丁香园sxj001)1陈军:me—too新药创制应是严格意义的模仿合肥立方药业集团研究所所长陈军下午在会议上表示:me—too应该是严格意义的模仿,非跟随意义的创新。他继续深入解释,我们为了避开专利、产权保护,进行一些改构。或者是避开专利。这样必然导致我们在筛选过程中并非针对作用靶点与机制,难以获得突破。以下为文字实录:陈军: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下午好!非常感谢大会组委会给我提供这样一个条件和大家一起分享。尤其感谢刚才梅教授对我们作为制剂技术研发以及他的产业化地位的肯定。从企业研发的角度、作为企业研发产品、产业化过程所面临的问题跟大家进行一个交流。我们找不到做制剂创新的地位。首先它肯定了把技术创新作为医药工业调整的环节。大力推动新产品产业化。它配套的主要发展目标是,三十个原创药物,以及三十个通用型药物。这个原创药物,根据我个人的理解,应该是指新化合物。如果把新药创制的模式分类,我们知道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全新化合物,真正的原创类的药。第二,创制me—too新药。第三,已知药物的研究开发。第四,现有药物的药剂学研究开发。第五,现有药物的新用途研究。我们根据已有中药的成分结构去进行创建,包括改动、提取。现在的这种模式我们要求,国家倡导的全新化合物的模式,必然导致所有的研究方向都集中在me—too模式上。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全新化合物?现在一个全新化合物的开发在国外大致可能已经达到11亿美金。我们的研发作为企业研发投入的对比,几乎是一个亮点。仅仅一个博世,五年的投入是295亿。200亿的投入也就做到两到三个。陈军:me—too为什么不能做?我个人观点,me—too应该是严格意义的模仿,非跟随意义的创新。我们为了避开专利、产权保护,进行一些改构。或者是避开专利。这样的话必然导致我们在筛选过程中并非针对作用靶点与机制,难获得突破。第三,急功近利产生的不2确定性。第四,因为临床支持不足,可能产生的潜在重大临床问题。第五,大量资金占用与投入导致的资源浪费。国家把这些钱,投到这上面,可能是有些浪费。陈军:它带来什么因的结果?我把它称之为政策引导的替尼现象。他们根据格列卫,45亿美金以上的销售,实际上是一个孤儿爱。我们这些药研发是针对什么。产生了这样大量的数量,也是很头疼的。批错了怎么办?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我国新药研发,它的优先发展方向就应该是基础技术。基础研发以及应用研发。首先是投入问题,第二是风险问题,第三,临床价值问题。制剂技术化合物很确定。只要你在制剂技术上有你的改进措施,它就是一个确定的制剂。制剂要走出去,要国际化,必然也要面临销售的问题。如果仅仅是一个认证的问题,我觉得我们国家大可不必去倡导这样的事情。到了国外你一定要卖,你凭什么卖?要有卖点。我们对于新技术研发面临的困境。在今年年初三月份审评中心出台了一个电子刊物,这就表达了他们的审评观念。就是针对制剂技术,如果是改进型技术,就应该高度关注剂型选择的合理性。他从哪几个方面关注?第一,产生立题依据及剂型合理要求。即使是被批准了,这两个都通过了,假定你批准之后所进行的临床实验不能支持其立题依据及剂型合理性的。也不再批准上市,那就是给你枪毙。所以这个问题是值得商榷的。我们的改进型临床例数不超过20倍。在这样一个有限的临床技术,在这样一个有限的研发背景,如何获得能够支撑你临床优效的结果,显然不可能。这种审评要求甚至比F1的审评要求都来得高。我们不清楚是不是因为某些改剂型的印象导致的政府对技术的干预,使技术问题演变成了一个政策问题。我们的研发审评环境也是有问题的。方法本身存在一些缺陷,而且审评严重超时。如果你做一个创新制剂的话,递交资料30天如果FDA不答复,就应该是默认的可以进入开发程序。用临床数据支持你的观点和论据。药品监管对新制剂不能给予品牌药的待遇,没有商品名,没有保护和监测期。指法层面上,产生很难得到保护。FDA的办法,是给新制剂产品给予新药待遇,为品牌药。独占期三年,比全新化合物5年独占期少两年。产品定价也得不到新药的待遇。政府的科技创新费用投向新化合物。因为有十二五规划的目标。陈军:如果谈到中小型企业的技术创新。在十二五规划明确强调这是专、精、特、新。我们相信在十二五规划下,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是优质资源向大型企业转移。中小企业如何生存,只能靠专、精、特、新。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的产品,就要靠你的制剂技术。制剂技术的创新将成为关键。从我分析来看,目前重点的创新制剂技术领域,已经要求很高了。过去说做一个缓控式那就算是你的技术。现在不行了,一个缓释片申报上百家,批准的四十多家,这不能成为你的特色技术。竞争压力使特色技术演变成只有少数人掌握的技术。或者技术门槛很高、难以控制掌握的技术。从目前来看,有几项颇受关注的重点技术,包括长效注射微球制剂、注射用脂质体制剂、注射用纳米制剂、口服渗透泵技术,这是一个技术门槛比较高的,只有少数企业掌握。代表型企业是合肥立方、上海3现代、常州四药等等。我们做的立方渗透泵已经形成一个平台化的技术。陈军:昀后想和大家分享几个案例,第一,辉瑞以及硝苯地平渗透泵控释片。1989年,正当辉瑞的品牌药吡罗昔康即将专利到期时,辉瑞推出用于治疗心绞痛和高血压的药物,它推出的关键品种就是硝苯地平渗透泵控释片,当年销售过亿,成为了它第二个重磅药。第二,还是硝苯地平渗透泵控释片,这是一个产品,一个技术,分了两家。在美国的市场是辉瑞的,在美国之外的市场是拜耳的。商品名拜新同。拜耳将这样一个从60年代研发、70年代上市,一直到今天还在销售的辉煌的神化,关键就在于它昀终选择了这样一个渗透泵制剂。它的临床至今还在进行。拜新同的临床价值完全是在上市批准后挖掘以及验证的。他们做这个事情是很偶然的。是根据一种理论推算、分析,确定了这个东西是一个好东西。做,做就批准了,批准就上市。上市之后经过一系列的临床验证,确实证明了它的临床价值。它的循证医学实验是带2000年及04年才完成的。这些东西值得我们审批中心思考和借鉴。它的批准结论是有效性略低于普通制剂,安全性与普通制剂类似,只是一日一次的临床顺序提高了。它也获得了批准。但是在它批准之前,上市的是歌华基的缓释片。按照我们现在的水平观点来看,那是弱效的。另外一个产品是专注达,专注达之前也有缓释片,这个上市之后临床应用并不太好。这个企业强生公司就考虑它为什么不好,问题出在哪里。它只是推测可能产生的耐药性,就在这样的依据下设计了现在图上的药状动力学,模拟一天三次服药的特征。他们是你没有证据说确实存在耐药性,我还是批准了。从我们目前作为新产品研发可能面临的审评障碍就非常大。与先进发达国家观念是完全不一致的。我们研制了多项产品,面临的具体问题不再说明。谢谢大家!2李磊:98%的中药产品未严格按照GCP要求研发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所副所长李磊在发言中透漏一项调研数据,他表示:“昀近我们对中国四五万个中药产品进行调研,一个非常可怕的数是,中药产品中98%的产品没有严格按照GCP要求的药学、临床系统研究与评价。90%的中药注射剂没有做过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的有效性、安全性的临床研究。”,他同时提醒,“我们未来进入基药、未来进入医保、未来进入价格调整的过程中都要求对我们上述的产品进行安全再评价。”李磊: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三年了,没有在这个论坛上再发言。尽管是离别了三年,4回到这个论坛上。今天仍然和大家探讨的是,进了医保降不降价,降价以后怎么卖?很高兴在上午终于有人在讲,我们要做学术推广。我们要做循证研究。就好象我现在站的背景是要调整一样,中国医药行业处在大背景的调整期。我们现在基药要进,你怎么进?医保要进,你怎么进?现在中国的医药研发很难,我们的创新研究更难,重要的创新研究更难。如何把我们的产品做好。如何把我们进基药、进医保,保价格,由竞争产品找到它的特点、找到它的差异化。是我们昀应该研究的事情。我今天把我在不同城市参与进入医保和价格调整的趋势,和我们对老产品的二次开发,如何有效的结合起来。我今天更多的是从医药的角度去讲。对基药,昀重要的一个观点是,进不进基药的问题。我们有没有机会进基药。更考虑的是我们国家准备基药的盘子是多大的问题。我们认为,第一,中国的基药在今年会不会出来。不知道。基药会是多大的量?现在有的版本已经出来520、575个,卫生部也有一个版本,社保也有一个版本。没有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基药基层版。这个版本已经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严厉批评,说中国不讲人文。说中国现在的产品更多的是低价。我们这一论基本药物调整肯定会有大的动作。这次肯定不会低于500个品种。第二,重点支持是哪些产品。老人、儿童、妇女产品,肿瘤治疗的产品将是重点。这次非常明确的讲,非公立的医药机构将成为这次基本药物版使用的范围。李磊:第二个问题,进不进基药?从今年开始,可能把基层版和基本药物二合一了,再也不会有大医院版本了。更多是原来大医院的版本。我们的中药在基药调整是什么样的地位?我们认为中药在这次基本药物调整具有一定的优势。这次基本药物调整有三个特点:第一,扩充。第二,在原来的双信封制,两票制仍然会严格的实施。第三,按病种付费。现在进了基药确实会报销。但不是每一个品种都按百分之百的比例报销。现在可能推荐到十几个产品。肿瘤的产品怎么报销比例?可能在10%到20%之间。昀后,这次基药确定之后,重要的产品还会有。但是会不会统一定价?我从对政策的预判来讲,统一定价不是没有否认的,有关部门一直在调研推动这个事情。十二五发展,相关领导讲了这样一句话,我们通过十二五、十三五,现在中国医药行业把我们的企业砍一半、把产品砍一半,中国医药行业的市场能不能受到影响?包括中药注射剂、包括药物标准的提高,都是我们国家十二五安全发展规划和工信部产业结构优化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第三,在进基药的过程中,关于流通的改革,对于现在基药和基层用药里面产品之间关系的问题,我们现在不去多讲。李磊:昀近我们对中国四五万个中药产品进行调研,一个非常可怕的数是,中药产品中98%的产品没有严格按照GCP要求的药学、临床系统研究与评价。90%的中药注射剂没有做过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的有效性、安全性的临床研究。刚才的万生悦康在做银5杏注射剂的时候做了很多的研究。但是我们百分之八九十的中药产品没有做系统研究。下一步要进基药、医保,他们昀可能做的工作已经摆在在座各位领导的面前。也摆在国家主管部门面前。这个问题一直带进行思考。我们以前有一个统计,中国医药行业有151个中药产品品种,已经超过一个亿了。这151个产品中,能不能找到10个是严格的符合GCP要求的研究?不到10个。昀近我们对国家基药、医保、发改委的价格相关的政策进行沟通、梳理,发现一个问题,要求对我们未来进入基药、未来进入医保、未来进入价格调整的过程中都要求对我们上述的产品进行安全再评价。进行循证医学的研究。我们在基药目录里面,相关的规定,在第八条、第二项明确规定,专家组根据循证医学、药物经济学对拟进入药品进行技术评审。第十条第四项明确规定:目录内产品依据药物经济学评价,可被风险效益比或成本效益比更优的品种代替。李磊:在151个产品中,只有不到10个产品做过严格的临床研究。在这个状态下。前一时间我也不同程度的参加2013年国家医保产品遴选的标准课题的研究。其中有5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已经列入我们专家提供给社保的王所长的方案。2013年你要进入医保,你这个产品不能低于8家省级医保。同时必须有严格的上市以后再评价、不良反应监测、药物经济学评价。无论无论从安全再评价、无论从国家的发展规划。无论从现在基药医保到遴选的标准。无论从价格的调整,都对我们的产品本身再研究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和政策的发展趋势。在这次的价格评审机制中已经提出一个差别定价,差别定价的要求是什么?第一,原研。第二,疗效与其他产品的差异。第三,专利。第四,重大标准提高。第五,GMP、GAP认证。第六,定价经济性比较。用什么方法进行上市后产品再评价?不但对在座的各位,对学科、对行业都提出严格的要求。很多循证医学研究的方法。第二个问题,循证医学与药物经济学评价对中医药上
本文标题:合肥药交会论坛合集(丁香园下载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459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