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说课课件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四说”说课程资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3一、说课程资源说教材教材的出处:《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第二课。“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概述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探讨其主要特点和影响。4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本课内容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据重要地位。纵向: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史的核心内容横向:“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与专题六以古代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民主政治的产生发展相映生辉,对比明显5说课标要求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2.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6说学情本课的授课对象是我校高一新生,学生对秦始皇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在分析、评价历史问题方面仍然存不足。尤其是现在初中阶段,学生没有学习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高中历史出现阶级、社会发展规律等名词,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应采用学生自主学习、问题导学等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应充分利用图表、图片、原始材料等来说明历史问题,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7二、说教学目标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识记: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的建立,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的构成和郡县制度;②理解:理解中央集权制的概念,皇权至上的特点;③运用:比较法分析郡县制与分封制。④探究:评价秦朝中央集权的影响8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图片、图表等媒介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②运用材料,多媒体等教具,采用分组讨论学习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筛选材料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9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明确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既是巩固统一的需要,也是巩固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3、情感态度价值观10★重点:秦汉“大一统”政体的形成和基本特征。确立依据: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历代统治者继承和发展,对以后封建王朝影响深远。突破方法:一方面通过史料、图表等创设历史情境,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另一方面通过合作学习等方法从而突破重点。说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11确立依据:制度史比较抽象,需要介绍大量背景材料、实例,要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评价这种政治体制的创新。突破方法:通过多媒体播放历史资料和整合课程资源,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讨历史,从而突破难点。★难点: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概念、政策措施、历史作用与影响。。12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集体讨论法:针对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132、说学法(1)引导学生阅读历史资料,重现历史情境,提高他们的读史水平,学会利用辩证法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2)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互相讨论,相互合作,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求进步,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这也是新课改中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14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15三、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屏幕展示李白的一首诗《秦王扫六合》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问:“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16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7设计意图用历史古迹的图片和李白的诗引入本课的学习,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引人入胜,进入新情境开展有效教学。181、“大一统”地理格局的形成秦统一过程(“六王毕,四海一”)2、“大一统”政体的形成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地方官制百官公卿海内为郡县19▲“六王毕,四海一”——“大一统”地理格局的形成这块内容是中央集权体制建立的前提条件,因为学生在初中已学习了秦完成统一的情况,课堂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从简处理教材,引导学生归纳“大一统”地理格局形成的过程。并作以下设计:通过两幅图“秦灭六国形势图”和“秦朝疆域图”,设计三个小问题:①比较两幅图的不同,你能得到哪些历史信息?②秦始皇扩大统一帝国规模的行动主要有些?讲述秦朝疆域的四至。③西周和秦朝对地方的统治有哪些不同点?22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一方面直观生动,提高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空间地域概念,了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地理格局。另一方面通过两幅图三个小问题培养学生解读历史地图信息和阅读教材内容的能力以及审题、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实际上也是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第③问为下一部分内容作了铺垫。23▲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大一统”政体的形成这块内容是本课的重点、难点,包括本课的第二、三目,主要进行以下设计:【利用教材进行设问】为巩固辽阔的疆域,秦始皇进行了哪些政治改革?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归纳:2、确立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3、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1、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度。24【用图示、列表法和分组合作讨论】1、用图示、列表法和分组合作讨论学习方法来突破这一重难点。2、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逐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主要从条件、内容、作用、特点分析)。25【补充材料合作学习】材料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诏令是“议帝号”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材料2“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材料3到秦朝,“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玉,君臣莫敢用。”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阅读以下材料,了解皇帝称号的来历,并分组讨论回答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三个小问题:1、“皇帝”称号的来历?2、皇位是怎样继承的?3、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6【动手动脑质疑互动】1、请简单绘制“中央集权制度下从皇帝到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示意图;说说其官僚机构的名称和职能。并思考:中央机构讨论国家军政大事的方式?27▲加强思想控制——“大一统”政体下的思想专制这块是阅读内容,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要是加强情感、态度方面的教育。可以设计问题:(1)让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史实(秦加强思想控制)(2)引导学生对“焚书坑儒”“挟书律”进行评价然后教师归纳。28总结与学习探究(布置作业)二、汉承秦制是指什么?一、评价秦始皇29四、说课后反思(1)“皇帝制”、“中央官制”和“郡县制”是秦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基本内容,学生只有弄清楚皇权和官僚之间的控制与被控制、服务与被服务,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才能基本领略中央集权的内在含义。教材的叙述内容过于简略,不易理解,需要整合处理,但更有说服力的资料图片很难找,不易操作。(2)怎样把历史和现实拉近?如何改变学生对中国古代制度史“枯燥乏味、陈旧厌烦”的看法,值得进一步思索。30谢谢观赏
本文标题:《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说课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462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