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iso14001标准理解培训教材
GB/T24001-ISO14001标准条文理解概述一、建立ISO14001标准的目的1.环境污染和消耗问题越来越严重,社会关注度增加;2.相关环境的立法更严格,社会公众期望值增加;3.标准可以使组织建立一个有效的EMS,同其他MS结合,实现并证实组织的环境绩效;4.对于不同的组织都可能满足EMS的要求,消除了相关的贸易壁垒;5.通过体系认证,可以使组织的顾客、相关方确认其已建立EMS。二、标准适用的对象和范围适用于希望采用它的所有组织。专门强调考虑了对中小型企业的需要。有下列愿望的组织可以采用:--实施、保持并改进环境管理体系;--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环境方针;--向外界展示这种符合性;--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或注册;--对符合本标准的情况进行自我鉴定和自我声明。三、环境管理体系的模式由“策划、实施、检查、评审”为环节构成的周而复始,螺旋上升的动态循环过程,目的是实现持续的改进。环境方针、规划(策划)、实施和运行、检查和纠正措施、管理评审,为运行过程中第一个层次,称为一级要素,在每一段要素下又规定了相应的活动,它们所涉及的要素称为二级要素。(一).环境方针(P)环境方针表达了组织在环境管理上的总体原则和意向,组织的各项环境活动都是昀高管理者制定并确保各级人员贯彻并实施。(二).环境策划(P)环境策划是组织对其环境管理活动的规划工作,其中包括:1.环境因素(4.3.1)2.法律与其他要求(4.3.2)3.环境目标和指标(4.3.3)4.环境管理方案(4.3.4)(三).实施和运行(D)将组织的环境管理工作计划付诸实施实现有效控制的过程,其中包括一系列为开展环境管理活动所需的资源和支持措施。在实施和运行中,具体包含下列方面的活动:1.组织结构和职责(4.4.1)2.培训、意识和能力(4.4.2)3.信息交流(4.4.3)4.EMS文件(4.4.4)5.文件控制(4.4.5)6.运行控制(4.4.6)7.应急准备和响应(4.4.7)(四).检查和纠正措施(C)组织在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应经常对其体系的运行情况和环境表现进行检查,以确定体系是否得到了正确有效的实施,其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的要求是否得到了满足,如发现不符合,应考虑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这些活动主要包括:1.监测和测量(4.5.1)2.不符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4.5.2)3.记录(4.5.3)4.EMS审核(4.5.4)(五).管理评审管理评审是组织的昀高管理者对环境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评价活动,其中包括对体系进行改进。环境管理的术语和定义(一)持续改进(Continualinprovement)强化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改进整体环境绩效。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理解要点:•持续改进的对象改进的对象实际有两方面——改进体系:——改进绩效:体系和绩效都要改进,但是需要注意——体系改进是手段,而环境表现改进才是昀终目的。•注解:“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一个“时间和范围”的问题。不要求一步到位,一步登天,一下就把所有的环境问题都解决。持续改进的目的是“要使组织的整体环境绩效得到改进”。但是,允许组织一步一步改进,一天比一天好。不必同时发生于所有方面,是指没有昀好,只有更好。持续改进要求组织建立一种机制。持续改进,就是持续的提高组织内部各项工作的管理和运行效果,以实现组织一个又一个的环境目标,通过不断评价昀终改进组织的环境表现。(二).环境(environmental)组织运行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要点:1、环境是指一种客观的“外部存在”,通常都是围绕着某一中心事物,在标准中谈及的中心事物是指人类,相对于人类这一客观主体而言,环境就包括了环绕人类周围的水、土壤、空气、自然资源、动植物、人、气候、自然景观等一切自然物质。2、环境不仅仅是外部存在,不仅仅是多种介质的简单组合,而且还应包括上述这些自然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就是指这些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换”,特别是人类活动与自然之间形成的生态关系。这也就是说,所有的自然物质都共存于一个有机的环境当中,他们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并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3、小注中所述的“外部存在”是指从组织内一直延伸到全球系统,因为环境问题和我们人类有着密切关系,每个组织的活动、每个人的行为都可能对全球环境产生影响和作用,因此,我们在考虑环境事务时,不应将目光局限在组织内部的和外部的周边事物,而应将思路不断扩展,应放眼世界、放眼全球。例如,对一个建立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生产企业来说,其环境的概念即包括厂区(生产所在地),还包括其办公区、生活区、服务区及其库存区,将其延伸可以包括所在地周围的大气环境、海河、地下水,再延伸还可以包括其远海和大气臭氧层。(三)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aspect)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要素。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能够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理解要点:1.该术语中有两个关键词,分别是“相互作用”和“要素”。所谓“要素”是指构成某种事物的必要因素。但有了要素并不等于就一定构成环境因素,要素只有和环境发生了相互作用才能成为环境因素。比如,装在密封瓶子里面的酒精,它是一种物质,当然是要素,但是它并不成为环境因素,而一旦瓶子被打开,酒精挥发与环境发生了相互作用,就成为环境因素了,所以我们说酒精的挥发是环境因素。2.环境因素的表达形式通常是“名词”+“动词”。其中名词指的是污染物质(或污染源、或污染因子),动词常常是排放、处置、产生、消耗、泄漏等等。如:噪声的排放、固体废物的产生、能源资源的消耗、化学品的泄漏等。3.标准中所谈的“要素”是指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所包含的要素。这就意味着我们在考虑环境因素时,要”全方位考虑“。对于活动,通常要考虑生产活动、管理活动、办公活动和辅助性活动等等;对于产品,要考虑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贮存、运输、安装、使用、维修、报废到昀终处置的生命周期全过程;而对于服务,则涵盖了组织对外提供的服务,或所使用的外部服务等。4.考虑环境因素时,还要注意不论是过去、现在对环境造成影响的,还是将来有潜在影响的都要给予关注。5.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存在的某些环境因素,这些环境因素对环境已经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称之为重要环境因素。找出重要环境因素的目的是为了在建立环境目标时,可以把他们作为“优先对象”加以考虑,也就是依据重要环境因素来建立目标和指标。(四).环境影响(environmentalimpact)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理解要点:1.环境影响首先应该是一种“变化”,没有变化也就无所谓影响。环境影响是由环境因素导致的环境的变化,所以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是一种因果关系。比如:工厂排放污水到水体中,导致河里的鱼类死亡。污水排放是环境因素,是成因,水体遭到污染,水质改变,生态环境发生变化是环境影响,是结果。2.“变化”是中性的。即:变化可能是有害的(如:噪声排放使人身心受到干扰;化学品泄漏对大气和土壤质量造成破坏),也可能是有益的(如:安装节能灯节约电力资源;使用可回收的包装材料有利于节约资源;用低毒低害的原材料来替代高毒性材料以减轻产品对使用者所造成的毒害)。在本标准中,我们更关注的是那些有害的变化,即负面的环境影响。3.组织的活动、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之间的关系如表所示。通常来讲:同一物质有多种活动,同一活动有多种环境因素,而同一环境因素可有多种环境影响。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的关系污水水体的土壤含黑液悬浮物污水的排放造纸污染水体、破坏水生环境汞排入水体制造烧碱破坏臭氧层氟利昂的排放电冰箱使用污染大气、形成酸雨二氧化硫的排放燃煤、烧锅炉环境影响环境因素活动、产品或服务(五).环境管理体系(environmentalmanagementsystem)全部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规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理解要点:1.企业的管理涉及了方方面面的内容,包括生产管理、物流管理、人事管理和财务管理等等,环境管理体系是一个组织全部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来说,组织都客观存在着相应的组织结构、程序、活动、过程、职责和资源,这些本身是管理体系的客观存在,但还有必要充实和完善之。2.定义中“组织结构”是指组织为行使其职能按某种方式建立的职责权限及其相互关系。3.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昀终目的是“实现环境表现的有效改进”,因此,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只是手段和途径,通过运行体系要实现环境方针的承诺,满足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要求,从而达到持续改进环境表现的根本目标。因此,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其有效性和经济、技术可行性。4.建立一个有效地环境管理体系可为组织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环境利益和社会利益。(六).环境管理体系审核(environmentalmanagementsystemaudit)客观地获取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断一个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该组织所规定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的一个系统化并形成文件的验证过程,包括将这一过程的结果呈报管理者。理解要点:1.“审核证据”是指关于事实的可验证的信息、记录或陈述。证据有定性的,也有定量的。可以通过现场的面谈、文件审阅以及对活动与情况的观察、测量与试验的结果或其他方法。2.“审核准则”是指审核员用来作为依据,与所收集的关于主题事项的审核证据进行比较的方针、惯例、程序或要求。通常,我们ISO14000的审核准则有3个:ISO14001标准、体系文件、适用的法律法规。3.审核分为外审和内审,内审是内部审核员审,外审是由认证机构派审核组来审。这里的审核主要是指内审,内审一般每年至少一次,主要审核内容:是否符合ISO14001要求,体系是否得到有效实施,是否持续改进了。4.审核是一个文件化、系统化的验证过程。也就是:需要指定相应的文件化程序以保证审核过程的系统性、一致性和可靠性。要建立程序,制订审核计划、审核方案、做充分的材料和现场准备、成立审核组、昀后还要提交审核报告。(七).环境目标(environmentalobjective)一个组织依据其环境方针规定的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标,如可以应予以量化。理解要点:1.组织应根据其所制定的环境方针,明确其环境目标并形成文件。2.制定环境目标时,如果可行应尽可能量化,并考虑相关方观点。为了实现持续改进的目的,应对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进展和实现情况定期给予检查和评审,并不断调整和修订。目标如果达到了,要逐年提高;如果没有达到,就要分析其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努力达标。3.制定环境目标时,应充分考虑所判定的重要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应结合初始环境评审的结果、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以及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方面的要求,以保证目标切实可行。4.环境目标示例如下:——减少或消除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在产品设计和开发阶段充分考虑昀大限度的减少生产、使用和处置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影响;——降低原材料、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合理利用并开发新能源;——尽量减少新开项目所造成的有害的环境影响;——提高全体员工的环保意识,树立园区的环保形象。(八).环境绩效(environmentalperformance)一个组织基于其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控制其环境因素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环境管理体系的成效。理解要点:1.关键词:可测量、结果环境表现是可测量的,例如:生产污水的排放,这是可以测量的,有多少量、BOD、COD指标、SS悬浮物、PH值等等,都是可以用仪器或试验来测量的。测量的目的,是从中获取证据,证明组织已经建立的EMS是否有效,组织的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是否切实可行,通过测量就可以看出目标和指标定的是不是合理。2.环境表现是一种结果,是组织对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环境因素施加控制而得到的结果。例如:对污水排放进行控制,这是
本文标题:iso14001标准理解培训教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46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