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教案与反思 槐乡的孩子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和反思刘楠楠【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3.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预设】一、走进槐乡孩子们,今天咱们一起学习课文《槐乡的孩子》(板书、读题),熟悉了这些词语后,刘老师请大家闭上眼睛,让我们听着优美的文字走进槐乡。(师配乐朗读)师:孩子们,听完了,你最想说什么。用一两句话说出你心中的感受!(相机学习第二段,认识槐树和槐米)刚才你们提到了槐米,见过吗?去课文第二段找找关于它的信息。二、走近孩子了解了槐树和槐米,我们赶在槐花开放的时节去槐乡认识这一群孩子。(出示段1,读文第一段)个别读,思考:————?那这到底是一群怎样的孩子呢?请大家读读课文3、4段,去体验一下他们在槐乡的生活。初感,说勤劳、辛苦:句组1(重点感悟:读着这些句子,你仿佛都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句组2(体会心情,可能在聊着些什么!)情境创设:我们一起去槐乡,爬一爬槐树,勾一勾槐米,女孩子也来一起捡一捡槐米。相机采访:说说你们槐米的感受。想象说话:你们听,他们好像还在说些什么?引读三句话真好听,老师已然被你们带到了槐乡,看到了孩子们勤劳的背影。这就是槐乡的孩子,——谁想接着往下说,可以直接用文中的句子,也可以是自己思考的成果,想一下,有了就请举手。结合板书小结:这就是槐乡的孩子,一群()的孩子,……三、走出槐乡小结:就是这群孩子,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难怪我们的作者尹黎会这样说到——读尹黎的话,感受劳动创造的快乐和幸福。拓展:这里刘老师推荐给你们另外一篇关于槐树的文章《槐树四季》课后可以留下来看看。积累:摘抄文中你喜欢的句子2-3句。【俞校长评课】注重积累和拓展,如桔乡、海鲜之乡……情景化的课堂对话,关注学生的体验,让学生融入文本演一演,说一说。关注重点句的表达和写作方法的指导,文章统整,回顾一天又一天语用意识1.关注学生自学2.更加丰富思维没有真正地潜入3.理解归纳方法有梯度4.齐读体现略读课的特性,还要考虑课堂的增量、增质以及每个学生的发展。【课后反思】整节课轻松、自在,老师陪同孩子们带着一份向往走进了槐乡,任他们自由嬉戏、玩耍,欣赏这槐乡的每一程劳动景象,分享着孩子们的每一分快乐。不知不觉间,孩子们已然就是这槐乡孩子中的一员了,他们的对话离不开槐乡,他们的目光离不开槐乡的孩子,他们的话音也似乎喝着云雀的歌唱在槐树林间回响,他们为槐乡孩子的辛苦劳动而骄傲,也为槐乡孩子的满载而归而喜悦,甚至还为槐乡孩子的懂事能干而感动。这种美妙的感觉不仅停留在了孩子的心中,也久久驻足在我的心间,这也让我对孩子的“语文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的语文教材编排的课文纵贯古今,横跨中外,对于视野相对狭窄的中低年级孩子来说,人文学科接触得比较少,对事物的认知相对浅薄,因此很难发挥其他学科的优势,而语文又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的知识点又何止拼音比划和词语句子,所以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有责任唤起孩子对文学、历史、科学的兴趣,让孩子的语文变得像生活一样真实、踏实,并无时不刻地延续着,为生命点亮一盏盏明灯。语文“生活化”其实也是新课标的一个基本理念,其主旨在于:语文教学要打破学科本位,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但是有时候我们容易走偏,比如在构建一个人文话题的时候,我们往往过多地修饰、造境甚至虚构套用,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不惜毁灭学生原有的正确认知,甚至扭曲正常的价值取向,人本被边缘化、模糊化,语言文字被形式化、空洞化,语文生活也就活生生地被淹没了,孩子们为了老师的课堂说着一些看似华丽的语言,却找不到自己心灵的方向,直至沉默。故而,我们的课堂只有贴近心灵,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才会有不绝的源头活水,才能显得真实而丰富,才能带领学生产生共鸣,真正让学生喜欢语文,那么我们该如何让孩子的“语文生活”丰富起来,让他们在“语文课堂”里享受着生活的快乐,收获学习的幸福呢?我想,正如《槐乡的孩子》文本所传递的:只有艰辛的付出,才会有丰厚的回报。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语文学习需要把语言文字还原到现实生活中,获得主观感受。一开始我让学生撇开直观的文字,在轻松聆听文字中走进槐乡,孩子们自然而然地用画面来再现一幅幅生动的生活场景,生成对文本的感受。在后面交流中听着孩子们在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时,课堂显得温馨而富有生活气息,我甚是欣慰,孩子们带动了我迫不及待地想去尝尝槐乡的槐米,去认识槐乡的孩子。课堂的第一氛围对整节课是举足轻重的,其实课堂上,教师只要有意识地创设课堂情境,把语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就能学生身临其境,调动学生参与和求知的兴趣,诱发他们内心的体验,把真实的情感流露出来。有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情绪的笼罩,相信他们能在槐乡的林间山路上徜徉。
本文标题:教案与反思 槐乡的孩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472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