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食品安全可追溯阶段研究报告
食品安全可追溯研究阶段报告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07年4月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目录一、可追溯基本概念..............................................................................4二、实施食品安全可追溯的相关技术..................................................5(一)信息标识技术........................................................................6(二)信息采集技术......................................................................10(三)信息交换技术......................................................................17(四)物流跟踪技术......................................................................18三、实施食品安全可追溯的管理基础................................................19四、可追溯与我国食品安全发展........................................................21(一)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与可追溯发展状况...............................21(二)我国实施食品安全可追溯存在的障碍...............................24(三)推动我国实施食品安全可追溯的建议...............................25五、可追溯系统实施案例....................................................................27(一)、牛肉产品跟踪与追溯系统................................................27(二)、山东对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进行追溯的应用实践.........30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食品安全是关系人类健康的关键所在。近些年来,国内外相继发生了多起食品安全事件——“二恶因”、“疯牛病”、“禽流感”、“苏丹红”……,这些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问题,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空前的担扰和关注。长期以来,在食品安全控制方面,国际上通用的方法是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GMP(良好加工操作规范)及ISO9000。这些技术主要是对食品的生产、加工环境进行控制,以保证食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免受可能发生的生物、化学、物理因素的危害,将可能发生的危害消除在生产过程中。但是,这些技术不能对那些在流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监控,准确、快速地找出根源所在,从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人们健康的更大损害,并明确相关主体的责任。因此,对食品从生产到消费的供应链全程进行追踪,并在发生问题后进行追溯,就成为监控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健康的必要手段,而这也是广大消费者期望所在。针对这种情况,世界各国政府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并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保障食品安全。2000年,欧盟颁布了第1760/2000号法规(又称新牛肉标签法规),要求自2002年1月1日起,所有在欧盟国家上市销售的牛肉产品必须具备可追溯性,在牛肉产品的标签上必须标明牛的出生地、饲养地、屠宰场和加工厂,否则不允许上市销售。2002年,欧盟又颁布了第178/2002号法规(又称一般食品法),要求从2005年1月1日起,凡是在欧盟国家销售的食品必须具备可追溯性,否则不允许上市销售,并且禁止进口不具备可追溯性的食品。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生物反恐法案”,将食品安全提高到国家安全战略高度,提出“实行从农场到餐桌的风险管理”。国家对食品安全实行强制性管理,要求企业必须建立产品可追溯制度。在有关的规定中,明确了企业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的实施期限,大企业(500名雇员以上)在法规公布12个月后必须实施,中小型企业(11—499名雇员)在法规公布18个月后必须实施,小型企业(10名雇员以下企业),在法规公布24个月后必须实施,到2006年底所有与食品生产有关的企业必须建立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英国政府建立了基于互联网的家畜跟踪系统(CTS),以记录获得身份证的家畜从出生到死亡的转栏情况,以便这些家畜可以随时被追踪定位。这套家畜跟踪系统与标牌(每头家畜都有唯一的号码,家畜号码一般通过两只耳朵的耳标来进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行记录)、农场记录(农场必须记录有关家畜出生、转入、转出和死亡的信息)、身份证(1996年7月1日出生后的家畜必须有身份证来记录它们出生后的完整信息,在此之前的家畜由CTS来颁发认证证书),共同构成了家畜辨识与注册综合系统。加拿大于2002年7月1日强制实施牛标识制度,要求所有的牛采用29种经过认证的条形码、塑料悬挂耳标或两个电子纽扣耳标来标识初始牛群。到2008年,加拿大将有80%的农业食品联合体实行农产品可追溯行动。日本政府已经通过新立法,要求肉牛业实施强制性的零售点到农场的追溯系统,系统允许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输入包装盒上的牛身份号码,获取他们所购买的牛肉的原始生产信息,并且为了应对“疯牛病”,该法规要求日本肉品加工者在屠宰时采集并保存每头家畜的DNA样本。澳大利亚作为全球主要的牛肉产品出口国,每年有70%的牛肉产品销往海外,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实施了国家牲畜标识计划,建立了家畜标识和可追溯系统,它是一个永久性的身份系统,能够追踪家畜从出生到屠宰的全过程。从国际发展状况来看,实施可追溯既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现实需求,也代表了当前和未来食品安全保障措施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正是这种对食品进行跟踪和追溯的现实需求,推动了可追溯系统的发展和应用。一、可追溯基本概念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把可追溯定义为“通过登记的识别码,对商品或行为的历史和使用或位置予以追踪的能力”。可追溯性是利用已记录的标记(这种标识对每一批产品都是唯一的,即标记和被追溯对象有一一对应关系,同时,这类标识已作为记录保存)追溯产品的历史(包括用于该产品的原材料、零部件的来历)、应用情况、所处场所或类似产品或活动的能力。欧盟颁布的178/2002号法令中就有关食品的可追溯性、防止有害食品进入市场、食品业者的义务及进出口商的要求进行了规范。其中,把食品的可追溯性定义为:“对一种食品在生产、加工、销售等各阶段的踪迹均可追溯查寻”,即食品在整个生产和流通过程都可以找到踪迹。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总的来说,可追溯包括跟踪(Tracking)和追溯(Tracing)两个方面。跟踪是指从供应链的上游至下游,跟随一个特定的单元或一批产品运行路径的能力。以水果蔬菜等农产品来说就是指从农场到POS零售跟踪蔬菜、水果的能力(图1)。图1农产品跟踪示意图追溯是指从供应链下游至上游识别一个特定的单元或一批产品来源的能力,即通过记录标识的方法回溯某个实体来历、用途和位置的能力。以水果蔬菜等农产品来说就是指从POS零售到农场追溯蔬菜、水果的能力(图2)。图2产品追溯示意图二、实施食品安全可追溯的相关技术从可追溯的概念可以看出,食品的可追溯系统就是食品供应体系中食品构成与流向的信息与文件记录系统。这就意味着,要建立食品供应链各个环节上信息的标识、采集、传递和关联管理,实现信息的整合、共享,才能在整个供应链中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实现可追溯能力。因此,从本质上说,可追溯系统就是一套信息管理系统。综合当前国内外的实践经验,实施可追溯系统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一)信息标识技术前面提到,可追溯系统实际上就是一套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的前提是用能够广泛接受的标准进行信息的标识表示,然后才能进行信息的采集和传递。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在实施可追溯的时候必须考虑到信息流动的全球性,必须采用全球通用的标准体系来进行可追溯信息的管理。当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由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GlobalStandard1,由欧洲物品编码协会EAN和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UCC联合而成)开发的全球统一标识系统EAN·UCC系统来实施商品信息的标识、采集和传递。EAN·UCC系统是以对贸易项目、物流单元、位置、资产、服务关系等的编码为核心,集条码和射频等自动数据采集、电子数据交换、全球产品分类、全球数据同步、产品电子代码(EPC)等技术系统为一体的,服务于物流供应链的开放的标准体系。目前,全球共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来自工业、商业、出版业、医疗卫生、物流、金融保险和服务业等行业超过100万家的企业,采用EAN·UCC系统,对物品进行标识和供应链管理。因此,该系统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国际标准。EAN·UCC系统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编码体系:为贸易产品与服务(即贸易项目)、物流单元、资产、位置以及特殊应用领域等提供全球唯一的标识;数据载体:包括条码、RFID;数据交换:包括EDI和XML。由于采用EAN·UCC系统可以对食品供应链全过程中的产品及其属性信息、参与方信息等进行有效地标识,建立各个环节信息管理、传递和交换的方案,实现对供应链中食品原料、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等环节进行跟踪和掌控,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出问题所在,从而进行妥善处理。因此,该系统也成为当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实施可追溯的技术体系。目前,欧盟等国已经采用EAN·UCC系统成功地对牛肉、鱼、蔬菜等开展了食品跟踪,有效地对食品供应链全过程进行跟踪与追溯,建立了从“农场到餐桌”的食物供应链跟踪与追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溯体系,取得了积极的效果。EAN·UCC系统的编码体系提供了建立可追溯系统的基础,即信息标识技术的标准,它对供应链各参与方、贸易项目、物流单元、资产、服务关系等进行编码,其编码结构保证了在相关应用领域中提供全球唯一的标识代码,解决了供应链上信息编码不唯一的难题。这些标识代码是计算机系统信息查询的关键字,是信息共享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采用高效、可靠、低成本的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奠定了基础。该系统对不同的编码对象采用不同的编码结构,并且这些编码结构间存在内在联系,因而也具有整合性。在提供唯一的标识代码的同时,EAN·UCC编码体系也提供附加信息的标识,例如有效期、系列号和批号,这些都可以用条码或RFID标签(射频识别标签)来表示。EAN·UCC系统的编码体系包括6个部分(图3):全球贸易项目代码(GTIN)、系列货运包装箱代码(SSCC)、全球位置码(GLN)、全球可回收资产标识代码(GRAI)、全球单个资产标识代码(GIAI)、全球服务关系代码(GSRN)。这些编码都可以用相关的条码符号表示出来,EAN·UCC系统条码符号主要有三种:EAN/UPC条码、ITF-14条码及UCC/EAN-128条码,其中EAN/UPC条码包括EAN-13条码、UPC-A条码、EAN-8条码及UPC-E条码。图3EAN·UCC完整的编码体系1、全球贸易项目(包括产品和服务)代码GTIN(GlobalTradeItemNumber)GTIN是用来对全球范围内的贸易项目进行唯一标识的编码体系。贸易项目是指一项产品或服务
本文标题:食品安全可追溯阶段研究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476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