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招标投标 > 《挪威的森林》读书心得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读书心得这是一部伤感,又有痛苦,百分之百的恋爱小说。小说主人公渡边展开他同两个女孩间的爱情纠葛。渡边的第一个恋人直子原是他高中要好同学木月的女友,后来木月自杀了。一年后渡边同直子不期而遇并开始交往。此时的直子已变得娴静腼腆,美丽晶莹的眸子里不时掠过一丝难以捕捉的阴翳。两人只是日复一日地在落叶飘零的东京街头漫无目标地或前或后或并肩行走不止。直子20岁生日的晚上两人发生了性关系,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几个月后直子来信说她住进一家远在深山里的精神疗养院。渡边前去探望时发现直子开始带有成熟女性的丰腴与娇美。晚间两人虽同处一室,但渡边约束了自己,分手前表示永远等待直子。返校不久,由于一次偶然相遇,渡边开始与低年级的绿子交往。绿子同内向的直子截然相反,“简直就像迎着春天的晨光蹦跳到世界上来的一头小鹿”。这期间,渡边内心十分苦闷彷徨。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缠绵的病情与柔情,一方面又难以抗拒绿子大胆的表白和迷人的活力。不久传来直子自杀的噩耗,渡边失魂魄地四处徒步旅行。最后,在直子同房病友玲子的鼓励下,开始摸索此后的人生。读《挪威的森林》,我一直都在思考着一个问题是:作者为什么要为这本书起一个这样的名字?《挪威的森林》是六十年代,世界上曾盛极一时的乐队BEATLES(甲壳虫)的一首歌,作者生于1949年,六七十年代,正是村上十几二十岁的时候,BEATLES的音乐,对那个时代的西方国家的年轻人,影响是很深的。而这种影响,也通过音乐,传到了位于东方的日本,同样影响着村上这一辈的人。BEATLES的音乐其实并不是纯粹的音乐,更大意义上,它还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对社会丑陋的阴暗的庸俗和虚伪的不满和愤恨。在《挪威的森林》,如果你读得比较仔细,你会发现,很多地方都表现着这样的一种精神。说到日本小说,有几个要素似乎已经定格,凄清、阴郁的气氛、死亡、掺杂着情欲的爱情。初读《挪威的森林》,只因为他的名气,然后被在其中的强调一种强烈的被摇撼的东西所共鸣。所有的美好的东西总能够引起别人的共鸣,这种共鸣能够轻易的穿越肤色、种族、文化、宗教等的障碍,直达内心,在脑际隆隆作响,乃至能够让你热泪盈眶,《挪威的森林》的这种印记比比皆是,作者对直子的会议,对初美的感觉,对心灵沼泽的体验等,能够通过一种自以为是相对完美的语言的,道出你心存已久的感动。考虑更多的生和死,“死不是生的对立,而是生的一部分”,“死不过是普通的事情而已”,“那只是而已,不比在意”,或许这些语句的表达过于俗气,当他们抛开言语的俗套,用心去描摹,那时一种凝澈的感动。在村上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孤独迷茫徘徊在人群边缘的灵魂,人群中的陌生人,周围的人与事更多的只是作为一种景致存在,主角永远生活在自己的硬壳中,沉默宁静用心去体验属于自己的一切感动---听起来似乎还是不错的生活,只有身陷其中人才能了解那解不开的苦闷。《挪威的森林》主角渡边是一所普通私立大学的学生,作者对所谓的精英群体不断的冷嘲热讽,入学不久即得出了“大学教育毫无意义可言”的结论,而那里的人更是虚伪、傲慢、愚蠢、无知的人,“这班人拿了大学学位之后,便到社会上去拼命的制造更为下流的社会”。大学生的种类很多,“突击队”就是其中之一,作者把这个专心的做地图的,固执又木讷的年轻人刻画鲜明,虽然不断成为别人的笑料,他一直为自己“不同的人生目标所努力”-----背地图,看新闻,自习。渡边,为人自省,生活目标不明确,心情迷茫,彷徨,有时甚至爱情和友情都不能阻止他们的消亡,为人谦和,真诚,沉默寡言,朋友寥寥无几,生活宁静,思想普通,但他们真诚的道出自己的普通的想法,却往往被视为另类。直子,忧郁而又迷茫的女性,眼神清澈,“仿佛在清澈的泉底寻找一尾小鱼”,“小小的冰冷的手”,“一头触感柔滑的长发”,“软而圆的耳垂,耳垂下方有颗小小的痣”,笑容甜美,温柔细致,(“喝了小小的一口水”,“小心翼翼的系了鞋带”“她红着脸,略带腼腆的说”),相信这样的刻画是许多男生心目中的完美女友,但她又那么忧郁---忧郁的足以致命,正如她所说:我是个比你想象的还要不健全的多的人,尽管作者在前面情节展开作了层层铺垫,但是读到最后一章那一句“直子死了以后”,往往是饱受打击,似乎在希望和绝望边缘苦苦徘徊的不是渡边,是我自己,那种感伤和失落让人感同身受。小林绿,绿子出场后的每次语言,每次装扮直到最后的感情的抉择,都印证了她给的第一印象:像是迎着春天到来的出生的牛犊一样,从体内洋溢出一股鲜活的生命力。这个人物的刻画已接近完美,连村上本人都坦言:以后再也写不出绿子这样的人物了。阿绿的生命力如此顽强,让人感觉再灰暗的世界也难以对她形成半点阻碍,她与直子相反,她从不去思考生活的目的,只要直感好,而文中的人物的思考也不是一点点的偏离现实吗?她深扎在现实中生活,以现实而有力的选择来回应生活的种种不幸,可以说正是阿绿的出场才使漠然生活在现实边沿的主角有了被拯救的可能,如果说整部书有一种难以避开的阴柔之气,绿子的精神力量无疑是冲开迷雾的阳光。初美是另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她气质高雅,内涵丰富,稳重理智,穿着不俗,脸上适合挂着微笑,“无论做什么都那么漂亮”,跟重要的是,她有一种“强烈震撼人心的气质”,能以微小的力量来摇撼对方的心灵,直到十二三年后,作者在异国他乡被自然美景强烈震撼,像是醍醐灌顶一样的顿悟了,“初美摇撼我的,乃是沉睡在我体内的自己的一部分”,我自己也相信,每个人---尤其是男人的心目中都有这样的女子,她或许是自己的亲人,或许只是茫茫人海的惊鸿一瞥,留一个纯美的形象在心中,当她离去---不管是死亡还是时间把她带走,让你觉得有一些东西永远的消失了,让你悲哀的想放声大哭。永泽是个极端坚强的人,他风度翩翩,口才好,学识好,家世好,有领导能力,是渡边这种角色难以企及的,可谓是天之骄子,人中龙凤,但他以一种“不够地道的方式”考虑生活,他明白:“当官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垃圾”,他一味的奋勇向前,是想看看“在这个又大又蠢的政府机关里面,自己究竟能爬多高”,他的人生规范是“做自己该做的,而不是想做的”,他想控制自己,又想控制别人,一切一切的都得在他的掌握之中,他可以温柔的令人落泪,也可狠霸的让人心疼,尽管为人亲切,谁都明白“不能以真心对待这个男人”。石田玲子,一个面目模糊和主角关系暧昧的人,尽管作者在最后对她和主角的关系作了交代,我始终都认为作者对她的描述不够尽心尽力,同样是一个脆弱的被命运玩弄于股掌之上的女性,但却“俨然雅阁看破红尘,热情爽快而又技艺娴熟的女木匠”,我至今无法想像那时怎样的一脸生动而富蕴魅力的皱纹,给人的印象是在经历风雨后玩世不恭,热情大度,认清了人心,如此而已吧!尽管书的宣传口号是“百分百的恋爱小说”,可能是每个人的看待眼光不同吧,我从不把它当成恋爱小说来看,爱情只是年轻人避不开的话题罢了,绿字的父亲出场便是一例。这是一个普通的罹患脑瘤的垂死的男人,他的言语、行动凸现了人对生命的无能为力,像被岁月的钝器狠狠的击中,只能像“负了重伤的小动物一样横卧着”,不可否认,他的出场和医院的环境更凸现了绿子的坚韧和顽强,但他本身也代表着一种人群---像中国的农民一样,他们不思索生命的本质,顺应命运而活,在官员的淫威下唯唯诺诺,他们没有想过努力和劳动有什么区别,没有想过反驳什么批评,他得劳动,养家糊口,得把离家出走的孩子接回家,最后在疾病里面萎缩,在高温炉里面化为一抔灰烬,永远不会有人明白,他的脑子和眼睛是怎样思考和看待人生的。作者在描写中,常常“不合时宜”地用一些形容词,却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玲子不无欣喜的在桌子上把双手攥在了一起”。许多元素被复制,咖啡馆,酒吧,唱片,酒,书,这是村上小说中不可少的生活环境。音乐庞杂,摇滚,爵士,参杂一些室内乐、钢琴和交响乐等。岁月无情,而每个人的成长都必须付出代价---作者常常在不经意间把命运扯到台面上来,没有人可以像“在无人岛上长大的光屁股的小孩,肚子饿了吃香蕉,寂寞了相抱而眠”,没有人不为命运和时间所威慑,没有人可以逃避成长的苦痛,所以有人选择了死亡,“木月照旧17,直子依然21,直到永远,”满二十岁的直子感觉就像别人从后面推了一把,青春易逝,最美好的青春。人,从17岁开始老去。人们无望的探求未来,我们不能相信那些成书的愚蠢的经验,有人漠然而行,有人彷徨踟蹰,可我们到底该怎样呢?不相信那些强加于人,指手画脚的蠢货。不能相信政治,不相信革命。相信爱,相信和平,相信自己,相信音乐。通篇围绕着死亡,木月,绿子的父亲,直子的姐姐,初美,直至直子,有时甚至羡慕绿子的父亲那样的人---那种不自省的,混沌幼稚的人,所有的自省者:木月、初美、直子的姐姐都在最美好的青春里面消散了。
本文标题:《挪威的森林》读书心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477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