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河北梆子——田飞•中国戏曲概说•河北梆子之渊源•河北梆子之流派•河北梆子之文化•河北梆子之演出•河北梆子之角色•河北梆子之乐器•河北梆子之衍生中国戏曲概说•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多种。•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划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有夸张性的化装艺术—脸谱。•“京剧、豫剧、越剧”被官方和戏迷友人们誉为中国戏曲三鼎甲。•“京剧(东方歌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芬芳的泥土气息)、评剧”被誉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双错遗恨•吴汉杀妻•钟馗嫁妹河北梆子之渊源•乾隆早期山陕梆子传入直隶,乾隆四十四年著名秦腔艺人魏长生进京献艺,“以《滚楼》一剧名动京师,观者至千余,六大班(京腔班)为之减色。”秦腔始在北京兴盛,秦腔属山陕梆子的一种,它的戏词比之京腔通俗易懂,很快在河北农村流传开来。•道光年间(1820——1850)形成了适合河北观众口味的新声腔,此为河北梆子的初步形成。•光绪初年呈现繁荣景象。河北梆子之流派•老直隶派:无女演员,女性角色全由男演员扮演。唱腔激昂而质朴,不尚华丽、委婉.•山陕派:亦无女演员。唱腔苍劲悲壮,善唱二音假声。无论在唱腔或念自方面,都存在较浓重的山陕韵味。表演长于特技(如翎子、翅子、娇工等)•新直隶派:以女演员为主,女性角色不再由男演员来扮演.由于女演员的产生,河北梆子唱腔音乐发生了一次飞跃的变化,增添了新的特色。唱腔除保留了传统的高昂激越,慷慨悲壮之外,又增加了行腔刚劲、华丽的特点.•河北梆子在形成和流播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与河北的地理、历史特征及由此形成的特殊民俗心理和民俗活动分不开。河北梆子无论声腔、剧目还是戏词都符合河北人的刚烈直率、坚毅豁达的襟怀。河北梆子之文化•“慷慨悲歌”的燕赵文化底色•河北梆子是苍凉、悲怆的山陕梆子与“慷慨悲歌”的燕赵文化传统相契合的产物,它渗透的是燕赵文化的血脉,体现的是燕赵文化的神韵,其腔调则表现为火炽、热烈、高亢、激昂、淋漓痛快。•鲜明的农民文化特色•河北梆子的中80%的剧目来自山陕梆子,有的是照搬直接演出;大部分剧目进行了语言和声调的改造,而这种改变也是按照河北农民的语言习惯,爽直、干脆,甚至有很多村俗俚语,具有鲜明的河北乡土特色。•吕蒙正本是一个落魄的读书人,却也说出这样的话:“……他把那整个的元宝往我家扔/散碎的银子我也不嫌/院内的骡马无其数/架上的金鸡赛凤鸾/我把这风流日子过几天/不枉我吕蒙正苦读诗篇。”这语气活脱是农民的语气,这理想也是农民式的理想。•浓郁的市民文化色彩•河北梆子独有的时装戏,从文化形态上说,则是从整体上对市民文化的主动顺应。这些时装戏有的改编自话剧文明戏和中国早期电影,有的就直接来源于当时的现实生活尤其是城市生活,如《惠兴女士》等。而且还有根据外国名著改编的剧目,如《新茶花》、《少奶奶的扇子》等。•“德性文化”的鲜明倾向具有强烈民间色彩的河北梆子剧目,大多表现出鲜明的道德评判意识和道德教化意识,如河北梆子有大量反映家庭伦理关系的剧目,弘扬尊老爱幼妻贤子孝等道德理想,无情鞭挞了虐待老人(《安送米》、《曹庄杀狗》)和忘恩负义(《清风亭)等丑恶现象和行为。•对“中和文化”的明显逆反•中国古代戏曲整体上而言,无论从文化形态、艺术整和、情感表达还是审美意趣上,都体现了中和文化的鲜明特征,充满了“团圆之趣”。•而河北梆子演出剧目中悲剧和正剧作品占得比例比较大,在戏剧情感上,更注重厚重、深沉的表达,如杨家将戏在河北梆子剧目中占有显著的地位,有四十多出。河北梆子之演出•1.人生礼仪:满月、结婚、寿诞和葬礼。•2.光宗耀祖的喜事:科考得中、升官进爵等等。•3.有关祭祀的活动(以天津静海为例):一月祭谷神,二月祭土神(即社神)、雹神、花神,四月八日“浴佛”,五月清明祭祖、送瘟神,七月扫墓祭祖,开“盂兰会”济鬼,十一月祭祖扫墓,腊月祭灶。•4.民间节日:(以保定府为例)正月有元旦、立春、上元,二月祭文昌帝君,三月寒食、清明,四月礼佛节,七月“乞巧”、拜墓,八月中秋,九月重阳,十月寒衣,十一月冬至,十二月腊八。•5.民间庙会更是不胜枚举,以北京通州为例,一年中几乎每个月都有各种名义的庙会。•6.农闲聚会:各种团体在农闲时聚众娱乐,此种戏剧“散布各乡镇”“春头腊未或庙会不时有之”。河北梆子之角色•河北梆子分为生、旦、净、丑四行。•生,行分胡子生、小生、武生。胡子生在生行之中占首要位置,又分文胡子生(重唱功)、脆胡子生(重做功)、武胡子生(重工架)三种;小生分文小生、武小生、穷生、娃娃生几种;武生分长靠武生、短打武生。•旦,行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彩旦五类。•净,行分大花脸、二花脸、武花脸、零碎花脸四类。花秀老生(净生),为河北梆子特有,扮相素脸、白满髯,近似老生。•丑,又名“三花脸”、“小花脸”,分文丑、武丑两大类河北梆子之唱词•唱词以“三三四”十字和“二二三”七字句居多,偶亦有五字、六字及多字句。虽词上下句的尾字,通常中同辙不同声,多是上仄下平。在一大段唱词里,中间变换辙韵的情形偶然也有,但不多见。河北梆子之乐器•今文场乐器有板胡、梆子、笛子、三弦、扬琴、二胡、筝、阮等;武场乐器有板鼓、板、大锣、铙钹(náobó)、手锣、小钹、碰钟、堂鼓、花盆鼓、唢呐等。板胡梆子铙钹阮花盆鼓碰钟唢呐板鼓大锣手锣堂鼓小钹戏曲的衍生品•河北有一童谣说“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门口唱大戏,接闺女,接女婿,接着某某(孩子的名字)看戏去。”•并且由这一童谣还衍生出小孩儿玩的游戏。
本文标题:河北梆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479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