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深圳市中小学学科教育与创客教育融合指南
—1——1—深圳市中小学学科教育与创客教育融合指南(试行)深圳市教育局二〇一八年四月—2—目录导言..................................................3一、融合的目标..........................................6(一)弘扬工匠精神、落实立德树人................................6(二)面向未来产业、强化能力培养................................6(三)回归真实情境、促进教学改革................................7(四)营造创新生活、培养职业思维................................8二、融合的基本理念与要求................................10(一)生活视野——学科教育与创客教育融合的根本出发点...........10(二)跨学科知识整合——学科教育与创客教育融合的必由之路.......12(三)“做中学”——学科教育与创客教育融合的基本属性...........13(四)设计思维——学科教育与创客教育融合的主要方法论...........15三、融合的途径与应用...................................18(一)基于项目的学习——创建项目化任务.........................19(二)STEM学习——跨学科统整的策略.............................21(三)设计型学习——完型思考与迭代优化.........................23(四)探究性学习——学术化学习的步骤...........................25(五)体验式学习——场景的体验与反思...........................28(六)表现性学习——表现性任务和评估的设计.....................30(七)互联网学习——泛在学习与信息整合.........................33四、融合的行动建议与评价................................36结语.................................................39参考文献...............................................41—3—导言自2015年初李克强总理视察深圳创客基地以来,深圳创客快速发展、成就斐然。“创客”已成为创新人才的代名词,创客所代表的“工匠精神、创变实践、产业视野”已经成为深圳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创客群体“自主实践、解决问题、美化生活”的行动内核,成为人民群众面向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推动建设美好生活的重要导向。2016年10月深圳市教育局发布了全国第一份城市创客教育指导文件:《深圳中小学创客教育课程与空间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深圳创客课程指南》),文件中提出的“传承工匠精神、习练创客能力、启蒙产业知识”三大创客教育培养目标;“周期性、工具性、现实性、成品性、工程性”五大创客课程属性以及“五阶段创客课程框架”都成为全国同行的示范性样本,为中小学建设创客教育学科、开发创客课程及构建创客学习场景提供了较为具体、完整的实施规范。两年来,在此文件指导下,深圳已建立200个创客基地,深圳创客教师群体已开发出700多门创客类课程,深圳中小学创客教育已经成为深圳中小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重要阵地。同时,在“创客”思想影响下,越来越多非创客类学科教师参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时代浪潮中,创新教法、变革学法、开发课程。基于“创客”理念的“创课”实践,成为深圳基础教—4—育界的一大亮点。创客教育逐步成为深圳中小学教学改革的独特路径与课程改革的沃土。为继续扩大创客理念对中小学教育工作的良好影响,努力夯实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阵地,广泛汇聚各个学科教师以及教育资源参与到教学变革、课程创新,深圳市教育局特下发《深圳市中小学学科教育与创客教育融合指南》。本《指南》是面向广大学科教师提供的行动指导意见,旨在扩大学科教师培养创新人才的视野,补齐学习方式变革的信息量,激发课程创新的灵感,指导教师们从创客理念出发,变革学习方式、重构学习场景,迈开校本课程开发的步伐,在“创新人才培养”之路上进行更多的探索。本《指南》是“创客教育2.0”阶段的行动方针,是推动“深圳创客教育向创客式教育转变”的基本工作指南。这个阶段的工作背景,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发展要求,是“新高考”与“课堂革命”的时代使命,这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并不是要求各个学科都参与做“创客教育”,而是推动各个学科广泛开展“创客式学习”。本《指南》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融合的目标,将创客教育理念对教育改革、学科发展和创新使命的战略价值进行了简要阐述,以便各级教育决策者及教师深刻理解此项工作的现实意义。第二部分是融合的理念与实施要求,将相对抽象的“融合”—5—概念具体化为五个基本行动理念(准则),并基于每个理念提出具体的实施要求,以便学科教师更加明了“融合”在教学工作中的具体表现。第三部分是融合的途径与应用举例,将融合的主要途径具体化为“学习方式变革”,选择了七种与创客理念紧密相关的创新学习方式进行专门阐述并给出应用举例,以补齐学科教师在多种学习方式上的认知盲点,能够从学习方式的变革出发,尝试改变教学设计、重新理解学习思维、主动重构课堂场景、逐步开拓课程创新。第四部分是融合的行动建议与评价,对未来一年的工作提出了一个方向性的规划以及基本的评价要求,以便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在开展本项工作时有一个基本的行动规划依据和成果评价依据。考虑到学科教育的多样性、广泛性,本《指南》更偏向中观层面的指导意见,在微观层面主要提供简要案例而没有提出过于细节的要求。我们希望以此为学科教师的教育创新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提供方向与路径的指引,同时提供一些行动参照。相信教师们能够在此基础上主动实践、积极创新、百花齐放、异彩纷呈。—6—一、融合的目标(一)弘扬工匠精神、落实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及“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要求。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就是“工作世界与人的内心世界的契合”,是人的工作品质与技能技艺的统一。二者的统一既造就了高质量的产品,也成就了高尚的人格。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基础教育,是在学校实践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而学科教育与创客教育融合,是在学科教学中培育工匠精神的有效方式,既能帮助学生精益求精的参与到学科知识的认知与探究,更有利于学科育人的有效实施。(二)面向未来产业、强化能力培养2017年9月,中办、国办共同下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强化“认知、合作、创新、职业”四大“关键能力”的培养目标。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产业发展方向,而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未来产业形态将更加需要兼具“创意设计”、“问题发现”、“跨领域思考”、“全链条整合”以及“编程思维”等创新能力的人才。—7—然而,我国当前的人才供给与未来产业需求之间仍存在重大的结构性矛盾——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虽能解决有限时间、有限资源下的大群体知识普及,却不足以应对“创新能力”的个性化需求。当前迫切需要创新校园培养模式、变革学习组织方式,落实关键能力,化解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两张皮”的问题。知识理解于顿悟(感受、建构),而能力形成于过程(体验、应用)。学习过程决定了学生能力,而学习过程的设计是以学习方式为基本依据——探究能力源于探究性学习方式,设计能力基于设计型学习方式……可以说,学习方式主导了学生能力的形成,不同的学习方式会带来不同的“能力群”。长期以来,社会对学生群体“能力不足”的叹息主要原因在于校园学习方式太过单一。因此,学科教育与创客教育融合的根本意图,就是变革学习方式,把学生培养成为多方式学习者,把教师提升成为多方式学习的流程设计者、过程组织者。(三)回归真实情境、促进教学改革教育部发布的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提出:“考试命题应注重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经验,强调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2017年12月《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也提出:“(考试内容应)增强—8—应用性,注重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和科技发展等联系,侧重考核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性、探究性和开放性实体的比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场景中解决现实问题,这是“新高考”和“新中考”着重考察的能力点。这就要求学科教学中引入更多生活场景,让学生面对更多现实问题的解决机会。而“中小学创客教育是一种回归生活的教育,是一种指向“创造”的教育,是直面生存、表达智慧的综合教育”(《深圳创客课程指南》),因此,学科教育与创客教育融合,将为学科教学回归生活情境创造丰富的可能性。(四)营造创新生活、培养职业思维“新高考”改革将职业能力发展走向的选择提前摆在了高中生面前,同时,产业变革又让未来的职业样态日新月异。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已经不足以支持学生做对选择。在这个阶段,学校应提供更多职业思维的训练,而不仅是职业知识的认知;应提供更多创新习惯的培养,而不仅是工具技能的掌握。创新、创造应该成为中小学生的校园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一种被要求的态度。学校应该意识到,割裂的、教条的“习惯”教育只能训练低质量的“条件反射”,不足以形成陪伴一生的持续力量。真正—9—带来持续影响的是“生活方式”。学校应该更多思考怎样为学生建立一种以创新、创造为核心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提供知识习练和行为规范。通过创客教育理念与各个学科的深度融合,打破割裂学科纵向叠加的知识掌握方式,创造出多链交织的创客式学习场景,提供丰富开放的“全科”学习任务,建立跨学科问题解决经验,才能营造出全员参与、全时在场的校园创新生活方式,培育职业思维的早期萌芽。—10—二、融合的基本理念与要求学科教育与创客教育融合是面向校园生活实施整体变革的综合实践过程。这个过程是基于以下基本理念实施的: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从生活视野和设计思维出发,创设学科融合的问题解决场景,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有深度的“做中学”。可以说,遵照以上理念对课堂和课程实施创变的过程,就是学科教育与创客教育融合的过程。这个基本理念中所涉及的一些基础概念,是理解和实施学科教育与创客教育融合的重要切入点。深度理解这些基本概念,才能更好的把握学科教育与创客教育融合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便于教师们准确理解这些基础概念,以下分别作简要说明并提出对应的实施要求:(一)生活视野——学科教育与创客教育融合的根本出发点马克思认为:人的价值感来源于通过实践创造出一个对象化的意义世界。人不但倾其全力创造意义、体验意义,还要追问、反问意义。而人之所以需要接受教育,根本目的在于“建立意义、实现价值”。生活世界是蕴藏着丰富的价值和意义的世界,人生的乐趣、价值和意义就蕴藏在对生活的体验、品味、揣度、想象与领悟中。在生活中探寻意义的过程是“细水长流”的,而不是经由某个标准化流程后“立竿见影”的。换言之,基于充分的感悟—11—和体验生活而持续获得“当下的幸福感”相比于一味等待某个幸福结果的降临更有意义。基于“回归生活世界的哲学”,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他认为,“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生活。”创客教育与传统学校教育最根本的不同就在于从生活视野出发,创造了从教材回归生活场景,在生活现实中参与知识生产的学习过程。【基本要求】1.学习场景生活化——各学科教师应在课堂上创设更多生活化的学习场景,尤其在知识应用阶段以学生视野中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现象为背景来进行任务设计,让学生基于生活现实来理解
本文标题:深圳市中小学学科教育与创客教育融合指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483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