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鸟粪石(MAP)沉淀法鸟粪石(MAP)沉淀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处理高氨氮废水的方法,因其处理效果好、反应迅速、操作简单,同时又能回收废水中的氨氮,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鸟粪石的化学成分为MgNH4PO4•6H2O,是白色结晶颗粒或者粉末,密度1.71g/mL,微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和稀酸,遇碱溶液会发生分解。MAP沉淀法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向氨氮废水中投加镁盐和磷酸盐,使之与NH4+生成难溶于水的磷酸铵镁沉淀,将氨氮从废水中去除。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可以减少49%的污泥体积,对实现氨氮资源回收具有重大意义。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如下:Mg2++PO43-+NH4++6H2O→MgNH4PO4•6H20Mg2++HPO42-+NH4++6H2O→MgNH4PO4•6H20+H+Mg2++H2PO4-+NH4++6H2O→MgNH4PO4•6H20+2H+溶液中镁、磷离子浓度以及溶液的pH是影响MAP沉淀最重要的两个因素。生成鸟粪石理论上的摩尔比r(Mg2+)∶r(NH4+)∶r(PO43-)应为1∶1∶1。待处理废水中几乎没有镁离子,总磷含量5mg/L,这就需要向氨氮废水中投加镁盐和磷酸盐,将造成二次磷污染。若投加MgCl2和NaH2PO4,处理废水量为较低的pH会增大鸟粪石的溶解度,因此,在鸟粪石沉淀法中,需加碱维持一定的pH,文献报道的最优pH范围为9.0~10.7。尽管鸟粪石法处理高氨氮废水有很大的优势,但高昂的药剂费用一直限制了该法的实际应用。
本文标题:MAP沉淀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483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