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南京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概论 考研 2009
2009年考试题和答案1.名词解释(1)环境质量:一般是指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于人群的生存、繁衍以及社会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对环境要求,对环境状况的一种描述。环境质量通常要通过选择一定的指标(环境指标)并对其量化来表达。自然灾害、资源利用、废物排放以及人群的规模和文化状态都会改变或影响一个区域的环境质量。(2)温室效应: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释放出的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故名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使地球表面平均温度(15℃)高于地气系统平衡的有效温度(-18℃),从而适宜生物生存的主要原因。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CO2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卒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加,导致全球气温变暖。大气吸收红外线辐射的能力主要是由水气、二氧化碳、甲烷等。(3)水体:水体是江河湖海、地下水、冰川等的总称,是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和人工水域,是被水覆盖地段的自然综合体。它不仅包括水,还包括水中溶解物质、悬浮物、底泥、水生生物等。(4)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5)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PhotochemicalSmog),又称石油烟雾,是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烃类化合物(HC)和氮氧化物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醛、酮、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二次污染物,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6)TSP:英文totalsuspendedparticulate的缩写,指悬浮在空气中的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的颗粒物。粒径小于10μm的称为PM10,即可吸入颗粒。TSP和PM10在粒径上存在着包含关系,即PM10为TSP的一部分。总悬浮颗粒物是大气质量评价中的一个通用的重要染指标。(7)COD:排入水体后能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在分解过程中消耗氧气,水体溶解氧浓度下降,影响鱼类和水生生物的生存,严重時造成水体变黑发臭。(8)土壤化学元素背景值与环境容量:简称土壤环境背景值,是指未受或很少受人类活动特别是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化学元素的自然含量。环境容量是指在一定环境单元、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保证农产品生物学质量和品质质量,也不使环境系统受到污染时,土壤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9)荒漠化:荒漠化(Desertification)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荒漠化主要发生在年降水量低于600毫米的半干旱和干旱区。气候干旱、生态脆弱、人口压力和贫困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10)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是指对拟议中的人类的重要决策和开发建设活动,可能对环境产生的物理性、化学性或生物性的作用及其造成的环境变化和对人类健康和福利的可能影响,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估,并提出减少这些影响的对策措施。2.简答对比分析烟煤型污染和汽车尾气型污染?(一)煤烟型污染:(还原性)主要污染源是燃煤。主要污染物是SO2CO和微粒物质,它们遇上低温、高湿的阴天,且风速很小并伴有逆温存在的情况时,一次污染物扩散受阻,易在低空聚积,生成还原型烟雾。(二)交通型污染(氧化型):污染源主要是机动车(汽油车和柴油车)和机动船。主要污染物是CO、NOX和HC。在相对湿度较低的夏季睛天,交通污染严重的地区可能会出现典型的二次污染——光化学烟雾。它对人体、动植物、材料均会产生破坏作用,并且严重影响大气能见度。2水体富营养化的定义成因及危害?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成因:①天然来源:天然湖泊的形成过程是由贫营养型逐渐演变为富营养型的。营养物质的来源:a.降雨中带来的;b.土壤淋溶和流失;c.水体中动植物死亡后的释放;②人为来源:由于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使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水体,加速了湖泊演化的过程,其来源:a.城市生活污水带来大量N、P;b.农村施用的化肥、牲畜粪便,经面源污染而进入湖泊。危害:①DO降低,使鱼类难以生存;②藻类种类减少,危及鱼类生存。因有些藻类有胶质膜,有的甚至有毒,不能成为良好的饵料;③危害水源,硝酸盐、亚硝酸盐对人、畜都有害;④加快湖泊老化的进程。3热岛效应及其成因?因城市地区人口集中,建筑群、街道等代替了地面的天然覆盖层,工业生产排放热量,大量机动车行驶,大量空调排放热量而形成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农村的热岛效应4酸雨及其成因纯净的雨雪溶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形成碳酸(H2CO3),因而具有微酸性,降落的雨水PH值约为5.6。当大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遇到水滴或潮湿空气,即转变成硫酸(H2SO4)与硝酸(HNO3)溶解在雨水中,使降雨的pH值降低到5.6以下,这种雨水称为酸雨。5臭氧?大气中的O3,可以用GoodUpHigh,BadNearby来表述,它既可助人又会害人,既是上天赐与人类的一把保护伞,有时又像是一剂猛烈的毒药。O3主要分布在平流层,高空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则是地球的“保护伞”,它吸收太阳释放出来的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动植物免遭这种射线的危害。地面附近大气中的臭氧聚集过多,对人类来说反而是个祸害。臭氧也是一种温室气体,能够导致更严重的温室效应。此外地面臭氧是造成光化学烟雾污染的主要物质。①损害人的免疫系统、眼角膜及人体皮肤,尤其使患皮肤癌患者增加。②破坏地球上的生态系统。③引起新的环境问题。如加剧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增强大气温室效应。三论述什么是固体废弃物,试给出其资源化得途径?固体废弃物又称垃圾,是指人类在生产、加工、流通、消费以及生活等过程提取目的组分之后,废弃去的固态或泥浆状物质。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就是采取管理和工艺措施从固体废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三种途径:废物回收利用:包括分类收集、分选和回收。废物转换利用:即通过一定技术,利用废物中的某些组分制取新形态的物质。废物转化能源:即通过化学或生物转换,释放废物中蕴藏的能量,并加以回收利用。2什么事可持续发展?原则是什么?结合你家乡的一个环境问题给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我们共同的未来》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一是人类要发展,要满足人类的发展需求;二是不能损害自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原则是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3结合哥本哈根会议和京都议定书谈谈全球气候变暖和发展低碳经济的认识?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京都议定书: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京都议定书”,它规定从2008到2012年期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其中欧盟将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京都议定书”2005年2月16日生效。限排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上达成一个新的《哥本哈根议定书》,以代替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京都协议书》中明确约定:2008年-2012年,所有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发达国家要将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5.2%,而发展中国家没有减排义务。气候变暖的原因:自然原因:太阳活动、大气环流、火山活动、地壳运动等。人为原因: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危害:地球表面温度增加,海平面上升,全球气候转变,农业减产,动物大迁徙和物种灭绝,海洋生态的影响,伤害人体抗病能力。
本文标题:南京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概论 考研 2009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509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