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练习题(汇总版)1第二章1、蚂蚁具有和我们不同的眼睛,它们能看见化学(?)光线(1882年6月8日《自然界》,拉伯克),但是,在认识我们所看不见的这些光线方面,我们的成就比蚂蚁大得多。我们能够证明蚂蚁看得见我们所看不见的东西,而且这种证明只是以我们的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就说明人的眼睛的特殊构造并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参见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2页)结合以上事实说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答: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变化和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蚂蚁的眼睛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要揭开这个现象的本质,仅依靠人类的主观猜测是不够的。必须在实际活动中,经过反复观察、思考和验证,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离开对蚂蚁的实地和科学的考察,一切关于蚂蚁的认识及其正确性是根本不存在的。2、1997年1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CNIC)第一次向世界发布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当时中国的互联网用户为62万;到2005年7月21日,该中心第16次发布同类报告时,我国互联网上网用户总数已猛增到1.03亿,居世界第2位。互联网的发展具有两面效应:它既可以用来传播先进的文化和观念,也可以被用来散布种种文化垃圾;既为人们思想观念的丰富发展提供了新的广阔天地,又为许多负面信息的传播打开了方便之门。事实表明,互联网作为一种以物质为载体的思想和文化的存在,使人们的思想观念正日益深刻地受到影响。(资料来源: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2005理论热点面对面》,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62、166页)运用实践和认识相互关系的原理,分析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影响?当代大学生面对互联网的发展应当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答: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就是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根本上看存在两种性质不同的类型——正确的认识推动人类实践不断深入和向前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人类的实践活动,使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遭受挫折。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极大影响,一方面它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有助于人们树立新观念,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它通过散布假、恶、丑,使人们思维步入歧途,思想观念错误,价值观扭曲,人格庸俗化,行为丑陋。当代大学生对互联网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任何进入视野的信息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吸纳真善美,拒斥假恶丑,牢记“八荣八耻”,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把个人命运和人民利益、民族振兴和祖国强大结合起来,以有限的生命实现无限的不朽的人生价值。3、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无庸争辩的事实。(参见马克思:《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5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练习题(汇总版)2根据马克思的论述,如何理解哲学上的价值和价值评价?答:价值是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价值评价是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价值关系的成立取决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的属性在实践中的互动,相同的客体面对不同的主体的需要,存在不同的价值;不同的客体面对相同的主体存在不同的价值。这种差别根源于价值评价,主体的立场、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和实践领域的不同往往使价值评价迥异。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好是坏,财富源泉的增加是利是弊,这因人而异,归根到底由主体的需要及客体的属性的能满足与否决定。4.为什么说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答:(1)认识论的本质离不开以本体论的性质为前提,坚持以唯物论为前提的认识论必然得出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的真理性结论。(2)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上,实践决定认识,它注定了认识的从属的、第二位的作用。(3)认识并非完全扮演机械性的被动的角色,它反过来对实践起反作用。不同的认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起不同的作用已为无数事实所证实。但认识的作用再大也代替不了实践的决定地位。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答:实践之所以成为真理的唯一的检验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从真理的本性来看,它是标志着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范畴。要检验人的主观和客观是否符合及其程度,就必须把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比较、对照,才能断定它是否是真理。一种认识不能检验另一种认识的真理性,客观事物本身无所谓正确与错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只能是实践。从实践的特点来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只要人们参加实践,就必然使主观认识变为客观的东西。一般说来,如果在实践中达到原来设想的目的或预想的结果,那么,人的认识就被证实为真理;反之,则为错误的认识。逻辑证明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能证明待验证的认识,但它只是对实践检验的协肋,并不能代替实践检验的决定性结果。可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6.如何理解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答:(1)所谓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具体的统一是指在人们具体的认识过程中,主观认识要和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所谓历史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2)实践决定认识,由于实践不仅是客观的,而且是具体的、历史的,这就决定了主观认识也必须是具体的、历史的。如果实践进程已向前推移,转入另一具体过程,主观认识也应当转变,否则,思想就落后于实际。如果实践的进程尚未进入另一具体阶段,条件尚未具备,就把将来要做的事情强制提前来做,就必然犯思想冒进的错误。(3)实践决定认识的原理内在地要求主观和客观、认识与实践必须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7.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答:(1)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程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即通过实践获取关于外部世界的科学认识;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练习题(汇总版)3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A、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B、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有价值的;C、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2)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是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的方法论要求,一方面,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在认识和实践中,要如实地、准确地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把追求真实、反对虚假看做是进行科学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基本品格。另一方面,人文精神要求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做是一切认识和实践的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8.当代大学生面向未来应当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是先进的社会集团或阶级在实践中形成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促进作用。当代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必须做到:A、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针,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观,真正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B、在具体实际活动中,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集体主义为根本原则和“八荣八耻”为规范作为判断自己行动正确与否、合理与否的标准。C、立足本职工作,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展现自己的价值,在人类社会前进的道路上留下闪光的一页。第三章1.马克思认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27页)这段话蕴涵了哪些唯物史观道理?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实,能够引发我们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些怎样的思考和认识?[知识分析]马克思分别介绍各项发明的影响。他首先指出,“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骑士”是爵位最低的封建贵族封号,所以这句话意思说资产阶级利用新式武器打败了封建贵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指的是资产阶级革命。马克思又指出,“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指的是航海家的远洋航行,冒险家的殖民扩张,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最后马克思指出,“印刷术变成了新教的工具,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结合所学可知,新教是宗教改革的产物,因此这里“变成新教的工具”指的是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宗教改革的进行;文艺复兴运动中既有文学艺术的发展,也有以天文学为核心的自然科学的进步,“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指的是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结合所学可知,欧洲近代史上在“精神发展”方面影响最大的是启蒙运动,据此判断“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指的是造纸术和印刷术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开展。综合以上分析可知,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影响主要在文化方面,火药的影响主要在政治方面,指南针的影响主要在经济方面。马克思分别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三个方面阐述了四大发明的影响。从总体上看,四大发明促进了欧洲由封建社会逐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结合唯物史观的知识可以得知:答:(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在这两对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的总和)决定上层建筑。因而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发展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也必然相应地发生变化。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练习题(汇总版)4的客观规律。(2)火药、指南针与印刷术作为先进的生产工具,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方向,它在社会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标志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因而必将引发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一连串的变化。(3)封建时代的后期,资产阶级作为新兴阶级,代表着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方向。资产阶级运用指南针、火药与印刷术击败落后封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代表封建主,是受社会发展规律支配的历史必然。(4)火药、指南针与印刷术的发明,充分证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我们在历史上曾长时间地领先于世界各民族,近代只是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与外国侵略,才落后了。现在,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已经取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由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所以我们以较快的速度初步建成了小康社会。只要我们继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改革经济基础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础的方面,大力发展生产力,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同时,我国自然资源十分有限,环境污染较严重。我们面临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面临开发资源和保护资源的矛盾。请结合这一实际,并根据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答:(1)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但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二重性,它既能通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521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