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国儿童文学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中国儿童文学的现状与发展方向上世纪20年代,叶圣陶一篇《稻草人》充当了敲门砖的角色,敲开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大门,代表着中国儿童文学的开端。一时,儿童文学在中国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呈现一时的繁荣,同时也造就了很多好的儿童文学作者,譬如严文井,冰心等。此时的中国儿童文学发展极为良好。儿童文学作为文学艺术中的一种独特的艺术种类,有其自有的特性。大致有三,其一,审美性,因为儿童文学首先是一们艺术,是艺术就有其审美性;其二,思想性,作为一汇总文学种类,文学、样式,就必然要有他的思想和内涵,否则就会空洞乏味,没有质感,但思想性在儿童文学中的表现不应过强,否则会破坏他的美,因为儿童文学的世界是一个爱与美的世界,是真善美的天堂,太强的思想性会让它落于世俗;其三,对现实的超越性。这些都是儿童文学创作中必须足以的因素。但到了21世纪的今天,中国的儿童文学发展却出现了偏差。多许的儿童文学作者太过于注重其思想性而致使儿童文学变味儿,使其仅仅变成了教育幼儿的工具,没有了可读性,没有了它作为文学艺术的韵味。所以,导致如今儿童文学的受众群体仅为儿童,幼儿。这真是一大悲哀。其实,儿童文学的实质是“文学”,而不是“儿童”。这里需要纠正一个观念,儿童文学并不是仅给儿童看的文学,真正的儿童文学是学儿童的,写美的,写人性美中最纯真,最可爱的那个角落,从而去构建一个天堂,去唤醒和打动人们心灵深处的那根感动与起的神经。所以说,中国现今的儿童文学是不好的,是残缺的。另而,一方面老一辈儿童文学家的不断减少,新一辈却又少之又少。真正静下心来将其作为艺术来搞的作者就更少了。所以,中国儿童文学的现状是不如意的。所以,中国将来的儿童文学必须将审美性,超验性与思想性完美统一。中国的儿童文学应当从思想性过度且形式单调的深坑中将腿拔出,注重审美,注重对现实的把握与超越,才是好的。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儿童文学发展的现状(上海儿童文学发展恳谈会纪要)劣势与发展前景并存一,文学读物是我们社的强项之一,我们在文学出版方面的传统是很深厚的。文学书的政治、教育意义暂且不去说,光从经济效益来看,有书店销售方面的资料告诉我,卖出100块钱的书其中有36块是文学书。我们社有个座谈的传统,粉碎四人帮的时候,我们社在衡山饭店举行过儿童文学座谈会,此外85、90年都举行过儿童文学研讨会,这几次会议都曾经举起了儿童文学界的大旗。另外,我们社出的一系列书曾经也很有影响,如巨人丛书等,这些丛书大部分都不是只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为了保持一种文学性而做的,有些都是社里贴钱出的。我们的期刊也是儿童文学界的主力军,像《少年文艺》就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作家。我们社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作家云集,不光社里的编辑有着很强的创作力量,我们手里还有很多资源,很多作家都以在我们社发表、出版作品为荣。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我们社在儿童文学出版领域的领先地位不复存在,这是件很悲哀的事情。例如,几面旗帜倒下了——《儿童文学研究》、《儿童文学选刊》这两本期刊的撤销;儿童文学出版物在全国的排位是靠后的,也缺乏大的作品;出版方面没有大的举措。当然,我们仍然保留了一些优势,如我们的品牌还是有信誉的,我们的儿童文学编辑力量在全国来说是非常强大的,我们的品牌期刊还是办得很红火的。二、我们社近几年的出版情况:文集,有范锡林等的,新人方面有张洁等的作品;名家作品,有秦文君的作品,郑春华的《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以及梅子涵、彭懿等的;热销书,QQ系列卖得很好,值得一提的是这套书在宣传推广方面我们并未投入很大,但销量很不错;还有少女类的布格子系列,少年写手系列等等;丛书方面,《人体世界科幻历奇》、少年武侠系列、少年理财系列等;图文书,有《白领爸爸和酷酷儿子》和葛翠琳的山林童话张弘的《英伦童话地图》等;理论文集,有《周晓理论文集》、刘绪源、周晓波等人的作品;选本方面,有《故事大王》精选集,以及一些单本原创。有成绩,也有问题,主要的问题是:1、主题和类型的出版思路不明确,2、主打产品不明确,3、没有大的创新,4、市场推广几乎没有,文艺类产品基本上是自生自灭。三、中国儿童文学的出版情况首先从文学现象来看主要有:三个主题的旗帜——大幻想、幽默和大自然;从《花季雨季》和北京社的“青春自画像”开始的“青春文学”。这些文学现象对儿童文学发展有很大影响。其次是市场现象。1、追逐名家。如郑春华、沈石溪等,这些人的书市场反应比较好,最少两三万册以上。这一领域资源不是很多,争夺激烈,要价越来越高,作品反复使用。2、炒作。如杨红樱作品,炒作手段多样。另外还有对少年写手的炒作。3、名刊评奖选本。如《儿童文学》的《一路风景》、《盛世繁花》等都卖得不错。4、从丛书热到注重单本原创。最近5~8年,热点从丛书转到了做单本,这样出版社可以集中力量做好少数几本书,同时作家也不愿意把自己的书放到一套丛书里。从以上这些市场现象来看,少儿文学出版方面有些弱项:1、7~12岁的作品缺乏;2、理论建设方面的书籍少;3、阅读推广方面的书也比较少,有潜力可挖。对话与探索:中国儿童文学发展之路FONTcolor=#000080编者按:《哈利·波特》的巨大成功不仅带动了国内儿童文学读物市场一路走强,而且催生了儿童文学理论工作者的更多思考的热情:什么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的功能和价值是什么?什么是幻想文学?什么是成长小说……新蕾出版社从众多的思考者中遴选出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作家梅子涵,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方卫平,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朱自强,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儿童文学作家彭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曹文轩等五位当前中国儿童文学界著名的专家学者,就当前儿童文学理论及创作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整理出版。讨论的议题涉及十二个方面,其中包括:关于经典、关于图画书、关于童话、关于幻想文学、关于儿童小说、关于成长小说、关于故事性、关于幽默、关于想像力、关于诗意、关于评论、关于出版。在对谈中,五位作者话锋睿智机敏,语言鲜活灵动,时有碰撞的火花闪现。他们评述现状,反思过去,勾画未来,指点中国儿童文学的江山,话语间洋溢着高远的学术眼光和对中国儿童文学的拳拳真情。这部著作对中国滞后的儿童文学创作发展富有启发和推动作用,并为儿童文学理论研究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同时,倡导了一种探讨、批评、辩驳的包容性的批评风气,对当前中国文坛建设富有积极和深远的意义。该书自2001年出版以来已两次再版,并荣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3月16日上午,《对话与探索——〈中国儿童文学5人谈〉理论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作协、中国版协少儿读物工作委员会等权威机构的领导及数位学者、作家莅临研讨会,并作出精彩发言。本报特辟出专版,刊登发言摘要,以飨读者。BR/FONTBRSTRONG“5人谈”的特色和魅力BR/STRONGBR■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BRBR束沛德BRBR这本书的5位作者都是对儿童文学情有独钟、关注儿童文学事业的未来,视野开阔、知识结构较新,具有自己的审美理想和批评个性的专家、学者。他们对我国儿童文学创作、评论、出版现状了然于心;对外国儿童文学名著涉猎较广,大致了解国际儿童文学的潮流、走向。正因为如此,使得“5人谈”这本书富有鲜明的、引人注目的特色,那就是: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针对性很强。书中论及12个方面的问题,可都是当前儿童文学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或令人瞩目的重要现象。纵览全书的对谈,没有空对空的泛泛议论,而是紧扣我国八、九十年代特别是世纪之交儿童文学创作走向、理论观点来展开讨论,一步一步、一层一层逐步深入问题的内核、本质。探讨的每个话题,无论是达成共识还是存有歧义,都能引起人们思考,给人启迪。这样,这本研究儿童文学的论著就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说明力。BRBR“5人谈”作者的对话、交谈,无论讨论哪个问题,他们都有一个基本参照系,那就是儿童文学的经典、名著。在他们看来,“阅读经典是写作儿童文学的最好学校”,“是提升中国儿童文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没有参照、借鉴,不以世界儿童文学史上最高成就、经典之作,作为价值评价的参照物和依据,我们的视野就会变得很狭窄;从何提高我们儿童文学创作的思想、艺术质量,也就失去了坐标。五位作者都很重视文本,阐述自己的观点时,旁征博引,信手拈来欧美、日本的名著名篇,作为例证。这不仅打开了一扇又一扇观察世界儿童文学之窗,扩大了我们的视野;而且在与这些堪称精品杰作的范本的对照、比较中,找到自身存在的缺陷、差距。BRBR长时间以来,我们憧憬、呼唤一种生动活泼、自由论辩的学术风气。从“5人谈”这本书的字里行间,我们不无激动地感受、捕捉到这种良好的、实事求是的批评风气。不同观点、意见的交锋、碰撞,不讲情面而又与人为善的争议、辩论,在深入的探讨中,敢于坚持自己言之成理、独特的见解,又勇于修正自己片面的、滞后的观点,这是多么可贵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精神啊!五位作者在对话中都充分展现了自己的个性,或清醒严谨,或机智幽默,或大气潇洒,也有将学者的条分缕析与诗人的奇思妙想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我以为,这也是这本书之所以能引起阅读兴趣的魅力所在。BRBR生动活泼的理性思考BRBR■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BRBR樊发稼BRBR本书的独特价值,首先表现为形式的新颖。五位儿童文学作家、学者坐在一起对谈,不拘一格,直抒胸臆,既有事先认真准备的深思熟虑,又有会上即兴的“临场发挥”;在许多属于学术范畴的儿童文学论题上,既有比较一致的共识,也有见仁见智的激烈碰撞,撞击出的灼灼理性火花,映现、展示出五位专家的学养卓识。由于全书是座谈讨论的记录,读这本书,我们仿佛就置身于会场上,饶有趣味地亲耳聆听到这些儿童文学行家们纵横恣肆的学术对话,给人以一种强烈逼真的现场感,读来令人兴味盎然。BRBR其次表现在内容的丰富。5位作家、学者的研讨,紧紧围绕十二个论题进行。如关于经典,关于图画书,关于童话,关于幻想小说,关于儿童小说和成长小说,关于评论和出版等等,几乎将当下儿童文学界众所关注的理论及实践问题“一网打尽”。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可谓丰富之极。专家们论说这些问题,既有深层次的理论阐述,又有较具体的有文本依据的形象表达,而且由于论者都是深谙艺术规律、有着丰富创作经验的行家,他们的观点看法往往不是出之于简单的逻辑推理和各自学养的泛泛展示,而是有着自己的坚实的实践体验作为支撑,所以都能自圆其说,且有较强的说服力。BRBR细读全书,我们随处可以看到5位作家、学者各自精彩的见解。例如曹文轩教授谈到“经典阅读”时说:“就提高儿童文学作家的素质而言,我们不能把经典仅仅定在儿童文学方面,应该是广义上的经典阅读。首先做文学的功夫,其次做儿童文学的功夫。”“首先阅读我们一般意义上的文学经典,为了你职业上的特性,再阅读一些儿童文学的经典。”“打一个比方,我们现在来寻找源头——就像寻找长江的源头一样,我们探寻的是长江的源头,而不是长江的支流的源头。”BRBR当然,也不是说他们的每一个意见和看法都绝对无懈可击,但在我看来,即使那些可以商榷的意见或观点,也可能会在某一个层面和角度上对我们有所启迪。BRBRSTRONG感受“5人谈”/STRONGBRBR■北京师范大学教授BRBR张美妮BRBR“5人谈”的内容有较大的包容性。作者们所论所议涉及当前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理论研究、编辑出版的十多个话题。五位作者都亲历了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在创作、研究上各有可喜的成就。他们对许多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校正,所议所论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澄清了一些模糊的认识,也引发人们进一步深入探索、思考。BRBR比如,书中首先提出的提高整个儿童文学工作者队伍的素质在于创作者、出版者、研究者等整个从业人员重新建立对经典的认识态度,从经典、名著中吸纳营养、获取灵感,这样才能更好地建立儿童文学比较健康、有生命的美学体系和观念,可谓一语中的。BRBR又如,作者们在谈到儿童
本文标题:中国儿童文学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541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