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伟大的中国革命》读书报告
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外名著阅读活动”论文题目《伟大的中国革命》读书报告作者和学号王雯雯0920100115班级09会计(1)班日期2011年5月7日《伟大的中国革命》读书报告一、书名: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年)二、作者:费正清三、出版社:2000年5月第一次版∕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四、页数:458五、内容大意:书的开篇主要介绍了关于中国的基本情况,从中国的大背景出发,叙述了中国的一些境况,但毕竟本书主要针对的是西方的读者,在叙述中将中西进行对比才更加通透,于他接下来诉说中国历史来介绍中国革命说明了理由。本书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晚期的中华帝国:成长和蜕变1800—1895年,通过晚期清朝统治者的眼光看世界,中国晚清政府所面临的窘境,条约签订以前的中国的商业的现状,晚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的内部危机,帝国主义的入侵以及清政府最后的“救国方针”。第二部分,晚清帝国只需的变革1895—1911年,晚清政府统治下,对于摇摇欲坠的清朝统治下做出的最后的尝试,戊戌变法,洋务运动,以及民间的义和团运动,但是晚清政府的陨落是无可阻挡的现实,辛亥革命的导火索已经悄然埋下,直等到合适的机会一举炸毁清朝的百年基业。第三部分,第一次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年,中华民国刚成立,袁世凯接掌大权,行民主之名而无民主之实,蒙古分裂了出去自成外蒙古,那些投奔新政府的官僚难改就是的恶习,中华民国的早期是名声不好的。新文化运动为中华民国的文化建设注入新鲜的活力,但是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其内在的腐朽。五四之后中国共产党成立,并在此后不断壮大,为灰暗的世界一次新选择。此后,国民革命与国民党结成统一战线迎来中国革命的新时期。国共两党之争自南昌起义之后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后迎来了新的合作,但是分分合合,中国的两党内战于1945年后尤为激烈,但是随着最后的渡江战役,中国人民终于有了属于自己民主的共和国。第四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1985年,新中国是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国家,哪怕是我们的老大哥苏联也并与我们不相同,中国的革命路线是农村包围城市,中国人走的是自己的道路。但是因为我们自己的独特道路中国人自己难免走偏,大跃进,人民公社,以及随后而来的文化大革命,中国原本的发展比起当时同时期的日本甚至是倒退的。1978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全党乃至全国的大变革,中国现代化指日可待。六、读后感:费老是哈佛大学的终身教授,著名历史学家,也是美国最富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是个标准的“中国通”,在他的著作中绝大部分都是描写中国问题的。在他的这本《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年)》中,以他自己的视角开启了中国的一部近代史,跨度从晚清的1800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1985年,历时185年。对于这段时间的描写的文章可谓汗牛充栋,但是费老的这本书有的隔靴搔痒,有的浮光掠影,有的不着边际,但是费老以他的风趣幽默,清晰的风格和浩瀚博大的大师风范,对中国的近代史做出了自己的阐释和认识,鲜明有力地勾勒出中国185年间的政治风云和社会变迁。既不同于右派的解释,也不同于左派的解释,这本书只是费老个人的真知灼见,这就使得这本书实际上具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这也使得费老本身对于中国也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本书的开篇,他通过中西方的对比,描绘了一幅中国的蓝图,可见其对中国的了解,展开了中国革命的地理到政治的背景。在这开篇中,他不断提到的是,当西方世界运用机械化生产工具的时候,我们的农民还在使用水犁牛耕,我们的商人还在局限的地方承受着来自官僚主义的压迫,和沉重的课税。当西方的世界普及科学教育的时候,我们的孩子还在私塾里学习四书五经,思想在年幼的时候僵化。中国的社会封闭在自己的世界,自大的无可救药。诚如费老所言,我们的皇帝陛下宁愿接受那些次级的贡品,也不愿开通一个口岸欢迎外国的友好通商。这个时候的中国已经是空有外壳的庞大机器,大清帝国的统治逐渐陷入自傲的境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狭隘中。所谓的泱泱大国,也只是隔绝在皇帝心中的桃花源。那些我们曾经称为蛮夷的西洋人,给我们带来的是新的思想。但是我们却不自知。魏源写作《海国图志》,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辩的文化观念,摈弃了九洲八荒、天圆地方、天朝中心的史地观念。林则徐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李鸿章开始洋务运动,开办军事工业,开始官商合营,最后还是一败涂地。这个古老的王国,所有的齿轮都已在各自运行中逐渐地生锈着。中国的内陆封闭已经不能让她在这个不断前进的世界里生存。孙文先生曾说:“历史之潮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适者生存,中国要在历史潮流中继续繁荣强盛便不能不革命。费老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入手去溯本求源,以求深入了解中国革命进程中的种种内外因素。费老认识到中国是一个专制历史非常悠久,专制思想根深蒂固,专制文化相当发达的封建国家,它既有着长期“天朝上国”雄视四夷的文化优越感,又有一套错综复杂,而且自行运作的宗法制官僚的惰性体系,这种文化体现为一种内敛式的“内在爆炸”,“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它不愿意改变它的社会价值观,文化和体制”,也正是这样一种传统文化阻碍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制约了中国现代化的实现。所以中国革命注定了不会是一个固定的概念,而只能是一个传统文化分崩离析、西方先进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逐渐渗透的渐变过程。费老把中国革命进程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晚期的大清帝国,这是中国屈辱史的开始,也是中国近现代革命的萌芽和发展时期。中国自古以来就自视甚高,自命不凡,以为这个世界只有华夏和蛮夷之分,也从来不和其他国家建立对等的外交关系,我们有很多的藩国,对其使用怀柔政策,以便“宣我圣教”,“布我威德”。我们教化那些所谓的蛮夷,以为自己功德无量,根本没有什么公平对待别人的概念。大清帝国也是保守着这样的心态面对大英女王的使臣马戛尔尼,于是鸦片战争的炮火轰开中国的大门,也一击击碎了大清帝国“天朝上国”的帝国美梦。但是,直到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水师全军覆没,避战保船,中国舰队被我们轻蔑的小日本打得落花流水的时候,中国革命历史上一个关键时刻终于来临,人们开始在这个生死存亡关头不得不面对这个沉痛的历史事实,中国想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的革命也是必不可少的。第二部分是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别是“晚清帝国秩序的变革”,这是晚清政府做的最后的尝试,“中华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本主义的国家,也是中国的爱国人士的一个新尝试。前者叙述了甲午战争之后中国面临的严峻形势与满清帝国的最终灭亡,以及中国现代革命的发端。后者对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与中国革命的进程进行了深刻的反省与剖析。中国现代革命的发端有着两个平行的过程,即政治上的军阀混战、国共之争与文化上的以“五四”为标志的启蒙运动。费老高度赞扬了白话文的普及,他认为白话文标志着文化的平民化,标志着愚民政策所设置的最大屏障已经被拆除,对于传统文化的改造有着非常深远的历史意义。但是由于中国长期处于一个宗法专制的社会形态之中,自古就缺少自由主义传统,西方的民主传统对于中国的社会现实而言未免有些遥不可及,以中国的社会现状所需要的并不是美国式的民主,而是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这或许也揭示了为什么中国无法走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倒是“俄国和中国的专制政治和落后状况,使两国间在某些方面互相效仿。”于是,俄国的十月革命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为中国革命的现实参照物。第四部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当家作主,中国人民在真正意义上脱离了专制主义,新的国家新的开始。费老对中国当代的这一段历史进行了审慎的清理和颇具私人意味的解读。“中国革命中发生的一切,无非是回到旧帝国的结构中去,只不过有了现代化的技术和群众的爱国主义而已。”因为有了这个前提,毛泽东所需要的“新知识分子”实际上是思想统一之后的一种社会工具,其本身并没有独立的人格可言,也正是在“中国最精贵稀少的人才丧失了活力”之后,“在这样的谴责和反知识主义气氛中”,人治的弱点已经逐渐暴露无遗。“大跃进”和“十年文革”正是个人极权的必然结果,它们从各个方面暴露出中国仍然只是一个包着现代化外衣的传统帝国,同时也说明对于文化的改造也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社会工程。中国长期的封建残余并不是那么容易便从中国历史上除去的。但是如费老所言的是传统帝国的话,这并不能让人感到赞同。中国那么多的革命烈士的努力就被否决了。新中国成立之初乃至于现在,中国不过是在探索着这一条社会主义的道路,其中难免的偏差是国家在变革中必经的过程,中国仍应是被称为民主的国家。但费老对中国的现状是理解的,对于中国的将来也是乐观的,“中国人口从来没有今天这么多,通过一个中央权威保持统一,仍然是必要的;管理这么多的人民只能依靠一个被广泛接受的信仰制度,政府机构必须由受过训练的精英组成,地方当局在农村代表着国家。”他是如此欣喜于中国在文化政治等方面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那么改革开放的这股力量将会把中国带领到怎样的世界?结果是令人期待着。中国的历史向来是成者王侯败者寇,每一任的封建君主上位时,均会抹煞前者的所有功绩,对于善恶的扬弃从来做不好,所以中国的封建历史专制得可怕。费老以不偏不倚的态度,站在公正的态度上,叙述了中国各阶层的革命,没有惯有的西方世界的价值观来衡量中国革命,设身处地地站在中国长期的国情出发,难能可贵。正如费老所说的那样:“任何一种新的中国的世界观,必然是一种适用于全人类的世界观,而不是地区性的或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历史的作用也就是这样,中国革命的历史决不仅仅属于中国,而是世界文明史的一面镜子,是全人类的一份宝贵的文化财富。希望有更多的这些诚恳的西方学者为我们带来中国的历史真相,也希望我们有更多的第三方学者为我们讲述历史。
本文标题:《伟大的中国革命》读书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55550 .html